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配送实施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谭人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08年第13期38-39,共2页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共同配送的基本理论,认真分析了共同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共同化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 共同配送 配送成本 效益 实施对策
下载PDF
北阿尔金地区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永 吴玉 +6 位作者 陈柏林 陈正乐 王斌 石永红 谭人文 高允 申景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20-1240,共21页
北阿尔金地区经历了新元古代中期—早寒武世北阿尔金洋裂解形成及扩张、中寒武世—晚奥陶世北阿尔金洋双向俯冲-增生和早志留世—早泥盆世北阿尔金洋碰撞造山作用,在漫长的构造演化过程中保留了较多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地球化学研究显示... 北阿尔金地区经历了新元古代中期—早寒武世北阿尔金洋裂解形成及扩张、中寒武世—晚奥陶世北阿尔金洋双向俯冲-增生和早志留世—早泥盆世北阿尔金洋碰撞造山作用,在漫长的构造演化过程中保留了较多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北阿尔金地区至少存在两种构造环境下的超基性岩。第一种超基性岩的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几乎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铂族元素含量低于原始地幔,推断其可能来源于原始地幔20%左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大陆裂谷的构造环境,为洋盆快速拉张时期幔源岩浆的快速上升侵位,代表了北阿尔金洋的初始裂解期间的岩浆活动。第二种超基性岩源区较为复杂,经历了较为强烈的地壳物质的混染,该组样品所在的蛇绿岩带具有俯冲带环境下蛇绿岩的特征,可能形成于汇聚背景下的弧后盆地环境,洋壳的俯冲携带大量的水及大陆边缘陆壳物质进入地幔岩浆源区,代表了北阿尔金地区在早古生代的古洋盆的俯冲消减过程。第一组样品的m/f值平均为1.64,为无矿的富铁质超基性岩,不具有Cu-Ni成矿潜力,铂族元素分析显示,其母岩浆可能为玄武质岩浆和超镁铁质岩浆混合的结果,为硫不饱和岩浆,经历过有限的硫化物熔离作用;第二组样品的铂族元素和Ni的含量较高,主要来源于地幔,未经历硫化物的熔离作用,m/f值平均17.95,为与铬铁矿有关的镁质超基性岩,具有形成铬铁矿的潜力,但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潜力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基性岩 地球化学 铜镍硫化物矿床 成矿潜力 北阿尔金 新疆 地质调查项目
下载PDF
柴北缘锡铁山铅锌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5
3
作者 冯志兴 陈正乐 +7 位作者 李正明 展卫露 石永红 陈柏林 江万 刘博 李季霖 谭人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329-344,共16页
锡铁山矿床是中国西部的超大型铅锌矿产地之一,产于柴北缘晚奥陶世滩间山群的大理岩和片岩之中,是与海相火山喷流-沉积有关的矿床。很多学者已经从地球化学、岩石学、同位素测年等对该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性质、矿床成因等开展了研... 锡铁山矿床是中国西部的超大型铅锌矿产地之一,产于柴北缘晚奥陶世滩间山群的大理岩和片岩之中,是与海相火山喷流-沉积有关的矿床。很多学者已经从地球化学、岩石学、同位素测年等对该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性质、矿床成因等开展了研究,但对于锡铁山矿区构造控矿特征一直存在争议,普遍认为褶皱构造对矿区的控矿作用明显。文章主要以详实的野外观测为基础,分析了矿区的褶皱和断裂构造特征,探讨了构造对矿(床)体的控制作用,为矿区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通过详实的野外实测和综合对比分析表明,锡铁山矿区总体上为单斜层,不发育大型的褶皱构造,但是层内褶皱发育,包括A型褶皱和B型褶皱。发育在滩间山群a段内的A型褶皱,其褶皱枢纽与拉伸线理倾向南东,与矿区矿体的总体倾伏方向一致;而在滩间山群d段内的A型褶皱,其枢纽倾向北西;矿区内发育了多条北西西走向的大型断裂,其编号为F1-F6;分析表明,F1断层发育在早期塑性变形基础之上,晚期叠加了叠瓦逆冲推覆作用,造成了矿体及赋矿围岩的局部倒转;F2断裂大规模的左行走滑-逆冲作用导致了矿区滩间山群不同岩性段地质体的拼合接触,造成了矿区部分含矿地质体的缺失;野外填图揭示出,左行走滑的F3断裂从北西往南东,走向从330°逐渐转变为290°方向,并在南东侧末端,发育了一系列分支的左行走滑-正断层,组成"马尾状"构造,截切了矿体与围岩,并发生了横向错移。以此构造控矿特征为基础,结合矿床成因分析,进一步分析了锡铁山矿区深部的找矿方向,认为矿区南东侧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空间;并以07号勘探线为例,根据F3及其分支断层的错移情况,分析了矿体可能被错移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铁山铅锌矿 控矿构造特征 找矿方向 褶皱和断裂
下载PDF
柴北缘锡铁山铅锌矿床喷流通道口的识别及其对矿床成因和找矿勘查的指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海丰 韩凤彬 +9 位作者 陈正乐 冯志兴 李正明 展卫露 陈柏林 江万 石永红 刘博 李季霖 谭人文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451-461,共11页
为进一步探究锡铁山铅锌矿成因和扩大矿山资源量,通过对矿区地质调查以及岩芯观测,在锡铁山矿区发现了一系列独特的沉积构造,如多岩性层的交混揉皱、金属硫化物分层半圆形环带和泄水角砾构造,伴随发育了铁、锰、铅、锌等矿化。在钻孔岩... 为进一步探究锡铁山铅锌矿成因和扩大矿山资源量,通过对矿区地质调查以及岩芯观测,在锡铁山矿区发现了一系列独特的沉积构造,如多岩性层的交混揉皱、金属硫化物分层半圆形环带和泄水角砾构造,伴随发育了铁、锰、铅、锌等矿化。在钻孔岩芯中,也发现了一些特殊的条带角砾构造。通过与现代海底“黑烟囱”以及爱尔兰和乌拉尔等地区的古生代“黑烟囱”构造对比,认为这些构造为原生的沉积构造,应属于上涌的成矿物质与海水相互作用的产物,指示了原生喷流通道口的位置。这些原生的喷流通道口呈近似等间距展布,受控于同生沉积断裂和原生的横张断裂。喷流通道口的识别进一步支持了该矿床与海底喷流(VSHMS)有关,同时指示了喷流通道口附近为成矿物质聚集的有利场所,也是寻找富大矿体的主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铁山铅锌矿 喷流通道口 矿床成因 找矿勘查 柴北缘
下载PDF
西秦岭何家庄—老虎窑岩体U-Pb年龄和成因及其对板块俯冲时间的限定
5
作者 谭人文 王永 +3 位作者 陈柏林 石永红 高允 申景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5-1172,共18页
何家庄—老虎窑岩体位于勉略缝合带以北,靠近秦岭微板块北部的商丹断裂带西段内部,两者的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本文对何家庄—老虎窑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Hf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何家庄... 何家庄—老虎窑岩体位于勉略缝合带以北,靠近秦岭微板块北部的商丹断裂带西段内部,两者的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本文对何家庄—老虎窑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Hf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何家庄附近花岗闪长岩侵位时间为235~240 Ma,东部老虎窑附近花岗岩侵位时间为239 Ma,两者均侵位于早三叠世。何家庄—老虎窑岩体花岗闪长岩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表现出强过铝质特征,属于I型花岗岩。两者岩浆锆石的εHf(t)值都是以负值为主,包含一到两个正值,地壳模式年龄为中元古代(1255~1754 Ma),指示它们的源岩有地幔物质的加入,可能是以中元古代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为主的壳源物质与地幔物质混合的岩浆。且表现出与埃达克质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岩浆可能起源于俯冲洋壳在高压环境下部分熔融产生的溶体与由于底侵作用被橄榄岩混染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高钾溶体的岩浆混合。两者的侵位年龄和成因证明了扬子板块与秦岭微板块在235~240 Ma的这个期间处于俯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丹断裂带 何家庄—老虎窑岩体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西秦岭造山带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西秦岭凤太矿集区铅锌矿床硅钙面控矿作用--以铅硐山铅锌矿床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石永红 王永 +3 位作者 陈柏林 谭人文 高允 申景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6-240,共15页
【研究目的】西秦岭凤太矿集区是秦岭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重要组成部分,但对矿集区铅锌矿的矿床类型和控矿因素一直存在争议。【研究方法】通过对凤太矿集区内具有代表性的铅硐山铅锌矿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和资料梳理,论述了该矿床的硅钙... 【研究目的】西秦岭凤太矿集区是秦岭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重要组成部分,但对矿集区铅锌矿的矿床类型和控矿因素一直存在争议。【研究方法】通过对凤太矿集区内具有代表性的铅硐山铅锌矿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和资料梳理,论述了该矿床的硅钙面控矿特征。【研究结果】认为作为凤太盆地铅锌矿底板的古道岭组灰岩,为偏碱性的Ca质岩石,顶板星红铺组千枚岩为Si质的岩石,形成了一个完美的Si/Ca界面。地层中初始富集的成矿物质在三叠纪岩浆热液作用下再次富集,并沿盆地内NWW向的一系列褶皱构造及同生断裂运移,在大型褶皱转折端、层间滑脱带等部位的Si/Ca界面聚集成矿。【结论】据此认为区域上复式背斜转折端附近和其翼部的层间滑脱带、复式背斜的鞍部、层间滑脱带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同时西秦岭印支期铅锌矿成矿作用与大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耦合,矿集区内铅锌矿床类型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硅钙面 热液矿床 矿产勘查工程 凤太矿集区 西秦岭
下载PDF
西秦岭凤县地区早古生代岩浆作用特征:来自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永 石永红 +3 位作者 陈柏林 谭人文 高允 申景辉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16-2036,共21页
为了研究西秦岭地区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及动力学背景,选择西秦岭凤县地区靠近商丹断裂带的龙王沟岩体的花岗岩和闪长岩、唐藏岩体闪长岩进行了地球化学测试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试,并对龙王沟岩体的花岗岩和闪长岩进行了... 为了研究西秦岭地区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及动力学背景,选择西秦岭凤县地区靠近商丹断裂带的龙王沟岩体的花岗岩和闪长岩、唐藏岩体闪长岩进行了地球化学测试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试,并对龙王沟岩体的花岗岩和闪长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分析.龙王沟岩体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33±4 Ma和439±5 Ma,闪长岩年龄为453±3 Ma,早于花岗岩侵位.龙王沟岩体的闪长岩和唐藏花岗闪长岩ΣREE分别为(107~181)×10^(-6)和(209~321)×10^(-6),稀土配分曲线特征相似,都明显右倾,轻、重稀土分馏强烈((La/Yb)_(N)分别为7~13和31~57),都没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分别为0.88~1.00和0.79~0.87),唐藏花岗闪长岩相对于龙王沟闪长岩,具有高的SiO_(2)和Na_(2)O含量,较低的TiO2和CaO含量,较高的ΣREE,Ba和Th相对更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更强烈,负Eu异常稍明显.龙王沟闪长岩与唐藏岩体其侵位时代一致,认为他们都来源于下地壳,在上升过程中与幔源基性岩浆发生一定程度的混合,唐藏花岗闪长岩经历的岩浆演化相对较为充分.龙王沟花岗岩的样品Hf同位素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异,虽然ε_(Hf)(t)全部为正值,但峰值分别为0~3和7~10,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分别为1.1~1.4 Ga和0.8~1.0 Ga,结合其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它们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的构造环境,来源于秦岭群的部分熔融,同时有俯冲作用带来大量的洋壳中的基性岩的加入,在上升侵位过程中经历了较为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但没有发生明显的岩浆混合作用.龙王沟岩体是一个由不同性质、不同时代的岩浆侵位形成的复合杂岩体,经历了板块俯冲到碰撞挤压的构造体制转换过程,记录了秦岭洋从俯冲到闭合各阶段的构造演化信息,秦岭洋在古生代的俯冲造山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伴随的岩浆活动从早古生代一直持续到中古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早古生代 岩浆活动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