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片段扩增KIR基因的PCR-SSP分型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谭愈昱 林健 +4 位作者 晋溶辰 唐炜立 黄干 彭健 周智广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0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建立短片段扩增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的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法。方法选取330例湖南汉族健康志愿者血液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合成短片段扩增KIR基因的序列特异性引物,采用PCR-SSP分型法扩增已知的16... 目的建立短片段扩增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的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法。方法选取330例湖南汉族健康志愿者血液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合成短片段扩增KIR基因的序列特异性引物,采用PCR-SSP分型法扩增已知的16个KIR基因,分析湖南汉族人群KIR基因的频率分布特征。从330例DNA标本中随机选取100例,比较长、短片段扩增KIR基因的PCR-SSP分型法检测基因的阳性率差异。结果①短片段扩增KIR基因的PCR-SSP分型法可检测出所有KIR基因,扩增产物条带清晰,结果准确;②湖南汉族健康人群KIR2DL4、KIR3DL2、KIR3DL3、KIR3DP1基因阳性率均为100%,KIR2DL1、KIR2DL3、KIR3DL1、KIR2DS4、KIR2DP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6.4%、96.1%、94.2%、94.2%和99.7%,而KIR2DS1、KIR2DL5、KIR3DS1、KIR2DL2、KIR2DS2、KIR2DS3、KIR2DS5基因阳性率均<40%;③长、短片段扩增KIR基因的PCR-SSP分型法(长、短片段方法)均可检测出16个KIR基因,且KIR2DL3、KIR2DL4、KIR3DL2、KIR3DL3、KIR3DP1基因的阳性率一致,但长片段方法检测其余KIR基因的阳性率均低于短片段方法,其中短片段方法检测KIR3DL1、KIR2DS1、KIR2DS4、KIR3DS1基因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长片段方法(分别为94%vs.84%、40%vs.26%、94%vs.62%、38%vs.20%,均P<0.05),同时漏检和误检降低。结论短片段扩增KIR基因的PCR-SSP分型法简单、易行、准确,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KIR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
下载PDF
滋肾活血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2
作者 邓顺有 范萍 +2 位作者 张征 陈小燕 谭愈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滋肾活血中药活血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活血降糖胶囊组、活血降糖胶囊加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控制饮食、锻炼、降糖等常规... 目的观察滋肾活血中药活血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活血降糖胶囊组、活血降糖胶囊加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控制饮食、锻炼、降糖等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活血降糖胶囊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降糖胶囊,联合治疗组在活血降糖胶囊组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厄贝沙坦,治疗12 w后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活血降糖胶囊组、联合治疗组在降低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降低血脂、稳定血糖及肾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方面均好于治疗前(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改善情况不明显,而联合治疗组则明显优于单用活血降糖胶囊组(P<0.05)。结论滋肾活血法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及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稳定肾功能,发挥肾保护作用,且与厄贝沙坦合用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活血法 活血降糖胶囊 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口服磺脲类、二甲双胍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的疗效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毅飞 伊娜 +3 位作者 吴琳英 张洁红 黄晓淳 谭愈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26-1328,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磺脲类、二甲双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应用西格列汀的疗效。方法:将58例磺脲类、二甲双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和对照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的血糖控制、格列美脲用量、血脂、体重的变化。结果:治... 目的:探讨口服磺脲类、二甲双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应用西格列汀的疗效。方法:将58例磺脲类、二甲双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和对照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的血糖控制、格列美脲用量、血脂、体重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西格列汀组血糖控制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格列美脲剂量减少15.6%。西格列汀组甘油三酯较前有明显下降(P<0.01),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口服磺脲类、二甲双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能使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磺脲类 西格列汀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付颖瑜 陈小燕 +2 位作者 吴琳英 谭愈昱 黄晓淳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5期127-128,共2页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65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COPD患者(COPD组)急性期和缓解期TT3、FT3、TT4、FT4、TSH水平,采用同样方法测定63例...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65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COPD患者(COPD组)急性期和缓解期TT3、FT3、TT4、FT4、TSH水平,采用同样方法测定63例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TT3、FT3、TT4、FT4、TSH水平。结果 COPD组与对照组急性期比较,血清TT3(1.18±0.42)nmol/Lvs(1.29±0.45)nmol/L、FT3(3.68±0.76)pmol/Lvs(4.00±0.72)pmol/L、TT4(104.07±34.47)nmol/Lvs(109.30±33.73)nmol/L、FT4(13.71±3.12)pmol/Lvs(13.58±3.53)pmol/L及TSH(1.29±1.13mIU/L)vs(1.36±1.34mIU/L)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患者急性期TT3、FT3均低于各自缓解期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TT4、FT4及TSH急性期与缓解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OPD急性期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未进一步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糖皮质激素类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载PDF
滋肾活血法干预实验性DN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邓顺有 范萍 +2 位作者 张征 陈小燕 谭愈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8期683-686,I0007,共5页
目的:观察滋肾活血法(活血降糖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模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取SD雄性大鼠,予部分肾切除合并单次小剂量腹腔注射STZ,同时给予隔日高脂饲料建造DN动物模型,筛选DN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 目的:观察滋肾活血法(活血降糖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模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取SD雄性大鼠,予部分肾切除合并单次小剂量腹腔注射STZ,同时给予隔日高脂饲料建造DN动物模型,筛选DN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DNM)组、中药(HX)组、西药(IR)组并随机设正常对照(NC)组,分别予中西药物干预;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尿蛋白、血糖、肾功能、血脂,电镜及光镜观测肾脏超微病理结构变化,测量肾小球截面积(MGA)、细胞外基质截面积(MMA)、肾小球基底膜厚度(GBM),计算细胞外基质截面积/肾小球截面积(MMA/MGA)比值及肾小球硬化指数(GSI)。结果:HX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GSI、GBM、MMA/MGA比值较DNM组均明显降低(P<0.01),光镜、电镜示病理损害较DNM组改善。HX组血脂较IR组、DNM组降低(P<0.05或P<0.01)。结论:滋肾活血中药复方活血降糖胶囊可减轻实验性DN模型大鼠蛋白尿及肾脏损害,改善脂质代谢,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活血降糖胶囊 大鼠 药理学
下载PDF
湖南汉族1型糖尿病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及其配体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5
6
作者 谭愈昱 林健 +4 位作者 黄干 唐炜立 Saikiran K Sedimbi Carani B Sanjeevi 周智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和KIR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C(HLA—C)基因的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湖南汉族180例TIDM患者和199例正常对照者KIR基因...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和KIR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C(HLA—C)基因的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湖南汉族180例TIDM患者和199例正常对照者KIR基因、HIA—C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与正常对照相比,T1DM组KIR2DL1(98.9%比92.0%,OR=7.78,P=0.002)、3DL1(94.3%比86.4%,OR=2.67,P=0.009)和2DS4(83.9%比70.9%,OR=2.14,P=0.003)基因频率增高;(2)T1DM组和正常对照组HIJA—c(HIJA—C1、HLA—C2)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1DM组HLAC1+/C2+(3.9%比9.6%,OR=0.38,P=0.03)基因频率降低;(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1DM组KIR/HLA-C基因组合中KIR2DL1-/HLA-C2-(0.6%比6.0%,OR=0.087,P=0.003)和KIR2DS1-/HLA—C2-(53.3%比64.8%,OR=0.62,P=0.023)基因频率降低。结论KIR基因多态性和KIR/HLA—C基因组合与T1DM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人白细胞抗原 杀伤细胞 基因
原文传递
蛋白酷氨酸磷酸酶2自身抗体微量平板放射结合检测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谭愈昱 黄干 +3 位作者 王霞 金和来 李璋巍 周智广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3-925,共3页
目的建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自身抗体(IA-2A)的微量平板放射结合检测法(RBA),并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纯化的^(35)S-IA-2抗原与血清在96孔V形底平板中缓慢振荡孵育24h,而后转入已包被蛋白A的Millipore平板中,洗涤后采用多功能... 目的建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自身抗体(IA-2A)的微量平板放射结合检测法(RBA),并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纯化的^(35)S-IA-2抗原与血清在96孔V形底平板中缓慢振荡孵育24h,而后转入已包被蛋白A的Millipore平板中,洗涤后采用多功能液体闪烁发光仪计数。检测162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210例新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224名健康者血清中IA-2A浓度,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1)该法检测IA-2A批内CV 4.1%~10.0%,批间CV 5.7%~12.8%。(2)国际第4次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标准化评估回报结果显示,其灵敏度为72%,特异度为98%。与放射配体法(RLA)结果判定一致率为96.5%,检测值呈显著正相关(r=0.962,P<0.01)。(3)IA-2A在TIDM患者中阳性率为22.8%,明显高于健康者的0.89%(P<0.01);在T2DM患者中阳性率为2.4%,与健康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该法检测指血IA-2A与RLA法检测静脉血结果判定一致率为100%。结论微量平板RBA法灵敏度、特异度、重复性好,能适用于末梢血IA-2A检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抗体 糖尿病 放射结合分析法
原文传递
应用模拟体验法开展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5
8
作者 谭愈昱 陈小燕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9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前在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对知识点的吸收、内化差,不重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害等状况。由此提出,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临床见习或实习环节中引入模拟体验教学;拟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穿... 目前在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对知识点的吸收、内化差,不重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害等状况。由此提出,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临床见习或实习环节中引入模拟体验教学;拟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穿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该病症状,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知识掌握度和吸收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提升其医学人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体验 糖尿病 并发症 教学方法 同理心
原文传递
翻转课堂结合情景模拟在"四大穿刺"临床技能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被引量:3
9
作者 谭愈昱 庞佩琳 +2 位作者 林稚迪 黄明楷 陈婉玲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1年第5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在"四大穿刺"临床技能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1275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级学生为对照组(647名),2016级学生为实验组(62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在"四大穿刺"临床技能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1275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级学生为对照组(647名),2016级学生为实验组(62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四大穿刺"考核成绩的差异,并问卷调查实验组对该模式的应用反馈和评价。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四大穿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腹腔穿刺[(87.89±7.13)vs.(82.60±10.74)]分,胸腔穿刺[(85.20±7.39)vs.(81.96±7.76)]分,骨髓穿刺[(88.13±6.00)vs.(83.50±9.63)分],腰椎穿刺[(91.91±7.19)vs.(80.74±12.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改革模式的平均满意度评分为8.4分,对教学安排、提高学习能力、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校内推广等教学效果评价项目的认可率均高于90.0%。结论翻转课堂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可以提高临床技能学"四大穿刺"的操作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情景模拟 四大穿刺 临床技能
原文传递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患病状况及其特征 被引量:47
10
作者 郑超 林健 +6 位作者 杨琳 张贻宇 谭愈昱 杨亚玲 肖扬 车志宏 周智广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暴发性1型糖尿病(F1D)的患病状况和临床特征。方法采用Hanafusa提出的诊断标准,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性酮症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F1D患者,再根据胰岛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或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的有无... 目的探讨暴发性1型糖尿病(F1D)的患病状况和临床特征。方法采用Hanafusa提出的诊断标准,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性酮症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F1D患者,再根据胰岛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或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的有无将非F1D患者分为经典1型组和特发1型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87例急性酮症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有8例符合F1D的诊断标准,占9.1%,在18岁以上患者中占14.0%。起病时暴发组的血糖显著高于经典1型组和特发1型组(P=0.004);暴发组血淀粉酶水平显著高于经典1型组(P=0.021)。4例(50%)患者发病初期GADA阳性,其中1例柯萨奇病毒B(CVB)IgM阳性,1例人单纯疱疹病毒1(HSV1)IgM阳性。结论FID约占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10%。起病时F1D患者比经典1型和特发1型糖尿病患者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可能参与其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暴发性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自身抗体 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9
11
作者 郑超 王臻 +6 位作者 张贻宇 谭愈昱 超晨 周海峰 杨亚玲 车志宏 周智广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46-648,共3页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中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患病状况。方法采用Hanafusa提出的标准诊断暴发性1型糖尿病。系统性回顾2001~2008年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情况,分析暴发性1型糖尿病所占比例。结果 8年间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中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患病状况。方法采用Hanafusa提出的标准诊断暴发性1型糖尿病。系统性回顾2001~2008年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情况,分析暴发性1型糖尿病所占比例。结果 8年间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共8801例,其中新诊断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患者107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为11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约占本院连续住院糖尿病患者的1‰,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的10%。未观察到暴发性1型糖尿病发病逐年增加及月份聚集现象。结论暴发性1型糖尿病呈散发,成年人中常见,临床中应注意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暴发性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活血降糖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相关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邓顺有 黄赐平 +4 位作者 叶颖霞 陈小燕 吴琳英 谭愈昱 邓雪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167-1173,共7页
目的:探讨活血降糖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相关分子蛋白Nephrin、Podocin、CD2AP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单侧肾脏切除结合小剂量STZ单次腹腔注射方法建造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假手术正常对照组(N组)、活血降糖胶囊... 目的:探讨活血降糖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相关分子蛋白Nephrin、Podocin、CD2AP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单侧肾脏切除结合小剂量STZ单次腹腔注射方法建造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假手术正常对照组(N组)、活血降糖胶囊干预治疗组(H组),每组6例。H组给予活血降糖胶囊的剂量折合生药2.5 g·kg^(-1)·d^(-1)灌胃,M组和N组给予等量纯化水灌胃。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等指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Nephrin、Podocin、CD2AP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8周后,与N组比较,M组出现24 h尿蛋白定量增多,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P<0.05),肾组织Nephrin、Podocin、CD2AP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与M组比较,H组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P<0.05),Ccr升高(P<0.05),肾组织Nephrin、Podocin、CD2AP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P<0.05)。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后发现,24h尿蛋白定量与肾组织Nephrin、Podocin、CD2AP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Ccr与肾组织Nephrin、Podocin、CD2AP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DN时存在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Podocin、CD2AP蛋白表达异常,活血降糖胶囊对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podocin、CD2AP蛋白表达,减少蛋白尿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降糖胶囊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NEPHRIN PODOCIN CD2AP
原文传递
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状况与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谢栩硕 朱汉平 +3 位作者 谭愈昱 梁增伟 张浩 曾文铤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2期1231-1234,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况,记录髋关节置换术(hip arthroplasty,HA)后切口感染情况,探讨胰岛素抵抗状况与HA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接受HA治疗的23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术前检测胰岛素抵抗指...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况,记录髋关节置换术(hip arthroplasty,HA)后切口感染情况,探讨胰岛素抵抗状况与HA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接受HA治疗的23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术前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βcell function,HOMA-β),记录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19例和无感染组215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HA治疗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术前胰岛素抵抗状况对HA术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术前HOMA-IR(3.26±0.97)高于无感染组(2.21±0.62)(P<0.05),HOMA-β(32.58±4.02)低于无感染组(38.74±5.65)(P<0.05);术前HOMA-IR、HOMA-β是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HA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OR=6.847,95%CI:3.176~14.760,P<0.001;OR=1.238,95%CI:1.117~1.371,P<0.001);术前HOMA-IR和HOMA-β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745、29.195时,预测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HA术后切口感染的AUC分别为0.809(95%CI:0.712~0.906,P<0.001)、0.815(95%CI:0.729~0.902,P<0.001),灵敏度分别为94.7%、96.7%,特异度分别为76.7%、78.9%。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行HA治疗术后切口感染风险与胰岛素抵抗状况有关,高胰岛素抵抗可增加术后切口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髋关节疾病 髋关节置换术 切口感染 胰岛素抵抗 老年
原文传递
GAD65抗原表位反应性对自身免疫糖尿病伴甲状腺自身免疫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金萍 黄干 +4 位作者 罗说明 周卫东 向宇飞 谭愈昱 周智广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甲状腺自身免疫的1型糖尿病(T1DM)及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GAD65抗原表位反应性的差异。方法对112例T1DM、107例LADA患者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分析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对GAD67、GAD65氨基端(GAD65-N)、...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甲状腺自身免疫的1型糖尿病(T1DM)及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GAD65抗原表位反应性的差异。方法对112例T1DM、107例LADA患者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分析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对GAD67、GAD65氨基端(GAD65-N)、GAD65中段(GAD65 M)、GAD65羧基端(GAD65-C)抗原表位反应性,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结果 (1)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T1DM患者GADA对GAD65-M段、GAD65-C端抗原的识别率均高于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组(48.0% vs16.1%和82.0% vs58.1%,P均<0.05)。(2)与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者相比,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LADA患者GADA与GAD65-M段、GAD65-C端结合率较高(51.6% vs 23.7%和70.9% vs 38.2%,P 均<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ADA同时识别GAD65-M段及-C端抗原表位是T1DM及LADA患者发生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危险因素(OR=5.016和4.724,P 均<0.05)。结论 GADA同时识别GAD65-M段及-C端抗原表位的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GAD65抗原表位反应性检测有助于预测T1DM及LADA患者发生甲状腺自身免疫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抗原表位
原文传递
正常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文霞 陈小燕 +4 位作者 李新春 伍筱梅 谭愈昱 何建勋 黄晓淳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正常微量白蛋白尿(MAU)的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改变,评估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8月至1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MAU在正常范围的2型糖尿病患者10例为观察组,...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正常微量白蛋白尿(MAU)的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改变,评估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8月至1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MAU在正常范围的2型糖尿病患者1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为健康对照组,每组20个肾,两组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DWI和常规MR序列进行双侧肾脏MRI检查,比较两组在弥散敏感梯度系数(b值)分别为400、500、600和800 s/mm2时肾实质表观扩散系数(ADC),并比较两组血清肌酐和胱抑素C水平.结果 MRI常规序列扫描显示两组肾脏形态、大小及解剖结构无明显差异,血清肌酐及胱抑素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WI检查显示,b值分别为500、600及800 s/mm2时,观察组ADC值分别为(2.15±0.06)×10-3、(2.05 ±0.07)×10-3、(1.87±0.05)×10-3 mm2/s,健康对照组ADC值分别为(2.32±0.07)×10-3、(2.16±0.04)×l0-3、( 1.95 ±0.04)×10-3 mm2/s,观察组ADC值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DWI可能有助于更早期地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链相关基因A基因型在1型糖尿病及其亚型中的分布特点
16
作者 林健 周智广 +2 位作者 谭愈昱 黄干 廖宇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链相关基因A(MICA)基因型在1型糖尿病(T1DM)亚型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HLA-DQ)基因的关系。方法选取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无亲缘关系的T1DM患...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链相关基因A(MICA)基因型在1型糖尿病(T1DM)亚型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HLA-DQ)基因的关系。方法选取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无亲缘关系的T1DM患者33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A型糖尿病患者193例(TIADM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145例(LADA组),无亲缘关系的体检健康志愿者258名(健康对照组)。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T1DM组、LADA组和正常对照组的MICA和HLA-DQ基因型。根据MICA基因外显子5的跨膜区多态性GCT重复序列的数目,确定为MICA4、5、5.1、6,9共5种等位基因。使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之间MICA基因频率的差异,使用SvejgaardRyder检验分析MICA基因和HLA-DQ基因之间的关系。结果(1)MICA4、MICA9等位基因和MICA4/9、MICA9/9基因型的频率在起病年龄〈20岁的T1ADM组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分别为20-3%比13.2%、26.8%比13.2%、13.0%比3.5%、6.5%比1.9%,X^2=6.501、21.419、12.312、5.269;均P〈0.05),而MICA5、MICA5.1等位基因和MICA5.1/A5.1基因型较正常对照组频率减少(28.9%比37.8%、19.1%比28.9%、4.9%比10.5%。X^2=5.845、8.323、3.286,均P〈0.05)。(2)MICA基因的频率在起病年龄≥20岁T1ADM组以及LADA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0.067~3.078、X^2=0.000-3.954,均P〉0.05)。(3)MICA与HLA.nq基因无连锁不平衡,SvejgaardRyder检验显示,MICA基因的易感作用较HLA-DQ弱[0R(95%C1):0.266(0.114-0.625)1,只有HLA-DQ基因为易感基因时,MICA才显示其易感作用[3.037(1.448~6.370)],而HLA-DQ为保护或中性基因时MICA基因无易感作用(均P〉0.05)。结论MICA基因仅在携带HLA-DQ易感基因的T1ADM患者中起作用,MICA基因多态性与起病年龄〈20岁的T1ADM相关,而与起病年龄≥20岁T1ADM和LADA患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链相关基因A 人类白细胞抗原-DQ 基因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