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权 谢蕾卉 +4 位作者 赖添武 欧兴林 张帅 黄梅娇 冼秀玲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9期187-189,共3页
混合痔在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创面易出现水肿、疼痛、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术后创面的愈合。中医药对混合痔术后的并发症,尤其是促进创面愈合有着显著的效果。本文对近5年中医药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文献的进行综述,以... 混合痔在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创面易出现水肿、疼痛、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术后创面的愈合。中医药对混合痔术后的并发症,尤其是促进创面愈合有着显著的效果。本文对近5年中医药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文献的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混合痔 创面愈合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甘蔗叶抗氧化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杨 李云鹃 +2 位作者 夏中尚 韦林垚 谢蕾卉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23期60-62,共3页
自由基对机体的氧化损伤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血管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老年痴呆症等。为了治疗这些疾病,寻找资源丰富、高效、廉价、低毒的天然抗氧化剂成为趋势。甘蔗叶是一种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植物,该植物中的许多成... 自由基对机体的氧化损伤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血管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老年痴呆症等。为了治疗这些疾病,寻找资源丰富、高效、廉价、低毒的天然抗氧化剂成为趋势。甘蔗叶是一种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植物,该植物中的许多成分是人体外源性抗氧化物质的重要来源。就甘蔗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多糖类、多酚类及其他类抗氧化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甘蔗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抗氧化成分 自由基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夏中尚 杜正彩 +3 位作者 邓家刚 李杨 韦林垚 谢蕾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223-2226,2230,共5页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为糖尿病临床选方用药及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检索1995—2015年发表的1 341篇文献,进行中药类别、单味药频次、中药性味归经、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为补虚...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为糖尿病临床选方用药及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检索1995—2015年发表的1 341篇文献,进行中药类别、单味药频次、中药性味归经、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为补虚药类、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解表药类、利水渗湿药类、收涩药类、平肝熄风药类、理气药类、化湿药类和祛风湿药类。常用的补虚药类有黄芪、山药、当归等,常用的清热药类有地黄、玄参、黄连等,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类有丹参、川芎、红花等。最常使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分别是寒、温和平性,甘、苦和辛味,归脾经、肝经、肺经、肾经、心经和胃经。结论:治疗糖尿病常扶正与祛邪并用,以补虚药类为主,配合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中医药 用药规律文献分析
下载PDF
直肠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分区剥扎断桥缝合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权 谢蕾卉 +4 位作者 赖添武 欧兴林 张帅 黄梅娇 冼秀玲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分区剥扎断桥缝合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联合组给予PPH联合分区剥扎断桥缝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分区剥扎断桥缝合术治... 目的探讨直肠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分区剥扎断桥缝合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联合组给予PPH联合分区剥扎断桥缝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分区剥扎断桥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前和术后7 d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更低(均P<0.05)。联合组的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治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7 d,联合组患者的SAS评分均低于术前和对照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PPH联合分区剥扎断桥缝合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可以优化手术相关指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绪,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环状混合痔 直肠痔上黏膜环切术 分区剥扎断桥缝合术 疼痛 生活质量 疗效
下载PDF
明清时期情志病伴胃肠症状医案的整理研究
5
作者 杜晓娜 赖添武 谢蕾卉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8期29-34,共6页
目的:探究明清时期情志病伴胃肠症状医案的病证名、病性、病位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华医典》检索明清时期情志病伴胃肠症状的医案,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对病证名、病性、病位、用药频次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RStudio软件对药... 目的:探究明清时期情志病伴胃肠症状医案的病证名、病性、病位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华医典》检索明清时期情志病伴胃肠症状的医案,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对病证名、病性、病位、用药频次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RStudio软件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119个医案,包含病证名29个。寒热病性以无寒热为首,占62.18%;其次是热证,占36.97%;寒证仅1次。虚实病性中,实证占51.26%;虚实错杂证占42.02%。涉及病位10个,频次排前4位的依次是胃(119次)、肝(97次)、脾(96次)、肺(16次)。使用频率>20%的药物有9味:茯苓、半夏、白芍、陈皮、郁金、黄连、当归、人参、香附。关联规则得出治疗情志病伴胃肠症状的4个药物组合:枳实-半夏,人参-茯苓,半夏-茯苓,半夏-陈皮-茯苓。结论:情志病与胃肠症状密切相关,脾胃在各类情志病证中有特殊地位,提示医师在治疗情志病时要注意调护脾胃。与其他病因导致的胃肠病相比,肝、肺的功能失调在情志相关胃肠病的病机因素中尤为突出,为该病从肝肺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该病的虚实寒热偏性,临床应谨慎使用助热化火的药物,治法上应补虚与泻实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病 胃肠症状 明清时期 医案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木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谢蕾卉 侯小涛 +3 位作者 邓家刚 韦林垚 夏中尚 杜正彩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25-234,共10页
木榄为我国传统药用红树植物,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其沿海岛屿,生长于浅海盐滩。据《中华海洋本草》记载,木榄树皮、叶、果实均可入药。其树皮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泄泻腹痛、多种出血;叶用于治疗疟疾;果实用于治疗肠滑久... 木榄为我国传统药用红树植物,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其沿海岛屿,生长于浅海盐滩。据《中华海洋本草》记载,木榄树皮、叶、果实均可入药。其树皮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泄泻腹痛、多种出血;叶用于治疗疟疾;果实用于治疗肠滑久泻。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木榄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研究表明从木榄提取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丰富,有黄酮类化合物、硫化合物、萜类化合物、芳香环化合物、氰苷化合物、氨基酸等。其中已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18个,硫化合物7个,萜类化合物37个,芳香环化合物8个,氰苷化合物7个,苯丙素类化合物8个。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真菌、抗病毒、抗糖尿病和心血管作用等,以抗真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研究为主。查找在中国知网,万方,Science Direct,Pub 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1972年至2017年的相关文献,按照传统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3个方面归纳、总结和阐述其临床用药、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概况,以期为该药深入研究和临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榄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树皮 果实
原文传递
基于755首中药处方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夏中尚 杜正彩 +7 位作者 侯小涛 邓家刚 韦曼 韦林垚 谢蕾卉 谭德超 李聪 吴航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9-744,共6页
检索并纳入1995—2016年发表的治疗糖尿病相关文献755篇,涉及中药处方755首,单味中药367味,共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例数为33 330例,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用药规律。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和Clementine 12.0软... 检索并纳入1995—2016年发表的治疗糖尿病相关文献755篇,涉及中药处方755首,单味中药367味,共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例数为33 330例,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用药规律。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和Clementine 12.0软件,分析与比较各病症类型的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功效和组方配伍规律。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治疗病症类型排名前4位的分别是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分别占总有效病例数的31.62%、29.82%、8.87%和6.47%。进一步对治疗排名前4位的病症进行分析,发现治疗糖尿病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山药、地黄、天花粉和麦冬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治疗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当归、川芎、丹参和桂枝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山药、丹参、茯苓和山茱萸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丹参、当归、红花和川芎等,常用中药类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用药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以补虚药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清热和利水渗湿药等,但具体用药侧重点不同,糖尿病和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侧重补虚药,兼以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的使用,糖尿病肾病侧重于补虚药,兼以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的使用,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侧重于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并重,兼以清热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用药规律 中药处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