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医学心理学PBL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潘宏达 谢雪璐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年第8期14-14,42,共2页
文章对医学心理学PBL教学中两组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A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B组,平均分分别为81.5455±4.1076和75.4545±3.6705(P<0.01),提出学生作为PBL教学法的中心,其主观能动性的发... 文章对医学心理学PBL教学中两组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A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B组,平均分分别为81.5455±4.1076和75.4545±3.6705(P<0.01),提出学生作为PBL教学法的中心,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该教学法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进而对PBL教学中问题设置、教师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以及考核形式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医学心理学 学生 学习主体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谢雪璐 唐飞 +7 位作者 周晓舟 马兰 罗俊 曾维渝 胡艳玲 万兴丽 陈大鹏 陆方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眼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方法经间接检眼镜检查确诊为ROP的84例患儿16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为双眼发病。其中,1期病变4只眼,2期病变52只眼,3期病变80只眼,4期病变8只眼,5期病变...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眼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方法经间接检眼镜检查确诊为ROP的84例患儿16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为双眼发病。其中,1期病变4只眼,2期病变52只眼,3期病变80只眼,4期病变8只眼,5期病变8只眼;急进性后部型ROP(AP—ROP)16只眼。伴有附加病变18只眼。均在全身麻醉下散瞳,采用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行FFA检查。观察各期患眼视网膜动静脉形态特征、毛细血管充盈状态、新生血管形态和荧光渗漏情况。结果FFA检查发现,1期病变周边部视网膜毛细血管分支增多并扩张纡曲,毛细血管末梢渗透性增加,可见少量荧光渗漏。有血管区与远端无血管区之间形成明确分界线。2期病变视网膜颞侧血管末梢分支增多并呈形似扫帚的平行分布,末端血管相互吻合形成环路,病变边缘纤维组织增生呈嵴样改变,并伴有“爆米花”现象(popcorn)。3期病变视网膜嵴继续增宽,新生血管纤维增生膜形成并突破视网膜内界膜向玻璃体方向伸展,大量荧光渗漏。嵴与远端无血管区境界清楚。4、5期病变视网膜非脱离区的血管改变与2、3期无异,脱离的视网膜部分显示为血管扩张伴荧光渗漏。伴有附加病变的患眼后极部视网膜动脉纡曲、扩张,周边部大量无灌注区,同时伴有点片状出血呈遮蔽荧光。AP—ROP患眼后极部视网膜血管纡曲、粗大,毛细廊管极度扩张。而在后极部以外的视网膜仅见少数纤曲的大血管,无毛细血管形成,在无血管区边缘可见大量团状新生血管荧光渗漏。结论ROP患儿1~3期病变周边视网膜有血管区与无血管区分界线明显,荧光渗漏情况逐渐加重;4期及5期病变,脱离视网膜焦距显示不清楚;附加病变主要以后极部动脉纡曲为主;APROP后极部动静脉均纡曲扩张,新生血管荧光渗漏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 诊断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后532nm激光光凝时视网膜血管显影的间接检眼镜或手术显微镜目镜直视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谢雪璐 郭云龙 +3 位作者 向浩天 廖晋英 潘俊辉 陆方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6-307,共2页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能清晰显示视网膜血管病变形态,为眼底病诊断治疗提供指导。小儿眼底病诊断治疗过程中.目前多使用第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Ⅱ)在全身麻醉技术辅助下完成此项检查,部分患儿可能需根据FFA检查...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能清晰显示视网膜血管病变形态,为眼底病诊断治疗提供指导。小儿眼底病诊断治疗过程中.目前多使用第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Ⅱ)在全身麻醉技术辅助下完成此项检查,部分患儿可能需根据FFA检查结果立即行激光光凝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诊断应用 视网膜疾病/治疗 激光凝固术
原文传递
早发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六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谢雪璐 赵薇 +4 位作者 曾继红 胡艳玲 万兴丽 张军军 陆方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86,共2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多数在矫正胎龄34~36周开始芟病,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视力障碍甚至失明Ⅲ。我同于2004手制定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建议对胎聆小于32周或出生体重小于2000g的早产儿进行筛企,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 诊断 早产儿视网膜病 治疗
原文传递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4
5
作者 谢雪璐 陆方 《华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420-1427,共8页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FEVR)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目前已发现的致病基因有FZD4、LRP5、NDP、TSPAN12、ZNF408、KIF11,其中前4个基因参与Wnt和Norrin-β-catenin信号通路...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FEVR)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目前已发现的致病基因有FZD4、LRP5、NDP、TSPAN12、ZNF408、KIF11,其中前4个基因参与Wnt和Norrin-β-catenin信号通路,该通路在眼部结构的发育和新生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周边视网膜血管化不完全及异常,和(或)视网膜血管分化异常为其显著临床特征,但FEVR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眼底血管造影及遗传学筛查是主要的诊断方式,早期筛查对此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疾病初期激光治疗可控制其进展;晚期视网膜脱离可进行巩膜扣带术及玻璃体切割术,但预后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在其治疗中可发挥一定作用。随着对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FEVR致病基因的选择性靶向治疗会成为某些临床表型FEVR患者的治疗新方向。该文主要就FEVR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致病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一个家族性显性玻璃膜疣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婷 谢雪璐 +2 位作者 曾志冰 孟丹 陆方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8-362,共5页
目的 探讨1个家族性显性玻璃膜疣家系的EFEMP1基因突变及其临床表型.方法 通过眼底照相、眼底荧光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检查,研究一个家族性显性玻璃膜疣家系的临床特点,并对该家系的患者及正常对照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应用聚合酶... 目的 探讨1个家族性显性玻璃膜疣家系的EFEMP1基因突变及其临床表型.方法 通过眼底照相、眼底荧光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检查,研究一个家族性显性玻璃膜疣家系的临床特点,并对该家系的患者及正常对照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EFEMP1基因的所有编码外显子,并将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将测序结果与野生型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对家系中出现脉络膜新生血管及视网膜前出血的先证者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结果 该家系中的两例患者EFEMP1基因第10外显子发生了C>T(R345W)杂合突变,而在该家系的健康个体及100名健康人对照中未发现相同的突变.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的患者术后随访,视力明显改善,眼底稳定.结论 该家系中EFEMP1基因的R345W突变导致了家族性显性玻璃膜疣.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对于治疗该疾病并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玻璃膜疣 EFEMP1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