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登革病毒1型E蛋白的原核细胞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
作者 汪伟 丁显平 +6 位作者 杨会强 李竹石 谭帅 赵宇 刘莉娜 谭昌耀 曾献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3期3107-3109,共3页
目的构建登革病毒1型(DENV-1)E蛋白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细胞表达,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ENV-1E蛋白序列,经酶切后将其插入原核细胞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D1-E。重组质粒转化E.C... 目的构建登革病毒1型(DENV-1)E蛋白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细胞表达,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ENV-1E蛋白序列,经酶切后将其插入原核细胞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D1-E。重组质粒转化E.Coli 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目的蛋白经异丙基-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纯化后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初步分析蛋白表达情况,并用纯化后的表达蛋白免疫家兔,制备该蛋白的多克隆抗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抗体的效价,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了pET-32-D1-E原核细胞表达重组质粒,DENV-1E蛋白获得高效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获得的特异性抗血清效价为1∶25 600,Western blot证实其特异性良好。结论成功构建了DENV-1E蛋白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制备了可用于DENV快速检测的高效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原核细胞 抗体 多克隆 遗传载体
下载PDF
羧端含前S2抗原决定簇的乙肝表面抗原嵌合基因的构建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谭昌耀 蒋丽明 +2 位作者 葛永红 袁进 金瓯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75-377,381,共4页
目的构建羧端含前S2抗原决定簇的乙肝表面抗原嵌合基因,并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表达。方法用PCR方法,从含乙肝病毒全长基因的质粒中扩增出S和pre-S2(Met1-Gly26)2个基因片段,并将S2融合于S基因的3′端,构建SS2嵌合基因。将上... 目的构建羧端含前S2抗原决定簇的乙肝表面抗原嵌合基因,并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表达。方法用PCR方法,从含乙肝病毒全长基因的质粒中扩增出S和pre-S2(Met1-Gly26)2个基因片段,并将S2融合于S基因的3′端,构建SS2嵌合基因。将上述片段克隆到pBluescriptⅡSK(+)载体中,测序后亚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AO815,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用电转化法将重组质粒导入Pichia GS115细胞,构建重组表达菌株GS115-SS2。重组菌株经甲醇诱导后制备抗原初提液,进行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达产物经ELISA检测具有S和前S2抗原性。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融合抗原既能与S抗体结合,也能与前S2抗体结合,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7000,与理论值相符。抗原初提物的反向血凝(RPHA)效价达1∶1024,约相当于16μg/ml。结论已成功构建羧端含前S2抗原决定簇的乙肝表面抗原嵌合基因,并在毕赤酵母中得到有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前S2 嵌合基因 毕赤酵母 抗原决定簇 构建 Western 重组表达质粒 酵母表达载体 BLOT分析
下载PDF
毕赤酵母表达的含前S1、前S2和S表位乙肝表面抗原疫苗的制备和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谭昌耀 袁进 +2 位作者 金瓯 蒋丽明 胡波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0-703,共4页
整合了乙肝表面抗原嵌合基因SS1和SS2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GS115-SS1S2经高密度发酵培养,甲醇诱导,抗原表达量达到300~600mg/L发酵液。SS1S2抗原经细胞破碎、硅胶吸附、疏水层析和凝胶过滤纯化,纯度达99%以上,每升培养物可收获纯... 整合了乙肝表面抗原嵌合基因SS1和SS2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GS115-SS1S2经高密度发酵培养,甲醇诱导,抗原表达量达到300~600mg/L发酵液。SS1S2抗原经细胞破碎、硅胶吸附、疏水层析和凝胶过滤纯化,纯度达99%以上,每升培养物可收获纯化抗原82mg。纯化的SS1S2抗原经Al(OH)3吸附,在NIH小鼠中进行免疫效果评价。三组NIH雌性小鼠,分别腹腔接种2.5μg、0.625μg和0.156μgSS1S2疫苗或商品化的单s疫苗。部分小鼠在30天时采血,测定各疫苗组的ED。值。在SS1S2疫苗组,前S1、前S2和S抗原的ED,值分别为0.46、0.29和0.84μg,而S疫苗组S抗原的ED50为0.99μg。另一部分小鼠分别在7天和14天时采血,考察抗体阳转率与时间的关系。SS1S2疫苗前S1、前S2抗体阳转率在7d和14d时比S抗体的阳转率为高,提示前s抗体出现的时间较早。上述结果显示SS1S2疫苗比单S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 前S2 制备 免疫原性
下载PDF
修饰的含前S1、前S2免疫决定簇乙肝表面抗原融合多肽在毕赤酵母中的共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谭昌耀 蒋丽明 +3 位作者 葛永红 袁进 金瓯 胡波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4-608,共5页
用BamHⅠ和BglⅡ双酶切合SS2嵌合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pAO815-SS2,分离含AOX1启动子区、SS2嵌合基因和AOX1转录终止序列的表达盒.将分离的BamHⅠ-BglⅡ表达盒与经BamHⅠ线性化的pAO815-SS1质粒连接,转化大肠杆菌Top10F',提取质粒,用BamH... 用BamHⅠ和BglⅡ双酶切合SS2嵌合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pAO815-SS2,分离含AOX1启动子区、SS2嵌合基因和AOX1转录终止序列的表达盒.将分离的BamHⅠ-BglⅡ表达盒与经BamHⅠ线性化的pAO815-SS1质粒连接,转化大肠杆菌Top10F',提取质粒,用BamHⅠ和BglⅡ双酶切分析重组质粒并筛选正向插入SS2表达盒的重组子.将该重组质粒用电转化法导入Pichia pastoris GS115细胞,经表型筛选、小试表达和产物鉴定,构建了重组表达菌株GS115-SS1S2.重组菌株经甲醇诱导后制备抗原粗提液,进一步进行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ELISA结果显示,产物同时具有S、前S1和前S2抗原性.Western blot分析进一步表明,表达产物既能与S抗体结合,也能与前S1和前S2抗体结合.工程菌经高密度发酵,表达量达到300~600mg/L.抗原经纯化后进行电镜观察,形成直径20~35nm的球形颗粒.纯化抗原经SDS-PAGE分析,SS1和SS2多肽仍然保持完整,基本无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 前S2 嵌合基因
下载PDF
含前S1区的乙肝表面抗原嵌合基因的构建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谭昌耀 蒋丽明 +3 位作者 邹萍 袁进 金瓯 葛永红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5年第1期44-47,共4页
:用PCR方法,从含乙肝病毒全长基因的质粒中扩增出了乙肝表面抗原S、S1两个片段, 并进一步用片段重叠法完成了SS1嵌合基因片段的拼接。将上述片段克隆到pBluescriptIISK( +)载体测序,并亚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AO815,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用PCR方法,从含乙肝病毒全长基因的质粒中扩增出了乙肝表面抗原S、S1两个片段, 并进一步用片段重叠法完成了SS1嵌合基因片段的拼接。将上述片段克隆到pBluescriptIISK( +)载体测序,并亚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AO815,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用电转化法将重组质粒导入PichiaGS115细胞,经表型筛选、小试表达和产物鉴定,构建了重组表达菌株GS115 SS1。ELISA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同时具有S和前S1抗原性。其反相血凝(RPHA)效价达到 1∶2048,约相当于 32μg/ml。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融合抗原分子量约为 28kD,与理论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前S1 嵌合基因 表达 毕赤酵母
下载PDF
用哺乳动物细胞生产人用治疗制剂的发展与改进 被引量:4
6
作者 谭昌耀 陈受霓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2001年第1期11-14,共4页
近年来 ,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生物药品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同时 ,人们对该类药物质量与安全性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这推动了细胞培养和药品制造技术的进步 ,也导致了生产组织管理和质控体系的加强。
关键词 生物药品 细胞培养 安全性 GMP 哺乳动物细胞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在CHO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7
作者 谭昌耀 蒋丽明 +2 位作者 蓝崧 王静 张雪梅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 建立高效表达人肝细胞生长因子 (hHGF)的CHO细胞株。方法 将hHGF全长cDNA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TM上 ,构建出pTargetTM-hHGF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质粒。通过该表达质粒和扩增质粒pSV2 dhfr对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缺失的CHO细胞 ... 目的 建立高效表达人肝细胞生长因子 (hHGF)的CHO细胞株。方法 将hHGF全长cDNA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TM上 ,构建出pTargetTM-hHGF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质粒。通过该表达质粒和扩增质粒pSV2 dhfr对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缺失的CHO细胞 (CHO DG44)的共转染 ,经G41 8和MTX双筛选 ,建立稳定表达hHGF的CHO细胞株。该细胞株经MTX加压进行基因扩增 ,促使hHGF表达量显著提高。结果 获得的CHO细胞株hHGF表达量达到 1 1 2 μg/ml。结论 hHGF在CHO细胞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HGF 克隆 转染 表达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前S2和S抗原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菌株的基因和表达稳定性 被引量:4
8
作者 蒋丽明 谭昌耀 +2 位作者 胡波 袁进 金瓯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研究同时表达SS1、SS2两种多肽(含前S1、前S2和S三种抗原成分)的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GS115-SS1S2)基因和表达的稳定性。方法取工程菌原代种子,连续传代至30代,提取15和30代工程菌基因组DNA,PCR分别扩增SS1和SS2基因片段,克隆到pBl... 目的研究同时表达SS1、SS2两种多肽(含前S1、前S2和S三种抗原成分)的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GS115-SS1S2)基因和表达的稳定性。方法取工程菌原代种子,连续传代至30代,提取15和30代工程菌基因组DNA,PCR分别扩增SS1和SS2基因片段,克隆到pBluescriptⅡSK(+)载体中,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对第5、10、15、20、25、30代菌种进行培养和诱导,制备抗原粗提液,并用ELISA法检测其中的前S1、前S2和S的抗原性,同时用RPHA法检测抗原效价。结果第15和30代菌种基因组中SS1和SS2基因序列与原始菌种完全一致,第5、10、15、20、25、30代菌种表达产物的前S1、前S2和S抗原均为阳性;菌种传至20代,抗原滴度无变化,25代和30代菌种抗原滴度有一定程度下降。结论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SS1S2在20代传代过程中,基因和表达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S抗原 前S1抗原 前S2抗原 基因稳定性 表达稳定性 毕赤酵母
下载PDF
硅胶吸附纯化含Pre S蛋白的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最佳洗脱条件 被引量:3
9
作者 袁进 金瓯 +1 位作者 蒋丽明 谭昌耀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 确定重组乙肝表面抗原吸附于熔融硅胶后的最佳洗脱条件。方法 以表面抗原活性收率和纯度为考察指标 ,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表面抗原硅胶洗脱的主要因素 (pH值 ,盐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 )进行了研究。结果 pH值、盐浓度和表面活性... 目的 确定重组乙肝表面抗原吸附于熔融硅胶后的最佳洗脱条件。方法 以表面抗原活性收率和纯度为考察指标 ,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表面抗原硅胶洗脱的主要因素 (pH值 ,盐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 )进行了研究。结果 pH值、盐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都对表面抗原收率有显著性影响 ,且pH值对表面抗原纯度有显著性影响。结论 用含 1mol·L-1氯化钠的0 .0 2 5mol·L-1碳酸钠缓冲液 (pH 10 )洗脱 ,表面抗原的收率和比活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吸附 含Pre S蛋白 乙肝表面抗原 洗脱条件 正交实验
下载PDF
第三代重组凝血因子制剂和基因治疗的前景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进 谭昌耀 何太平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2004年第5期224-228,共5页
重组因子 和 制品具有确定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记录。然而 ,对病毒传播可能性的担忧促使人们研制不添加任何人源或动物性蛋白的重组制品。目前上市的第二代重组因子 浓制剂是 2 0 0 0年批准的。两种新的第三代制品正处于研制和临床... 重组因子 和 制品具有确定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记录。然而 ,对病毒传播可能性的担忧促使人们研制不添加任何人源或动物性蛋白的重组制品。目前上市的第二代重组因子 浓制剂是 2 0 0 0年批准的。两种新的第三代制品正处于研制和临床试验中 ,它们在制备过程中没有添加任何人或动物来源的物质。另一种外源因子替代法是基因治疗 ,血友病的基因治疗正处于临床研究中。基因治疗涉及外源因子 或 基因的稳定插入和蛋白的长期表达和分泌。迄今为止所用的方法都是基于逆转录病毒、腺病毒和腺病毒相关病毒载体以及非病毒载体的电穿孔技术。三项基因治疗 期临床试验已于 2 0 0 2年结束 ,还有一项以上的试验仍在进行中。本文对近期用于血友病治疗的第三代重组制品和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作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因子Ⅶ 重组因子IX 基因治疗
下载PDF
ELISA法筛选适合免疫纯化的单克隆抗体
11
作者 黄林 谭昌耀 +1 位作者 张磊 王佐川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4-8,共5页
目的 筛选适合免疫纯化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以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单克隆抗体和CHO重组细胞表达的HBsAg之ELISA洗脱分析试验为模型 ,建立了一种融合后筛选早期用于选择具有理想免疫纯化结合特性的单克隆抗体。结果 从 3株HBsAg单克... 目的 筛选适合免疫纯化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以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单克隆抗体和CHO重组细胞表达的HBsAg之ELISA洗脱分析试验为模型 ,建立了一种融合后筛选早期用于选择具有理想免疫纯化结合特性的单克隆抗体。结果 从 3株HBsAg单克隆抗体中 ,利用此法成功地筛选出一株可用于纯化CHO重组细胞表达的HBsAg的单克隆抗体McAb 5D2 。用McAb 5D2 制成的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CHO重组细胞表达的HBsAg ,一步纯化倍数可达 342 0倍以上 ,纯度为 96 7% ,收率为 76 %。 结论 本法纯化效果较好 ,且可一次性对多种单克隆抗体及多种洗脱液条件同时检测 ,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单克隆抗体 免疫纯化
下载PDF
分子筛层析法分析重组乙肝表面抗原聚集物的形成
12
作者 袁进 谭昌耀 +2 位作者 金瓯 胡波 蒋丽明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7年第4期32-37,共6页
分子筛层析作为分析蛋白质颗粒聚集物的一种有力工具,被用于研究重组乙肝表面抗原聚集物的形成。已去除聚集物的表面抗原放置在不同的理化条件下或经过不同的纯化方法处理后,应用HPLC分析其聚集物的形成。为研究发酵过程中是否形成表面... 分子筛层析作为分析蛋白质颗粒聚集物的一种有力工具,被用于研究重组乙肝表面抗原聚集物的形成。已去除聚集物的表面抗原放置在不同的理化条件下或经过不同的纯化方法处理后,应用HPLC分析其聚集物的形成。为研究发酵过程中是否形成表面抗原聚集物,酵母细胞破碎后立即用Sepharose 4 FF层析柱分离为不同的组分,并分别进行HPLC分析。结果发现,在纯化过程和酵母发酵阶段都有表面抗原聚集物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乙肝表面抗原 分子筛层析
下载PDF
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辅以不同佐剂在HBV转基因小鼠中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琳 胡波 +3 位作者 张鹏艳 蒋丽明 施慧敏 谭昌耀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09-115,共7页
目的 研究以免疫刺激复合物(immune stimulating complex,ISCOM)或Al(OH)3为佐剂的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在HBV转基因小鼠中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 将纯化的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HBsAg(SS1S2)分别辅以... 目的 研究以免疫刺激复合物(immune stimulating complex,ISCOM)或Al(OH)3为佐剂的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在HBV转基因小鼠中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 将纯化的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HBsAg(SS1S2)分别辅以ISCOM或Al(OH)3佐剂制成疫苗。HBV转基因小鼠每月肌内注射1针疫苗,共注射7针。免疫前及每针后1个月称量小鼠体重,观察小鼠生长情况。免疫前及每针后1个月采血,用ELISA检测HBV S、PreS1、PreS2抗原及其相应抗体。7针后1个月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分别测定分泌IL-4、IL-5、IFN-γ的效应T细胞频数。结果 小鼠生长状况良好,每针后体重均有增长。首针后1个月,10只ISCOM+SS1S2免疫鼠分别有3和1只抗S和PreS1抗体阳转,无一小鼠抗PreS2抗体阳转;10只Al(OH)3+SS1S2免疫鼠的抗体均为阴性。7针后1个月,10只ISCOM+SS1S2免疫鼠的抗S和PreS1抗体均阳转,8只抗PreS2 抗体阳转;10只Al(OH)3+SS1S2免疫鼠分别有9、7和1只抗S、PreS1和PreS2 抗体阳转;ISCOM+SS1S2组和Al(OH)3+SS1S2组的抗S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15 647和1:1 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P=0.000)。7针后1个月,ISCOM+SS1S2组和Al(OH)3+SS1S2组分泌IL-4的斑点细胞数分别为219和78斑点形成细胞(spot-forming cell,SFC)/106细胞(t=10.50,P=0.000),分泌IL-5的斑点细胞数分别为286和34 SFC/106细胞(t=19.53,P=0.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辅以ISCOM或Al(OH)3佐剂在HBV转基因小鼠中均具有免疫原性,且ISCOM+SS1S2的免疫原性强于Al(OH)3+SS1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小鼠 转基因 免疫刺激复合物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牛血清中牛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14
作者 袁良玉 黄敏 +4 位作者 潘海龙 吕冰凌 王静 谭昌耀 朱文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468-1472,共5页
目的建立牛血清中牛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建立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牛血清中牛病毒,对细胞接种浓度和血清浓度、病毒接种量、荧光抗体浓度、染色温度及时间进行优化;对优化的方法进行重复性、特异性、灵敏度验证,并... 目的建立牛血清中牛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建立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牛血清中牛病毒,对细胞接种浓度和血清浓度、病毒接种量、荧光抗体浓度、染色温度及时间进行优化;对优化的方法进行重复性、特异性、灵敏度验证,并与细胞培养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优化的试验条件为:Vero和BT细胞的接种浓度分别为0.5×105和1.0×105个/ml,血清浓度为5%,病毒接种量为100~300 CCID50,荧光抗体1∶10稀释,4℃染色12 h以上,但不超过24 h。2名实验人员按建立的方对3批牛血清分别进行3次检测,均未检出6种牛病毒;每种病毒仅在相应抗体进行染色时出现荧光;该方法检测6种牛病毒的灵敏度较高。分别采用细胞培养法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5批新生牛血清和5批胎牛血清,结果均未检出牛病毒。结论建立的牛血清中牛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与细胞培养法的检测结果无差异,可应用于牛血清中牛病毒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 牛病毒 直接免疫荧光法
原文传递
Iscom佐剂增强含前S表位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谭昌耀 叶琳 +3 位作者 蒋丽明 张鹏艳 胡波 Bror Morein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Iscom佐剂对含前S表位重组乙肝表面抗原(SS1S2)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用纯化的SSIS2抗原与A1(OH),和Iscom佐剂分别配制疫苗,在0d和14d时采用肌肉和皮下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免后14d各取-半小鼠采血,测定乙肝病毒s、... 目的探讨Iscom佐剂对含前S表位重组乙肝表面抗原(SS1S2)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用纯化的SSIS2抗原与A1(OH),和Iscom佐剂分别配制疫苗,在0d和14d时采用肌肉和皮下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免后14d各取-半小鼠采血,测定乙肝病毒s、前s1和前s2抗体滴度以及总的IgG1和IgG2a抗体滴度,并计算IgG2a和IgG1抗体比例。同时分离脾淋巴细胞,进行IFN-1酶联斑点(ELISPOT)测定。结果单针免疫时,两组疫苗血清样品乙肝病毒S、前S1和前S2抗体阳转率、抗体滴度及IFN-1分泌细胞数相当,但Iscom佐剂疫苗组IgG2a抗体比例较高;加强免疫后,两组疫苗抗体滴度均呈上升趋势,Iscom疫苗组抗体滴度上升幅度大于AI(OH),疫苗组,两者S、前S1和前s2抗体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加强免疫后Iscom疫苗组IgG2a抗体比例保持平衡,而A1(OH),疫苗组IgG2a抗体比例进-步降低。在细胞免疫方面,Iscom疫苗组在加强免疫后产生的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显著超过AI(OH),疫苗组。结论本研究初步显示,Iscom佐剂对含前S表位重组乙肝表面抗原具有比Al(OH),佐剂更强地免疫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OM 前S 表位 乙肝表面抗原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含前S1、前S2和S抗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波 叶琳 +3 位作者 蒋丽明 张鹏艳 施慧敏 谭昌耀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561-565,570,共6页
目的探讨包含前S1、前S2和S抗原的新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简称SS1S2疫苗)在小鼠中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以及在无应答小鼠中的免疫原性。方法以不同剂量(2.0、0.5、0.125、0.03μg)的SS1S2疫苗或商品化单S乙型肝炎疫苗(简称S疫苗... 目的探讨包含前S1、前S2和S抗原的新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简称SS1S2疫苗)在小鼠中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以及在无应答小鼠中的免疫原性。方法以不同剂量(2.0、0.5、0.125、0.03μg)的SS1S2疫苗或商品化单S乙型肝炎疫苗(简称S疫苗)免疫BALB/c小鼠,于免后1、2、4周时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疫苗单只小鼠血清的S、前S1和前S2抗体。以SS1S2疫苗或单S疫苗于0和3周时免疫BALB/c小鼠,每只5μg,于每次免疫后1周处死一半小鼠,制备脾脏淋巴细胞,采用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频数。以单S疫苗于0、2、4周时免疫NIH小鼠,于末次免疫后4周采血,测定S抗体,筛选无应答小鼠。将无应答小鼠分为两组,分别用SS1S2疫苗或单S疫苗加强免疫1次,于免后1个月采血,测定S抗体。结果免后1、2周,2.0、0.5、0.125μg的SS1S2疫苗组S抗体阳转率均高于同剂量的单S疫苗组,且能诱导前S1、前S2抗体产生,而单S疫苗组无前S1、前S2抗体产生;免后4周,两组疫苗的抗体阳转率在总体上继续增加,2.0、0.5、0.125μg的SS1S2疫苗组S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均高于同剂量的单S疫苗组,且有一定滴度的前S1、前S2抗体,而单S疫苗组无前S1、前S2抗体产生。初免后1、4周,SS1S2疫苗组小鼠IFNγ分泌细胞频数均明显高于单S疫苗组(P<0.05或<0.01)。以0.5μg SS1S2疫苗或单S疫苗对经3剂单S疫苗免疫无应答NIH小鼠进行1次加强免疫后,SS1S2疫苗组小鼠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明显高于单S疫苗组(P均<0.01)。结论与商品化单S乙肝疫苗相比,SS1S2疫苗在小鼠中诱导的抗体产生时间较早,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较高,还能诱导前S1、前S2抗体产生;SS1S2疫苗比单S疫苗诱导了更高水平的特异性CTL应答;在无应答小鼠中能诱导更大比例和更高滴度的保护性抗体产生,表现出更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前S1抗原 前S2抗原 S抗原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小鼠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丽明 谭昌耀 李炯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53-255,264,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2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以HBV前S2(1~26)多肽包被酶标板,利用方阵滴定法确定间接ELISA法的最适工作条件,验证该方法的精密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与商品化试剂盒进行比较... 目的建立小鼠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2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以HBV前S2(1~26)多肽包被酶标板,利用方阵滴定法确定间接ELISA法的最适工作条件,验证该方法的精密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与商品化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2μg/ml;血清稀释度为1︰10,37℃反应30 min;HRP标记的羊抗小鼠IgG最佳稀释度为1︰10 000,37℃反应30 min;TMB底物37℃显色15 min,以2.1×阴性对照血清A450均值(阴性对照血清小于0.05时按0.05计算)为Cut-off值。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试验内和试验间精密度;与商品化试剂盒比较,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7.3%,二者符合率为98.5%。结论已成功建立HBV前S2抗体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小鼠血清中前S2抗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前S2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含前S表位重组HBsAg联合重组HBcAg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鹏艳 丁显平 +1 位作者 叶琳 谭昌耀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53-57,共5页
目的 研究含前S表位重组HBsAg(SS1 S2)与重组HBcAg(C)联合免疫BALB/c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用纯化的SS1S2与C分别配制含或不含Al(OH)3佐剂(Al)的疫苗.采用简单随机法将雌性BALB/c小鼠分为5组:阴性对照(NC)、SS1S2、... 目的 研究含前S表位重组HBsAg(SS1 S2)与重组HBcAg(C)联合免疫BALB/c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用纯化的SS1S2与C分别配制含或不含Al(OH)3佐剂(Al)的疫苗.采用简单随机法将雌性BALB/c小鼠分为5组:阴性对照(NC)、SS1S2、SS1S2+C、SS1S2+ Al、SS1S2+C+Al,各组分别于0和21 d进行腹腔免疫,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初免及加强后1周各取一半小鼠采血,采用ELISA法测定抗-HBs、抗-前S1、抗-前S2和抗-HBc滴度;常规制备脾淋巴细胞,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测定分泌IFN-γ的T细胞频数.采用t检验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HBcAg的疫苗组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HBs、抗-前S1、抗-前S2和抗-HBc.初免后1周,SS1S2+C组的抗-HBs阳转比例(1/5)高于SS1S2组(0/5)、SS1S2 +Al+C组(4/5)高于SS1S2 +Al组(3/5);SS1S2+C组的抗-前S1阳转比例(3/5)高于SS1S2组(0/5);HBcAg对抗-前S2的产生无影响.加强免疫后,各疫苗组的抗体滴度均升高,联合HBcAg的疫苗组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SS1S2疫苗组.各组疫苗免疫后均可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初免后SS1S2+C和SS1S2+ Al+C组分泌IFN-γ的T细胞频数显著超过SS1S2和S1S2+Al组(t值分别为2.926、2.974,P值均<0.05);加强免疫后,各组均有加强效应,SS1S2+C组的T细胞频数明显超过SS1S2组(t=4.604,P=0.010).结论 SS1S2联合HBcAg可在BALB/c小鼠中诱导较强的免疫应答,HBcAg可增强SS1S2诱导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核心抗原 乙型 免疫原性 免疫 体液 免疫 细胞
原文传递
毕赤酵母表达的含前S抗原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稳定性
19
作者 胡波 袁进 +3 位作者 谭昌耀 蒋丽明 金瓯 张雪艳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261-1263,1270,共4页
目的考察毕赤酵母表达的含前S抗原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原液和成品的稳定性。方法将3批疫苗原液置4℃存放,分别于0、1、2、3、6个月时取样,测定其在各时间点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S、前S1(PreS1)、前S2(PreS2)抗原滴度及HPLC纯度;将3批疫苗成品... 目的考察毕赤酵母表达的含前S抗原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原液和成品的稳定性。方法将3批疫苗原液置4℃存放,分别于0、1、2、3、6个月时取样,测定其在各时间点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S、前S1(PreS1)、前S2(PreS2)抗原滴度及HPLC纯度;将3批疫苗成品置25℃和4℃存放,进行加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试验,分别于0、1、2、3、6个月和0、3、6、9、12、18、24个月时取样,进行小鼠效力、pH值、细菌内毒素和无菌测定。结果 3批疫苗原液于4℃保存6个月,表面抗原S、PreS1、PreS2抗原滴度及HPLC纯度均无明显变化;3批疫苗成品于25℃放置6个月和4℃放置24个月,各个时间点的小鼠效力均符合暂定规程的要求,pH值保持稳定,细菌内毒素和无菌试验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和2010版)要求。结论毕赤酵母表达的含前S抗原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原液及成品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前S抗原 重组乙肝疫苗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配方含前S表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及抗原活性比较
20
作者 胡波 谭昌耀 +2 位作者 施慧敏 张鹏艳 蒋丽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7期873-877,共5页
目的对共表达的含前S1(PreS1)和前S2(PreS2)表位的乙肝表面抗原(SS1S2)及分别表达的含PreS1表位乙肝表面抗原(SS1)和含PreS2表位乙肝表面抗原(SS2)混合物的免疫原性及抗原活性进行比较,为疫苗配方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SS1S2抗原、SS1... 目的对共表达的含前S1(PreS1)和前S2(PreS2)表位的乙肝表面抗原(SS1S2)及分别表达的含PreS1表位乙肝表面抗原(SS1)和含PreS2表位乙肝表面抗原(SS2)混合物的免疫原性及抗原活性进行比较,为疫苗配方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SS1S2抗原、SS1抗原与SS2抗原的混合物(1∶1混合,以下简称SS1+SS2)分别用氢氧化铝佐剂吸附,制成SS1S2疫苗和SS1+SS2疫苗,总抗原含量均为20μg/ml,分别经BALB/c小鼠腹腔单次注射两种疫苗1.0、0.25和0.06μg,免疫后1、2、4周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HBV S、PreS1和PreS2抗体水平。分别以纯化的SS1抗原或SS2抗原为参考品,采用ELISA法检测6批SS1S2抗原所对应的SS1或SS2抗原含量。结果免后1、2、4周,3个剂量的SS1S2疫苗S抗体阳转率均高于同剂量的SS1+SS2疫苗,0.25μg剂量的SS1S2疫苗PreS1抗体阳转率高于同剂量的SS1+SS2疫苗;免后1、2周,3个剂量的SS1S2疫苗PreS2抗体阳转率与SS1+SS2疫苗相近;免后4周,1.0和0.25μg剂量的SS1S2疫苗PreS2抗体阳转率高于SS1+SS2疫苗。免后4周,3个剂量的SS1S2疫苗的S和PreS1几何抗体平均滴度(GMT)均高于同剂量的SS1+SS2疫苗;1.0和0.25μg剂量的SS1S2疫苗的PreS2抗体GMT高于同剂量的SS1+SS2疫苗。6批SS1S2抗原中,每10μg SS1S2抗原所包含的PreS1抗原活性相当于(12.1±0.84)μg的SS1,每10μg SS1S2抗原所包含的PreS2抗原活性相当于(7.0±0.52)μg的SS2;SS1S2抗原中SS1和SS2抗原活性之和远超过100%。结论共表达的SS1S2抗原比单独表达的SS1抗原、SS2抗原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共表达的SS1S2抗原中PreS1和PreS2抗原活性也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表位 乙肝疫苗 免疫原性 抗原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