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药表型组学探讨卵巢早衰与干眼异病同治的理论关系
1
作者 龙茜 蒋鹏飞 +3 位作者 刘培 谭亢 彭俊 彭清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61-1964,共4页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进程的推进,中医药概念的科学化、国际化成为研究的关键,表型组学逐渐在中医药领域的崭露头角。文章以异病同治理论为起点,发现肝肾阴虚型卵巢早衰与干眼皆常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并通过中医药表型组学对其进行进...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进程的推进,中医药概念的科学化、国际化成为研究的关键,表型组学逐渐在中医药领域的崭露头角。文章以异病同治理论为起点,发现肝肾阴虚型卵巢早衰与干眼皆常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并通过中医药表型组学对其进行进一步阐释与探索,使异病同治理论更加清晰化、科学化。初步归纳出中医药表型组学与异病同治理论之间的关系。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联系起来,使中医病-证-方模式更加清晰,也促进了中西医理论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表型组学 异病同治 卵巢早衰 干眼 病-证-方模式
下载PDF
从伏邪论治干眼
2
作者 侯宛君 蒋鹏飞 +4 位作者 刘培 谭亢 龙茜 彭俊 彭清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121-2125,共5页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眼部疾病,其病情迁延反复、难以完全治愈,与伏邪特点相合。结合本病目失濡泽的基本特征,导致干眼的可伏之邪主要为伏燥、伏湿、伏火等,藏伏之处为肺、脾、肝,另外因三焦既可布津液润目又可行伏邪害目,故邪可伏于...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眼部疾病,其病情迁延反复、难以完全治愈,与伏邪特点相合。结合本病目失濡泽的基本特征,导致干眼的可伏之邪主要为伏燥、伏湿、伏火等,藏伏之处为肺、脾、肝,另外因三焦既可布津液润目又可行伏邪害目,故邪可伏于三焦。治疗上祛邪与扶正并重,祛邪以养阴利邪,即通利三焦、祛邪生津贯穿治疗始终,扶正以顾护正气、调和阴阳,同时强调养生调摄的重要性。并附临床案例1则,以期为干眼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伏邪 三焦 正邪交争 养阴利邪
下载PDF
2000—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诊断项目资助情况分析
3
作者 谭亢 胡素文 +3 位作者 刘培 蒋鹏飞 刘冬华 彭清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407-1412,共6页
目的分析2000—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医诊断项目的资助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库、LetPub、梅斯医学和科学网等数据库,获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诊断项目相关信息,采用Excel 2016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 目的分析2000—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医诊断项目的资助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库、LetPub、梅斯医学和科学网等数据库,获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诊断项目相关信息,采用Excel 2016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诊断相关项目共150项,总资助金额达6102.20万元。受资助的地区中福建、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地区立项数、资助单位数及资助金额均排名靠前。受资助的单位以高校为主,福建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表现突出。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是主要资助类型,主要的资助病种为心血管系统疾病,资助的数量达11个,肝郁证为主要资助的病证,特别是肝郁脾虚证。结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医诊断项目的资助力度逐年增加,但对比自然基金平均项目相对较弱。受资助的地域、单位分布不均衡;研究方向及内容逐年变化,与研究热点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医诊断学 中医学资助项目 资助特点
下载PDF
针灸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梦婷 谭亢 +3 位作者 胡莎 廖亮英 石文英 周文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平台(CBM)以及PubMed、Cochrane等数据...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平台(CBM)以及PubMed、Cochrane等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发表时间为2009年8月27日至2019年8月27日。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涉及患者11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抗抑郁剂相比,针灸疗法有较好的抗抑郁疗效[RR=1.15,95%CI(1.09,1.21),P<0.00001],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SMD=-0.58,95%CI(-0.74,-0.43),P<0.00001],提高日常生活能力[SMD=0.71,95%CI(0.40,1.02),P<0.00001]。结论针灸在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抗抑郁剂;纳入分析的文献多数存在方法学缺陷,证据级别不高,故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针灸 META分析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腧穴应用规律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嘉萍 娄必丹 +4 位作者 张培铭 李娜 谭亢 左耀辰 王晋志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8期54-58,共5页
目的:通过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古文献中针灸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以“崩”“漏”“崩漏”“断绪”“妇人下血”等34个与无排卵性功血主症对应的古代病名为检索词,对先秦至清末针灸著作... 目的:通过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古文献中针灸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以“崩”“漏”“崩漏”“断绪”“妇人下血”等34个与无排卵性功血主症对应的古代病名为检索词,对先秦至清末针灸著作进行古文献检索,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以及采用SPSS Modeler 18.0构造出置信度高的腧穴之间的关联规则,运用Gephi 0.8.2建立复杂网络模型并分析选穴特点及其规律。结果:共纳入古代文献816条,涉及45个腧穴,腧穴应用频次共计1049次,提取出920条处方,单穴处方843条,配穴处方77条,拆分出配穴257对。石门、阴交及三阴交为应用频次最高的3个腧穴,太冲+阴谷-三阴交、三阴交+阴谷-太冲为具有强链接关系的腧穴配伍,五输穴-募穴-交会穴为具有强链接关系的特定穴配伍,三阴交、中极及气海为配穴处方的核心节点。结论:古文献中针灸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的高频用穴有石门、阴交和三阴交,其中石门、阴交具有绝孕风险,处方用穴较精简,腧穴配伍以三阴交、中极和气海为核心节点,太冲+阴谷-三阴交、三阴交+阴谷-太冲具有最强关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古文献 关联规则 复杂网络 选穴规律
下载PDF
润目逍遥散对干眼肝经郁热证模型小鼠角膜、泪腺组织miR-146a-5p与IRAK1/TRAF6/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6
作者 刘婷婷 陈彦坤 +4 位作者 刘培 蒋鹏飞 谭亢 颜春薇 彭清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915-1924,共10页
目的从miR-146a-5p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核因子κB(IRAK1/TRAF6/NF-κB)信号通路探讨润目逍遥散治疗干眼肝经郁热证的可能机制。方法8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动剂组、抑制剂组、... 目的从miR-146a-5p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核因子κB(IRAK1/TRAF6/NF-κB)信号通路探讨润目逍遥散治疗干眼肝经郁热证的可能机制。方法8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动剂组、抑制剂组、玻璃酸钠组和润目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苯扎氯铵溶液滴眼联合慢性疼痛刺激构建干眼肝经郁热证小鼠模型。于造模第30日开始,润目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润目逍遥散每次29、14.5、7.25 g/kg,每日2次灌胃;玻璃酸钠组小鼠双眼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次每只眼5μl,每日2次;激动剂组小鼠双眼每次每只眼给予agomir-146a-5p 2 nmol滴眼,抑制剂组小鼠双眼给予antagomir-146a-5p 5 nmol滴眼,隔日1次,每周3次;正常组、模型组小鼠按1 ml/(100 g·d)灌胃去离子水。各组均持续干预14天,最后一次干预后次日检测各组小鼠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易激惹程度评分;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角膜、泪腺的病理情况;检测角膜、泪腺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iR-146a-5p表达;检测角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角膜、泪腺中IRAK1、TRAF6、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及mRNA表达,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泪液分泌量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易激惹程度评分增高(P<0.05),病理显示角膜中央出现染色、有明显角膜损伤,泪腺腺泡细胞体积增大,排列紊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增多的表现;角膜、泪腺组织中IL-1β、TNF-α表达升高,miR-146a-5p表达降低,IRAK1、TRAF6、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与IRAK1、TRAF6、NF-κB p65 mRNA表达升高,角膜中MMP-3、MMP-9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润目逍遥散高剂量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改善,而玻璃酸钠组和润目逍遥散中、低剂量组部分指标改善(P<0.05)。与模型组比较,激动剂组角膜、泪腺IRAK1、TRAF6 mRNA及IRAK1、TRAF6、p-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与抑制剂组相比,润目逍遥散各剂量组角膜、泪腺中部分IRAK1、TRAF6、NF-κB p65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润目逍遥散可以通过上调miR-146a-5p负调控肝经郁热证干眼模型小鼠角膜及泪腺中IRAK1/TRAF6/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眼表组织损伤,且以高剂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肝经郁热证 润目逍遥散 角膜 泪腺组织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肝经郁热型干眼患者的泪液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培 蒋鹏飞 +5 位作者 梁昊 杨多 谭亢 颜春薇 彭俊 彭清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12-2717,共6页
目的:研究肝经郁热型干眼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泪液之间的蛋白质组学差异。方法:纳入肝经郁热型干眼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各5例,采用数据非依赖性采集高分辨率色谱-质谱技术(DIA LC-MS)对肝经郁热型干眼患者与健康人泪液进行检测,筛选出差异蛋白... 目的:研究肝经郁热型干眼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泪液之间的蛋白质组学差异。方法:纳入肝经郁热型干眼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各5例,采用数据非依赖性采集高分辨率色谱-质谱技术(DIA LC-MS)对肝经郁热型干眼患者与健康人泪液进行检测,筛选出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GO富集、KEGG通路、蛋白互作用网络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干眼组与健康组比较共127个差异蛋白,其中115个上调,12个下调。肝经郁热型干眼患者差异蛋白主要涉及补体激活、经典途径,吞噬作用中的Fcγ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涉及细胞外泌体、细胞外区域等细胞组分;涉及抗原结合、免疫球蛋白受体结合等分子功能。差异蛋白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Fcγ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原发性免疫缺陷等。肝经郁热组的重要节点蛋白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热休克70 kDa蛋白4、钙网蛋白等。结论:肝经郁热型干眼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泪液之间存在生物学差异,ENPP1有望成为肝经郁热型干眼的泪液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经郁热 干眼 泪液 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ENPP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