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反贫困事业的历史演进、基本经验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3
1
作者 谢贤玲 《甘肃理论学刊》 2019年第5期13-19,共7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百折不挠、历经万苦而不改其志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反贫困的伟大篇章。在路径上经历了从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到精准扶贫的历史演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百折不挠、历经万苦而不改其志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反贫困的伟大篇章。在路径上经历了从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到精准扶贫的历史演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之路。7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作为反贫困事业的领导核心,以人民为主体,保持扶贫政策的与时俱进和灵活性,坚持扶贫目标定位的渐进性和工作的全面性,在消除贫困之路上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逻辑理路,系统梳理我国70年来反贫困事业的演进脉络,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扶贫绩效等方面展望未来,这对顺利完成后脱贫攻坚时期精准扶贫工作,指引新阶段我国反贫困事业的未来发展,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反贫困 历史经验 未来展望
下载PDF
马克思贫困理论的四重逻辑建构及启示
2
作者 谢贤玲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贫困群众的立场上,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将对贫困现象的感性认识作为逻辑出发点,以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为逻辑内核,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的根源及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以人的解... 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贫困群众的立场上,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将对贫困现象的感性认识作为逻辑出发点,以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为逻辑内核,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的根源及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以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为逻辑旨归,提出破解贫困的思路和方法,为消除无产阶级贫困问题指明了方向。文章通过对马克思贫困理论的四重逻辑建构分析,启示我们在研究和解决我国贫困问题时,首先必须具备高度的共情能力,善于观察和感受贫困群众的实际生活;通过不断丰富个人的知识结构,将对贫困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研究层面,以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精神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消除贫困的他者建构,站在贫困群体的立场上,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开辟贫困理论研究的新境界,推动我国贫困治理人性化、高效化和持续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贫困理论 逻辑建构 贫困群众立场 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3
作者 谢贤玲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5期33-38,共6页
马克思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出发,在批判自然和虚假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真正共同体”的构想,即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的理想社会形态。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全球性... 马克思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出发,在批判自然和虚假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真正共同体”的构想,即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的理想社会形态。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全球性的眼光,在继承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下世情提出的以解决全球性危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的科学构想。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世界历史的整体进程,坚持世界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根本上以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是对“真正共同体”的继承。另一方面,又结合当下现实,赋予“共同体”概念以时代性,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交往理论,同时创新了共同体的构建路径,体现了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正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继承 超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