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缬沙坦长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安全性和疗效 被引量:36
1
作者 谭慧琼 朱俊 +4 位作者 于丽天 章晏 郭素芳 黄永麟 关德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93-495,共3页
目的 :评估缬沙坦长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门诊轻、中度高血压的病人3 2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9例 ,年龄 5 1a±s 9a) ,服用缬沙坦 80mg·d-1,wk 4后血压控制不满意者加量至 1 60mg·d-1,共治疗 2 4wk... 目的 :评估缬沙坦长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门诊轻、中度高血压的病人3 2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9例 ,年龄 5 1a±s 9a) ,服用缬沙坦 80mg·d-1,wk 4后血压控制不满意者加量至 1 60mg·d-1,共治疗 2 4wk。结果 :舒张压下降程度在治疗后wk 4,8,1 6,2 4末分别为 :1 .6kPa±0 .9kPa,2 .0kPa± 0 .8kPa,2 .1kPa± 1 .0kPa,1 .8kPa± 0 .8kPa,较治疗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 )。wk 4,2 4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78%与 75% (P >0 .0 5 )。未见干咳发生 ,不良反应少 ,耐受性良好。结论 :缬沙坦长期治疗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长期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 安全性 疗效评价
下载PDF
急性左心衰竭并休克病人动脉内血压监测指导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谭慧琼 朱俊 +5 位作者 宋有城 袁贤奇 杨艳敏 贺丽霞 郝云霞 欧阳泽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5-266,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内血压监测在急性左心衰竭并休克病人抢救治疗中对血管活性药物的指导作用。    方法:急性左心衰竭并休克的重症心脏病人1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35±0.10,均应用了多巴胺静脉注射并静脉维持766.... 目的:探讨动脉内血压监测在急性左心衰竭并休克病人抢救治疗中对血管活性药物的指导作用。    方法:急性左心衰竭并休克的重症心脏病人1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35±0.10,均应用了多巴胺静脉注射并静脉维持766.7±311.1μg/min,血压仍不回升,7例病人周围血压为0,5例收缩期血压仅50~80mmHg(1mmHg=0.133kPa),心率117±15次/分。我们在常规对症治疗、强心、利尿的基础上,进行动脉内血压监测指导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结果:动脉内血压监测示收缩压104.6±15.8mmHg、舒张压66.9±13.9mmHg。根据动脉内血压监测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静脉最大维持量1012.5±393.8μg/min,在此基础上联合硝普钠小剂量开始应用,逐渐加量至30.6±23.6μg/min,半数病人同时应用多巴酚丁胺150~300μg/min以维持动脉内收缩期血压90~100mmHg。5例(5/12)病人休克得到纠正,心力衰竭减轻,随访1个月病人稳定;2例病人病情无变化自动出院;5例(5/12)病人经抢救治疗无效死亡。    结论:在动脉内血压监测指导下,应用大剂量多巴胺并小剂量硝普钠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休克 心力衰竭 动脉内血压 监测 血管活性药物 应用
下载PDF
缬沙坦与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耐受性、安全性和疗效上的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谭慧琼 朱俊 +4 位作者 于丽天 章晏 郭素芳 黄永麟 关德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3-224,共2页
目的 :评价缬沙坦 (valsartan)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14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分为缬沙坦组 (n=75 )和赖诺普利 (lisinopril)组 (n=71) ,分别接受缬沙坦 80 mg/d或赖诺普... 目的 :评价缬沙坦 (valsartan)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14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分为缬沙坦组 (n=75 )和赖诺普利 (lisinopril)组 (n=71) ,分别接受缬沙坦 80 mg/d或赖诺普利 10 mg/d,4周后血压控制不满意者 (舒张压≥ 90 mm Hg,1mm Hg=0 .133k Pa) ,接受缬沙坦 16 0 mg/d或赖诺普利 2 0 mg/d。  结果 :缬沙坦与赖诺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6 0 .3%和 6 4.1% ,降压程度及治疗有效率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缬沙坦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未见干咳现象 ,而赖诺普利组干咳发生率达 5 .6 %。  结论 :缬沙坦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药物疗法 缬沙坦 赖诺普利 疗效
下载PDF
维拉帕米终止特殊类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使用特点 被引量:4
4
作者 谭慧琼 朱俊 +1 位作者 宋有城 杨艳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7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终止特殊类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临床使用特点。方法:总结20例分支型室速和短联律间距室性早搏引发的多形性室速,静脉应用维拉帕米终止室速发作的经验。结果:维拉帕米静脉注射可终止此两种特殊类型室速发作...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终止特殊类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临床使用特点。方法:总结20例分支型室速和短联律间距室性早搏引发的多形性室速,静脉应用维拉帕米终止室速发作的经验。结果:维拉帕米静脉注射可终止此两种特殊类型室速发作,维持静脉滴注能预防急性复发,终止室速发作的有效剂量平均总量0.3mg/kg(平均21mg,范围5~55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心动过速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普罗帕酮给药途径不同可产生相反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谭慧琼 朱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11期692-693,共2页
普罗帕酮给药途径不同可产生相反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内科,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科谭慧琼,朱俊随着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广泛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加重或促心律失常作用越来越... 普罗帕酮给药途径不同可产生相反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内科,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科谭慧琼,朱俊随着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广泛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加重或促心律失常作用越来越常见,且受到临床医师的普遍重视。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律失常药 普罗帕酮 合理用药 给药途径
下载PDF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谭慧琼 宋有城 《中国医刊》 CAS 2001年第6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临床表现 心电图 ECG特征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药物疗法
下载PDF
阜外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300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陈星伟 刘亚欣 +4 位作者 于欢 丁征 王莹 郑英丽 谭慧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02-1107,共6页
目的:分析近4年阜外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病原微生物特点、治疗及预后,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3年至2016年300例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其基础病因、致病微生物分布... 目的:分析近4年阜外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病原微生物特点、治疗及预后,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3年至2016年300例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其基础病因、致病微生物分布及临床转归情况。并对单纯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300例患者平均年龄(40.0±15.7)岁。基础病因中先天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最高,106例(35.3%),其次为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67例(22.3%)和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术后31例(10.3%),风湿性心脏病仅13例(4.3%)。临床表现最常见为心脏杂音280例(93.3%)和发热253例(84.3%)。并发症最常见的是心力衰竭226例(75.3%),其次为栓塞并发症50例(16.7%)。血培养阳性118例,阳性率为52.4%,其中链球菌仍然是最常见的致病菌,90例(76.3%),其次为葡萄球菌, 13例(11.0%)。300例患者中有274例(91.3%)有阳性发现(赘生物、瓣膜穿孔、脓肿、人工瓣瓣周漏等),237例手术或病理所见与超声心动图符合。住院病死率为3.0%。外科治疗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内科治疗(96.6%vs 48.6%,P<0.001)。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基础心脏病因最常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链球菌依然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阳性率低,超声心动图阳性表现成为最为重要的诊断依据。早期、有效、规律的抗菌药物治疗仍是治疗基础,及时的外科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症状和体征 并发症 病原菌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7天仍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事件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曼 朱俊 +5 位作者 杨艳敏 谭慧琼 刘力生 刘尧 张晗 代表CREATE中国课题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7天仍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国际多中心CREATE研究的7 486例STEMI患者资料,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心衰患者的基线特征...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7天仍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国际多中心CREATE研究的7 486例STEMI患者资料,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心衰患者的基线特征因素和治疗因素,分析心衰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院7天5 989例(80.0%)无心衰(非心衰组),1 497例(20.0%)仍存在心衰(心衰组),其中1 404例(93.8%)发生在入院24 h内,493例(32.9%)30天内死亡。心衰组女性、前壁心肌梗死、既往心衰史、心肌梗死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卒中史比例高于非心衰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非心衰组,平均心率高于非心衰组,心衰组入院时HbA1C和基线血糖水平均高于非心衰组。心衰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服用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降脂药的比例均低于非心衰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衰史、高血压病史、基线血糖、年龄和心率是心衰的危险因素,入院后接受PCI治疗、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降脂药、收缩压和舒张压是心衰的保护因素。结论:STEMI患者24 h内易发生心衰,30天死亡率高,但接受积极治疗的比例低于无合并心衰的患者。对高危患者入院后应尽早行PCI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和降脂药治疗,同时注意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充血性心力衰竭 LOGISTIC回归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皮导管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术探讨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国干 袁贤奇 +6 位作者 明广华 谭慧琼 扬艳敏 朱俊 宋有城 杨志敏 白冰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37-538,共2页
目的 本文探讨经皮导管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术的方法、引流液量的控制、引流的体位。方法 患者取半卧位 ,超声心动图定位穿刺点、穿刺深度及方向。 13例患者经剑突下进针 ,2 7例患者经左侧胸壁进针。采用Sendinger’s法 ,将双腔中心静脉... 目的 本文探讨经皮导管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术的方法、引流液量的控制、引流的体位。方法 患者取半卧位 ,超声心动图定位穿刺点、穿刺深度及方向。 13例患者经剑突下进针 ,2 7例患者经左侧胸壁进针。采用Sendinger’s法 ,将双腔中心静脉导管送入心包腔内 ,连接无菌引流袋引流积液。结果  40例患者心包穿刺均获成功 ,未出现并发症。引流导管留置时间 1~ 2 4h ,平均 6 2± 7 2h。引流积液量 2 0 0~ 1780mL(平均 795± 412mL)。穿刺引流后患者胸闷、气短明显改善 ,休克征象消失。患者心率减低 ,有显著性意义 (相应为 95± 2 0次 /min ,86± 14次 /min ,P <0 0 0 5 )。心功能亦获明显改善。结论 超声心动图定位 ,经皮导管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术安全 ,可避免损伤心肌 ,留置导管可使引流彻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穿刺术 经皮导管 心包积液 穿刺引流术
下载PDF
再负荷胺碘酮治疗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贺丽霞 施冰 +7 位作者 朱俊 宋有城 袁贤奇 王国干 谭慧琼 杨艳敏 康连鸣 章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 :评价再负荷胺碘酮治疗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12例初次负荷量胺碘酮治疗后正在口服维持量或停药不超过 3个月的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和(或 )心室颤动 (VF)患者 ,男 11例 ,女 1例 ,... 目的 :评价再负荷胺碘酮治疗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12例初次负荷量胺碘酮治疗后正在口服维持量或停药不超过 3个月的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和(或 )心室颤动 (VF)患者 ,男 11例 ,女 1例 ,平均 6 0 .75± 4.5 8岁。分别给予静脉并口服胺碘酮 (10例 ) ,单用口服胺碘酮80 0 mg/ d(2例 )再负荷治疗。  结果 :12例复发性持续性 VT和 (或 ) VF均得到有效控制 ,未见明显副作用。再负荷胺碘酮治疗获满意疗效所需剂量约为初次负荷剂量的 6 0 %。  结论 :再负荷胺碘酮治疗复发性、持续性 VT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胺碘酮 药物疗法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氨基端脑钠素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1
作者 韦丙奇 杨跃进 +12 位作者 张健 张春玲 黄晓红 张慧敏 康连鸣 张宇辉 戴研 倪新海 于丽天 朱俊 王国干 谭慧琼 陈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浆氨基端脑钠素原(NT-proBN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203例DCM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并与203例对照组相比较。DCM组内再按下列不同的观察指标对NT-proBNP进行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浆氨基端脑钠素原(NT-proBN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203例DCM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并与203例对照组相比较。DCM组内再按下列不同的观察指标对NT-proBNP进行分析比较:按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Ⅱ级,Ⅲ级,Ⅳ级间比较;按体重指数进行超重者和不超重者间比较;按血清肌酐浓度进行肾功能异常者和肾功能正常者间比较;按是否合并心房颤动进行心房颤动者和无心房颤动者间比较。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DCM患者中血浆NT-proBNP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M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P<0.01)。DCM组血浆NT-proBNP浓度在各级NYHA心功能的DCM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在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间亦逐级显著升高(P均<0.01);在肾功能异常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者(P<0.01);超重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不超重者(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NYHA心功能分级、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和左心房内径依次入选为血浆NT-proBNP浓度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或0.01),其中NYHA心功能分级最强(P<0.01)。结论:DCM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除取决于患者心功能外,还受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浓度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氨基端脑钠素原 NYHA心功能分级 心力衰竭
下载PDF
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血流动力学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俊 杨艳敏 +8 位作者 李萍 于丽天 袁贤奇 谭慧琼 王国干 贺丽霞 康连鸣 郝云霞 宋有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研究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对人体的血流动力学作用。方法:经颈静脉或股静脉送入Swan-Ganz导管至肺动脉主分支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负荷量4mg·kg-1,5min内静脉匀速注射,继以维持... 目的:研究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对人体的血流动力学作用。方法:经颈静脉或股静脉送入Swan-Ganz导管至肺动脉主分支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负荷量4mg·kg-1,5min内静脉匀速注射,继以维持量40μg·kg-1·min-1静脉泵入90min。观察10例健康受试者用药前、用药中和停药后12h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用药前后血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PAWP)、右房压、肺循环阻力无明显变化。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在维持量90min时轻度降低,每搏输出量及每搏指数同时轻度降低,体循环阻力升高。但以上参数的均值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虽然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可使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生轻度改变,但受试者对盐酸关附甲素在血流动力学方面耐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关附甲素 血流动力学 注射液 抗心律失常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并有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的经验 被引量:9
13
作者 袁贤奇 宋有城 +6 位作者 朱俊 王国干 贺丽霞 谭慧琼 杨艳敏 康连鸣 郝云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总结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有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腆酮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6例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NYHA)Ⅱ~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24±0.07,伴有室性心动过速(... 目的:总结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有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腆酮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6例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NYHA)Ⅱ~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24±0.07,伴有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的患者。应用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3~5mg/kg,稀释后10分内注入,继以0.75~1.00mg/min维持注射,必要时可每隔30分追加胺碘酮75~150mg,同时口服胺碘酮每日600~800mg。并逐步减至每日200mg维持。出院后随诊观察。    结果:第1个24小时,18/26例心律失常获控制占69%,静脉注射胺碘酮1248.0±135.4mg(1156~2184mg),56小时心律失常全部被控制,血液动力学稳定。患者心功能改善至LVEF 0.33±0.09。    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CHF伴VT和(或)VF安全有效,用药强调个体化,预防心律失常发作需长期口服胺碘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室性心动过速 充血性心力衰竭 治疗
下载PDF
血清钠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涛 杨艳敏 +4 位作者 朱俊 刘力生 梁岩 谭慧琼 李建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2-74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钠(Na^+)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诊断标准,发病12 h内的STEMI患者7 461例,根据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Na^+水平最低值将患者分为≥135 mm... 目的:探讨血清钠(Na^+)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诊断标准,发病12 h内的STEMI患者7 461例,根据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Na^+水平最低值将患者分为≥135 mmol/L组、130~134 mmol/L组、<130 mmol/L组,比较各组间基线信息、30天死亡等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神经内分泌抑制治疗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血清Na^+水平的关系。结果:<130 mmol/L组7天和30天死亡率较其他两组高(P均<0.001);<130 mmol/L组与≥135 mmol/L组相比,30天心原性休克、心力衰竭和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显著升高(P<0.001)。校正了年龄、利尿剂治疗及再灌注治疗等其他影响因素后,血清Na^+<130 mmol/L依然与7天及30天死亡显著相关(OR分别为1.69及1.57)。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均显示出血清Na^+<130 mmol/L与心原性休克(OR分别为1.75及1.64)、心力衰竭(OR分别为1.42及1.30)和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OR分别为1.53及1.34)等次要终点事件显著相关。三组患者中,无论单独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还是联合应用两种药物治疗,与未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相比30天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均<0.001);<130 mmol/L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其他两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入院24 h内的血清Na^+<130mmol/L是STEMI患者近期死亡、心原性休克、心力衰竭和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等主要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低钠血症 预后
下载PDF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提高ICU轮科医生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辰 张文静 +1 位作者 谭慧琼 马玉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了解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短时间内提高内科重症监护室(ICU)轮科医生手卫生依从性和合格率的效果。方法首先对内科ICU轮科医生手卫生的现状进行基线摸底调查,根据结果制定监测频率和方法。然后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随机对医生的手... 目的了解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短时间内提高内科重症监护室(ICU)轮科医生手卫生依从性和合格率的效果。方法首先对内科ICU轮科医生手卫生的现状进行基线摸底调查,根据结果制定监测频率和方法。然后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随机对医生的手卫生进行现场检测和结果反馈。对干预后的医生手卫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基线摸底调查阶段共采样120人次,医生手卫生总体合格率为73.33%,手卫生依从率只有14.17%。采用ATP现场检测和反馈的干预方法后,医生手卫生合格率提高至82.24%(χ2=13.68,P=0.008);干预中洗手依从率最高,达到69.44%。结论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现场监测医生手卫生情况并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医生手卫生的依从性和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生物荧光检测 手卫生 依从性 医生 医院感染 监测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系统相对度的学习控制算法及在非完整移动机器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跃明 谭慧琼 李迪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62-668,共7页
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系统相对度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 ,并证明了其收敛性 .该算法通过对系统以前的输入和输出跟踪误差信号进行学习来反复调整输入量 ,使得系统在经过一定次数的学习以后 ,其实际输出趋于期望输出且其内部状态也具有... 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系统相对度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 ,并证明了其收敛性 .该算法通过对系统以前的输入和输出跟踪误差信号进行学习来反复调整输入量 ,使得系统在经过一定次数的学习以后 ,其实际输出趋于期望输出且其内部状态也具有良好的收敛特性 .其次将此算法应用于两轮驱动的移动机器人动力学系统 ,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控制算法 非线性系统 移动机器人 收敛性 动力学
下载PDF
静脉注射盐酸关附甲素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国干 崔华东 +8 位作者 朱俊 李萍 杨艳敏 章晏 谭慧琼 杨巷菁 刘静涵 邱宁婴 王广基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3-285,共3页
关附甲素(Guanfu Base A-GFA)是从中药关白附的根块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具有抗心律失常活性的单体药物。为研究单次静脉注射盐酸GFA人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健康男性10名,年龄:22岁-24岁(平均22.7±... 关附甲素(Guanfu Base A-GFA)是从中药关白附的根块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具有抗心律失常活性的单体药物。为研究单次静脉注射盐酸GFA人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健康男性10名,年龄:22岁-24岁(平均22.7±0.7岁);体重: 50kg- 70kg(平均60.6 ± 4.5kg)。单一剂量盐酸GFA 4mg·kg-1,恒速静推5min。静脉用药前及静注完毕即刻(0),5,10,20,30,60,90,150,240,360,540,720min取血。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关附甲素血药浓度。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用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拟合药-时曲线,推导出其动力学模型;并求出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结论:静脉应用关附甲素的药代动力学类型以三室模型解释为宜。药代动力学参数:中心室分布容积(Vc),17.5±2.8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 UC0-t) 980.6 ± 163.9mg· L-1 min;药物总清除率( CL) 0.2±0,1L·min-1;分布半衰期(T1/2pi) 2.6±1.2min;分布半衰期(T1/2a) 18.1±20.4min;消除半衰期( T1/2β) 480.4 ±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 关附甲素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五年内科急诊病种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章晏 朱俊 +5 位作者 宋有城 袁贤奇 章友华 贺丽霞 杨艳敏 谭慧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急诊5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构成比。方法:在急诊病历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5年心脏病急诊的病种构成及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结果:5年共27663例次急诊,平均年龄54.4±14.9岁,男女比例为... 目的:了解我院急诊5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构成比。方法:在急诊病历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5年心脏病急诊的病种构成及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结果:5年共27663例次急诊,平均年龄54.4±14.9岁,男女比例为11.1。冠心病为占首位的急诊病种(30.9%)。冠心病和心肌病以男性多见,而高血压和风湿性心脏病以女性多见。心律失常(39.7%)和心功能不全(30.4%)是内科急诊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论:急诊病种分析可为制订心脏病急诊策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急诊 构成比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急性心包填塞抢救成功三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乔树宾 尤士杰 +5 位作者 高润霖 谭慧琼 陈珏 秦学文 杨跃进 陈纪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6-306,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 急性心包填塞 抢救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急性失代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氨基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血流动力学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毛懿 杨宏 +3 位作者 张炜 王国干 谭慧琼 张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通过对血氨基端B-型尿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期末内径( LVEDd)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NT-proBNP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监测中的意义.方... 目的 通过对血氨基端B-型尿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期末内径( LVEDd)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NT-proBNP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失代偿性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Ⅲ~Ⅳ)、LVEF<40%、Swan Ganz导管检查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3mmHg患者共32例.在植入Swan Ganz导管前8小时内,进行血NT-proBNP水平检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冰盐水热稀释法连续测量平均肺动脉压(MPAP)、PCWP、系统血管阻力指数( SVRI)和心脏指数(CI)三次,并记录平均值.对NT-proBNP水平与LVEF、LVEDd及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LVEF、LVEDd与CI及PCWP之间无显著相关性;NT-proBNP与CI具有显著相关性(r=-0.356,P< 0.05),与PCWP无显著相关性;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中,MPAP,PCWP,SVRI与CI具有显著相关性(r=-0.358,r=-0.309,r=-0.576,P<0.05),MPAP与PCWP具有显著相关性(r=-0.822,P<0.05);其它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急性失代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用血流动力学指标中,仅NT-proBNP与CI具有显著相关性,NT-proBNP水平对监测血流动力学状态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氨基端脑钠肽前体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