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宠儿》与《无眼宝贝》中的幽灵叙事和民族身份构建
1
作者 谭彦纬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宠儿》与《无眼宝贝》分别是探索美国黑人和新西兰毛利人去殖民历程的名作。两部小说皆有围绕血缘关系展开的幽灵叙事,在将种族性身体凸显为殖民主义压迫一度依赖的在场因素的同时,也暗示出后殖民普遍主义语境中表达关涉特殊经验的族... 《宠儿》与《无眼宝贝》分别是探索美国黑人和新西兰毛利人去殖民历程的名作。两部小说皆有围绕血缘关系展开的幽灵叙事,在将种族性身体凸显为殖民主义压迫一度依赖的在场因素的同时,也暗示出后殖民普遍主义语境中表达关涉特殊经验的族群创伤的艰难。殖民主义创伤的疗愈,在两部小说中被融入不离身体维度又超越种族本质主义的民族身份认同的构建过程,而超越身体的历史文化因素也使得美国黑人与新西兰毛利人的民族身份建构展现出通而不同的范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在场 创伤经验 去殖民 幽灵叙事 民族身份
原文传递
后殖民寓言及其溢出--《骨头人》和《耻》中的创伤、家与未来 被引量:2
2
作者 谭彦纬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124,156,共9页
《骨头人》和《耻》分别是新西兰和南非直面后殖民时代种族问题的文学名作。两部小说中,主人公在理解人生际遇时,往往受到以将种族间暴力与不公的历史演变概括性地寓于个体命运的后殖民寓言叙事的范式性影响,但他们也同时表现出了带着... 《骨头人》和《耻》分别是新西兰和南非直面后殖民时代种族问题的文学名作。两部小说中,主人公在理解人生际遇时,往往受到以将种族间暴力与不公的历史演变概括性地寓于个体命运的后殖民寓言叙事的范式性影响,但他们也同时表现出了带着个体生存无法化约之独特性超越殖民主义负面遗产的主体能动性。以比较视野观之,这两部小说在展现了两个后殖民国家似而不同的社会境况的同时,也在对后殖民问题的创造性探索中超越了后殖民寓言叙事的桎梏,而将种族间关系还原到具体的人际关系,并且创设了"家"的情境作为新的意义生发机制与和解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寓言 《骨头人》 《耻》 创伤
原文传递
在“代沟”的背后——拜厄特四部曲中的20世纪60年代“文化领导权”之争
3
作者 李涛 谭彦纬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9-127,150-151,共10页
西方战后出生的一代是最不遵循传统的一代,因此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难以化解的"代沟",而A.S.拜厄特四部曲呈现了以西方战后两代人的"代沟"为表象的"文化领导权"之争。拜厄特四部曲揭示出基督教的世俗化、... 西方战后出生的一代是最不遵循传统的一代,因此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难以化解的"代沟",而A.S.拜厄特四部曲呈现了以西方战后两代人的"代沟"为表象的"文化领导权"之争。拜厄特四部曲揭示出基督教的世俗化、老资产阶级僵化的思想与消费主义思维的碰撞及"新左翼"思潮都和"文化领导权"之争息息相关。四部曲除了肯定"文化领导权"之争带来了更多元和民主的思维与生活方式,还指出了其不利影响,表达了对那一代年轻人的同情和对化解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危机的合理方式的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拜厄特 四部曲 20世纪60年代 代沟 “文化领导权”
原文传递
传统的回归与再造——新西兰毛利小说中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2
4
作者 谭彦纬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70,共9页
在去殖民大背景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毛利小说,对文化身份的探索具有鲜明的族裔意识和接续传统的使命感。但是,毛利小说所描绘的当代生活,恰恰是被裹挟在经济全球化与个人主义势涨的时代浪潮之中,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因而并不首先体现为族裔... 在去殖民大背景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毛利小说,对文化身份的探索具有鲜明的族裔意识和接续传统的使命感。但是,毛利小说所描绘的当代生活,恰恰是被裹挟在经济全球化与个人主义势涨的时代浪潮之中,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因而并不首先体现为族裔的集体规定,而是清楚地表现为个人主体文化认同的需求。本文通过聚焦三位最重要毛利小说家的作品,探讨传统在个人主体文化认同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利小说 身份认同 文化传统 个人主体
原文传递
主体与客体之关联——《波提切》中的形而上学与环境保护
5
作者 谭彦纬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53,共8页
在小说《波提切》中,毛利族女作家帕特里夏·格雷斯描写了毛利社群对一种势必割裂人类社群与自然环境之间联系的资本主义的抵制,而本民族原有文化传统则为这种抵制提供了一种参考。小说中毛利族众人物与客体世界之间保持一种既直接... 在小说《波提切》中,毛利族女作家帕特里夏·格雷斯描写了毛利社群对一种势必割裂人类社群与自然环境之间联系的资本主义的抵制,而本民族原有文化传统则为这种抵制提供了一种参考。小说中毛利族众人物与客体世界之间保持一种既直接又可在主体间分享的主客体关系,这种关系将周遭环境化为一个与社群的历史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过渡现象"场域。由此生成的对生活环境的共同依恋为他们抵制生态掠夺式资本主义提供了支持。毛利社群的精神取向也表明,关于什么是此世美好生活的形而上学并没有被解域的资本主义所耗尽,而仍有能力构想人的社群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存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夏·格雷斯 《波提切》 环境保护 形而上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