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唐人诗论之传承演变──“风文声”
1
作者 谭显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84,共6页
现在我们所说"唐诗学"的蔚为奇观,乃唐以后历代诗论家阐发理论之累积结果,在唐时较多的是零散诗论,较为有系统的多由宋人启导。较早前陈伯海主编的《历代唐诗论评选》堪称代表,然而有感"唐代唐诗论"这部分不足之处... 现在我们所说"唐诗学"的蔚为奇观,乃唐以后历代诗论家阐发理论之累积结果,在唐时较多的是零散诗论,较为有系统的多由宋人启导。较早前陈伯海主编的《历代唐诗论评选》堪称代表,然而有感"唐代唐诗论"这部分不足之处。毕竟唐人诗论家的理论学说,有开启、孕育发展之功,不得不深究详论。因此,本文以"唐人论唐诗"为研究对象,从中寻究唐人诗论家日积月累所阐发的理论学说,并梳理其脉络源流,传承演变──"风文声",此乃"唐代唐诗学"核心思想的构成部分,正是本文"唐人论唐诗"论述的旨趣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论唐诗诗论家唐诗风格唐诗学 诗论
下载PDF
论唐人“格律诗”组成之元素
2
作者 谭显宗 《唐都学刊》 2011年第3期1-8,共8页
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用"律切则骨格不存"来象征"沈宋"时期"律诗之"不成熟及未定型格。元稹认为"律诗"不单是"声律美",到了杜甫手中"律诗"涵意全面成熟,简... 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用"律切则骨格不存"来象征"沈宋"时期"律诗之"不成熟及未定型格。元稹认为"律诗"不单是"声律美",到了杜甫手中"律诗"涵意全面成熟,简言之是"文质"两存。以此范畴──文(形式美)及质(内容美)来阐释唐诗的艺术特质,尝试上追溯魏晋,下至盛唐,借着诗人的诗论、作品去论述唐人"格律诗"所组成之元素及其源出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诗 文质 唐太宗 杜甫
下载PDF
唐人论唐诗——中唐诗论家之身份地位及其理论学说
3
作者 谭显宗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111,共8页
唐诗发展经过盛唐高峰期后,承接的是中唐诗人,他们自觉地意识到需要求"新"、求"变"。所谓"中唐新变",是指从贞元、元和年间开始,诗人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学说出现崭新面貌,如韩孟奇险,元白平易,形成一股... 唐诗发展经过盛唐高峰期后,承接的是中唐诗人,他们自觉地意识到需要求"新"、求"变"。所谓"中唐新变",是指从贞元、元和年间开始,诗人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学说出现崭新面貌,如韩孟奇险,元白平易,形成一股创新潮流。这些诗人,既是诗论家,亦大多是有功名官职的政治家;其诗论有承接杜甫现实主义带有儒家诗教色彩的"风雅"论,也有继承王昌龄饶富创作艺术的"诗境"说。在承先启后之余,更有一些思想上的突破。例如,中唐诗人宗儒尚"风雅",然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突破性地选取女性诗及僧人诗;韩愈"以文为诗"的创作手法下开辟"雄肆险怪"诗风;白居易主张较为"意激"的"讽谕美刺"说;还有别具一格,由诗僧皎然、权德舆等倡导诗心禅趣之"意境"说,都是唐人新创。其贡献价值不仅在于古典诗歌,也在于现代诗歌之尚意韵味流。如此,中唐诗论确有它的底蕴内涵,在乎挖掘者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诗论家 唐诗风格 唐诗学 诗论
原文传递
试论唐人“格律诗”创作的美善过程
4
作者 谭显宗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02-110,共9页
魏征《隋书》:"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这里认为唐诗取向应该融合南北诗风及"文质斌斌,尽善尽美"期盼,所以本文论及"格律诗",其范畴包括文与质。从"格律"而言,太宗诗《帝... 魏征《隋书》:"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这里认为唐诗取向应该融合南北诗风及"文质斌斌,尽善尽美"期盼,所以本文论及"格律诗",其范畴包括文与质。从"格律"而言,太宗诗《帝京篇(其一)》已出现"格律诗"组成的基本元素,堪称是"定型期"开端,"沈宋"是中段,杜甫是标志。他们的五言诗早已具备格律"形式美",唯独"内容美"及七律需要逐渐完善。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用"律切则骨格不存"来象征"沈宋"时期"律诗"之不成熟及未定型格;却称"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认为"律诗"到杜甫手中"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今人之所独专矣"。白居易评杜诗:"尽工尽善"———"律诗"古今公认标志,本文就是论述唐人"格律诗"创作的美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斌斌 律诗定型期 唐太宗 沈宋 杜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