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疾病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谭彩银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感染性发热疾病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小儿感染性发热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分成2组,5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应用布洛芬治疗,另外50例患儿则纳入观察组在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 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感染性发热疾病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小儿感染性发热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分成2组,5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应用布洛芬治疗,另外50例患儿则纳入观察组在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统计比对两组的疗效、用药前后体温变化、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要高出对照组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前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用药后观察组患儿用药后30min、1、2、3、4h的体温都要比对照组患儿体温更低,数据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的CPR、IL-6、TNF-α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CPR、IL-6、TNF-α水平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疾病,可有效促进患儿体温恢复,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感染性发热疾病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华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谭彩银 梅文莉 +5 位作者 赵友兴 黄圣卓 孔凡栋 杨宁宁 宋希强 戴好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9-194,共6页
为了解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其全草乙醇提取液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鼓槌石斛素(1)、2′,4′-二羟基查尔酮(2)、2,5,7-三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3)、4,7-二羟基-2,3-... 为了解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其全草乙醇提取液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鼓槌石斛素(1)、2′,4′-二羟基查尔酮(2)、2,5,7-三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3)、4,7-二羟基-2,3-二甲氧基-9,10-二氢菲(4)、2,5-二羟基-3,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5)、2,7-二羟基-3,4,6-三甲氧基-9,10-二氢菲(6)、(E)松柏醛(7)、反式对羟基肉桂酸酯(8)、对羟基苯丙酸甲酯(9)和十二元内环酯(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华石斛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6、7和10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石斛 化学成分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华石斛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5
3
作者 蔡彩虹 谭彩银 +4 位作者 陈惠琴 王昊 梅文莉 宋希强 戴好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68-1374,共7页
海南特有植物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深入研究华石斛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MCI小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现代分离纯化技术,从其全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 海南特有植物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深入研究华石斛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MCI小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现代分离纯化技术,从其全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结果表明:对分离纯化得到的10个化合物鉴定为罗汉松脂素(1)、4,5-二羟基-2,3-二甲氧基-9,10-二氢菲(2)、华石斛素C(3)、对甲氧基苯乙醇(4)、顺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5)、对羟基苯丙酸乙酯(6)、丁香醛(7)、3-羟基苯甲醛(8)、3,9-dihydroxy-megastigma-5-ene(9)和(9 Z,12 Z)-9,12-二烯十八碳酸甲酯(10)。其中,首次从华石斛中分离得到的有化合物1、4-6、8-10。通过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实验发现,化合物2、4和化合物9能够使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石斛 化学成分 乙酰胆碱脂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铁元素掺杂TiO_2纳米晶薄膜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
4
作者 莫苗 谭彩银 +2 位作者 吴凡 陈知智 孙振范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80-287,共8页
通过反胶束法制备掺铁(1%)的TiO2纳米溶胶,用浸渍提拉法在洁净的玻璃基底上形成不同条件下铁掺杂的TiO2(Fe-TiO2)纳米薄膜,分别在500℃和700℃温度下对陈化干燥的铁掺杂的TiO2凝胶进行热处理,得到不同粒径和不同堆积的铁掺杂TiO2纳米晶... 通过反胶束法制备掺铁(1%)的TiO2纳米溶胶,用浸渍提拉法在洁净的玻璃基底上形成不同条件下铁掺杂的TiO2(Fe-TiO2)纳米薄膜,分别在500℃和700℃温度下对陈化干燥的铁掺杂的TiO2凝胶进行热处理,得到不同粒径和不同堆积的铁掺杂TiO2纳米晶体.将不同制备条件下得到的(Fe-TiO2)纳米膜进行UV-可见光谱、SEM图像进行研究.实验表明:经过700℃热处理的铁掺杂的TiO2纳米晶粒比500℃铁掺杂的TiO2纳米晶粒大,且薄膜不同涂覆次数对TiO2纳米晶粒的大小与堆积均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膜涂覆层数的增加,掺Fe-TiO2纳米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出现明显红移,吸光度也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薄膜 铁掺杂 晶体结构 光学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