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写作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构建——以河池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谭为宜 覃永县 +1 位作者 陈代云 钟纪新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07-111,共5页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写作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中国语言文学系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一条出路。构建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写作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就要正确定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传统办学优势、大力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全面打造多样的专业... 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写作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中国语言文学系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一条出路。构建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写作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就要正确定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传统办学优势、大力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全面打造多样的专业学科建设平台,同时要加强基础建设和软件建设,从而形成这一体系构建的特色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地方高校 写作人才 教学体系 构建
下载PDF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的文学社团建设 被引量:4
2
作者 谭为宜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1-184,共4页
高校文学社团建设虽向来受到重视,但其研究的步伐还停留在学生兴趣爱好的课余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层面上,尚未将之纳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而文学社团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天然联系使其本来就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存在。可从高校人... 高校文学社团建设虽向来受到重视,但其研究的步伐还停留在学生兴趣爱好的课余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层面上,尚未将之纳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而文学社团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天然联系使其本来就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存在。可从高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优化课程、强化实践教学以及推动社科研究等方面,将文学社团的建设提升到高校专业建设的新层面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 专业建设 文学社团建设 资源提升
下载PDF
“国剧运动”艺术创造之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谭为宜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50,共4页
“国剧运动”是中国戏剧变革期中一次重要的戏剧改革尝试,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发起者是一群从海外留学回国的戏剧青年,在他们身上既有五四时期旧剧批判的多方面影响,又有西方现代艺术审美的熏陶;他们既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 “国剧运动”是中国戏剧变革期中一次重要的戏剧改革尝试,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发起者是一群从海外留学回国的戏剧青年,在他们身上既有五四时期旧剧批判的多方面影响,又有西方现代艺术审美的熏陶;他们既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又有丰富的戏剧艺术理论作支撑,以致在当时的戏剧界颇为引入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剧运动 艺术创造 戏剧改革 反思 中国戏剧 20世纪 海外留学 五四时期
下载PDF
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若干建议——以毛南族“肥套”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谭为宜 罗之勇 《贺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0-14,19,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极为重视,尤其对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空前加强,但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建设和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中仍有值得关注的地方。文章以毛南族的“肥套”活动为例,列举了一些发展中的困境和问题,结合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极为重视,尤其对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空前加强,但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建设和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中仍有值得关注的地方。文章以毛南族的“肥套”活动为例,列举了一些发展中的困境和问题,结合课题研究分析了一些问题的原因,并从建立行业协会,发挥村委会的积极作用,摒弃单一的传承模式,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传统文化 传承 建议
下载PDF
毛南傩戏的戏剧艺术探微 被引量:5
5
作者 谭为宜 《河池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36-40,共5页
从戏剧艺术角度考察长演不衰的毛南族傩戏有如下特征:一、戏剧的程式化与幕表戏特征;二、神秘元素的陌生化效应;三、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戏剧内容;四、"第四堵墙"的虚无化带来的亲和。毛南傩戏从它的受众和艺术环境中获得了生存... 从戏剧艺术角度考察长演不衰的毛南族傩戏有如下特征:一、戏剧的程式化与幕表戏特征;二、神秘元素的陌生化效应;三、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戏剧内容;四、"第四堵墙"的虚无化带来的亲和。毛南傩戏从它的受众和艺术环境中获得了生存、发展的力量,但在多元文化变革的今天,也应该与时俱进,寻求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南傩戏 戏剧艺术 程式化 陌生化 第四堵墙
下载PDF
略论余上沅、赵太侔和熊佛西“国剧”理念的差异——“国剧运动”研究系列论文之二 被引量:1
6
作者 谭为宜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4-26,共3页
余上沅、赵太侔和熊佛西均是"国剧运动"的中坚,都为"国剧运动"的倡导不遗余力地努力,而且都撰写了代表"国剧运动"倡导者们的艺术理想和包含了他们艺术个性的专题文章。但他们在表述自己的"国剧"... 余上沅、赵太侔和熊佛西均是"国剧运动"的中坚,都为"国剧运动"的倡导不遗余力地努力,而且都撰写了代表"国剧运动"倡导者们的艺术理想和包含了他们艺术个性的专题文章。但他们在表述自己的"国剧"理想和戏剧主张时又是有差异的。余上沅的"国剧"理论核心是崇尚"写意",赵太侔的"国剧"追求世界性的通性与民族性的个性的融合,熊佛西则强调和重视戏剧的"内容"先于"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剧 理念 差异 写意 通性与个性 内容与形式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辩证性刍议 被引量:2
7
作者 谭为宜 《河池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08-110,共3页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会注意到它的民族性、单一性和社会依赖性,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思考它的开放性、多样性和独立性。这种校园文化建设的辩证性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高校中体现得十分强烈,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一辩证性...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会注意到它的民族性、单一性和社会依赖性,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思考它的开放性、多样性和独立性。这种校园文化建设的辩证性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高校中体现得十分强烈,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一辩证性,处理好他们的对立统一关系,才更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自身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高校 校园文化 辩证性
下载PDF
也谈“国剧运动”退潮的原因——“国剧运动”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被引量:1
8
作者 谭为宜 《河池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4-27,共4页
关于"国剧运动"退潮的原因,以往的探讨往往简单地归结为倡导者的主张脱离社会,理论上把艺术特征与社会功能对立起来,这是不全面的。"国剧运动"退潮有自身的原因,包括国剧理念的缺陷,理论主张的偏颇,实验的空缺,对... 关于"国剧运动"退潮的原因,以往的探讨往往简单地归结为倡导者的主张脱离社会,理论上把艺术特征与社会功能对立起来,这是不全面的。"国剧运动"退潮有自身的原因,包括国剧理念的缺陷,理论主张的偏颇,实验的空缺,对困难的估计不足以及为生活故而队伍四散;也有客观外在的原因,包括物质条件的客观因素以及社会政治形势和左翼文艺运动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剧运动 退潮 内因 外因
下载PDF
以“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为例论传统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
9
作者 谭为宜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7-188,共2页
理论的终极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我们是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也是要到社会实践中去运用和检验的,那么理论课程的教师就应该负起指导学生实践的义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中进行口头与书面的评价鉴赏能... 理论的终极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我们是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也是要到社会实践中去运用和检验的,那么理论课程的教师就应该负起指导学生实践的义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中进行口头与书面的评价鉴赏能力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资料信息的研究处理,实际上就是一种实践教学,这对于其他传统理论课程的实践性认识也是有启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理论课程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冷静的学者风范 激越的戏剧情怀——评《任君戏文选》
10
作者 谭为宜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8-13,共6页
任君是有多方面成果的剧作家,他的自选集《任君戏文选》包含"剧作篇""钩沉篇""理论篇"和"愉悦篇"等四个篇章,突出地表现了任君先生"冷静的学者风范"和"激越的戏剧情怀",... 任君是有多方面成果的剧作家,他的自选集《任君戏文选》包含"剧作篇""钩沉篇""理论篇"和"愉悦篇"等四个篇章,突出地表现了任君先生"冷静的学者风范"和"激越的戏剧情怀",包含了为文创戏的使命感,戏剧艺术的探索与开拓,严谨的学者态度,以及艺术的琢磨,乡土的守望和老骥伏枥的情怀。任君用他的创作实绩,为自己,也为地方戏剧竖起了一道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君戏文 学者风范 戏剧情怀 乡土守望
下载PDF
论毛南族肥套傩祭的个性特征——兼与仫佬族依饭节比较
11
作者 谭为宜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7-20,共4页
毛南族"肥套"活动既有傩祭的普遍共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民族个性,呈现一种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共生共存关系。这主要表现在还愿诉诸丰厚物质傩祭供品的仪式活动,借此达到对生活的评判、鞭策、推动的目的;以家庭为仪式单位的... 毛南族"肥套"活动既有傩祭的普遍共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民族个性,呈现一种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共生共存关系。这主要表现在还愿诉诸丰厚物质傩祭供品的仪式活动,借此达到对生活的评判、鞭策、推动的目的;以家庭为仪式单位的私傩形式,更突显家庭的特殊需求;以道教和人造神为主的宗教改造,以祖宗崇拜为首;不定期的傩祭仪式,更具有期待性等。与同样是傩祭仪式的仫佬族的依饭节相比较,依饭节同样是以还愿为主要目的,但依饭节是一种集体祭祀仪式,是定期举行的,并更多地保留了"中原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南肥套 还愿供品 私傩 不定期 宗教改造
下载PDF
将军的气度 “布衣”的情怀——卢焘将军精神述评
12
作者 谭为宜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91-97,共7页
卢焘将军的精神,可以用"将军的气度,布衣的情怀"来概括,他有过人的气魄和胆略;长于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虚怀若谷,顾全大局。他为官替百姓着想;作风简朴清廉;淡泊名利,亲民爱民。卢焘这些可贵精神的来源,在于早年困苦生活的影响... 卢焘将军的精神,可以用"将军的气度,布衣的情怀"来概括,他有过人的气魄和胆略;长于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虚怀若谷,顾全大局。他为官替百姓着想;作风简朴清廉;淡泊名利,亲民爱民。卢焘这些可贵精神的来源,在于早年困苦生活的影响;早期传统教育的熏陶;关键时期的引路人;以及贤母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焘 将军 布衣 气度 情怀
下载PDF
反思·俯视·理性的营造——慕仕凡作品误读
13
作者 谭为宜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王国维的美学观认为,在文学作品之上有一个提摄其魂的"境界",这是评价作品的美学标准,慕仕凡的作品体现了对"境界"的追求,能够写真景物真感情,在有我和无我之境中阐释生活,就所评作品来说,表现了反思、俯视和理性... 王国维的美学观认为,在文学作品之上有一个提摄其魂的"境界",这是评价作品的美学标准,慕仕凡的作品体现了对"境界"的追求,能够写真景物真感情,在有我和无我之境中阐释生活,就所评作品来说,表现了反思、俯视和理性营造的境界。其创作突破了业余作者的拘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 俯视 理性营造 慕仕凡作品 误读
下载PDF
中国话剧的肇始之我见——“国剧运动”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14
作者 谭为宜 《铜陵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83-84,共2页
中国话剧的肇始似有个较复杂和稍漫长的过程,文学史和艺术史都在关注最早的演出活动,以此来表述话剧艺术形式在中国的开始,这对于戏剧研究是有史鉴价值的。当前对中国话剧的肇始主要有三种观点,即"侨民传入说"、"春柳社... 中国话剧的肇始似有个较复杂和稍漫长的过程,文学史和艺术史都在关注最早的演出活动,以此来表述话剧艺术形式在中国的开始,这对于戏剧研究是有史鉴价值的。当前对中国话剧的肇始主要有三种观点,即"侨民传入说"、"春柳社说"(即"日本影响说")和"上海学生尝试说",尽管史家较为认同"春柳社说",但通过对这三种说法的历史考查,真正的肇始应为"上海学生说",当然在表述历史的时候是可以更周密一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剧 肇始 侨民 学生 春柳社
下载PDF
关于广西文学批评的现状和发展的一些意见
15
作者 谭为宜 《河池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2-74,共3页
要繁荣文学就必须调整好文学批评姿态,广西的文学创作逐渐走向成熟,成果颇丰,“百花齐放”的局面似已形成,但此时我们也希望文学批评“百家争鸣”的时代的到来,尽管我们的文学批评已经取得一定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遮蔽或失衡。本文就广... 要繁荣文学就必须调整好文学批评姿态,广西的文学创作逐渐走向成熟,成果颇丰,“百花齐放”的局面似已形成,但此时我们也希望文学批评“百家争鸣”的时代的到来,尽管我们的文学批评已经取得一定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遮蔽或失衡。本文就广西本土文学的批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进一步通过文学批评推动文学健康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文学 文学批评 现状 整合 推动
下载PDF
崭新的文本 真情的放歌——评长篇报告文学《征讨贫困》
16
作者 谭为宜 《时代人物》 2008年第10期169-170,共2页
长篇报告文学《征讨贫困》以丰富的素材,精彩的艺术原创力,以小见大,真实再现了上个世纪末共和国所进行的一次扶贫攻坚大会战。文章阐释了《征讨贫困》中作家驾驭素材的能力和强烈的思辨色彩和人文气息;作家极具个性的语言特色,以及作... 长篇报告文学《征讨贫困》以丰富的素材,精彩的艺术原创力,以小见大,真实再现了上个世纪末共和国所进行的一次扶贫攻坚大会战。文章阐释了《征讨贫困》中作家驾驭素材的能力和强烈的思辨色彩和人文气息;作家极具个性的语言特色,以及作品的结构艺术和叙述技巧颇具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讨贫困 人文色彩 结构艺术 语言特色 原创力
下载PDF
刘三姐歌谣文化发展源流考述
17
作者 谭为宜 周佐霖 蓝振榕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不能因为没有考古学证据就否定“刘三姐”这一形象的真实性,刘三姐可以视作优秀群体的代表性存在。刘三姐歌谣文化的时代演变经历了三个主阶段中的六个次阶段,即自然发展阶段中的原生态歌王文化次阶段和渐变的歌仙文化次阶段,社会参与... 不能因为没有考古学证据就否定“刘三姐”这一形象的真实性,刘三姐可以视作优秀群体的代表性存在。刘三姐歌谣文化的时代演变经历了三个主阶段中的六个次阶段,即自然发展阶段中的原生态歌王文化次阶段和渐变的歌仙文化次阶段,社会参与阶段中的政治参与次阶段和经济参与次阶段,以及社会服务推动自然发展阶段中的整饬立法次阶段和推动发展次阶段。在新时代,刘三姐歌谣文化建设需要“歌圩儿女”的回归,需要探讨刘三姐歌谣文化“生命诗学”的美学特征,需要弘扬歌谣文化“兴观群怨”的文化精神,需要“现代的传统”的艺术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歌谣文化 三个阶段 源流考述 新时代前瞻
下载PDF
“全国刘三姐文化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银建军 谭为宜 《河池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8-80,共3页
刘三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从历史走向今天,从民间走向大众,走向当代的文化市场,引起了区内外,甚至国内外的极大关注。作为刘三姐文化发源地的宜州,打出了刘三姐文化品牌,为当地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2007年10月1... 刘三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从历史走向今天,从民间走向大众,走向当代的文化市场,引起了区内外,甚至国内外的极大关注。作为刘三姐文化发源地的宜州,打出了刘三姐文化品牌,为当地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2007年10月11日至13日,河池学院与宜州市人民政府,利用地缘和文化资源优势作为这一文化研究的前沿阵地,共同举办了"全国刘三姐文化研讨会"。与会专家不仅从民间文学出发,而且还从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生态美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旅游等多角度来研究刘三姐文化的社会历史北景,考察和探索刘三姐的文化意义,探讨刘三姐文化的社会影响和当今刘三姐现象的重构与当代诠释,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本刊从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中择选刊发一些论文,以飨广大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现象 综述 政治文明建设 社会历史 文化人类学 公共关系学 文化市场 文化品牌
下载PDF
创世神话的人性回归坚贞情侣的倾情塑造——评长篇民歌体叙事诗《喜鹊之歌》
19
作者 谭为宜 《河池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喜鹊之歌》三部曲是诗人蓝朝云依据流传于桂西北民间的非遗项目,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创作的5万行民歌体长篇叙事诗。文章从人物形象这一维度对该诗作展开讨论,认为作品是基于“人”性的刻画,进而向完美的“神”性蜕变,然而又始终具有... 《喜鹊之歌》三部曲是诗人蓝朝云依据流传于桂西北民间的非遗项目,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创作的5万行民歌体长篇叙事诗。文章从人物形象这一维度对该诗作展开讨论,认为作品是基于“人”性的刻画,进而向完美的“神”性蜕变,然而又始终具有布努人精神禀赋的“人”性的塑造;作品还是一首坚贞爱情的颂歌,作者不落俗套,写出了民族特色;作品的语言形式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是以“正在进行时”的方式诠释着情感、思想和形象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鹊之歌》 形象塑造 人性与神性 爱情颂歌 表现手法
下载PDF
论《狂人日记》叙事策略中的衔接艺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为宜 《梧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37-42,共6页
《狂人日记》表情达意的手法是多样的,其中,在一个个语言的细节中、在具体的语句衔接上,鲁迅先生可谓用心良苦,利用语义的转接与顺接来进行“疯话”的布局,读者正是在作家精心设计的导引下,由错愕而生疑,由生疑而探求,由探求而大悟,语... 《狂人日记》表情达意的手法是多样的,其中,在一个个语言的细节中、在具体的语句衔接上,鲁迅先生可谓用心良苦,利用语义的转接与顺接来进行“疯话”的布局,读者正是在作家精心设计的导引下,由错愕而生疑,由生疑而探求,由探求而大悟,语句衔接上的转接和顺接从一个小的侧面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在叙事策略上的匠心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语义的转接 语义的顺接 鲁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