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尿管引流与管中管引流在幼儿尿道成形术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谢起根 苏诚 +4 位作者 李作青 李穗生 徐哲 孙俊杰 周李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比较尿道下裂术后单纯硅胶尿管引流与管中管法引流两种引流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361例行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1例采用尿管引流(A组)尿液,270例采用管中管引流(B组)尿液。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尿道下裂术后单纯硅胶尿管引流与管中管法引流两种引流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361例行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1例采用尿管引流(A组)尿液,270例采用管中管引流(B组)尿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刺激征、尿瘘、尿道狭窄及尿道憩室发生率。结果:A组发生膀胱刺激征9例(9.89%),尿瘘19例(20.80%),尿道狭窄10例(10.90%),尿道憩室1例(1.09%)。B组发生膀胱刺激征29例(10.70%),尿瘘36例(13.30%),尿道狭窄15例(5.55%),尿道憩室6例(2.22%)。两组膀胱刺激征及尿道憩室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别(P>0.05),尿管引流组尿瘘发生率高于管中管引流组(P<0.05)。尿管引流组尿道狭窄发生率高于管中管引流组(P<0.05)。结论:管中管法置管方式并不复杂,疗效优于单纯尿管引流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引流 管中管 尿管 幼儿
下载PDF
完全经腋窝腔镜下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被引量:6
2
作者 孙俊杰 高鹏飞 +1 位作者 钟志海 谢起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经腋窝腔镜下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完全经腋窝腔镜下治疗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共12例。在患侧腋窝做两个小切口,分别置入5 mm和3 mm... 【目的】探讨完全经腋窝腔镜下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完全经腋窝腔镜下治疗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共12例。在患侧腋窝做两个小切口,分别置入5 mm和3 mm Trocar,经5 mm Trocar置入镜头,经3 mm Trocar置入分离钳或电凝钩。皮下腔内持续充入CO2气体,压力维持在6 mmHg。在颈阔肌筋膜下间隙分离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予电灼切断。【结果】12例患儿均完全经腋窝腔镜下完成手术,颈部无切口,术后恢复好。随访16~22个月,斜颈均获矫正,腋下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完全经腋窝腔镜下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安全可行的,效果确切,外观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入路 腔镜 小儿 先天性肌性斜颈
下载PDF
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材料的Masson染色组织学特点 被引量:2
3
作者 谢起根 苏诚 +3 位作者 李作青 徐哲 孙俊杰 周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材料的组织学特点,指导手术材料的选择。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重型尿道下裂患者阴茎阴囊皮肤标本共20例,每例均取包皮内板、阴茎体腹侧皮肤、阴囊中隔皮肤、阴囊周边... 目的通过观察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材料的组织学特点,指导手术材料的选择。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重型尿道下裂患者阴茎阴囊皮肤标本共20例,每例均取包皮内板、阴茎体腹侧皮肤、阴囊中隔皮肤、阴囊周边皮肤四份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超薄切片,Masson染色,置于高倍显微镜下由非本实验研究者利用正立显微成像系统随机拍取5个视野,由研究者观察并计算毛囊、皮脂腺、皮下血管密度以及测量皮肤厚度。结果毛囊及皮脂腺密度比较:阴囊中隔皮肤<阴囊周边皮肤(P<0.05),而包皮内板及阴茎体腹侧皮肤未见毛囊及皮脂腺。血管密度比较:包皮内板>阴茎体腹侧皮肤>阴囊中隔皮肤>阴囊周边皮肤(各组比较P<0.05)。皮肤厚度比较:包皮内板<阴囊周边皮肤<阴茎体腹侧皮肤<阴囊中隔皮肤(各组比较P<0.05)。结论包皮内板及阴茎体腹侧的皮肤是理想的尿道成形材料,材料不足时可适当使用阴囊中隔皮肤,阴囊周边皮肤一般不应用于尿道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材料 MASSON染色
下载PDF
置管方式及时间对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患儿尿路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谢起根 李作青 +3 位作者 徐哲 孙俊杰 周李 苏诚 《新医学》 2016年第11期761-765,共5页
目的:探讨置管方式及时间对肾盂输尿管(UPJ)成形术后患儿尿路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371例 UPJ 成形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置管方式不同,分为双 J 管组(245例)、外支架管组(103例)和无支架管组(23例)。双 J 管组中根据术后... 目的:探讨置管方式及时间对肾盂输尿管(UPJ)成形术后患儿尿路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371例 UPJ 成形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置管方式不同,分为双 J 管组(245例)、外支架管组(103例)和无支架管组(23例)。双 J 管组中根据术后双 J 管留置时间长短分为≤45 d组(A 组)、46~105 d 组(B 组)和>105 d 组(C 组)。所有患儿根据有无尿路感染分为尿路感染组(126例)和无尿路感染组(245例)。分别收集各组患儿的术前临床资料及定期复查的尿常规、尿培养结果,比较各组尿白细胞阳性率、尿白细胞阳性次数、尿培养阳性率、住院治疗率、门诊治疗率、抗生素使用情况、远期手术成功率间的差异。结果双 J 管组、外支架管组、无支架管组患儿在术前或术后早期的尿路感染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出院后双 J 管组尿路感染发生率高达21.7%,高于外支架管组(2.1%,P <0.01)及无支架管组(0%,P <0.017)。术后双 J 管组尿白细胞阳性次数多于外支架管组,其门诊治疗率和住院治疗率均高于外支架管组(P 均<0.017)。与无支架管组比较,双 J 管组尿白细胞阳性次数较多,尿白细胞阳性率、尿培养阳性率和门诊治疗率较高(P 均<0.017)。双 J 管组各亚组尿白细胞阳性率、尿常规阳性次数、出院后抗生素使用率的比较中,均为 A 组<B 组<C 组(P 均<0.017),A 组尿培养阳性率和住院治疗率低于 B、C组(P 均<0.017),A、B 组门诊治疗率低于 C 组(P 均<0.017)。尿路感染组的远期手术成功率(89.7%)低于无尿路感染组的96.7%(P <0.01)。结论双 J 管的留置增加了尿路感染风险及严重程度,尿路感染的发生影响肾积水手术远期疗效,建议术后1个月内拔除双 J 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置管 尿路感染
下载PDF
无支架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在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谢起根 李作青 +4 位作者 徐烨青 杨天佑 徐哲 周李 苏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无支架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在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应用。方法对2006—2015年单中心收治的486例UPJ成形的婴幼儿进行规律随访和回顾分析,根据支架放置方式分组,47例未放置支架管,为无支架组,该组又分为A(n=34... 目的探讨无支架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在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应用。方法对2006—2015年单中心收治的486例UPJ成形的婴幼儿进行规律随访和回顾分析,根据支架放置方式分组,47例未放置支架管,为无支架组,该组又分为A(n=34,放置肾周引流)及B(n=13,未放置肾周引流)两个亚组,251例内置双J管1条,为内支架组,188例放置外支架管和肾造瘘各一条,为外支架组,比较各组术前、术中、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差别。结果无支架组平均手术时间(83.5±26.5 min)短于内支架组(102±36.5 min,P=0.011)及外支架组(114±48.5 min,P=0.009)。A组腹部并发症、发热、尿路感染、肾周积液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无支架组尿漏率(6/47)高于内支架组(6/251,P=0.005)及外支架组(5/188,P=0.010),三组术后早期尿路感染、腹部并发症、切口感染和肾穿刺造瘘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支架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3 d)短于外支架组(10.6 d,P=0.008)。随访1年后,无支架组17例肾积水转为轻度或消失,远期成功率为93.6%,肾皮质厚度、GFR较术前增加(P<0.05);无支架组出院后尿路感染率(0/47)明显低于内支架组(68/235,P<0.001),三组吻合口梗阻及再手术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支架离断式UPJ成形术在婴幼儿的应用是可行的,远期随访效果好,大大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但明显增加了尿漏风险,肾周引流及精细确切的吻合技术是该术式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 输尿管梗阻 感染 婴儿
下载PDF
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高鹏飞 舒曼 +3 位作者 谢钧韬 谢起根 高文宗 周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41-844,共4页
目的 探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诊断与治疗,加深对KHE及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的认识,探索KHE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6年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目的 探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诊断与治疗,加深对KHE及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的认识,探索KHE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6年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13例KHE患儿的临床诊疗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儿,男7例,女6例;年龄0.2-10.0岁,中位年龄1.0岁,婴幼儿占84.6%(11/13例);浸润深部组织者占76.9%(10/13例);并发KMP占23.1%(3/13例),年龄均〈1岁;伴血管瘤或淋巴管瘤者占15.4%(2/13例)。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分析病变部位、范围和浸润深度,镜下病理可见梭形或卵圆形细胞呈结节状浸润生长。手术治疗尽量做到完整切除;应用长春新碱每周0.5 mg/m^2;普萘洛尔1 mg/(kg·d)。13例患儿预后不尽相同,随访3个月-9年,带瘤生存者占41.7%(5/12例)。结论 KHE多见于婴幼儿,临床表现多样,复发率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疗,但需病理明确诊断,可伴血管淋巴管瘤生长。伴有KMP时,应首先予以纠正,治疗要综合考虑,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长期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 卡-梅现象 诊断 治疗 分析
原文传递
带蒂筋膜瓣覆盖技术在尿道下裂尿瘘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谢起根 李作青 +3 位作者 高鹏飞 徐哲 周李 苏诚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823-1825,共3页
目的探讨蒂筋膜瓣覆盖技术在尿道下裂尿瘘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随访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38例尿道下裂尿瘘修补患儿,36例在尿瘘修补时加盖一层或多层带蒂筋膜瓣(研究组),10... 目的探讨蒂筋膜瓣覆盖技术在尿道下裂尿瘘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随访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38例尿道下裂尿瘘修补患儿,36例在尿瘘修补时加盖一层或多层带蒂筋膜瓣(研究组),102例在尿瘘修补时未行带蒂筋膜瓣覆盖(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率、血运不良率、切口裂开率、尿道狭窄率、尿瘘复发率及成功率的差别。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56.6±17.8) min比(43.5±18.6) min,t=6.58,P〈0.001],研究组尿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5.56%比18.60%,χ^2=3.520,P=0.047),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4.4%比79.4%,χ^2=4.290,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率、血运不良率、切口列开率及尿道狭窄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带蒂筋膜瓣覆盖技术增加了尿瘘修补部位的组织厚度和强度,可提高尿道下裂尿瘘修补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瓣 尿瘘 手术
原文传递
三种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谢起根 苏诚 +4 位作者 徐哲 钟志海 高鹏飞 周李 李作青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腔、腹膜后、腹股沟三种不同精索静脉结扎手术对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7年单中心收治的97例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手术患儿(0~14岁)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随访。根据精索静脉结扎的手术方式分为A... 目的探讨经腹腔、腹膜后、腹股沟三种不同精索静脉结扎手术对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7年单中心收治的97例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手术患儿(0~14岁)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随访。根据精索静脉结扎的手术方式分为A组(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30例)、B组(腹膜后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38例)、C组(腹股沟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29例),比较三组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阴囊水肿、睾丸鞘膜积液、复发、睾丸萎缩、阴囊不适改善情况的差别。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63±4)min长于B组(36±2)min,(P<0.001)和C组(45±4)min,(P=0.002)。A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40±0.18) d高于B组(1.04±0.18)d,(P<0.001)和C组(1.28±0.22)d,(P<0.001)。三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睾丸萎缩。A组阴囊水肿发生率高于C组(χ~2=6.15,P=0.015),A组鞘膜积液发生率高于B组(χ~2=4.76,P=0.034)和C组(χ~2=7.67,P=0.006)。三组复发率、阴囊不适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股沟精索高选择性静脉结扎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需注意保护淋巴管,以减少阴囊水肿和鞘膜积液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腹腔镜手术切除六例小儿脐尿管囊肿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4
9
作者 孙俊杰 高鹏飞 +2 位作者 谢起根 钟志海 陈华东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脐尿管囊肿的时机、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6例经腹腔镜治疗的小儿脐尿管囊肿临床资料。女2例,男4例,平均年龄5岁1个月。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脐尿管囊肿的时机、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6例经腹腔镜治疗的小儿脐尿管囊肿临床资料。女2例,男4例,平均年龄5岁1个月。术前均经超声和CT确定诊断,脐尿管囊肿大小为1.1~3.0 cm,4例位置近膀胱,2例在脐尿管的中间位。3例无症状的择期手术,3例有症状的在感染控制后择期手术,全部6例均采用脐部和平脐两侧腹壁进三个曲卡的方法,进行了腹腔镜脐尿管囊肿切除术。结果本组患儿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术中囊肿均完整无破溃,手术时间45~80 min,平均60 min。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病理均符合诊断。随访6~43个月,6例患儿均恢复顺利,腹部切口瘢痕不明显,患儿家属满意。结论小儿脐尿管囊肿腹腔镜下可完整切除,手术安全、有效、恢复快速,外观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尿管囊肿 腹腔镜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肾癌的临床及CT和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起根 苏诚 +3 位作者 高鹏飞 徐哲 周李 李作青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10期744-748,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癌的临床、CT及病理特点,积累其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6年单中心收治的7例儿童肾癌患儿的临床、CT、病理资料,并随访其生存情况。就诊时年龄5-12岁,女4例,男3例,左侧5例,右侧2例。临床表现多为... 目的探讨儿童肾癌的临床、CT及病理特点,积累其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6年单中心收治的7例儿童肾癌患儿的临床、CT、病理资料,并随访其生存情况。就诊时年龄5-12岁,女4例,男3例,左侧5例,右侧2例。临床表现多为血尿(4/7)、腹部包块(3/7)、腰痛(1/7)。CT平扫肿瘤呈低密度,多位于上下极,可见钙化(6/7)及坏死区,增强特点多为“快进快出”(4/7),部分为“快进慢出”(2/7)。结果7例患儿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5个月。1例肿瘤位于左腹膜后,确诊时已发生腹膜后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行肿瘤部分切除活检,术后5个月死亡。1例为复发性肾癌,行肾窝肿瘤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后5个月出现淋巴结转移,予放化疗后带瘤生存。余5例患儿均行根治性肾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后均无瘤生存。病理多为肾透明细胞(5/7)及乳头状肾细胞癌(2/7),癌细胞呈巢团状、乳头状、腺管样结构分布,可见砂粒体(6/7),核级多为3-4级。4例患儿淋巴结转移,共清扫出60枚淋巴结,淋巴结阳性率为16.7%。5例加做免疫组化,TFE3(4/5)、CD10(5/5)、Ki-67(4/5)、E-cardherin(4/5)、Vinentin(3/5)、CK(3/5)阳性率较高,4例确诊为MiT家族异位性肾癌。结论儿童肾癌多发生于年长患儿,有其特有的临床、CT及病理特点,MiT家族异位性肾癌常见,病理及免疫组化是确诊和分型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计算机层析成像 苏木精-伊红染色
原文传递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患儿术后尿路感染特点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起根 李作青 +3 位作者 苏诚 高鹏飞 徐哲 周李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性肾积水患儿术后尿路感染的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98例输尿管连接部(UPJ)成形术患儿术前术后均行尿常规、尿细菌培养检查,分析总结术后尿路感染率、病原体分布...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性肾积水患儿术后尿路感染的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98例输尿管连接部(UPJ)成形术患儿术前术后均行尿常规、尿细菌培养检查,分析总结术后尿路感染率、病原体分布及药敏结果、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或门诊治疗率。结果:肾积水术后尿常规阳性率为71.1%,尿培养阳性率为30.1%,尿路感染率为31.7%。从150份尿培养阳性患儿尿液中共检出168份菌株,其中杆菌占80.4%,球菌占15.5%,真菌占4.2%。大肠杆菌(45.8%)、铜绿假单孢菌(13.7%)、肺炎克雷伯杆菌(9.52%)是肾积水术后尿路感染最常见的三大病原体。耐药菌感染占26.8%,机会致病菌感染占40.4%。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使用率90.2%,限制使用级抗生素使用率为12.2%,特殊使用级抗生素使用率为13.5%。因尿路感染住院治疗率为9.64%,门诊治疗率20.9%。结论:肾积水术后尿路感染较为复杂,发生率高,耐药菌及机会致病菌感染比例高。一、二代头孢耐药率高,怀疑有感染和存在感染的高危因素应果断选用高级别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积水 尿路感染 耐药菌 机会致病菌
原文传递
微创技术在小儿巨大肾积水保肾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起根 徐哲 +3 位作者 谢钧韬 高文宗 李作青 周李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6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整形术(LP)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整形术(RALP)等微创技术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合并巨大肾积水的保肾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整形术(LP)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整形术(RALP)等微创技术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合并巨大肾积水的保肾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收治3例UPJO合并积水>1 000 ml的巨大肾积水患儿资料,患儿均于肾造瘘1个月后再行微创离断式UPJ成形术(2例RALP,1例LP)。术后定期随访,评估患肾形态及功能改善情况。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结果 3例患者微创UPJ成形手术时间为分别为180 min、147 min和205 min。2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RALP手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经开放手术治愈。3例术后肾积水程度及范围较术前明显减轻,肾皮质厚度、肾小球滤过率和分肾功能较术前明显增加,患肾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微创技术治疗小儿巨大肾积水创伤小,注意防治吻合口狭窄,保证术后吻合口通畅的情况下肾脏形态和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积水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微创 保肾 机器人
原文传递
长隧道分期尿道成形术与传统分期手术的疗效比较
13
作者 谢起根 苏诚 +3 位作者 杨天佑 梁奇峰 徐晔青 梅骅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631-634,共4页
目的比较长隧道分期尿道成形术与传统分期尿道成形术在男性重型尿道下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201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收治重型尿道下裂患者82例,其中21例行长隧道分期术式,余61例行传统分期术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 目的比较长隧道分期尿道成形术与传统分期尿道成形术在男性重型尿道下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201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收治重型尿道下裂患者82例,其中21例行长隧道分期术式,余61例行传统分期术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患者生殖器外观满意度、尿瘘发生率、尿道狭窄发生率、尿道憩室发生率、阴囊分裂纠正率以及阴茎阴囊纠正率。结果长隧道组二期手术时间(70±20)min低于传统组(110±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长隧道组生殖器外观满意率(95.2%)及阴茎阴囊倒位纠正率(92.3%),高于传统组生殖器外观满意率(78.6%)及阴茎阴囊倒位纠正率(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隧道组尿瘘发生率(0.0%)低于传统组(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隧道分期尿道成形术手术时间短,大大降低尿瘘的发生,可同时纠正阴囊分裂及阴茎阴囊倒位,生殖器外观改善满意,疗效优于传统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 尿道下裂 分期 隧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