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浸透吉林泥古香——爱新觉罗·弘历《吉林土风杂咏十二首》评介
1
作者
谭景椿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91-94,共4页
清朝第六代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一位文治武功都很显赫的封建统治者。他的诗饶有韵味的虽不甚多,然而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八月初七至初九日东巡吉林时所写的《吉林土风杂咏十二首》却浸透着吉林泥土的芳香,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清朝第六代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一位文治武功都很显赫的封建统治者。他的诗饶有韵味的虽不甚多,然而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八月初七至初九日东巡吉林时所写的《吉林土风杂咏十二首》却浸透着吉林泥土的芳香,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对这一组诗简略地作一评介,以飨桑梓老少,以示野人献曝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历
文治武功
甲戌
封建统治者
八旗兵
利行
法喇
东山草堂
大诗人杜甫
九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板书和教学艺术
2
作者
谭景椿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43-44,共2页
好的教学活动不但能给受教者以一定的知识、信息,使受教者的智慧受到启发,道德情操受到陶冶,而且能使受教育者感到如坐春风,如入艺术殿堂,获得沁人心脾的美感享受。在这个意义上,教学也是一种带有艺术性的活动。教学的艺术性不仅表现在...
好的教学活动不但能给受教者以一定的知识、信息,使受教者的智慧受到启发,道德情操受到陶冶,而且能使受教育者感到如坐春风,如入艺术殿堂,获得沁人心脾的美感享受。在这个意义上,教学也是一种带有艺术性的活动。教学的艺术性不仅表现在教师的口头讲述、启发诱导和师生的双边活动上,而且也表现在板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者
教学效果
艺术殿堂
美感享受
启发诱导
堂课
鲜明性
直观教具
种板
逻辑论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汉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谭景椿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30-34,共5页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继鲁迅先生之后,一些学者已有文学史专著问世。时至今日,还提出“汉赋是什么?”“汉赋是怎么产生的?怎样发展的?”“汉赋在文学史上应有什么样的地位?”这样一些问题,似乎太幼稚可...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继鲁迅先生之后,一些学者已有文学史专著问世。时至今日,还提出“汉赋是什么?”“汉赋是怎么产生的?怎样发展的?”“汉赋在文学史上应有什么样的地位?”这样一些问题,似乎太幼稚可笑了吧?不.这些问题确实还没有弄得很明白,还有讨论的必要。一些治文学史的人士大抵都承认汉赋中有“骚体”和“大赋”之别,对这两种赋的评价也有所区别,但就是不把它们分开,总是沿袭旧的观点,称之为“汉赋”。因此,对汉赋的来龙去脉和成就、地位等就不能说得很清楚,很准确。笔者不揣鄙陋,谨提出三个问题向大家请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中国文学史
大赋
《七发》
抒情小赋
苏秦始将连横
《战国策》
非有先生论
两都赋
赋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盛唐转哀时期的悲歌圣手——杜甫(二、三)
4
作者
谭景椿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15-22,共8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青少年时代的杜甫眼界大开,智力大展,获得了丰富的滋养。伟大祖国瑰奇雄伟、秀丽清新的自然风光;经过长时期的劳动创造、凝聚着亿万人民智慧的名胜古迹;多少政治家成功的或失败的事迹;多少诗人引吭高歌而感天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青少年时代的杜甫眼界大开,智力大展,获得了丰富的滋养。伟大祖国瑰奇雄伟、秀丽清新的自然风光;经过长时期的劳动创造、凝聚着亿万人民智慧的名胜古迹;多少政治家成功的或失败的事迹;多少诗人引吭高歌而感天地、泣鬼神的风流韵事;劳动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而成的琳瑯满目的物质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泣鬼神
盛唐时代
饮中八仙歌
毛血
狂放不羁
眼界大开
浦起龙
万卷书
宾友
归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盛唐转衰时期的悲歌圣手——杜甫(一)
5
作者
谭景椿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22-26,共5页
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名字,不仅在中国已是妇孺皆知的,就是在世界各地也有很多人知道,并且对他抱有尊敬和热爱的感情。中国历史上,诗人成千上万,诗歌艺术园地万卉争荣,然而唯有李白和杜甫的名字最为显赫。尽管历代评论家或毁或誉,争短论长...
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名字,不仅在中国已是妇孺皆知的,就是在世界各地也有很多人知道,并且对他抱有尊敬和热爱的感情。中国历史上,诗人成千上万,诗歌艺术园地万卉争荣,然而唯有李白和杜甫的名字最为显赫。尽管历代评论家或毁或誉,争短论长,然而“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他们所创造的诗歌艺术奇葩,在诗歌史上万古长新,永远给人以沁透心脾的美感享受,使人诵读之余,不禁热泪交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短论长
诗歌史
调张籍
美感享受
李杜
沁透心脾
裘马清狂
壮游
盛唐时代
杜审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杜甫咏物诗浅论
6
作者
谭景椿
《北方论丛》
1984年第4期42-44,共3页
盛唐转衰时期悲歌圣手杜甫不仅留下了许多堪称“诗史”的政治诗,而且还有一百多首咏物诗传世。杜甫的咏物诗虽以物为题材,但和那些政治诗、抒情诗一样,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表达了富有时代精神的思想感情,也是盛唐转衰时期社会生活...
盛唐转衰时期悲歌圣手杜甫不仅留下了许多堪称“诗史”的政治诗,而且还有一百多首咏物诗传世。杜甫的咏物诗虽以物为题材,但和那些政治诗、抒情诗一样,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表达了富有时代精神的思想感情,也是盛唐转衰时期社会生活的折光反映,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笔珍贵的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物诗
杜甫
“诗史”
生活基础
思想感情
时代精神
社会生活
美学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旧交织的两重性——贾宝玉形象刍议
7
作者
谭景椿
《北方论丛》
1982年第1期26-29,共4页
关于贾宝玉形象问题评论中存在着两种偏向:一种是只强调贾宝玉思想性格中的进步方面,誉之唯恐不高;一种是过分夸大贾宝玉思想性格的落后方面,毁之唯恐过轻。
关键词
贾宝玉形象
两重性
思想性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杜甫仁政思想管见
8
作者
谭景椿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7-14,共8页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杜甫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杜甫是“人民的诗人”(傅庚生著《杜甫诗论》一九五八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第351页);另一种看法认为杜甫是地主阶级的诗人。前者认为杜甫热爱人民,“真心为着人民”(《杜甫诗论...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杜甫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杜甫是“人民的诗人”(傅庚生著《杜甫诗论》一九五八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第351页);另一种看法认为杜甫是地主阶级的诗人。前者认为杜甫热爱人民,“真心为着人民”(《杜甫诗论》18页引自闻一多:《人民的诗人——屈原》);后者则认为杜甫的同情人民只不过是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
古典文学出版社
热爱人民
诗歌创作
朝庭
傅庚生
夔府
又呈吴郎
诸将五首
后出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浸透吉林泥古香——爱新觉罗·弘历《吉林土风杂咏十二首》评介
1
作者
谭景椿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91-94,共4页
文摘
清朝第六代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一位文治武功都很显赫的封建统治者。他的诗饶有韵味的虽不甚多,然而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八月初七至初九日东巡吉林时所写的《吉林土风杂咏十二首》却浸透着吉林泥土的芳香,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对这一组诗简略地作一评介,以飨桑梓老少,以示野人献曝之意。
关键词
弘历
文治武功
甲戌
封建统治者
八旗兵
利行
法喇
东山草堂
大诗人杜甫
九首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板书和教学艺术
2
作者
谭景椿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43-44,共2页
文摘
好的教学活动不但能给受教者以一定的知识、信息,使受教者的智慧受到启发,道德情操受到陶冶,而且能使受教育者感到如坐春风,如入艺术殿堂,获得沁人心脾的美感享受。在这个意义上,教学也是一种带有艺术性的活动。教学的艺术性不仅表现在教师的口头讲述、启发诱导和师生的双边活动上,而且也表现在板书上。
关键词
受教者
教学效果
艺术殿堂
美感享受
启发诱导
堂课
鲜明性
直观教具
种板
逻辑论证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汉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谭景椿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30-34,共5页
文摘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继鲁迅先生之后,一些学者已有文学史专著问世。时至今日,还提出“汉赋是什么?”“汉赋是怎么产生的?怎样发展的?”“汉赋在文学史上应有什么样的地位?”这样一些问题,似乎太幼稚可笑了吧?不.这些问题确实还没有弄得很明白,还有讨论的必要。一些治文学史的人士大抵都承认汉赋中有“骚体”和“大赋”之别,对这两种赋的评价也有所区别,但就是不把它们分开,总是沿袭旧的观点,称之为“汉赋”。因此,对汉赋的来龙去脉和成就、地位等就不能说得很清楚,很准确。笔者不揣鄙陋,谨提出三个问题向大家请教。
关键词
汉赋
中国文学史
大赋
《七发》
抒情小赋
苏秦始将连横
《战国策》
非有先生论
两都赋
赋篇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盛唐转哀时期的悲歌圣手——杜甫(二、三)
4
作者
谭景椿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15-22,共8页
文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青少年时代的杜甫眼界大开,智力大展,获得了丰富的滋养。伟大祖国瑰奇雄伟、秀丽清新的自然风光;经过长时期的劳动创造、凝聚着亿万人民智慧的名胜古迹;多少政治家成功的或失败的事迹;多少诗人引吭高歌而感天地、泣鬼神的风流韵事;劳动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而成的琳瑯满目的物质财富……
关键词
泣鬼神
盛唐时代
饮中八仙歌
毛血
狂放不羁
眼界大开
浦起龙
万卷书
宾友
归鸟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盛唐转衰时期的悲歌圣手——杜甫(一)
5
作者
谭景椿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22-26,共5页
文摘
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名字,不仅在中国已是妇孺皆知的,就是在世界各地也有很多人知道,并且对他抱有尊敬和热爱的感情。中国历史上,诗人成千上万,诗歌艺术园地万卉争荣,然而唯有李白和杜甫的名字最为显赫。尽管历代评论家或毁或誉,争短论长,然而“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他们所创造的诗歌艺术奇葩,在诗歌史上万古长新,永远给人以沁透心脾的美感享受,使人诵读之余,不禁热泪交颐,
关键词
争短论长
诗歌史
调张籍
美感享受
李杜
沁透心脾
裘马清狂
壮游
盛唐时代
杜审言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甫咏物诗浅论
6
作者
谭景椿
出处
《北方论丛》
1984年第4期42-44,共3页
文摘
盛唐转衰时期悲歌圣手杜甫不仅留下了许多堪称“诗史”的政治诗,而且还有一百多首咏物诗传世。杜甫的咏物诗虽以物为题材,但和那些政治诗、抒情诗一样,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表达了富有时代精神的思想感情,也是盛唐转衰时期社会生活的折光反映,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笔珍贵的遗产。
关键词
咏物诗
杜甫
“诗史”
生活基础
思想感情
时代精神
社会生活
美学价值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旧交织的两重性——贾宝玉形象刍议
7
作者
谭景椿
出处
《北方论丛》
1982年第1期26-29,共4页
文摘
关于贾宝玉形象问题评论中存在着两种偏向:一种是只强调贾宝玉思想性格中的进步方面,誉之唯恐不高;一种是过分夸大贾宝玉思想性格的落后方面,毁之唯恐过轻。
关键词
贾宝玉形象
两重性
思想性格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甫仁政思想管见
8
作者
谭景椿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7-14,共8页
文摘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杜甫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杜甫是“人民的诗人”(傅庚生著《杜甫诗论》一九五八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第351页);另一种看法认为杜甫是地主阶级的诗人。前者认为杜甫热爱人民,“真心为着人民”(《杜甫诗论》18页引自闻一多:《人民的诗人——屈原》);后者则认为杜甫的同情人民只不过是一种“
关键词
杜甫诗
古典文学出版社
热爱人民
诗歌创作
朝庭
傅庚生
夔府
又呈吴郎
诸将五首
后出塞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浸透吉林泥古香——爱新觉罗·弘历《吉林土风杂咏十二首》评介
谭景椿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板书和教学艺术
谭景椿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略论汉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谭景椿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盛唐转哀时期的悲歌圣手——杜甫(二、三)
谭景椿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盛唐转衰时期的悲歌圣手——杜甫(一)
谭景椿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杜甫咏物诗浅论
谭景椿
《北方论丛》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新旧交织的两重性——贾宝玉形象刍议
谭景椿
《北方论丛》
198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杜甫仁政思想管见
谭景椿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