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与PCⅢ、C-Ⅳ表达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辛胜 杨丽莎 +4 位作者 谭占超 石青峰 蒋冬香 唐翔宇 张兵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3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免疫不全状态)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表达水平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HB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者分为免疫耐受状态(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状态(免疫清除组)和免疫不... 目的探讨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免疫不全状态)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表达水平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HB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者分为免疫耐受状态(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状态(免疫清除组)和免疫不全状态(免疫不全组)各20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静脉血,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PCⅢ、C-Ⅳ表达水平。结果 PCⅢ水平:免疫清除组、免疫不全组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5.041、-4.095,P均<0.05),免疫清除、免疫不全组与免疫耐受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356、-4.599,P均<0.05)。C-Ⅳ水平:免疫清除组、免疫不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273、-4.166,P均<0.05),免疫清除、免疫不全组与免疫耐受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70、-2.732,P均<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血清PCⅢ、C-Ⅳ表达水平与机体的免疫调节状态密切相关,且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免疫状态 前胶原
下载PDF
黄韧带肥厚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谭占超 宁金沛 《医学综述》 2012年第6期896-898,共3页
黄韧带退变主要表现为肥厚、骨化、钙化病变。黄韧带肥厚的病理学表现主要是:弹性纤维含量减少、直径不均匀、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生。一般认为,黄韧带的退行性改变同年龄增长、机械损伤、代谢异常和家族遗传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最近... 黄韧带退变主要表现为肥厚、骨化、钙化病变。黄韧带肥厚的病理学表现主要是:弹性纤维含量减少、直径不均匀、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生。一般认为,黄韧带的退行性改变同年龄增长、机械损伤、代谢异常和家族遗传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血管源性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骨形态发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金属蛋白酶等因子在黄韧带退变中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肥厚 机制 脊柱 椎管狭窄
下载PDF
正常成人胫骨近端骨骺融合部位的形态学分析
3
作者 胡宏志 程晓东 +8 位作者 张浚哲 李泳龙 朱剑 谭占超 刘伟建 张祎然 邓翔天 陈伟 张英泽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905-911,共7页
目的利用Mimics三维重建技术研究正常成人胫骨近端骨骺融合部位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集下肢无明显异常者膝关节CT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为(38.7±8.4)岁(范围25... 目的利用Mimics三维重建技术研究正常成人胫骨近端骨骺融合部位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集下肢无明显异常者膝关节CT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为(38.7±8.4)岁(范围25~55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5.3±4.0)kg/m^(2)(范围18.75~41.8 kg/m^(2))。利用Mimics三维重建技术重建胫骨近端和骨骺融合部位的三维模型。研究骨骺融合部位的表面积与年龄、BMI的关系,同时分析骨骺融合部位骨皮质厚度和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利用Mimics三维重建技术重建出的成人骨骺融合部位在三维空间上是一个复杂的波浪起伏的板状结构。通过3-Matic Research 12.0软件获得骨骺融合部位的表面积为(2994.7±645.3)mm^(2)(范围1704.0~4650.0 mm^(2))。男性骨骺融合部位表面积为(3269.3±533.9)mm^(2),大于女性的(2577.6±578.7)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0.001)。骨骺融合部位表面积与年龄(R2=0.02,P=0.268)和BMI(R2=0.04,P=0.125)无显著相关性。利用Mimics软件在膝关节CT的横断面获取骨骺线部位、骨骺线远端10 mm及20 mm层面骨皮质CT值分别为(451.059±74.953)Hu、(1018.412±125.732)Hu、(1414.162±107.848)Hu。测量骨骺线部位、骨骺线远端10 mm及20 mm层面骨皮质厚度分别为(1.814±0.090)mm、(2.511±0.089)mm及(3.189±0.185)mm。结论采用Mimics三维重建技术可对正常成人胫骨近端骨骺融合部位进行可视化研究。成人骨骺融合部位为波浪起伏的板状结构,骨骺融合部位的骨皮质密度较低、厚度较薄,理论上讲在间接暴力下容易发生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胫骨 成像 三维 骨骺 形态发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