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的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
1
作者 黄明辉 汪红英 +6 位作者 李卉青 宋媛 谢蓝珠 刘玲 李桂丽 刘婷婷 梁端慧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776-2781,共6页
目的:观察以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基础的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肿瘤科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7月—2022年6月和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我院... 目的:观察以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基础的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肿瘤科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7月—2022年6月和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我院肿瘤科进行PICC置管的化疗病人分别为对照组和预见性护理组,对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并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组采用以对照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为基础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肿瘤分期、血栓史、是否合并糖尿病、导管末端位置以及D-二聚体水平是肿瘤科病人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抗凝药物的使用是保护性因素。预见性护理组4.17%发生PICC置管相关血栓,明显低于对照组(30.83%);预见性护理组病人护理满意度(98.33%)高于对照组(9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分期、血栓史、是否合并糖尿病、导管末端位置以及D-二聚体水平是肿瘤科病人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使用抗凝药物是保护性因素。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基础的预见性护理不仅能够降低病人血栓的发病率,同时能够提升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 预见性护理
下载PDF
CHG抗菌透明敷料联合吸收性明胶海绵在癌性腹水患者腹腔穿刺拔管后渗液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宋媛 谢蓝珠 +1 位作者 黄明辉 刘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183-187,共5页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氯己定(CHG)抗菌透明敷料联合吸收性明胶海绵在癌性腹水患者腹腔穿刺拔管后渗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收治的120例癌性腹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氯己定(CHG)抗菌透明敷料联合吸收性明胶海绵在癌性腹水患者腹腔穿刺拔管后渗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收治的120例癌性腹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敷料联合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穿刺点护理,试验组采用CHG抗菌透明敷料联合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穿刺点护理。观察两组拔管后72 h穿刺点感染及红肿情况、拔管后24 h渗液情况、拔管后72 h伤口换药频次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 试验组拔管后72 h的穿刺点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穿刺点红肿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拔管后24 h渗液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拔管后72 h换药频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敷料成本高于对照组,穿刺点感染治疗成本、皮肤红肿治疗成本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成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G抗菌透明敷料联合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穿刺点护理能够减轻癌性腹水患者腹腔穿刺拔管后渗液、穿刺点感染及红肿,减少换药频次,卫生经济学效益与普通敷料联合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穿刺点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敷料 腹水 腹腔穿刺术 渗液 护理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