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人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髋关节腔液体的MRI 被引量:12
1
作者 谢道海 丁乙 付引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讨正常人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髋关节腔液体的MRI。材料与方法  2 5 2个正常人及 31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髋关节。所有病例均作SE序列T1、T2 加权 ,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所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髋关节加作冠状位脂肪抑制序列... 目的 探讨正常人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髋关节腔液体的MRI。材料与方法  2 5 2个正常人及 31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髋关节。所有病例均作SE序列T1、T2 加权 ,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所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髋关节加作冠状位脂肪抑制序列。结果 关节腔液体于T2 加权和脂肪抑制序列冠状位扫描显示最清楚。于以上两个序列上 ,关节腔液体呈现比脂肪高的信号。关节腔液体分 4级 :0级 ,无液体 ;1级 ,少量液体 ;2级 ,液体达股骨头周围的关节囊 ;3级 ,液体延伸到关节隐窝。正常人 2 1%髋关节内无液体 ,79%的正常人髋关节内可见 1~ 2级的液体 ,其中只有 15个 (6 % )正常人髋关节内可见 2级液体 ,无 1例髋关节内为 3级液体。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 ,均可见不等量的关节腔液体 ,其中 6 2 %的髋关节腔内可见 2~ 3级的液体 (P <0 .0 0 5 )。结论 髋关节腔内少量液体可见于正常人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髋关节腔内。MRI是显示髋关节腔内液体的敏感方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髋关节腔内液体增多 ,可出现在平片发生改变之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腔液体 正常人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修复过程的MRI及与病理对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谢道海 郭 亮 +1 位作者 丁 乙 董天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取得股骨头坏死的MRI与病理对照的资料。材料和方法:我们采用液氮冷冻的方法将30只杂交狗制作成股骨头坏死模型。动物分以下10组:1天,7天,17天,23天,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所有动物均进行平片(离体及活体)、CT... 目的:取得股骨头坏死的MRI与病理对照的资料。材料和方法:我们采用液氮冷冻的方法将30只杂交狗制作成股骨头坏死模型。动物分以下10组:1天,7天,17天,23天,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所有动物均进行平片(离体及活体)、CT、MR检查。观察坏死后股骨头的密度及信号改变情况。结果:1个月以内组,所有动物于活体时平片均未发现异常。离体后,17天后可见密度有轻度的增高。1个月及以后组活体及离体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密度改变。2个月有囊变,3个月可见轻度塌陷。CT于17天即可发现有密度增高,1个月可见有囊变,2个月时可见有微骨折。MR除1天组未发现异常外,其他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信号改变。信号异常范围由小变大,至1个月后整个股骨头均可见信号异常。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可见混杂信号(1个月以内)、均匀高信号(1-3个月)、高信号内出现低信号(3个月以后)。组织学改变:1天仅表现脂肪细胞肥大,7-23天可见炎性细胞渗出、纤维肉芽组织开始出现。1个月以后,主要为肉芽组织修复。塌陷的股骨头病理显示坏死的骨小梁吸收和新产生的骨小梁骨折,骨性重建不完全。结论:股骨头坏死的MR表现与病理改变是一致的;MR较CT、平片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 股骨头坏死 动物实验 病理 修复
下载PDF
成人股骨头无菌型坏死塌陷的MRI测量 被引量:5
3
作者 谢道海 董天华 郭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4-596,共3页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坏死范围指数的MRI测量,旨在探讨MRI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价值。方法我们选择43例股骨头坏死病例(57个股骨头),初诊均为ARCO分期的Ⅰ、Ⅱ期。所有病例做冠状定位,SE序列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T1加权,FSE序列横断位及...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坏死范围指数的MRI测量,旨在探讨MRI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价值。方法我们选择43例股骨头坏死病例(57个股骨头),初诊均为ARCO分期的Ⅰ、Ⅱ期。所有病例做冠状定位,SE序列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T1加权,FSE序列横断位及冠状位T2加权,IR序列矢状位扫描。在MRI的中部冠状位和矢状位图像上分别测量坏死角度,根据公式计算坏死范围指数。坏死范围指数分级:A级(指数小于33);B级(33~66);C级(大于66)。随访时间3~46个月。结果经过随访,57个股骨头坏死中有41个发生了塌陷。原Ⅰ期的25个股骨头坏死,有16个股骨头发生了塌陷,5个进展为Ⅱ期,仅有4个停留在Ⅰ期。原Ⅱ期32个股骨头坏死,有25个发生了塌陷,其他7个停留在Ⅱ期。随访后,原Ⅰ期的股骨头坏死进展率为84%。原Ⅱ期的股骨头坏死进展率为78%。坏死范围指数的分组:低危险组(指数小于30)塌陷的危险率为0,无1例塌陷;中等危险组(指数30~42)塌陷的危险率为50%;高危险组(指数大于42)塌陷的危险率为100%。结论MRI测量的坏死范围指数是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简易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股骨头坏死 预后 成人 股骨头无菌型坏死塌陷
下载PDF
主动脉病变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谢道海 郭亮 +2 位作者 郭茂风 傅引弟 陈剑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 MRA)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在83例3D CE MRA检查中,男性64例,女性19例,年龄平均58(29~84)岁。3D CE MRA主要参数为重复时间5ms,回波时间1.5ms,反转角50°。对比剂为钆...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 MRA)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在83例3D CE MRA检查中,男性64例,女性19例,年龄平均58(29~84)岁。3D CE MRA主要参数为重复时间5ms,回波时间1.5ms,反转角50°。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萄甲胺(Gd-DTPA),剂量0.3mmol/kg,平均30ml。每次扫描时间为15s左右,不间断重复采集3次。图像重建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和多层面重建。增强扫描前先行横断位FSE序列T_1WI、T_2WI,增强扫描后行横断位FSE T_1WI,可疑撕裂口处行Cine序列。重点观察主动脉有无动脉瘤、夹层、扩张或缩窄以及病变是否累及其分支。结果:83例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均显示清晰,且达到诊断要求。其中动脉瘤32例、夹层动脉瘤37例、其他主动脉病变14例。结论:3D CE MRA可以很好地显示各种主动脉病变,帮助确定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三维大血管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谢道海 郭亮 +2 位作者 郭茂凤 傅引弟 陈剑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 M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4例患者进行3D CE MRA检查。3D CE MRA主要参数为重复时间5ms,回波时间1.5ms,翻转角50°。增强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萄甲胺(Gd-DTPA),剂量0.3mmol/kg,平均30ml。每...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 M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4例患者进行3D CE MRA检查。3D CE MRA主要参数为重复时间5ms,回波时间1.5ms,翻转角50°。增强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萄甲胺(Gd-DTPA),剂量0.3mmol/kg,平均30ml。每次扫描时间为15s左右,不间断重复采集3次。原始图像先进行减影处理,再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增强扫描前先行横断位FSE序列T1WI、T2WI。CE MRA扫描后行横断位FSE T1WI。可疑撕裂口处行Cine序列。重点观察主动脉及其分支显示情况,以及主动脉有无动脉瘤、夹层、扩张或缩窄以及病变是否累及其分支。结果114例的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均显示清晰,且均达到诊断要求。其中包括主动脉病变83例(动脉瘤32例,夹层动脉瘤37例,主动脉其他病变14例),肝癌9例(门静脉癌栓3例),布加综合征1例(肝段下腔静脉狭窄),胸腹腔肿瘤4例(可见局部血管受压),肾癌2例(肾动脉增粗),正常15例。结论3DCEMRA是一种对评价主动脉病变的有效微创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 磁共振 血管造影
下载PDF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表现 被引量:3
6
作者 谢道海 董天华 郭亮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2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MRI的各种表现特征。方法 分析 2 6例 (4 1个股骨头 )股骨头坏死的MRI的各种表现。所有病例均作平片、MRI检查。MRI采用 0 .5Tesla超导性磁共振成像机。结果  (1)MRI的一般表现 :线样征发生率为 90 % ,双线征发生...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MRI的各种表现特征。方法 分析 2 6例 (4 1个股骨头 )股骨头坏死的MRI的各种表现。所有病例均作平片、MRI检查。MRI采用 0 .5Tesla超导性磁共振成像机。结果  (1)MRI的一般表现 :线样征发生率为 90 % ,双线征发生率 73 %。 (2 )MRI的信号分类 :A级类似脂肪信号 ,占 46 % ;B级类似血液信号 ,占 17% ;C级类似液体信号 ,占 2 2 % ;D级类似纤维组织信号 ,占 15 %。 (3)MRI信号分类与平片分期比较 :平片分期的Ⅰ、Ⅱ期 ,大多数病例表现为MRI的A级信号 ,占 6 3%。此两期中无表现为MRI的D级信号。 (4 )合并骨髓水肿改变 :有 17个股骨头 (4 1% )合并骨髓水肿。结论 MRI不仅能观察坏死区域的信号改变 ,同时能观察坏死灶周围的骨髓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MRI 诊断
下载PDF
急性脑硬塞MRI增强表现
7
作者 谢道海 丁乙 陈学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脑梗塞MRI增强表现。材料和方法:31例早期急性脑梗塞,其中大脑半球区梗塞22例,脑干梗塞9例。所有病例均为出现临床症状后3天内进行MRI非增强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出现异常强化征象的脑梗塞有19例...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脑梗塞MRI增强表现。材料和方法:31例早期急性脑梗塞,其中大脑半球区梗塞22例,脑干梗塞9例。所有病例均为出现临床症状后3天内进行MRI非增强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出现异常强化征象的脑梗塞有19例(19/31)。其中18例为大脑半球区梗塞(18/22),1例为脑干梗塞(1/9)。这一异常强化具体表现为大脑皮层的曲线状血管内强化(大脑半球区脑梗塞)和点状血管内强化(脑干梗塞)。大脑半球区脑梗塞异常强化的分布特点为:这些异常血管内强化均位于大脑皮层,且这些皮层血管的近端强化最为明显,远端强化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而1例脑干梗塞血管内强化代表了椎~基底动脉。结论:异常血管内强化为大脑半球区梗塞早期增强表现。而脑干梗塞缺少这一征象,即使有血管内强化也为一种不可靠的辅助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脑梗塞 NMR 成像 血管内强化
下载PDF
心功能测定的电影磁共振成像技术
8
作者 谢道海 丁乙 陈学仁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4年第6期556-558,共3页
本文结合临床资料阐述电影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参数功能选择、成像方法以及临床应用和体会。
关键词 电影磁共振 心功能
下载PDF
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特点及X线征像(附16例报告) 被引量:11
9
作者 奚日泉 郭茂风 +2 位作者 谢道海 储伟 康苏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4-618,共5页
背景与目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MFH)是软组织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原发于骨者比较少见,其组织来源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特点、X线特征,以提高对本病影像诊断水平... 背景与目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MFH)是软组织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原发于骨者比较少见,其组织来源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特点、X线特征,以提高对本病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2年1月至2002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6例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瘤的临床、病理及X线资料。结果:病理表现有多核瘤巨细胞的存在,瘤细胞的多样性,成纤维细胞呈车轮状排列。病理组织由多种细胞成分构成,但以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X线表现以单发性溶骨性破坏为主,肿瘤周围的骨皮质有不同程度膨胀,病灶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或病理性骨折。结论:MFH在病理上和X线影像表现上均呈多样性,无明显特征,但结合临床表现、X线像表现和病理检查能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学 影像学 诊断
下载PDF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附8例报告) 被引量:10
10
作者 奚日泉 胡春洪 +4 位作者 郭亮 谢道海 周建春 沈海林 付引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92-893,共2页
关键词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错构瘤 CT 诊断 B超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 被引量:15
11
作者 方向 黄周 +3 位作者 孟倩 平小夏 陆紫薇 谢道海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接受MR平扫+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PCNSL病变的MRI表现,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轮廓、瘤周水肿、占位效应、MRI平扫信号特点,...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接受MR平扫+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PCNSL病变的MRI表现,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轮廓、瘤周水肿、占位效应、MRI平扫信号特点,重点观察增强后病灶的典型及非典型强化特点。结果 29例中单发者16例,多发者12例(30个病灶),共46个病灶,弥漫浸润型1例。肿瘤好发于胼胝体、基底节区等深部脑组织(35/46,76.09%)。瘤周水肿多为中度(15/46,32.61%)或重度(27/46,58.70%),未见出血及钙化。肿瘤T1WI多呈等低信号(30/46,65.22%)或等信号(14/46,30.43%),T2WI多呈等信号(14/46,30.43%)或等高信号(29/46,63.04%),DWI多为高信号(42/46,91.30%)。增强扫描表现出多种强化方式:典型强化方式包括均匀一致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裂隙征"、"蝶翼征"、"皮层下刻痕征"、以及"卫星灶征";不典型强化方式包括环形强化、"开环样"强化、4脑室匍匐贴壁生长病灶,沿软脑膜弥漫分布粟粒结节样病灶。结论 PCNSL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PCNS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确诊仍有赖于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下载PDF
肺结节周围血管集中征在小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2
作者 奚日泉 谢道海 +1 位作者 胡春洪 丁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肺结节周围血管集中征的 CT 表现及病理机制。材料和方法:对45例孤立性肺结节进行3mm 以下的薄层 CT 扫描,病灶局部放大并采用适当的窗宽、窗位技术。结果:显示肺血管集中征22例,其中良性结节2例,小肺癌20例。结论:肺血管集中... 目的:探讨肺结节周围血管集中征的 CT 表现及病理机制。材料和方法:对45例孤立性肺结节进行3mm 以下的薄层 CT 扫描,病灶局部放大并采用适当的窗宽、窗位技术。结果:显示肺血管集中征22例,其中良性结节2例,小肺癌20例。结论:肺血管集中征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T 薄层扫描有助于肺内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周围血管集中 薄层 CT 周围型 肺癌 诊断
下载PDF
创伤性膈疝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6
13
作者 奚日泉 郭亮 +4 位作者 胡春洪 谢道海 沈海林 葛建清 付引弟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44-544,共1页
关键词 创伤 膈疝 影像学 胃肠阴影 胃粘膜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病变的MRI表现 被引量:12
14
作者 平小夏 孟倩 +2 位作者 田霞 陆紫微 谢道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2-15,20,共5页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区占位性病变在磁共振检查中的影像表现。方法分析83例行MRI平扫+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CPA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重点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缘轮廓、瘤周水肿...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区占位性病变在磁共振检查中的影像表现。方法分析83例行MRI平扫+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CPA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重点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缘轮廓、瘤周水肿、周围结构的改变、平扫及增强后的信号强度。结果本组83例CPA病变中,听神经瘤50例,脑膜瘤13例,表皮样囊肿13例,三叉神经瘤4例,蛛网膜囊肿1例,星形细胞瘤1例,室管膜瘤1例。肿瘤位于左侧CPA区38例,右侧CPA区45例。术前定位准确率为98.8%,定性准确率为95.2%。结论 MRI检查是检查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对该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区病变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MR动态增强表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邢伟 胡春洪 +4 位作者 张晓膺 郭亮 谢道海 丁乙 沈海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微血管密度 (MVD)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MR动态增强指标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以 3 3例经手术证实为NSCLC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肿块的最大强化斜率 (Smax)和峰值到达时间 (TTP)。组织切片...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微血管密度 (MVD)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MR动态增强指标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以 3 3例经手术证实为NSCLC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肿块的最大强化斜率 (Smax)和峰值到达时间 (TTP)。组织切片经CD3 4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分析MVD和VEGF表达的阳性率。将Smax和TTP分别与肿瘤的病理类型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MVD、VEGF)进行各自的比较。结果  ( 1 )肺癌的Smax与MVD和VEGF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6 1 5 ,0 .72 3 ,P <0 .0 0 1 ) ;( 2 )TTP与MVD和VEGF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分别为 - 0 .4 78和 - 0 .5 3 8,P <0 .0 1和 0 .0 0 1 )。结论 MR动态增强指标Smax和TTP能够反映NSCLC的MVD和VEGF表达的高低 ,从而推测其血管生成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MR表现 动态增强 肿瘤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与T_2值诊断肝脏局灶性小病变的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双庆 郭亮 +2 位作者 沈海林 谢道海 胡春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3期37-40,共4页
目的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及T2值在区分肝脏局灶性小病变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62例(84个病灶)肝脏局灶性占位小病变患者(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19例23个病灶,肝转移瘤11例18个病灶,肝海绵状血管瘤24例32个病灶,肝囊肿8例11个病灶)分... 目的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及T2值在区分肝脏局灶性小病变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62例(84个病灶)肝脏局灶性占位小病变患者(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19例23个病灶,肝转移瘤11例18个病灶,肝海绵状血管瘤24例32个病灶,肝囊肿8例11个病灶)分别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快速自旋回波(SE)T2WI,测量、分析、对比各病变的ADC值及T2值。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CT、B超临床确诊。结果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35±0.18)×10-3mm2/s、(1.41±0.12)×10-3mm2/s、(2.39±0.21)×10-3mm2/s、(3.44±0.27)×10-3mm2/s,肝脏恶性病变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1),其诊断正确率为94.0%;肝脏恶性病变的T2值也低于良性病变(P<0.05),但两者数值重叠较多,其诊断正确率为78.6%。T2值诊断正确率明显低于ADC值(P<0.05)。结论ADC值在肝脏局灶性小病变定性诊断方面优于T2值,更具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扩散系数 肝脏 T2值 T2值 局灶性 ADC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边缘-中心向心强化率在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庆国 胡春洪 +4 位作者 丁乙 郭亮 谢道海 付引弟 朱晓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参数边缘 中心向心强化率 (Rrim center)在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8例肌骨系统肿块 (良性 14例 ,恶性 14例 )采用GRASS序列作MRI动态增强扫描。计算Rrim center,分析其在良恶性...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参数边缘 中心向心强化率 (Rrim center)在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8例肌骨系统肿块 (良性 14例 ,恶性 14例 )采用GRASS序列作MRI动态增强扫描。计算Rrim center,分析其在良恶性肿块之间有无差异。通过描绘接受者操作特征 (ROC)曲线得出最佳评价指标。结果 恶性组Rrim center0 .6 2± 0 .2 2 (范围 0 .18~ 0 .92 ) ;良性组 0 .19± 0 .2 7(范围 - 0 .16~ 0 .84) ,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 ,以 0 .30为界 ,对肿块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81.3%、91.7%、85 .7%。结论 MRI动态增强参数Rrim center有助于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软组织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RI静态增强方式在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丁庆国 胡春洪 +2 位作者 郭亮 谢道海 丁乙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评价MRI静态增强方式在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肌骨系统肿块 3 6例 (良性 18例 ,恶性 18例 ) ,常规SE序列T1WI、T2 WI平扫 ,然后静注对比剂Gd DTPA作T1WI静态增强 ,将其强化方式... 目的 :评价MRI静态增强方式在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肌骨系统肿块 3 6例 (良性 18例 ,恶性 18例 ) ,常规SE序列T1WI、T2 WI平扫 ,然后静注对比剂Gd DTPA作T1WI静态增强 ,将其强化方式分为不强化、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三型 ,后者又分为环状强化、间隔结节样强化 ,由三位资深影像科医师盲法阅片 ,记录肿块强化方式 ,分析良恶性两组肿块的强化方式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良恶性两组肿块在均匀强化与不均匀强化之间以及不均匀强化内部环状强化与间隔结节样强化之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2 5 )。结论 :MRI常规静态增强方式对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 骨肿瘤 软组织肿瘤 MRI静态增强方式 鉴别诊断 图象分析 统计学分析
下载PDF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肌骨系统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庆国 胡春洪 +3 位作者 郭亮 谢道海 付引弟 丁乙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 信号强度 (SI Time)曲线在肌骨系统肿块中的诊断价值及病理学基础。方法 :对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 34例肌骨系统肿块 (1 8例良性 ,1 6例恶性 ) ,采用GRASS序列行动态增强MRI扫描 ,将绘制的SI Time曲线分为 3型 ...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 信号强度 (SI Time)曲线在肌骨系统肿块中的诊断价值及病理学基础。方法 :对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 34例肌骨系统肿块 (1 8例良性 ,1 6例恶性 ) ,采用GRASS序列行动态增强MRI扫描 ,将绘制的SI Time曲线分为 3型 :Ⅰ型 ,快速上升型 ;Ⅱ型 ,缓慢上升型 ;Ⅲ型 ,平坦型。分析良、恶性两组肿块的曲线类型有无差异。结果 :1 6例恶性肿块中 ,1 3例SI Time曲线呈Ⅰ型 ,3例呈Ⅱ型 ,无 1例呈Ⅲ型 ;1 8例良性肿块中 ,5例呈Ⅰ型 ,1 1例呈Ⅱ型 ,2例呈Ⅲ型。SI Time曲线类型在良恶性两组肿块中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结论 :动态增强MRI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对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肿块中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系统肿块 诊断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稳态梯度回返采集成像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下载PDF
软骨母细胞瘤X线及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10例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茂凤 王晓茹 +2 位作者 李立 郭亮 谢道海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52-1053,共2页
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平片及CT表现进行分析,10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6例作CT检查。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及CT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发生于长骨8例,其中局限于骨骺5例,累及干骺端3例,另2例发生于不规则骨髌骨、跟骨各... 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平片及CT表现进行分析,10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6例作CT检查。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及CT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发生于长骨8例,其中局限于骨骺5例,累及干骺端3例,另2例发生于不规则骨髌骨、跟骨各1例。10例中病灶最大径5.9 cm,最小径2 cm,病变多呈圆形或椭圆形,6例病灶边缘可见明显的硬化边。X平片3例可见病灶内分隔,CT观察未见明显骨性分隔;X平片2例可见病灶内小钙化,CT可见3例病灶内钙化灶;1例合并病理骨折。提示软骨母细胞瘤X线平片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绝大多数能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软骨母细胞瘤 X线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