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爱欲之路到修辞之路——论柏拉图《斐德若》中灵魂提升的两条道路
1
作者 谭善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8-86,共9页
苏格拉底对智慧有着极强的爱欲,同时他还爱欲着身边渴求智慧的青年人,如何促成他们的灵魂提升,这成为苏格拉底哲学言辞的一大重心。柏拉图在《斐德若》中通过苏格拉底之口向我们展现了两条灵魂提升之路:爱欲之路和修辞之路。第一条道路... 苏格拉底对智慧有着极强的爱欲,同时他还爱欲着身边渴求智慧的青年人,如何促成他们的灵魂提升,这成为苏格拉底哲学言辞的一大重心。柏拉图在《斐德若》中通过苏格拉底之口向我们展现了两条灵魂提升之路:爱欲之路和修辞之路。第一条道路充满诗意,从追求身体之美走向追求美本身,从而开启了灵魂返乡的道路。第二条道路则更具技艺性,在优美言辞的组织和表达中传递真理的知识,从而在听众或读者的灵魂中播撒希望的种子,在修辞中激发、吸引并引导灵魂对智慧和美本身的追求,这是有限的人踏上了无限提升的道路,前路漫长但更具人性化的考量。两条不同的道路最终在苏格拉底的"哲学修辞学"中汇聚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斐德若》 爱欲 修辞 灵魂提升
下载PDF
瞬间之沉醉——论柏拉图对话中的视觉与爱欲
2
作者 谭善明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从肉体之眼的观看到灵魂之眼的开启,从感受图像到仰望星空,从欣赏美的身体到观照美本身,视觉问题在柏拉图对话中都非常受重视。无论是从身体还是从灵魂的角度看,视觉总是与人的爱欲相关,这赋予了视觉特殊的内涵。一方面,柏拉图使视觉的... 从肉体之眼的观看到灵魂之眼的开启,从感受图像到仰望星空,从欣赏美的身体到观照美本身,视觉问题在柏拉图对话中都非常受重视。无论是从身体还是从灵魂的角度看,视觉总是与人的爱欲相关,这赋予了视觉特殊的内涵。一方面,柏拉图使视觉的即时性导向了爱欲之沉醉,这既是身体层面人与世界和他人互动的不可分离的原初现象,也是灵魂在洞观天宇最高景观时不可言说的深沉奥秘;另一方面,视觉的瞬间性达成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之间的跳跃,从而克服了逻各斯的自我封闭和属人智慧的固化,这恰恰孕育了形而上学的反题。必须拨开传统形而上学观念的迷雾,柏拉图对话中视觉本身之于人的重要意义才能得到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视觉 爱欲 瞬间 图像
下载PDF
图像修辞与意识形态的超越——罗兰·巴特摄影图像理论论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谭善明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62,共5页
与文本不同,图像中修辞与意识形态的结合更具隐蔽性,特别是在摄影图像中,貌似客观真实的讯息充盈着直接意指。巴特一方面揭示了摄影图像中的修辞编码及其意识形态内涵,另一方面又强调感受照片时偶然性的冲击、突如其来的惊奇,并最终指... 与文本不同,图像中修辞与意识形态的结合更具隐蔽性,特别是在摄影图像中,貌似客观真实的讯息充盈着直接意指。巴特一方面揭示了摄影图像中的修辞编码及其意识形态内涵,另一方面又强调感受照片时偶然性的冲击、突如其来的惊奇,并最终指出一条图像修辞与意识形态的超越之径:用我们的身体去体验(而非用语言去思考),在奇遇中将生命投入并点亮照片,以此种方式可以重新拥有照片中的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修辞 摄影 意识形态 罗兰.巴特
下载PDF
论当代审美文化中的身体景观 被引量:6
4
作者 谭善明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6-181,共6页
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中,身体成为符号的集散地,其将自身打造成一道道亮丽的景观——"身体景观"。作为景观,身体需要进行表演,同时也需要被观看,但进行表演的身体似乎不具有主体性,其受到物的引诱和鼓动:一方面体现为个体对自... 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中,身体成为符号的集散地,其将自身打造成一道道亮丽的景观——"身体景观"。作为景观,身体需要进行表演,同时也需要被观看,但进行表演的身体似乎不具有主体性,其受到物的引诱和鼓动:一方面体现为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自决权,另一方面是身体对意识形态的主动迎合。身体景观具有符号化、美学化和色情化的特征,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传统形而上学对真理的无限追求之路被颠倒为对快乐的无限渴望,这是当代社会人类生存的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景观 审美文化 视觉文化 消费社会
下载PDF
论尼采的“游戏”美学 被引量:4
5
作者 谭善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68,共6页
生成的游戏、解释的游戏和永恒轮回的游戏,是理解尼采"游戏"美学的三个步骤。这种"游戏"美学启示我们:世界始终处于生成之流中,我们从来都是以审美的方式对世界不断重新解释和评价,我们不拥有实在和真理,只经历形... 生成的游戏、解释的游戏和永恒轮回的游戏,是理解尼采"游戏"美学的三个步骤。这种"游戏"美学启示我们:世界始终处于生成之流中,我们从来都是以审美的方式对世界不断重新解释和评价,我们不拥有实在和真理,只经历形式和修辞;永恒轮回的世界游戏带来了新也毁灭了新,既揭示了生命过程的非线性和无理性,又嘲弄了人生目的和意义的虚构性,但是世界需要在这种虚无中运转更新而永葆活力。从这种意义上说,审美冲动根本上是一种强大的权力意志,它创生世界,也创造虚无,它在生命与世界的嬉戏中成就最伟大的快乐,即艺术的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游戏 修辞 审美
下载PDF
后现代性 被引量:4
6
作者 谭善明 《东南学术》 200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关键词 后现代性 后现代思潮 文化 语言层面
下载PDF
修辞学研究的审美之维建构 被引量:2
7
作者 谭善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4-97,共4页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研究 审美之维 春秋战国时期 修辞学理论 人类语言 修辞活动 语言运用 智者学派
下载PDF
超越主体的修辞幻象——福柯的身体修辞学观念论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谭善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69,共5页
权力的控制无所不在,但现代权力修辞学的重心已经从身体转向精神领域,它不遗余力地在话语中编织人道主义的谎言,从而制造出主体的修辞幻象。这一修辞幻象必须被打破。但是福柯一直强调主体之死,并非想以此否定人和人生而堕入虚无,他强... 权力的控制无所不在,但现代权力修辞学的重心已经从身体转向精神领域,它不遗余力地在话语中编织人道主义的谎言,从而制造出主体的修辞幻象。这一修辞幻象必须被打破。但是福柯一直强调主体之死,并非想以此否定人和人生而堕入虚无,他强调的是一种别样的人生,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这正是他的身体修辞学的指向:重返身体,关注自我,注重个人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主体 自我 修辞幻象
下载PDF
焦虑、游戏、文学场——论文学经典的建构之途 被引量:2
9
作者 谭善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0-144,共5页
无论是影响的焦虑还是游戏,抑或文学场,都向我们昭示着文学经典处在诸种力量的对抗之中,今人与前人、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文学与经济、文学与政治,等等。也正是这样的力量对抗,建构了经典并使之青春常在。所以文学经典建构的问题... 无论是影响的焦虑还是游戏,抑或文学场,都向我们昭示着文学经典处在诸种力量的对抗之中,今人与前人、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文学与经济、文学与政治,等等。也正是这样的力量对抗,建构了经典并使之青春常在。所以文学经典建构的问题不只是经典形成的起点问题,而是一个生成问题,即文学经典是处在建构的途中。以这种观点可以有效地对经典建构进行动态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游戏 文学场 经典 生成
下载PDF
平静而婉约的审美追求——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旨趣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善明 赵俊芳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07-111,共5页
作为批评家的沈从文,用平静优美的感悟式的散文化语言表达了他的文学批评旨趣。他始终保持着平静而婉约的审美趣味,一方面体现出他在文学批评上的古典趣味,另一方面,这也表现了他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维护文学本体地位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 平静 婉约 文学批评 审美追求
下载PDF
论陌生化理论中的审美偏离及其限度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善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9,共5页
陌生化手法以转义表达突破本义表达,主要是通过修辞手段制造话语形式上的偏离,使人们停留在对话语的审美感受中,这种形式上的审美偏离可以从语言层面、艺术规范层面的偏离以及文学对现实的背离三个方面来理解。在陌生化理论中,文学被看... 陌生化手法以转义表达突破本义表达,主要是通过修辞手段制造话语形式上的偏离,使人们停留在对话语的审美感受中,这种形式上的审美偏离可以从语言层面、艺术规范层面的偏离以及文学对现实的背离三个方面来理解。在陌生化理论中,文学被看成一个统一体,所有的话语修辞形式都被网罗其中,审美偏离成了文学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整合,文学因此不断地给自己重新划定疆界,为主流的形式贴上"过时"的标签,为某些被冷落的形式贴上"审美"的标签。似乎审美偏离在某种意义上陷入了"自反式循环",文学只是不断地把某些主导要素"前推",背后有着稳定的系统结构。必须超越这一语法主义的文学观,把审美偏离看成是话语在具体语境下的转义生成,因为"前推"过分强调了新旧形式的连续性和同一性,而忽视了话语修辞活动本身巨大的审美偏离力量:以对本义的背叛为荣,以对转义的追求为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审美偏离 限度 修辞
下载PDF
“新写实”小说话语:平庸抑或深刻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善明 杨向荣 《天府新论》 2005年第5期124-126,共3页
“新写实”小说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一种极端化反叛,它向人们展示“毛茸茸”的生活本色,不加雕饰,不加评判。对“新写实”小说进行话语分析,可以发现平庸的背后隐含着别样的深刻,它用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在与社会人生的“零度”距离... “新写实”小说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一种极端化反叛,它向人们展示“毛茸茸”的生活本色,不加雕饰,不加评判。对“新写实”小说进行话语分析,可以发现平庸的背后隐含着别样的深刻,它用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在与社会人生的“零度”距离接触中,以所谓的平庸唤起了人们对现实的感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陌生化 零度修辞 叙事模式 审美距离 感受力
下载PDF
修辞与解构的游戏——耶鲁学派文本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善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6,共5页
修辞是耶鲁学派文本理论的出发点,这一点往往被研究者忽视。耶鲁学派强调文本的修辞本性以消解形而上学的干扰,突出文本"自我解构"的修辞游戏以促成意义的无限增殖,他们用"寓言"、"重复"、"误读&qu... 修辞是耶鲁学派文本理论的出发点,这一点往往被研究者忽视。耶鲁学派强调文本的修辞本性以消解形而上学的干扰,突出文本"自我解构"的修辞游戏以促成意义的无限增殖,他们用"寓言"、"重复"、"误读"这样的术语以指涉文本的差异性运动,这也是对文学"存在之真"的独特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鲁学派 修辞 解构 文本理论
下载PDF
被建构的主体性:论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接受者的地位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善明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期17-20,共4页
在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论中,都突出强调了接受者的重要性,从表面上看,接受者的主体性得到张扬,实际上这只是话语本身的虚构,政治话语和审美话语都是想以接受者为中介,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无论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中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在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论中,都突出强调了接受者的重要性,从表面上看,接受者的主体性得到张扬,实际上这只是话语本身的虚构,政治话语和审美话语都是想以接受者为中介,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无论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中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接受者都不具有真正的主体性,而只是有着"被建构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接受者 马克思主义文论 政治话语 审美话语
下载PDF
通向主体性审美救赎的乌托邦——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接受者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善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0-134,共5页
在接受者的问题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在审美话语中向人们指示了一条通向美好彼岸的救赎之路。应当批判地看待他们关于接受者个性和主体性的论调,因为他们的努力并不能轻易地恢复完整的人性,毋宁说只是提供了主体性的乌托邦。
关键词 接受者 主体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 审美救赎
下载PDF
转义修辞:一种现代性修辞观念的兴起及它的理论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善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3,110,共6页
在经历了长期的压抑之后,修辞学突然成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在20世纪的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中大显身手。它通过在话语中的建构和解构作用,以一种审美的冲动不断打破、翻新主观性的"真理",这正得益于转义修辞观念... 在经历了长期的压抑之后,修辞学突然成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在20世纪的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中大显身手。它通过在话语中的建构和解构作用,以一种审美的冲动不断打破、翻新主观性的"真理",这正得益于转义修辞观念的确立。尼采的思想和由索绪尔开始的现代语言学转向共同促进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转义修辞观念于是大行其道,它从审美和认知两个层面促进了当代文化的现代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义 修辞学 审美 认知
下载PDF
保罗·德曼:重建逻辑、语法和修辞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善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7,共5页
西方传统的人文教育三学科之间的秩序在形而上学的框架内被"理性"的安排,修辞成为逻辑和语法的附庸。德曼从"修辞认识论"的角度重建了逻辑、语法和修辞之间的关系,从而向我们揭示出世界秩序是在审美式的修辞活动中... 西方传统的人文教育三学科之间的秩序在形而上学的框架内被"理性"的安排,修辞成为逻辑和语法的附庸。德曼从"修辞认识论"的角度重建了逻辑、语法和修辞之间的关系,从而向我们揭示出世界秩序是在审美式的修辞活动中完成的,它表面上呈现为不容置疑的真理,暗中却被自己的转义结构所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语法 逻辑 修辞认识论
下载PDF
论古典修辞学与尼采早期的修辞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善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64,共5页
古典修辞学中充满着大量现代性的因素。尼采早期的文章中为修辞学正名,要确立一种"修辞认识论"。他认为一切语言皆为修辞,一切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也都是修辞;修辞并不展现世界的"真相",这并不是因为修辞没有真理追... 古典修辞学中充满着大量现代性的因素。尼采早期的文章中为修辞学正名,要确立一种"修辞认识论"。他认为一切语言皆为修辞,一切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也都是修辞;修辞并不展现世界的"真相",这并不是因为修辞没有真理追求,而是由于真理的修辞本性使我们只能拥有"完全拟人化的真理"。这样的修辞不是"用",乃是"体";不只是语言运用的"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古典修辞学 修辞认识论 修辞艺术
下载PDF
论转义修辞在话语活动中的审美认知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善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45,共7页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构造观念的过程中,以转义修辞的方式加以审美地把握,并由此建构了我们的认知。转义修辞建构认知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以审美的方式作用于人的主观观念,首先通过语言以感性的、形象的、情感的力量影响或改变人的判断、理智...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构造观念的过程中,以转义修辞的方式加以审美地把握,并由此建构了我们的认知。转义修辞建构认知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以审美的方式作用于人的主观观念,首先通过语言以感性的、形象的、情感的力量影响或改变人的判断、理智甚至思维。新诞生的话语欣喜地以审美击破旧的认知、构建新的认知,这体现了审美与认知的统一,转义修辞通过确立审美认知解构了概念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义修辞 话语活动 审美认知
下载PDF
论话语修辞中审美与认知的张力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善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1,20,共4页
修辞是干扰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还是在话语中建构了另外一种真实,这是自古希腊起就一直在争论的话题。现代文论倾向于认为,不是"人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人",话语修辞通过审美的力量影响甚至改变了我们的观念世界。... 修辞是干扰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还是在话语中建构了另外一种真实,这是自古希腊起就一直在争论的话题。现代文论倾向于认为,不是"人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人",话语修辞通过审美的力量影响甚至改变了我们的观念世界。话语修辞活动中存在着审美与认知的张力:它们既相互斗争又相互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修辞 真理 审美 认知 转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