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喻翻译的认知限定条件——兼论翻译的认知空间 被引量:52
1
作者 谭业升 葛锦荣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63,共5页
翻译作为跨文化的语言活动,其认知基础和空间可从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上进行探讨。文章以情感隐喻翻译为例,探讨了认知限定条件与隐喻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指出以隐喻概念映射系统为基础的相似或不同的映射条件既可说明不同... 翻译作为跨文化的语言活动,其认知基础和空间可从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上进行探讨。文章以情感隐喻翻译为例,探讨了认知限定条件与隐喻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指出以隐喻概念映射系统为基础的相似或不同的映射条件既可说明不同潜在翻译策略的实质,又可有效界定可译与不可译的潜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翻译 认知接口 情感隐喻 可译空间 不可译空间
下载PDF
论翻译文本对比分析的描写翻译学方法 被引量:15
2
作者 谭业升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8-51,共4页
本文对描写翻译学的文本对比分析方法做了较为详尽的探讨,涉及对比分析的目标、确定文本平行对的过程、对比分析的基本特征等诸方面。并且以例证说明了描写翻译学的文本对比分析与传统的文本对比分析在各个方面的不同。描写翻译学的对... 本文对描写翻译学的文本对比分析方法做了较为详尽的探讨,涉及对比分析的目标、确定文本平行对的过程、对比分析的基本特征等诸方面。并且以例证说明了描写翻译学的文本对比分析与传统的文本对比分析在各个方面的不同。描写翻译学的对比分析提供了导向新的理论认识的开放型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写翻译学 规定性翻译理论 文本对比分析 文本平行对
下载PDF
论小说翻译中的隐喻连贯——以火的隐喻翻译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谭业升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84,共4页
本文以"火"的隐喻翻译为例,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为基础,参照描写翻译学文本分析方法,对隐喻翻译问题做了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这种系统性的认知研究向我们揭示出:隐喻翻译应注意保持小说作者创建的概念隐喻系统的连贯性,不随... 本文以"火"的隐喻翻译为例,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为基础,参照描写翻译学文本分析方法,对隐喻翻译问题做了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这种系统性的认知研究向我们揭示出:隐喻翻译应注意保持小说作者创建的概念隐喻系统的连贯性,不随意"灭火",也不任意"点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连贯 主题意象 系统语料 小说翻译
下载PDF
创造性翻译中的交互视角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谭业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87,126,共5页
本文主要探讨一种体现翻译创造性的具体认知过程,即涉及概念化主体间交互关系的交互视角化及其给译文表情力所带来的影响。翻译中交互视角的引入,一般有3种形式:1)将概念化的交互视角投射到客体;2)从他者或第三方视角到与言者直接交互... 本文主要探讨一种体现翻译创造性的具体认知过程,即涉及概念化主体间交互关系的交互视角化及其给译文表情力所带来的影响。翻译中交互视角的引入,一般有3种形式:1)将概念化的交互视角投射到客体;2)从他者或第三方视角到与言者直接交互的接受者主体视角的提升;3)利用移情手段等直接编码交互视角。这3种方式使得两个概念化主体的交互关系得以显性化,对于提高译文表情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翻译 主体交互 视角 表情力
下载PDF
论翻译中意义的认知建构 被引量:14
5
作者 谭业升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以Daniel Chandler的意义理解理论连续统为基础首先提出并阐释了翻译理论连续统的概念,确定了翻译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在理论连续统中的位置——建构主义,并详细探讨了认知语言学范式下翻译认知建构观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于翻译运作的描述和... 以Daniel Chandler的意义理解理论连续统为基础首先提出并阐释了翻译理论连续统的概念,确定了翻译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在理论连续统中的位置——建构主义,并详细探讨了认知语言学范式下翻译认知建构观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于翻译运作的描述和解释,并对翻译研究的认知格局进行了探讨和概括,为今后翻译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连续统 建构主义 翻译认知建构观
下载PDF
基于认知文体分析框架的翻译批评——以《红楼梦》两个经典译本的批评分析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谭业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2-77,共6页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已有翻译批评研究,指出在多元化、多维度发展的总趋势下,越来越多的翻译批评研究开始重视对译者主体的考察。接下来,文章借鉴认知文体学的分析框架,以《红楼梦》两个经典译本为例,对译者主体的认知处理策略和原则...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已有翻译批评研究,指出在多元化、多维度发展的总趋势下,越来越多的翻译批评研究开始重视对译者主体的考察。接下来,文章借鉴认知文体学的分析框架,以《红楼梦》两个经典译本为例,对译者主体的认知处理策略和原则及其所取得的文体效果进行了批评性分析,并对新的批评分析框架的价值和优势进行了具体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认知文体学 《红楼梦》
下载PDF
转喻的图式及其例示的语言差异——以英汉名词动用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谭业升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58,共6页
结合有关名词动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考察了名词动用分类和分布的转喻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现代英语和汉语名词动用现象进行了对比,探讨英汉名词动用的语言差异与转喻图式—例示级阶的关系,指出"图式—例示"级阶揭示了一... 结合有关名词动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考察了名词动用分类和分布的转喻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现代英语和汉语名词动用现象进行了对比,探讨英汉名词动用的语言差异与转喻图式—例示级阶的关系,指出"图式—例示"级阶揭示了一般概念结构和语言特有概念结构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动用 转喻 图式 例示 语言对比
下载PDF
建构主义翻译教学刍议 被引量:26
8
作者 谭业升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第4期13-16,共4页
通过对现有翻译教程的考察,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翻译教学仍然采用以结构对比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不符合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形式的特性.本文认为,需要通过重新认识翻译理论的实践意义,结合翻译教学的阶段性,加强两种视角的融合以及采用... 通过对现有翻译教程的考察,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翻译教学仍然采用以结构对比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不符合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形式的特性.本文认为,需要通过重新认识翻译理论的实践意义,结合翻译教学的阶段性,加强两种视角的融合以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等途径实现向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模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教学 结构对比 建构主义
下载PDF
旅游翻译中的“虚实”与移情 被引量:2
9
作者 谭业升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4年第4期66-70,95,共6页
文章首先从移情的角度对"虚实"这一对文体概念的认知实质进行了说明,继而探讨了旅游翻译中所涉及的移情于物和移情于人的现象,探讨了英汉旅游翻译文本所反映出来的移情对象和移情方式的规约性差异和"虚实"张力,及... 文章首先从移情的角度对"虚实"这一对文体概念的认知实质进行了说明,继而探讨了旅游翻译中所涉及的移情于物和移情于人的现象,探讨了英汉旅游翻译文本所反映出来的移情对象和移情方式的规约性差异和"虚实"张力,及其引发的翻译转换。文章还描述了一些旅游文本及其翻译中移情方式的历史变化。移情的研究启示我们,应重新认识译者在旅游文化产业中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 移情 旅游 翻译
下载PDF
“词与物”他说——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的语言学启示 被引量:3
10
作者 谭业升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3期62-64,80,共4页
本文以语言学研究的学科理念为立足点,重新探讨福柯的哲学著作<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指出它在语言观念研究和语言学的"考古"①研究方面可给我们提供的启示.
关键词 福柯 《词与物》 语言学“考古”研究
下载PDF
学术期刊编作者心理偏误举隅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业升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9-92,共4页
文章主要探讨学术期刊编辑生活中存在的四类心理偏误:有关编辑自我评价和学术信心的心理偏误,有关作者投稿的心理偏误,有关论文选题和学术质量的偏误,编作交流中的偏误。以期望此种探讨可以帮助增强编作者的科学工作意识,促进编作交流,... 文章主要探讨学术期刊编辑生活中存在的四类心理偏误:有关编辑自我评价和学术信心的心理偏误,有关作者投稿的心理偏误,有关论文选题和学术质量的偏误,编作交流中的偏误。以期望此种探讨可以帮助增强编作者的科学工作意识,促进编作交流,进一步提升期刊论文质量和编作者的学术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编作者 心理偏误
下载PDF
对外宣传翻译对话中的权势关系——也谈“福娃”的翻译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业升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02-105,共4页
以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翻译为例,从理论层面就对外宣传翻译的特点和原则进行探讨,阐明对外宣传翻译对话中权势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对外翻译是一种对话,应强调作者和译文读者在对话协商中的作用,考虑对话中权势关系的动态,从... 以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翻译为例,从理论层面就对外宣传翻译的特点和原则进行探讨,阐明对外宣传翻译对话中权势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对外翻译是一种对话,应强调作者和译文读者在对话协商中的作用,考虑对话中权势关系的动态,从而可以兼顾有效交际和文化传播两个方面,兼顾多种不同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娃 对外宣传翻译 功能对等论 功能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 对话模式
下载PDF
两部美国影视作品的隐喻分析——强势认知主义理想的表白
13
作者 谭业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24,共4页
本文应用现代认知语言学发展的隐喻认知理论,对美国影片《雨人》和《机器管家》(又名《变人》)进行了分析,认为《雨人》中的"雨人"是人类机械情感的隐喻性载体,而《机器管家》则是强势认知主义理想的一种艺术化的表白,其实质... 本文应用现代认知语言学发展的隐喻认知理论,对美国影片《雨人》和《机器管家》(又名《变人》)进行了分析,认为《雨人》中的"雨人"是人类机械情感的隐喻性载体,而《机器管家》则是强势认知主义理想的一种艺术化的表白,其实质是将概念系统中的隐喻关系转化为信仰中的现实关系。这种转变作为强势认知主义者的理想,从理论上提供了一种在机械化社会中实现人性化生活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人 机器管家 隐喻分析 强势认知主义
下载PDF
翻译批评的互文框架
14
作者 谭业升 《外语与翻译》 2002年第1期24-29,共6页
本文通过评价小说Gone with the Wind的两个汉译本对各层次上互文的翻译处理,探讨建立翻译批评互文框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本文通过分析认为,翻译的语言和文化要素都可以在互文框架下兼顾。
关键词 翻译批评 互文性 语篇 文化内涵 翻译理论
下载PDF
视觉化翻译的认知语言学观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瑛 谭业升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7,共6页
视觉化或图像化(visualization)是帮助翻译学习者摆脱语言形式束缚,进行创造性翻译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分析范畴,如场景的图形和背景,场景中的原型要素或常规关系,转喻、隐喻、视角识解等,可以更精确地描写翻译中视觉... 视觉化或图像化(visualization)是帮助翻译学习者摆脱语言形式束缚,进行创造性翻译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分析范畴,如场景的图形和背景,场景中的原型要素或常规关系,转喻、隐喻、视角识解等,可以更精确地描写翻译中视觉化的技巧。可以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作为启发性的手段或者指导思路,更加系统化地组织视觉化翻译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化 创造性 认知语言学 隐喻 转喻 视角 翻译教学
下载PDF
一项关于4-5岁儿童自我言语修正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爱华 谭业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5,共9页
基于对1名4-5岁儿童自我言语修正现象的Mp3录音调查,以及凭此建立的自我修正语料库,发现儿童的自我言语监控和修正行为与工作记忆有关,受到早期习得的语言表达形式的影响。这一阶段儿童的语言习得重心,已经开始转向"语用"习得... 基于对1名4-5岁儿童自我言语修正现象的Mp3录音调查,以及凭此建立的自我修正语料库,发现儿童的自我言语监控和修正行为与工作记忆有关,受到早期习得的语言表达形式的影响。这一阶段儿童的语言习得重心,已经开始转向"语用"习得,更多的关注语用要素在话语构建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自我修正 工作记忆 语用习得
下载PDF
菲茨杰拉德失落情结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4
17
作者 葛锦荣 谭业升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9-63,共5页
参照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和现代西方权力控制理论 ,从个体人格发展和意识形态两个层面对菲茨杰拉德三部代表作品展开分析———它们分别展现了人格结构中不同侧面的失落 ,从而整体显示了个体心理需求在社会权力控制之下的全面受挫。菲茨... 参照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和现代西方权力控制理论 ,从个体人格发展和意识形态两个层面对菲茨杰拉德三部代表作品展开分析———它们分别展现了人格结构中不同侧面的失落 ,从而整体显示了个体心理需求在社会权力控制之下的全面受挫。菲茨杰拉德和他塑造的主人公一样 ,陷入无尽的失落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权力控制 失落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翻译批评的焦点问题与认知转向
18
作者 谭业升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7,190,共11页
在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对翻译实践者进行的非理性批评,不利于我们看清问题的实质,不利于提出有关对外文学-文化翻译与传播的真知灼见。具体到新时期的文学翻译批评场域,存在与译者主体性认识密切相关的焦点问题,即全球化... 在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对翻译实践者进行的非理性批评,不利于我们看清问题的实质,不利于提出有关对外文学-文化翻译与传播的真知灼见。具体到新时期的文学翻译批评场域,存在与译者主体性认识密切相关的焦点问题,即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共性主义、归化与异化以及汉学家译者的翻译改写问题。本文对当前文学翻译批评中的焦点问题进行梳理,明确现有认识的不足,并探讨翻译批评认知转向可能带来的突破。本文强调了提升翻译批评主体间性和加强翻译认知批评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文学翻译 “走出去” 认知转向 主体间性
原文传递
试论中医跨文化译写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谭业升 《英语研究》 2022年第1期69-84,共16页
本文以认知翻译学的视角突破以往文化翻译观念,将翻译中的文化看作是译写者在心智中构建的个体心理认知表征,提出将“截显”作为中医文化翻译研究的核心构念。它侧重描述和探讨译写者如何对不同层级的中医文化框架进行评估,如何在中医... 本文以认知翻译学的视角突破以往文化翻译观念,将翻译中的文化看作是译写者在心智中构建的个体心理认知表征,提出将“截显”作为中医文化翻译研究的核心构念。它侧重描述和探讨译写者如何对不同层级的中医文化框架进行评估,如何在中医语言表达激活的文化概念化基底上,意图性地截显某些侧面,从而融通差异。本文力图基于中医文化框架系统的截显识解对中医翻译中的争议和分歧进行新的描写和解释,并试图探讨历时维度的中医跨文化译写认知研究。总之,本文试图确立以双文化认知表征体系和动态识解分析为依托,以对共时和历时维度的中西医文化交互认知构建形成简洁概括为主要目标的中医跨文化译写认知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跨文化译写 认知翻译学 截显 交互认知建构
下载PDF
翻译认知截显论:认知翻译学核心构念探讨
20
作者 谭业升 《外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1-763,F0003,共14页
本文尝试对体现翻译本质的原文与译文关系进行新的认知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认知截显论,探讨截显成为认知翻译学核心构念的可行性。本文认为,这一核心构念的提出,一方面可以突破以往翻译研究中的一些困局,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微观语... 本文尝试对体现翻译本质的原文与译文关系进行新的认知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认知截显论,探讨截显成为认知翻译学核心构念的可行性。本文认为,这一核心构念的提出,一方面可以突破以往翻译研究中的一些困局,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微观语言认知分析与宏观社会文化认知分析之间建立衔接机制,有利于形成更具可操作性和适用性的认知翻译分析体系。此外本文也讨论了截显与已有翻译理论构念的区别与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显 理论构念 认知翻译学 识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