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承百年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文献整理与研究专家笔谈 被引量:36
1
作者 谢黎萍 程焕文 +6 位作者 苏智良 武茂昌 衣永刚 范玉刚 崔文斌 徐雁 马静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17,共14页
谢黎萍指出,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开发利用,一是要夯实红色基因库,守牢宣传主阵地;二是要探索多元深度开发,追求迭代持续发展;三是要打破区域条线壁垒,追求协作互利共赢。程焕文指出,明确红色文献的内涵和外延对于进一步推动红色文... 谢黎萍指出,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开发利用,一是要夯实红色基因库,守牢宣传主阵地;二是要探索多元深度开发,追求迭代持续发展;三是要打破区域条线壁垒,追求协作互利共赢。程焕文指出,明确红色文献的内涵和外延对于进一步推动红色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新理论概括和关于学好"四史"的重要指示精神,文章将红色文献界定为1919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一切文字记录和图像与录音资料。苏智良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档案开放、红色文献整理和利用,取得历史性成就。资料是历史研究的食粮,须臾不可缺少。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应大力推动档案史料的数字化工程,从而推进革命史的研究。武茂昌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留下的红色文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搜集、保护、利用好这些红色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们要坚持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方向,充分认识红色文献搜集与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对红色文献的管理水平和保护力度,让红色文献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衣永刚指出,红色文献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最真实和最直接的记录资料,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开展党史研究的最重要依据,更是我们借以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重要载体。开拓红色文献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国际视野,用红色文献向世界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故事。加强红色文献国际传播研究的针对性,用红色文献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故事。借助多语种语料库等平台提升当代红色文献传播的全球话语能力,用红色文献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故事。范玉刚与崔文斌指出,随着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刻,急需加强对红色经典文献极其版本的研究。如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有诸多版本广泛地在世界范围里传播,加强其版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厚植红色文化的底蕴和根基。徐雁指出,经历了20世纪种种政治风暴,战争烽火和社会大动乱幸存于世的"革命历史文献",早已被海内外图书馆界视为不可多得的珍藏对象。"革命文献"可分为"革命历史文献""革命地方文献""革命禁毁文献",其中禁毁文献是极为独特的文献资源。针对这些文献的数据库建设有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涵,这些文献的数字化加工拓展了其研究价值和范围,有着重大意义。马静指出,近年来国家图书馆依托"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开展红色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在业界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未来将继续凝心聚力,推动此项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献普查 红色文献收藏 红色文献传播 红色文献整理 红色文献研究 红色文献开发利用
下载PDF
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
作者 谢黎萍 《党课教材》 2000年第3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瓦窖堡会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党史
下载PDF
上海钻石交易所诞生记
3
作者 黄奇帆 徐建刚 +4 位作者 林强 谢黎萍 颜南海 郭继 严亚南 《中国经济周刊》 2019年第15期38-43,共6页
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上海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代。上海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后卫走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全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是先行者,是创新驱动的推动者。
关键词 上海钻石交易所 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 历史进程 90年代 创新驱动 先行者 中国
下载PDF
时代的号角,民众的向导─—上海抗战进步文化运动浅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谢黎萍 《上海党史与党建》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23-127,共5页
关键词 进步文化界 文化运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文化工作者 毛泽东 中国共产 八路军 日本帝国主义 上海 国民党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社会化工作方式的历史实践及其启示 被引量:5
5
作者 谢黎萍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6年第9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历史实践 中国共产党 化工 混合所有制经济 社会组织 行政隶属关系 计划经济体制 政府职能 自我组织
原文传递
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谢黎萍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7年第8期30-33,共4页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始终具有充分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曾明确指出:革命需要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知识分子;我们必须善于充分地利用旧社会培养的知识分子,使他们...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始终具有充分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曾明确指出:革命需要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知识分子;我们必须善于充分地利用旧社会培养的知识分子,使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服务,并继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新的优秀科技干部,否则就很难完成繁重的经济建设任务。周恩来则明确指出:现在,“人才缺乏,已成为我们各项建设事业中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成立 中国革命 建设事业 中国共产党 中共中央 科技干部
原文传递
上海市退休党员属地化管理的基本经验及其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谢黎萍 黄坚 郭继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4年第2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退休党员 上海 属地化管理 管理体制 人文关怀
原文传递
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海地下党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实践及其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谢黎萍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2年第11期27-31,共5页
关键词 血肉联系 人民群众 江泽民 党代表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海地 执政基础 中国 讲话 关系问题
原文传递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胡愈之 被引量:1
9
作者 谢黎萍 《上海党史与党建》 1999年第5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胡愈之 抗日救亡运动 国民党政府 救国会 沈钧儒 《西行漫记》 陕甘宁边区 共产党 高等法院 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
原文传递
魂归西伯利亚─—记话剧先驱朱穰丞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黎萍 《上海党史与党建》 1999年第4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西伯利亚 话剧艺术 大同盟 共产国际 潘汉年 国民党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朱穆 中国共产 左翼戏剧
原文传递
立初心 守初心 铸初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黎萍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7年第12期3-3,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就明确指出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立初心。初心,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就明确指出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立初心。初心,是共产党人出发的原点。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就立下为人民求解放的初心。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明确,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性质决定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服务成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党的七大正式写入党章。为了服务人民的初心,无数中华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谋求国家解放和人民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为人民服务 中国人民 无产阶级政党 中华民族 党的性质 人民利益 人民群众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留学人员归国工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黎萍 张励 +1 位作者 黄坚 杜捷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8年第2期19-24,共6页
新中国建立之初,面临执政考验的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革命需要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知识分子。但是,当时我国的人才总量,特别是科学技术人才的总量,与当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现实,存在很大的缺口。全国科学技术人员不足5万人。上... 新中国建立之初,面临执政考验的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革命需要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知识分子。但是,当时我国的人才总量,特别是科学技术人才的总量,与当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现实,存在很大的缺口。全国科学技术人员不足5万人。上海作为科技力量最集中的城市,当时全市独立的科研机构18所,科研人员300余人。人才的缺乏,特别是科技人才的缺乏,拉大了我国与世界科技发展潮流间的距离。但在海外,却聚集着一批抗战前后出国留学或工作,已经学有所成、术有专攻的科学技术人才。据高教部统计,到1950年,我国滞留在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和学者约有5000多人。为迅速改变我国科学技术落后面貌,党把眼光转向国外,把争取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列为建国初期党的工作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留学人员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归国 上海 科学技术人才 世界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人员 社会主义建设
原文传递
广揽英才 知人善用——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党支部书记王芷涯同志访谈录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黎萍 杜捷 张励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7年第7期40-42,共3页
采访前记 王芷涯同志,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党支部书记、上海分院秘书长。1953年7月至1970年,她在生化所工作期间结识了许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归国的留学人员。她向我们叙述了我们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如何妥善安排、合理使用留... 采访前记 王芷涯同志,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党支部书记、上海分院秘书长。1953年7月至1970年,她在生化所工作期间结识了许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归国的留学人员。她向我们叙述了我们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如何妥善安排、合理使用留学人员,并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的基本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支部书记 中国科学院 上海分院 同志 访谈录 五六十年代 英才 知人
原文传递
毛泽东对党的白区工作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黎萍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3年第12期12-15,共4页
毛泽东在思考中国革命问题时,始终是既着眼于农村,也关注城市;既强调农村工作,强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又明确中国革命的根本目的是最后夺取城市.因此,当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路线,党的白区工作重又提到党的重要工作... 毛泽东在思考中国革命问题时,始终是既着眼于农村,也关注城市;既强调农村工作,强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又明确中国革命的根本目的是最后夺取城市.因此,当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路线,党的白区工作重又提到党的重要工作日程上来后,毛泽东就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白区工作,并站在战略的高度,坚持党的白区工作正确路线,为全面扭转十年内战时期错误路线导致的白区工作的错误传统,尽快打开白区工作新局面,制定一条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白区工作总方针,对保证党的白区工作始终沿着党所指引的正确路线前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白区 统一战线
原文传递
汪裕先烈士的最后遗言
15
作者 谢黎萍 曹力奋 《上海党史与党建》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三次武装起义 上海工人 中国共产党领导 共产党员 工人运动 惨遭杀害 工人参加 群众宣传 家境贫寒 警察
原文传递
是国家培养了我们,我们要好好报效国家——邹世昌访谈录
16
作者 谢黎萍 黄坚 +1 位作者 杜捷 张励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7年第6期32-34,共3页
采访前记 邹世昌,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8年在前苏联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获副博士学位。时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副研究员、轻合金室主任,第十研究室甲种分离膜研究室工艺组组长。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访谈录 培养 材料科学家 博士学位 有色金属 研究室 莫斯科
原文传递
大事记2003年7、8月
17
作者 谢黎萍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3年第10期45-46,共2页
9月 1日打击走私工作会议召开,韩正要求全面贯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坚持不懈”的打私方针,从现在起到春节前后,在本市开展打击走私专项斗争的联合行动。
关键词 2003年 上海 中国共产党 “三个代表” 城市建设
原文传递
大事记2003年11、12月
18
作者 谢黎萍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4年第2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上海 2003年 大事记 地方历史
原文传递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上海国企党建的创新实践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鹤龄 谢黎萍 +1 位作者 张励 刘明兴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7年第4期23-26,共4页
时间:2016年12月27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在国资改革的同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加快上海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促进上海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国企党组织如何定位,如何确立国企的领导体制呢?当时我担任... 时间:2016年12月27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在国资改革的同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加快上海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促进上海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国企党组织如何定位,如何确立国企的领导体制呢?当时我担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参与和推动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体制的建立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企党建 领导体制 国资改革 国有企业 副部长 企业党组织 职工民主管理 经济发展 党管干部 产业结构战略
原文传递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归国留学人员访谈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建刚 谢黎萍 +2 位作者 杜捷 黄坚 张励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133-138,共6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集中了一批从欧美国家归来的留学人员,他们为上海乃至全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06年7月至10月,我们选取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冶金研究所等部分研...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集中了一批从欧美国家归来的留学人员,他们为上海乃至全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06年7月至10月,我们选取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冶金研究所等部分研究机构,对其中的欧美归国留学人员和院、所领导进行采访,了解欧美归国留学人员对我国科技发展和国防现代化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及院、所领导是如何做好归国留学人员工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归国留学人员 欧美国家 化学研究所 上海分院 中国科学院 留学人员工作 国防现代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