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对改革大学物理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被引量:10
1
作者 谭丛兵 黄锋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33-135,共3页
从《大学物理学》教学的实践情况出发,提出了近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与思考。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改革 《大学物理学》 创新 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下载PDF
NaYF_4∶Yb,Er超细纳米晶的合成及单带红色上转换发光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旺东 李文斌 +1 位作者 谭丛兵 刘云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7113-17115,共3页
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直径约为3 nm的NaYF4∶Yb,Er超细纳米晶。荧光光谱测试表明,其发射波长位于660 nm的单带红光,其杂质光的含量低于1/99.6。机理研究表明超细纳米晶的尺寸效应产生的表面高能量振动声子和激发光子的高表面散射率导致4... 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直径约为3 nm的NaYF4∶Yb,Er超细纳米晶。荧光光谱测试表明,其发射波长位于660 nm的单带红光,其杂质光的含量低于1/99.6。机理研究表明超细纳米晶的尺寸效应产生的表面高能量振动声子和激发光子的高表面散射率导致4F7/2能级上的电子通过消耗基质声子能量而向下弛豫到4S3/2和2H11/2的概率大大降低,而主要通过4F7/2+4I11/2-2×2F9/2跃迁过程布居4F9/2能级,从而实现强红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F4 超细纳米晶 稀土 上转换发光
下载PDF
科普知识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云新 刘旺东 谭丛兵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1期144-145,共2页
大学物理实验一般涉及重要的物理现象,如果直接讲解其原理会让学生感觉难以理解且枯燥。本文阐述在大学物理实验讲解中适当的引入科普知识对实验原理及操作进行形象化描述,不仅可以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相关物理知识,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 大学物理实验一般涉及重要的物理现象,如果直接讲解其原理会让学生感觉难以理解且枯燥。本文阐述在大学物理实验讲解中适当的引入科普知识对实验原理及操作进行形象化描述,不仅可以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相关物理知识,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专注力,营造一个积极融洽的课堂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 科普知识 专注力
下载PDF
阴离子置换对稀土离子Er^(3+)的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刘云新 刘旺东 +2 位作者 谭丛兵 占世平 张杰 《矿业工程研究》 2013年第2期62-65,共4页
稀土离子Er3+掺杂发光材料的上转换发光性能敏感地依赖于基体材料的特性.通过将基体材料中的氟离子置换为氧离子并研究其对掺杂离子Er3+的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水热法合成了Er3+掺杂的YF3纳米晶,通过热处理氧化将其转变为Y2O3.发光特性... 稀土离子Er3+掺杂发光材料的上转换发光性能敏感地依赖于基体材料的特性.通过将基体材料中的氟离子置换为氧离子并研究其对掺杂离子Er3+的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水热法合成了Er3+掺杂的YF3纳米晶,通过热处理氧化将其转变为Y2O3.发光特性分析表明氧离子置换引起了基体材料声子能量的增大,导致4F9/2能级的电子布居数相对于4S3/2和2H11/2能级显著提高,从而使得Er3+离子发射的657nm红光相对于540nm绿光明显增强.机理研究表明这也与晶体场环境的变化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离子置换 上转换 发光
下载PDF
微波合成β-Sialon 被引量:4
5
作者 邱雄迩 潘伟 +3 位作者 周益春 彭虎 李俊 谭丛兵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4-358,共5页
研究了微波加热条件下合成温度、保温时间等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应用微波加热技术,以Al粉、Si粉、Al2O3粉为原料,成功地进行了不同Z值配比Sialon的合成。结果表明:利用微波反应合成β-Sialon,相比传统工艺具有降低烧结温度、缩短保温时... 研究了微波加热条件下合成温度、保温时间等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应用微波加热技术,以Al粉、Si粉、Al2O3粉为原料,成功地进行了不同Z值配比Sialon的合成。结果表明:利用微波反应合成β-Sialon,相比传统工艺具有降低烧结温度、缩短保温时间、节能省时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合成 陶瓷 Β-SIALON
下载PDF
β′-Sialon的微波反应烧结
6
作者 邱雄迩 潘伟 +2 位作者 周益春 彭虎 谭丛兵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5,共7页
利用Al粉、Si粉、Al2O3粉,根据微波加热特点,调整原料的配比,配合自制的工业微波高温烧结炉,选择合适的微波工艺合成了Z值等于3的β′-Sialon.研究了原料配比、炉气中氧含量、烧结温度以及保温时间等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微... 利用Al粉、Si粉、Al2O3粉,根据微波加热特点,调整原料的配比,配合自制的工业微波高温烧结炉,选择合适的微波工艺合成了Z值等于3的β′-Sialon.研究了原料配比、炉气中氧含量、烧结温度以及保温时间等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微波反应烧结β′-Sialon,原料配比和炉气中氧含量很关键;微波反应合成烧结Z值等于3的β′-Sia-lon的最佳工艺是1500℃、保温90 min,该工艺烧结的材料密度为3.050 g/cm3和室温抗弯强度为15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微波反应烧结 β'-Silon 氮化
下载PDF
铁电材料中的极性拓扑结构 被引量:3
7
作者 谭丛兵 钟向丽 王金斌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0-153,共14页
调控磁性材料中的自旋拓扑结构(流量闭合型、涡旋、半子(meron)、斯格明子(skyrmion)等自旋组态)可以改进材料的磁性和电磁性能,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最近研究表明,在尺寸效应、界面耦合及其相互作用、外延应变等作用下,铁电材... 调控磁性材料中的自旋拓扑结构(流量闭合型、涡旋、半子(meron)、斯格明子(skyrmion)等自旋组态)可以改进材料的磁性和电磁性能,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最近研究表明,在尺寸效应、界面耦合及其相互作用、外延应变等作用下,铁电材料中也会出现自发的极性拓扑畴结构,同时表现出新的铁电相结构和丰富的物理性能.本文总结了铁电纳米结构、铁电薄膜和铁电超晶格中的极性拓扑畴结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分析了这些极性拓扑结构与铁电、压电、介电、光电性能之间的关联,并分别讨论了铁电材料中极性拓扑结构的整体拓扑相变调控和单个极性拓扑结构的外场调控,最后展望了极性拓扑结构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材料 铁电畴 极性拓扑结构 调控
下载PDF
60Co-γ射线辐照对PbZr0.1Ti0.9O3(111)铁电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倪凯凯 钟向丽 +4 位作者 宋宏甲 侯鹏飞 李波 王金斌 谭丛兵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90-96,共7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SrTiO3衬底上制备了SrRuO3底电极和(111)择优取向的PbZr0.1Ti0.9O3外延铁电薄膜,通过顶电极Pt的构建形成了Pt/PbZr0.1Ti0.9O3(111)/SrRuO3铁电电容器结构,然后对PbZr0.1Ti0.9O3(111)铁电薄膜开展了60Co-γ射线总...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SrTiO3衬底上制备了SrRuO3底电极和(111)择优取向的PbZr0.1Ti0.9O3外延铁电薄膜,通过顶电极Pt的构建形成了Pt/PbZr0.1Ti0.9O3(111)/SrRuO3铁电电容器结构,然后对PbZr0.1Ti0.9O3(111)铁电薄膜开展了60Co-γ射线总剂量辐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加,PbZr0.1Ti0.9O3(111)铁电薄膜中的带状畴数目逐渐减少,剩余极化强度、矫顽场和电容值轻微减小,当辐照剂量为5Mrad(Si)时,剩余极化值、矫顽场和电容值的衰减幅度仅12.4%、10.36%和13.78%;漏电流仅在高剂量辐照后产生轻微增大.可见,PbZr0.1Ti0.9O3(111)铁电薄膜具有较好的抗辐射能力,在航空航天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剂量效应 60Co-γ射线 PbZr0.1Ti0.9O3(111)铁电薄膜 畴结构
下载PDF
Localized electric-field-enhanced low-light detection by a 2D SnS visible-light photodetector
9
作者 Hao Wen Li Xiong +4 位作者 Congbing Tan Kaimin Zhu Yong Tang Jinbin Wang Xiangli Zho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655-660,共6页
Due to their excellent carrier mobility,high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narrow bandgap,most 2D IVA metal chalcogenide semiconductors(GIVMCs,metal=Ge,Sn,Pb;chalcogen=S,Se)are regarded as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realiz... Due to their excellent carrier mobility,high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narrow bandgap,most 2D IVA metal chalcogenide semiconductors(GIVMCs,metal=Ge,Sn,Pb;chalcogen=S,Se)are regarded as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realizing high-performance photodetectors.We synthesized high-quality two-dimensional(2D)tin sulfide(SnS)nanosheets using the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method and fabricated a 2D SnS visible-light photodetector.The photodetector exhibits a high photoresponsivity of 161 A·W-1 and possesses an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of 4.45×10^(4)%,as well as a detectivity of 1.15×10^(9) Jones under 450 nm blue light illumination.Moreover,under poor illumination at optical densities down to 2 mW·cm^(-2),the responsivity of the device is higher than that at stronger optical densities.We suggest that a photogating effect in the 2D SnS photodetector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its low-light responsivity.Defects and impurities in 2D SnS can trap carriers and form localized electric fields,which can delay the recombination process of electron-hole pairs,prolong carrier lifetimes,and thus improve the low-light responsivity.This work provides design strategies for detecting low levels of light using photodetectors made of 2D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 SnS photogating effect low-light detection
下载PDF
Nd掺杂对Bi_4Ti_3O_(12)铁电薄膜的微结构和铁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丛兵 钟向丽 +3 位作者 王金斌 廖敏 周益春 潘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084-6089,共6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2/Si(100)衬底上制备了Nd掺杂Bi4Ti3O12(Bi4-xNdxTi3O12,x=0.00,0.30,0.45,0.75,0.85,1.00,1.50)铁电薄膜样品.研究了Nd掺杂对Bi4Ti3O12薄膜的微结构和铁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d掺杂未改变Bi4Ti3O12薄...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2/Si(100)衬底上制备了Nd掺杂Bi4Ti3O12(Bi4-xNdxTi3O12,x=0.00,0.30,0.45,0.75,0.85,1.00,1.50)铁电薄膜样品.研究了Nd掺杂对Bi4Ti3O12薄膜的微结构和铁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d掺杂未改变Bi4Ti3O12薄膜的基本晶体结构.在掺杂量x<0.45时,Nd3+只取代类钙钛矿层中的A位Bi3+.当x=0.45时,样品剩余极化强度达最大值,在270kV.cm-1的电场下为32.7μC.cm-2.掺杂量进一步增加时,结构无序度开始明显增大,Nd3+开始进入(Bi2O2)2+层,削弱其绝缘层和空间电荷库的作用,导致材料剩余极化逐渐下降.当掺杂量x达到1.50时,掺杂离子最终破坏(Bi2O2)2+层的结构,材料发生铁电-顺电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掺杂 BI4TI3O12 拉曼频移 铁电性能
原文传递
稀土离子Pr^(3+)和Nd^(3+)对NaLuF_4:Yb^(3+),Er^(3+)纳米晶上转换发光的调制
11
作者 刘云新 谭丛兵 占世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稀土离子Pr3+和Nd3+对上转换材料的发光具有特殊的敏化作用,通过在NaLuF4:Yb3+,Er3+纳米晶中共掺杂稀土离子Pr3+和Nd3+并研究它们与发光中心Er3+之间的能量传递机制.采用水热法分别合成了Pr3+和Nd3+掺杂的NaLuF4:Yb3+,Er3+纳米晶,直径约... 稀土离子Pr3+和Nd3+对上转换材料的发光具有特殊的敏化作用,通过在NaLuF4:Yb3+,Er3+纳米晶中共掺杂稀土离子Pr3+和Nd3+并研究它们与发光中心Er3+之间的能量传递机制.采用水热法分别合成了Pr3+和Nd3+掺杂的NaLuF4:Yb3+,Er3+纳米晶,直径约为15 nm,具有六方相结构.发光特性分析表明,随Pr3+离子掺杂浓度增加,NaLuF4:Yb3+,Er3+纳米晶的656 nm红光强度相对于544 nm绿光逐渐减弱;但是随着Nd3+离子掺杂浓度增加,其发光红绿比刚好出现相反的变化.基于功率变换谱和简化能级图分析了Pr3+-Er3+和Nd3+-Er3+之间的能量传递机制,揭示了Er3+的4I11/2能级的电子布居在多个跃迁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上转换 发光 纳米晶
原文传递
“博弈论+大数据”背景下新高考选科优化探究
12
作者 刘振家 谭丛兵 陈芳 《中关村》 2023年第12期114-115,共2页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新高考模式逐渐开始在全国试行,而高考模式的改革势必会对当下学生的选科带来影响。其中“3+1+2”中的“1”是指在物理和历史两门学科中二选一,“2”是指在思想政治、地理、生物、化学中任选两科,这...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新高考模式逐渐开始在全国试行,而高考模式的改革势必会对当下学生的选科带来影响。其中“3+1+2”中的“1”是指在物理和历史两门学科中二选一,“2”是指在思想政治、地理、生物、化学中任选两科,这种选择称之为策略。这种互斥的选择势必会引起斗争现象,而博弈论作为研究具有斗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或许可以为选科提供一定的理论探究。因此新高考选科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场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科 新高考模式 博弈论 大数据 高考 优化探究 理论探究 数学理论和方法
原文传递
Direct evidence of reversibl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Er^(3+) and Tm^(3+) ions in upconversion microcrystals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增辉 高永毅 +1 位作者 谭丛兵 刘云新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679-685,共7页
Lanthanide doped NaYF4 microcrystal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facile hydrothermal method. Multicolor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was observed in NaYF4 microcrystals doped with yb^3+/Er^3+, yb^3+/Tm^3+, and yb^3+/Er^3... Lanthanide doped NaYF4 microcrystal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facile hydrothermal method. Multicolor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was observed in NaYF4 microcrystals doped with yb^3+/Er^3+, yb^3+/Tm^3+, and yb^3+/Er^3+/Zm^3+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980 nm infrared light. Importantly, the excitation power density dependence of upconversion emission intensity indicated clearly the energy transfer from Tm^3+ to Er^3+ ions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low power density (5× 10^2× 10^2 W/cm^2). Meanwhile, the inverse energy transfer from Er^3+ to Tm^3+ ions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relatively higher power density (4.1 × 10^4.9× 10^4 W/cm^2) was also revealed. This was a direct evidence for reversibl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Er^3+ and Tm^3+ ions.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high power density (4.1 ×10^4-4.9× 10^4 W/cm^2), dark sensitizers were also motivated so that the bottleneck effect of high concentration Yb^3+ ion doping was broken. This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realizing high up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he samples with heavy doping of Yb^3+ 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CONVERSION fluorescence LANTHANIDE energy transfer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