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霜霉病拮抗细菌BMJBN02的筛选及其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谢雪迎 王贻莲 +2 位作者 扈进冬 李纪顺 杨合同 《山东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39-44,73,共7页
采用平板观察法,获得到6株对葡萄霜霉病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对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发现菌株BMJBN02在纤维素平板、几丁质平板和β-1,3-葡聚糖平板上产生的水解圈半径最大。通过对菌株BMJBN02的形态、生长特性、生理生化反应、16S r DNA... 采用平板观察法,获得到6株对葡萄霜霉病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对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发现菌株BMJBN02在纤维素平板、几丁质平板和β-1,3-葡聚糖平板上产生的水解圈半径最大。通过对菌株BMJBN02的形态、生长特性、生理生化反应、16S r 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 spp.)。叶盘法检测发现,经菌株BMJBN02粗提液处理的叶片,霉层的面积明显减少,叶片发病率从100%降低到42.3%,病情指数从65.3降为18.6,抑菌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生物防治 拮抗细菌 巨大芽孢杆菌
下载PDF
24个香菇菌株的鉴定与分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谢雪迎 任鹏飞 +1 位作者 朱常香 宫志远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12期36-39,共4页
采用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谱分析两种生物学方法对24个香菇菌株进行鉴定和分类,构建树状图。结果表明:拮抗试验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可用于香菇菌株的初步分类;酯酶同工酶谱带丰富,可以完成香菇菌株的鉴定,在聚类图谱0.84的水平上24个香菇... 采用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谱分析两种生物学方法对24个香菇菌株进行鉴定和分类,构建树状图。结果表明:拮抗试验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可用于香菇菌株的初步分类;酯酶同工酶谱带丰富,可以完成香菇菌株的鉴定,在聚类图谱0.84的水平上24个香菇菌株可以分为10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分类 拮抗 酯酶同工酶
下载PDF
利用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高效苏云金芽胞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融合菌株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晓燕 周方园 +5 位作者 周红姿 吴晓青 张广志 张新建 李天元 谢雪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7-544,共8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B7发酵液在药后96 h对小菜蛾2龄幼虫致死率高达85.06%;枯草芽胞杆菌TL2对黄瓜枯萎病和辣椒疫霉病有显著拮抗活性(对峙培养5 d对病原菌的平均抑制率在60%以上)。本文对菌株B7和TL2的原生质体形成、完全灭活及融合的最佳条... 苏云金芽胞杆菌B7发酵液在药后96 h对小菜蛾2龄幼虫致死率高达85.06%;枯草芽胞杆菌TL2对黄瓜枯萎病和辣椒疫霉病有显著拮抗活性(对峙培养5 d对病原菌的平均抑制率在60%以上)。本文对菌株B7和TL2的原生质体形成、完全灭活及融合的最佳条件分别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7在溶菌酶1.0 mg/m L、酶解70 min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最佳,分别为85.0%和29.41%;菌株TL2在溶菌酶1.25 mg/m L、酶解50 min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最佳,分别为80.00%和25.00%。菌株TL2原生质体完全灭活的最佳条件为60℃水浴35 min,菌株B7原生质体完全灭活的最佳条件为紫外照射25 min。灭活后的两亲本融合最佳条件为30℃水浴融合20 min后涂布再生培养基,用影印法连续传代10次以上,最后筛选出17株稳定的融合子,经过杀虫防病检测最后筛选到一株兼具两亲本特性的高效融合子TLB15。TLB15发酵液在药后96 h对小菜蛾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93.44%,TLB15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和辣椒疫霉病(对峙培养5 d)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60.00%和62.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枯草芽胞杆菌 苏云金芽胞杆菌
下载PDF
霜霉病高效生防菌株BCJB01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贻莲 谢雪迎 +3 位作者 扈进冬 陈凯 杨合同 李纪顺 《山东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30-34,共5页
为提高霜霉病高效生防菌株Bacillus cereus BCJB01的发酵水平,通过正交试验、综合优选及糖分流加试验,优化BCJB01的发酵培养基。优化出的培养基配方的质量分数为:玉米粉2.00%、豆粕粉1.00%、四水氯化锰0.003 0%、十二水磷酸氢二钠0.30... 为提高霜霉病高效生防菌株Bacillus cereus BCJB01的发酵水平,通过正交试验、综合优选及糖分流加试验,优化BCJB01的发酵培养基。优化出的培养基配方的质量分数为:玉米粉2.00%、豆粕粉1.00%、四水氯化锰0.003 0%、十二水磷酸氢二钠0.30%、二水磷酸二氢钠0.15%、七水硫酸镁0.035%、氯化钙0.10%和酵母提取物0.30%,接菌后6-12 h流加质量分数0.2%糖。本研究优化的培养基配方在接种量为3%(V/V),转速为180 r/min,温度为30℃的摇床振荡培养至66 h时,芽孢率近90%,菌体数量达100×10^8cfu/m 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霜霉病 发酵培养基 正交设计 综合优选
下载PDF
芽孢杆菌BCJB01和BMJBN02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贻莲 李纪顺 +3 位作者 王英姿 辛相启 李宝燕 谢雪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67-71,共5页
以葡萄霜霉病生防菌株BCJB01和BMJBN02为供试菌,分别在山东省济南和烟台地区的葡萄园对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进行了小区防治试验,以期明确BCJB01和BMJBN02对不同葡萄品种霜霉病的实际防治效果,探寻提高BCJB01和BMJBN02菌剂对葡萄霜霉病... 以葡萄霜霉病生防菌株BCJB01和BMJBN02为供试菌,分别在山东省济南和烟台地区的葡萄园对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进行了小区防治试验,以期明确BCJB01和BMJBN02对不同葡萄品种霜霉病的实际防治效果,探寻提高BCJB01和BMJBN02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技术,为其制剂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霜霉病发病初期,20mL·L^(-1)芽孢杆菌BCJB01和BMJBN02悬浮剂对"泽山一号"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05%和73.30%;20mL·L^(-1)芽孢杆菌BCJB01和BMJBN02悬浮剂交替使用对"蛇龙珠"的防效在62%以上;20 000 mg·L^(-1)?BCJB01粉剂+0.1%助剂对"蛇龙珠"的防效为81.31%;6 667mg·L^(-1)?BCJB01粉剂+0.1%助剂对"蛇龙珠"的防效为61.29%。在霜霉病进入盛发期后,20 000mg·L^(-1)BCJB01粉剂+0.1%助剂对"蛇龙珠"的防效仍在80%以上;6 667mg·L^(-1)芽孢杆菌BCJB01粉剂对"夏黑"的防治效果为62.65%。表明BCJB01和BMJBN02悬浮剂及BCJB01粉剂+0.1%助剂对葡萄霜霉病均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防治葡萄霜霉病的交替生物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葡萄霜霉病 田间防效
下载PDF
从《醉花阴》到《声声慢》
6
作者 谢雪迎 《科技资讯》 2014年第30期216-216,共1页
李清照有显赫的身世,有良好的文化教养,有美满的爱情婚姻,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爱国情怀,也有享受爱情享受生活的逸致情怀。可是,大致以"靖康之难"为界,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她的词作中,体现在... 李清照有显赫的身世,有良好的文化教养,有美满的爱情婚姻,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爱国情怀,也有享受爱情享受生活的逸致情怀。可是,大致以"靖康之难"为界,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她的词作中,体现在她前后期风格等的微妙变化上。那就是虽然都写愁情,但前期写的是"蜜甜的忧愁",后期写的是"人生暮年的铭心刻骨之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风格 变化
下载PDF
如何使作文写得“深刻”些
7
作者 谢雪迎 《学周刊(中旬)》 2011年第9期194-194,共1页
在平时提笔写作时,一些学生虽然能写得语言流畅,基本观点正确,但总让人觉得内容苍白乏味,既不能令人警醒,又不能启人深思,也就是说不够深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恐怕就在于文章立意不深,缺乏哲理性。... 在平时提笔写作时,一些学生虽然能写得语言流畅,基本观点正确,但总让人觉得内容苍白乏味,既不能令人警醒,又不能启人深思,也就是说不够深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恐怕就在于文章立意不深,缺乏哲理性。当然,如果是考场作文的话,精练的语言、合理的结构、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规范地书写,都是不可忽视的得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场作文 文章立意 标点符号 哲理性 语言 学生
下载PDF
设施番茄根围土样中木霉菌多样性及功能活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广志 王加宁 +5 位作者 吴晓青 周方园 张新建 赵晓燕 谢雪迎 周红姿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9-185,共7页
为探索设施栽培条件下蔬菜根围土壤中木霉种群多样性特征及其抗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及有机磷农药降解活性,从连续20多年种植番茄的设施大棚根围土样中以及番茄根系内部分离木霉菌,并以tef1-α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种类鉴定,估算各菌株的... 为探索设施栽培条件下蔬菜根围土壤中木霉种群多样性特征及其抗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及有机磷农药降解活性,从连续20多年种植番茄的设施大棚根围土样中以及番茄根系内部分离木霉菌,并以tef1-α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种类鉴定,估算各菌株的相对种群密度;对其生防和农残降解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共分离不同木霉菌株27株,结合形态学特征和tef1-α序列分析,鉴定出分属6个不同的木霉种,即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ens)、深褐木霉(T.atrobrunneum)、西蒙斯木霉(T.simmonsii)、深绿木霉(T.atroviride)、厚木霉(T.crassum)和1个疑似木霉新种(T.sp.nov.);木霉各菌株产孢簇常呈鲜绿色到暗绿色,分布不均匀,常形成同心圆结构。对峙条件下这些木霉对土壤中常见土传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均有普遍的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除深褐木霉两个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不明显外,其它种类的木霉均有菌株能有效降解毒死蜱,木霉菌株在根围土壤中的相对种群密度仅为104 cfu/g,且菌株间差异较大。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农业土壤中木霉菌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多样性,在形态特征及功能活性方面表现明显的菌株差异;木霉对3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有普遍的抑菌作用,少数菌株对常用有机磷农药降解作用明显,可以发挥生防和农化残留降解方面的协同效应。该结果对于研究设施农业土壤中木霉的多样性,指导功能菌株筛选及应用,更好挖掘利用木霉菌资源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木霉 系统发育分析 生防活性 生物修复
下载PDF
喷施硅肥对茶树生长及硅素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淑清 张丽霞 +3 位作者 崔林海 侯剑 谢雪迎 韩晓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2-721,共10页
【目的】研究喷施硅肥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硅在茶树中的累积和分布,为优质安全茶叶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盆栽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供试硅肥为硅酸钠(Na_(2)SiO_(3)·9H_(2)O)。室内盆栽试验设置7个硅喷施... 【目的】研究喷施硅肥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硅在茶树中的累积和分布,为优质安全茶叶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盆栽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供试硅肥为硅酸钠(Na_(2)SiO_(3)·9H_(2)O)。室内盆栽试验设置7个硅喷施浓度:0、50、150、300、500、750、1500 mg/L,每7天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通过测定茶苗生物量、SPAD值、叶绿素荧光特性、植保素含量及气孔特性,以确定最佳喷施硅肥浓度。然后,以该最佳喷施浓度进行室内茶苗盆栽和田间试验,在室内试验中测定了茶苗不同部位和组织的硅含量,在田间试验中测定了茶园春、夏、秋季茶叶产量及新梢品质成分。【结果】喷施硅300、500 mg/L处理的茶苗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高于其他处理,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NP)、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及植保素含量也高于Si0和其他处理,综合茶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选用500 mg/L作为最佳硅喷施浓度。第一次喷施硅肥7天后,硅主要积累在叶部,从顶芽往下数的不同叶位硅含量分布为第3叶>第5叶>第1叶;第三次喷施7天后,第5叶硅含量显著高于第1叶、第3叶,根部积累的硅多于叶和茎。喷施硅显著提高了春、夏、秋3个季节茶树的百芽重和芽头密度;春茶、夏茶、秋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7.49%、94.48%、15.06%,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72%、91.69%、3.33%;咖啡碱分别显著降低了7.07%、32.91%、16.59%。【结论】喷施硅浓度为500 mg/L的硅肥有益于茶苗生长,采摘前喷施硅肥有利于提高茶叶特别是夏茶的品质和产量。喷施硅肥后,硅主要累积在茶苗根部和成熟叶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质 硅累积
下载PDF
不同水分模式对山东茶园土壤氮素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于淑华 张丽霞 +1 位作者 谢雪迎 韩晓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9-298,共10页
以山东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法,分析了恒定湿润和干湿交替模式下土壤氮素转化特征。结果表明:(1)至培养结束时,恒湿模式下60%WHC处理土壤净矿化量和净硝化量较高;脲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强。20%WHC处理下土壤净矿化速... 以山东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法,分析了恒定湿润和干湿交替模式下土壤氮素转化特征。结果表明:(1)至培养结束时,恒湿模式下60%WHC处理土壤净矿化量和净硝化量较高;脲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强。20%WHC处理下土壤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严重受到抑制。(2)干湿交替模式下复水后土壤净矿化量、净硝化量以及酶活性得到增强,并出现“脉冲”式变化。(3)2种模式下氮素损失均为N_(2)O排放量大于NH 3挥发量。N_(2)O排放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正比,NH_(3)挥发量与土壤含水量呈反比。干湿交替均增强土壤N 2O和NH_(3)排放量。(4)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土壤含水量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氮素转化(p<0.001),脲酶显著影响恒湿模式下土壤氮素转化(p<0.001),而亚硝酸还原酶在2种模式下均显著负影响氮素转化(p<0.001)。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调节茶园生态系统中土壤管理及氮肥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模式 茶园土壤 氮素转化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田间防效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红姿 周方园 +7 位作者 赵晓燕 吴翠霞 张广志 苑伟伟 吴晓青 谢雪迎 范素素 张新建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7,共11页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建立小麦赤霉病的高效生防技术,从各地小麦赤霉病发病穗部分离筛选到1株对小麦赤霉病具有高拮抗活性的细菌Z54,对该菌株进行菌株鉴定、室内抑菌测定、盆栽防病试验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形...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建立小麦赤霉病的高效生防技术,从各地小麦赤霉病发病穗部分离筛选到1株对小麦赤霉病具有高拮抗活性的细菌Z54,对该菌株进行菌株鉴定、室内抑菌测定、盆栽防病试验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形态学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平板对峙结果显示,Z54菌株对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P2的菌丝抑制率达到70.13%;Z54菌株发酵液与亚洲镰刀菌P2在PDA上共培养结果显示,Z54菌株对P2的抑制率达到100%。盆栽防病试验显示,Z54菌株的菌体和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57%和77.95%。田间小区试验显示,菌体与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63%和75.82%。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Z54菌株对亚洲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亚洲镰刀菌 小麦赤霉病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玉米穗腐病菌的拮抗菌筛选、鉴定及降解DON毒素能力测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红姿 周方园 +6 位作者 段成鼎 吴晓青 赵晓燕 谢雪迎 张广志 范素素 张新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6-1023,共8页
穗腐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在造成产量损失的同时,产生的毒素严重危害人畜健康。为获得兼具降解毒素功能的玉米穗腐病菌的生防菌株,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毒素为靶标,从玉米病穗上分离筛选到一株能够降解该毒素... 穗腐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在造成产量损失的同时,产生的毒素严重危害人畜健康。为获得兼具降解毒素功能的玉米穗腐病菌的生防菌株,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毒素为靶标,从玉米病穗上分离筛选到一株能够降解该毒素的细菌菌株TP,经菌落形态特征、结合16Sr 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峙试验和复筛共培养结果显示,菌株TP对禾谷镰孢F18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0.63%和99.5%。经HPLC检测,TP在含DON的无机盐溶液中培养10 d后,其对DON的降解率为98.9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TP能拮抗禾谷镰孢菌,且能高效降解DON毒素,该菌株在防治禾谷镰孢菌引起的玉米穗腐病以及降低毒素危害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降解 贝莱斯芽胞杆菌 禾谷镰孢菌
下载PDF
辣椒根际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回接辣椒促生效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晓青 赵晓燕 +5 位作者 周方园 范素素 张广志 谢雪迎 周红姿 张新建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6-94,共9页
为验证在种苗基质培养中添加作物自身根际细菌的促生效应,本研究以辣椒为研究对象,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其根际细菌的组成特征,通过平板培养分离纯化辣椒特征细菌群落;对分离的根际细菌采用对峙试验分析其对9种辣椒病原菌的抑制作... 为验证在种苗基质培养中添加作物自身根际细菌的促生效应,本研究以辣椒为研究对象,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其根际细菌的组成特征,通过平板培养分离纯化辣椒特征细菌群落;对分离的根际细菌采用对峙试验分析其对9种辣椒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平板筛选的方法分析其解磷、铁载体和IAA活性;利用基质盆栽试验将筛选的活性菌株单独或混合接种同品种辣椒,测定其鲜重、根长和叶面积,验证菌株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在辣椒3个生长期(幼苗期、初花期、结果期)相对丰度均在前30的细菌属有14个,通过平板分离鉴定得到其中7个属的82株细菌。通过抑菌试验及对促生指标的检测,筛选出15株同时具有抑菌及促生活性的细菌进行基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W33等9株菌显著提高根鲜重,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W3-F9等13株菌显著提高根长,多粘类芽孢杆菌W33显著提高地上部鲜重,根瘤菌(Rhizobium sp.)W38-2等4株菌显著提高根冠比,其中多粘类芽孢杆菌W33对辣椒的促生作用最显著,混合菌接种的促生效果整体优于单菌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根际细菌 16S rDNA高通量测序 平板筛选 基质盆栽试验 促生效果
下载PDF
基质栽培黄瓜根际细菌多样性及促生细菌的筛选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方园 高云霄 +3 位作者 赵晓燕 张广志 谢雪迎 张新建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81,共13页
根际微生物是筛选作物有益菌的重要来源,以往主要从土壤栽培的健康作物根际分离有益菌。但近年来栽培基质广泛使用,因此,有必要从基质栽培的作物根际筛选有益菌,为未来开发适应基质栽培的菌剂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持。本研究使用高通量测序... 根际微生物是筛选作物有益菌的重要来源,以往主要从土壤栽培的健康作物根际分离有益菌。但近年来栽培基质广泛使用,因此,有必要从基质栽培的作物根际筛选有益菌,为未来开发适应基质栽培的菌剂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持。本研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基质栽培的黄瓜根际细菌进行多样性检测,使用TSB培养基从中分离细菌并结合16S rRNA进行鉴定,随后通过固氮、解磷、产吲哚乙酸、产铁载体、产ACC脱氨酶平板定性筛选促生菌株,最后通过盆栽试验验证促生菌株活性。结果表明,基质栽培黄瓜根际细菌分属于5门6纲16目23科50属,其中丰度较高的属包括假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食酸菌属(Acidovorax)、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砂单胞菌属(Arenimonas)、新草螺菌属(Noviherbaspirillum)、嗜甲基菌属(Methylophi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通过分离得到48株细菌,共26个种,从中筛选到促生细菌共16株,其中固氮菌4株、解磷菌3株、产吲哚乙酸菌3株、产ACC脱氨酶菌9株、产铁载体菌8株。黄瓜盆栽试验表明,上述16株细菌中D10、C4、C9可显著提高根干重;菌株C9、F4、D10、C4等可显著提高茎干重;菌株C4可显著提高根茎比;菌株C9、D10、F4、C4等可显著提高植株干重;菌株D10、C4、C9等可显著提高壮苗指数。总体来说,菌株D10(B.aquimaris)、C9(P.alcaligenes)、C4(B.endophyticus)对黄瓜促生效果明显,可在黄瓜基质栽培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根际促生菌 多样性 无土栽培 育苗基质
下载PDF
褐藻寡糖对茶树抗寒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子昕 赵丽 +4 位作者 惠海滨 侯剑 范斌 谢雪迎 韩晓阳 《茶叶通讯》 2023年第1期53-60,共8页
为探究褐藻寡糖对茶树抗寒性的影响,以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为试材,在低温胁迫下进行褐藻寡糖最适分子量范围和最适浓度试验,并以最优条件喷施茶苗,随后测定其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指标。结果表明,最适宜的褐藻寡糖分子量... 为探究褐藻寡糖对茶树抗寒性的影响,以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为试材,在低温胁迫下进行褐藻寡糖最适分子量范围和最适浓度试验,并以最优条件喷施茶苗,随后测定其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指标。结果表明,最适宜的褐藻寡糖分子量范围在1000~2000 Da、质量浓度为1.0%且在低温胁迫前施用效果最佳。褐藻寡糖能够缓解叶片叶绿素的降解和水分的散失,提高叶片中SOD、CAT、POD等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强CsCAT、CsGluTR、CsChls、CsSPS、CsCu/Zn-SOD、CsSUS4、CsCBF、CsICE及CsCOR等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褐藻寡糖 低温胁迫 抗寒性
下载PDF
辛硫磷降解菌D39的分离鉴定及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晓燕 周方园 +7 位作者 吴晓青 史亚微 周红姿 张广志 范素素 谢雪迎 潘美霖 张新建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97-1003,共7页
【目的】为了寻找辛硫磷高效降解菌和新的降解酶系,进行辛硫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追踪辛硫磷降解菌戴尔福特菌D39(Delftia sp.)的降解活性部位,探讨D39胞内酶在含辛硫磷麸皮上的高效降解作用。为了增加菌株的推广应用价值,进一步研究降解... 【目的】为了寻找辛硫磷高效降解菌和新的降解酶系,进行辛硫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追踪辛硫磷降解菌戴尔福特菌D39(Delftia sp.)的降解活性部位,探讨D39胞内酶在含辛硫磷麸皮上的高效降解作用。为了增加菌株的推广应用价值,进一步研究降解菌D39的防病作用。【方法】采用富集培养法分离辛硫磷降解菌,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平板活性试验确定降解活性部位。经HPLC法检测D39胞内酶对含辛硫磷麸皮的降解作用。D39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试验采用对峙培养法。【结果】从农田土壤分离到1株能以辛硫磷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降解菌D39,初步将其鉴定为戴尔福特菌属(Delftia sp.)。D39的降解活性部位主要是胞内酶。进一步提取胞内粗酶液,并将提取的胞内酶喷雾加入含300 mg·kg-1辛硫磷的麸皮,麸皮中酶液质量浓度为0.10 mg·kg-1,25℃反应11 h后经HPLC检测,胞内酶对麸皮上辛硫磷的降解率为100%。D39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D39对5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D39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平均抑菌率最高(50.00%),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平均抑菌率最低(21.05%)。【结论】D39的胞内酶能高效降解麸皮中的辛硫磷残留,未来采用酶降解粮食和农副产品中的辛硫磷残留也更加安全,本研究为粮食及农副产品中辛硫磷的降解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硫磷降解菌 分离 鉴定 抑菌率 胞内酶
下载PDF
人文素养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渗透——新课改下农村高中作文教学渗透人文素养的浅谈
17
作者 谢雪迎 《高考》 2020年第12期75-75,共1页
在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作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教师在平常也注重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但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学生写作缺少新意等问题,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对写作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并... 在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作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教师在平常也注重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但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学生写作缺少新意等问题,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对写作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并探讨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养,以此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对高中生作文缺乏人文素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以渗透人文素养的作文教学策略,为高中的语文教学进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原文传递
数据驱动的新污染物单体环境分析化学
18
作者 李洪双 田思语 +7 位作者 杨泽楷 程梦源 汤雯 赵娴 李浦风 罗丹 谢雪迎 邱恺培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57,共8页
新污染物是指未纳入监管、但存在较大环境健康风险的物质,具有种类繁多、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点。基于纳米孔道电化学的单体环境分析是一类新兴的监测技术,其测量原理是利用单个待测物过孔时产生的特征电流来定性,并用特征电信... 新污染物是指未纳入监管、但存在较大环境健康风险的物质,具有种类繁多、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点。基于纳米孔道电化学的单体环境分析是一类新兴的监测技术,其测量原理是利用单个待测物过孔时产生的特征电流来定性,并用特征电信号的出现频率定量。本文聚焦两类重点关注的新污染物—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和微纳塑料,分别开发了基于生物纳米孔的单分子分析算法和基于毛细管固体孔的单颗粒分析算法。针对双三氟甲基苯甲酸异构体,通过单分子算法对原始电信号进行多维特征提取,在不使用标准品的情况下,将分类准确率从一维的74.3%提升至五维的92.6%。针对微纳塑料,利用单颗粒算法,实现了粒径4~6μm的羧基聚苯乙烯微球精准区分,准确率为100.0%。进一步通过有限元模拟,提取了受单因素影响的参数,为新污染物精准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纳米孔道电化学技术 算法 有限元模拟
原文传递
木霉属2个中国新记录种(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广志 张新建 +5 位作者 周方园 王加宁 吴晓青 赵晓燕 谢雪迎 周红姿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0-1126,共7页
【背景】木霉菌现存的Stromaticum进化支为Samuels等2012年定义,包括9个木霉种;国内目前仅报道子座木霉(Trichoderma stromaticum)、蠕状毛木霉(T.vermipilum)和絮状木霉(T.floccosum)3个种。【目的】报道2个木霉属中国新记录种。【方... 【背景】木霉菌现存的Stromaticum进化支为Samuels等2012年定义,包括9个木霉种;国内目前仅报道子座木霉(Trichoderma stromaticum)、蠕状毛木霉(T.vermipilum)和絮状木霉(T.floccosum)3个种。【目的】报道2个木霉属中国新记录种。【方法】采用THSM选择性培养基,从北京和山东两地土壤中分离木霉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TEF1-α和RPB2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对TEF1-α和RPB2的系统发育分析,2个菌株分别与T.ivoriense(科特迪瓦木霉)和T.barbatum(毛簇木霉)相近;且形态学特征上存在差异。综合鉴定2个菌株分别为科特迪瓦木霉(T.ivoriense)和毛簇木霉(T.barbatum)或其近缘种。【结论】在国内新发现科特迪瓦木霉(T.ivoriense)和毛簇木霉(T.barbatum)两个木霉种,它们属于Stromaticum进化支,该进化支国内木霉种类增加到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特迪瓦木霉 毛簇木霉 中国新记录种
原文传递
植物生物防治精准化施药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晓青 赵晓燕 +7 位作者 徐元章 王加宁 周方园 周红姿 张广志 谢雪迎 颜坤 张新建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1,共9页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滥用造成的危害,精准施药技术及相关植保机械发展迅速,实现了化学农药的减施增效,并提高了化学农药的利用率。但在生物防治领域,尤其是利用活体生物的防治措施中,精准化施药技术研发相对滞后,增加了生物农药向市场推广...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滥用造成的危害,精准施药技术及相关植保机械发展迅速,实现了化学农药的减施增效,并提高了化学农药的利用率。但在生物防治领域,尤其是利用活体生物的防治措施中,精准化施药技术研发相对滞后,增加了生物农药向市场推广应用的难度。为了更好地了解针对生物防治的精准化施药技术研究现状,分别从植保机械精准施药技术现状、植物病虫害和杂草生物防治的精准施药技术等方面展开综述,并对生物防治精准化施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展望,旨在为生物防治更加精准高效地推广应用提供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植保机械 精准化施药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