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与手法复位治疗的价值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谢荏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3期109-111,共3页
目的 对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与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5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行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踝功... 目的 对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与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5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行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踝功能障碍指数(FADI)及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分;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OFAS评分、FADI指数及SF-36评分分别为(89.61±4.67)、(86.42±5.97)、(95.43±6.2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8.29±4.64)、(76.08±6.14)、(81.04±6.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04±0.53)、(46.24±3.07)d,短于对照组的(16.79±2.14)、(59.87±5.44)d;治疗费用(2173.48±116.95)元少于对照组的(167024.13±1319.5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手法复位治疗,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利于患者康复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手法复位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不同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谢荏棠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1期82-83,共2页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根据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行后外侧入路,对照组行后内侧入路。比较两组恢...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根据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行后外侧入路,对照组行后内侧入路。比较两组恢复情况、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踝关节酸痛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11±1.04)d、(9.63±1.75)周,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8.47±2.47)d、(10.62±2.1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行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螺钉内固定 后外侧入路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后内侧入路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1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志坚 周雪明 +5 位作者 刘世帧 蔡立民 刘先银 陈庆槐 谢荏棠 陈沛芬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半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择期拟行HA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半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择期拟行HA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后外侧微创入路(PLA)术,观察组行侧卧位DAA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5 d血清CRP、CK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P<0.05);观察组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DAA入路HA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确切,肌肉损伤轻微,出血量少,利于髋部功能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及关节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志坚 周雪明 +5 位作者 刘世帧 蔡立民 刘先银 陈庆槐 谢荏棠 陈沛芬 《新医学》 2019年第9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及关节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组(观察组)45例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组(对照组)45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 目的探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及关节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组(观察组)45例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组(对照组)45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估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并检测滑膜液内CRP、ESR、降钙素原水平,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P均<0.05).手术后,2组HSS各项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均<0.05),滑膜液内CRP、ESR、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手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肌力、关节活动、关节稳定性、功能、屈曲畸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滑膜液的CRP、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脱位、假体松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微创髋关节置换术能缩短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微创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 关节滑液
下载PDF
重建固定股骨髁骨折联合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一期重建前交叉韧带与二期重建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曾淳 郭建恩 +3 位作者 王庆祥 谢荏棠 陈庆槐 陈志坚 《现代医院》 2012年第8期52-54,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重建固定股骨髁骨折联合一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与二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 8例重建固定股骨髁骨折联合一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4例二... 目的比较分析重建固定股骨髁骨折联合一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与二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 8例重建固定股骨髁骨折联合一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4例二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随访6~24个月,平均12.3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检测评价疗效。结果两组间患者满意度、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差异均无明显差异。重建固定股骨髁骨折二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治疗过程较联合一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延长得多。结论重建固定股骨髁骨折联合一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与二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相近,但一期重建较二期重建具备更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骨折 前交叉韧带 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
下载PDF
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技巧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庆祥 郭建恩 +2 位作者 曾淳 梁润林 谢荏棠 《中外医疗》 2014年第33期25-2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关节镜辅助smith&nephew带线铆钉进行肩袖重建手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肩关节ASES评分... 目的研究分析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关节镜辅助smith&nephew带线铆钉进行肩袖重建手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肩关节ASES评分,比较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患者术前后疼痛评分、前屈角度、前屈肌力及满意度。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周肩关节ASES评分及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术后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后疼痛评分、前屈角度、前屈肌力及满意度比较,术后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并发症少、创口小,能良好的保护三角肌及肩关节功能恢复快,如能正确的掌握适应证,手术的熟练度则是治疗肩袖损伤最具疗效的手术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肩袖损伤 适应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及替代型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罗宇文 刘世桢 +4 位作者 周雪明 刘先银 陈庆槐 谢荏棠 成剑文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及替代型(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疗效。方法 PR)因晚期膝关节病变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9例(72膝),其中38例(40膝)使用CR假体治疗,31例(32膝)使用PS假体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 目的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及替代型(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疗效。方法 PR)因晚期膝关节病变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9例(72膝),其中38例(40膝)使用CR假体治疗,31例(32膝)使用PS假体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HSS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结论 >0.05)两种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均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关节炎 假体 后交叉韧带
下载PDF
小剂量氨甲环酸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志坚 刘世桢 +5 位作者 蔡立民 刘先银 陈庆槐 谢荏棠 陈沛芬 周雪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1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小剂量氨甲环酸(TXA)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手术期失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氨甲环酸治... 目的分析小剂量氨甲环酸(TXA)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手术期失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氨甲环酸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结果观察组总失血量(835.28±143.50)ml、术中失血量(316.6±87.4)ml、术后引流量(48.5±28.7)ml、隐性失血量(55.3±21.2)ml均少于对照组的(1008.62±168.68)、(426.0±90.4)、(179.0±27.3)、(101.2±26.3)ml,输血率7.50%低于对照组的37.50%、手术时间(72.50±9.42)min短于对照组的(80.30±12.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b及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48、72、120 h,观察组患者Hb及H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两组均未发现静脉血栓。结论将小剂量氨甲环酸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A围手术期失血的治疗中,可以有效降低失血量,且不会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失血
下载PDF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罗宇文 刘世桢 +4 位作者 周雪明 刘先银 陈庆槐 谢荏棠 成剑文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评价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患者8例(8膝),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结果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增加,但... 目的评价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患者8例(8膝),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结果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增加,但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HSS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近端截骨术 膝关节 骨关节炎
下载PDF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宇文 刘世桢 +4 位作者 周雪明 刘先银 陈庆槐 谢荏棠 成剑文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57-659,共3页
目的评价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8例(8膝)膝关节骨关节炎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患者,通过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观察早期疗效。结果 8例患者术... 目的评价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8例(8膝)膝关节骨关节炎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患者,通过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观察早期疗效。结果 8例患者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增加(P>0.05),但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HSS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近端截骨术 膝关节 骨关节炎
下载PDF
髋臼外展角顶区与髋臼横韧带引导髋臼杯植入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彬 周雪明 +3 位作者 谢荏棠 吴润柏 陈志坚 陈庆槐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观察髋臼外展角顶区与髋臼横韧带引导髋臼杯植入的效果。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5例,以髋臼横韧带为参照标志确定髋臼杯的前倾角,髋臼杯的外展角是以髋臼外展角顶区和髋臼横韧带为参照标志确定髋臼杯的外展角完成髋臼杯植入。术后测... 目的观察髋臼外展角顶区与髋臼横韧带引导髋臼杯植入的效果。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5例,以髋臼横韧带为参照标志确定髋臼杯的前倾角,髋臼杯的外展角是以髋臼外展角顶区和髋臼横韧带为参照标志确定髋臼杯的外展角完成髋臼杯植入。术后测量髋臼杯的外展角和前倾角,观察关节脱位及其它并发症,其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Harris 35例均获随访12~23个月,平均(13.0±3.2)个月。术后髋臼杯外展角为(40.11±5.02)°,前倾角为(29.51±7.94)°。1例术后第1天出现髋关节脱位。无深部感染、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髋臼和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等情况出现。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4.3%。结论髋臼外展角顶区与髋臼横韧带可作为髋臼杯植入的可靠参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横韧带 全髋置换 髋臼假体 前倾角 外展角
下载PDF
Gemini MKⅡ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评价
12
作者 刘世桢 吴容 +5 位作者 成剑文 谢荏棠 罗宇文 陈庆槐 周雪明 刘先银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6期693-69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Gemini MKⅡ旋转平台假体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患者(106膝)行TKA,均采用Gemini MKⅡ旋转平台假体进行置换,使用骨水泥固定,不置换髌骨。记录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的膝关节HSS评分及膝... 目的:探讨采用Gemini MKⅡ旋转平台假体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患者(106膝)行TKA,均采用Gemini MKⅡ旋转平台假体进行置换,使用骨水泥固定,不置换髌骨。记录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的膝关节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末次随访时,HSS 评分由术前的22-54(36.42±5.64)分提高至81-93(83.60±7.34)分,P〈0.05;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54°-85°(64.2°±5.1°)提高至102°-120°(106.9°±5.1°), P〈0.05。 X线检查未发现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Gemini MKⅡ旋转平台假体用于TKA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但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 MKⅡ 旋转平台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艾塞那肽通过p38MAPK通路对成骨细胞促增殖和抗凋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泽群 朱文雄 +2 位作者 江铭 谢荏棠 张海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9-871,880,共4页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通过p38MAPK通路对成骨细胞促增殖和抗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 Subclone 14分为对照组、艾塞那肽组、棕榈酸钠组、棕榈酸钠组+艾塞那肽组,分别使用相应试剂培养48 h。通过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通过p38MAPK通路对成骨细胞促增殖和抗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 Subclone 14分为对照组、艾塞那肽组、棕榈酸钠组、棕榈酸钠组+艾塞那肽组,分别使用相应试剂培养48 h。通过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与凋亡。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38MAPK、Cyclin D1、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艾塞那肽对正常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棕榈酸钠组的细胞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艾塞那肽+棕榈酸钠组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棕榈酸钠组(P<0.01);艾塞那肽对正常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P>0.05),棕榈酸钠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艾塞那肽+棕榈酸钠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棕榈酸钠组(P<0.01);艾塞那肽对正常细胞中P38MAPK、Cyclin D1和Caspase-3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棕榈酸钠组的P38MAPK和Caspase-3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yclin D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艾塞那肽+棕榈酸钠组的P38MAPK和Caspase-3显著低于棕榈酸钠组而Cyclin D1显著高于棕榈酸钠组(P<0.01)。结论艾塞那肽可以通过p38MAPK通路,减少Caspase-3蛋白并上调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抑制高脂环境下成骨细胞的凋亡并提高细胞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艾塞那肽 P38MAPK通路
下载PDF
髋臼横韧带及髋臼切迹为参照下髋臼假体定位法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荏棠 周雪明 +4 位作者 李兰芳 刘世祯 刘先银 陈庆槐 陈志坚 《新医学》 2019年第8期608-612,共5页
目的观察髋臼横韧带及髋臼切迹为参照下髋臼假体定位法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价值。方法选择83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髋臼假体定位方法,分为髋臼横韧带及髋臼切迹为参照下髋臼假体定位42例(观察组),定位杆徒手目测法髋臼... 目的观察髋臼横韧带及髋臼切迹为参照下髋臼假体定位法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价值。方法选择83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髋臼假体定位方法,分为髋臼横韧带及髋臼切迹为参照下髋臼假体定位42例(观察组),定位杆徒手目测法髋臼假体定位41例(对照组)。分别测量2组外展角和前倾角,分析其是否位于安全区内,对比髋关节假体旋转中心与其解剖旋转中心符合率,并观察髋关节脱位发生率及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外展角、前倾角处于安全区内者比例及髋关节假体旋转中心与其解剖旋转中心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组患者均达到Ⅰ期愈合,观察组无患者出现髋关节脱位,对照组4例(10%)出现髋关节脱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2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髋臼横韧带及髋臼切迹为参照下髋臼假体定位法是髋关节置换术时定位髋臼侧假体的有效方法,能保证髋臼假体安放于安全区域,有利于患者患侧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横韧带 髋臼切迹 髋臼假体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臼杯边缘与髋臼骨性边缘位置关系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雪明 黄桂武 +3 位作者 刘彬 谢荏棠 邬培慧 吴润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利用影像资料构建骨盆三维模型,探究臼杯边缘与髋臼骨性边缘的解剖位置关系,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徒手臼杯定位。方法选取正常髋臼及CroweⅡ/Ⅲ型DDH患者髋臼的CT断层图像,使用三维规划软件BOHOLO模拟全髋关节置换术植入目标臼杯(方... 目的利用影像资料构建骨盆三维模型,探究臼杯边缘与髋臼骨性边缘的解剖位置关系,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徒手臼杯定位。方法选取正常髋臼及CroweⅡ/Ⅲ型DDH患者髋臼的CT断层图像,使用三维规划软件BOHOLO模拟全髋关节置换术植入目标臼杯(方位:前倾角20°,外展角40°,骨床-臼杯覆盖率>75%),在右侧髋臼的1、4、7、10点钟4个方向,测量臼杯外露长度即臼杯边缘与髋臼骨性边缘的距离,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对于正常髋臼及CroweⅡ/Ⅲ型DDH髋臼,臼杯目标方位的垂直高度分别为(16.26±0.93)mm,(22.09±4.10)mm;各方向髋臼边缘外露长度,髋臼正常组与DDH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髋臼后下壁(右髋7点钟,左髋5点钟)的外露长度为(9.71±1.68)mm,变异度较小,不同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结论髋臼后下壁的外露长度可作为正常臼杯定位相对恒定的解剖学参照,据此原位重建臼杯可获得满意的骨床-臼杯覆盖率,而对于CroweⅡ/Ⅲ型患者,各向髋臼骨缘外露长度的变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人工髋关节 臼杯 影像解剖学 计算机模拟手术
下载PDF
老年胫骨骨折患者MIPO术后胫骨旋转对膝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杰 陈泽群 +3 位作者 朱文雄 张海滨 谢荏棠 叶学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5-597,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胫骨骨折患者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术后胫骨旋转对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IPO治疗的老年胫骨骨折患者86例,术后1 w根据双下肢CT检查结果计算胫骨旋转角是否>10°,将患者分为旋转不良组(n=... 目的观察老年胫骨骨折患者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术后胫骨旋转对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IPO治疗的老年胫骨骨折患者86例,术后1 w根据双下肢CT检查结果计算胫骨旋转角是否>10°,将患者分为旋转不良组(n=26)及旋转良好组(n=60)。比较两组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旋转不良组C型骨折患者比例较旋转良好组明显高(P<0.05)。术后两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在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及1年,旋转良好组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旋转不良组(P<0.05),两组在术后3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旋转不良组术后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34.62%)显著低于旋转良好组(80.00%)(P<0.001)。结论行MIPO治疗的老年胫骨骨折患者胫骨旋转不良不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胫骨旋转 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