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哲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1
作者 谭智秀 张艳婉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第4期14-16,共3页
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湖南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中国哲学课程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国哲学课程在充分把握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铸魂育人为最终落脚点,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在马克... 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湖南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中国哲学课程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国哲学课程在充分把握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铸魂育人为最终落脚点,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推进中国哲学课程思政建设,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紧抓课程建设“主战场”,找准课程思政的结合点、融入点;紧抓课堂教学“主渠道”,丰富课程思政的方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国哲学 教学研究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下动物药材保护和利用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艳婉 陈小平 +1 位作者 龙斌 谭智秀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6期1006-1011,共6页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节奏的加快,对老年疾病治疗药物的需求急剧增加,副作用较小、以天然药物为主要成分的中医药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接受,但长期以来中药在国际上缺乏合法的药品身份,极大地影响了中医药的海外发展,特别是西方国家...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节奏的加快,对老年疾病治疗药物的需求急剧增加,副作用较小、以天然药物为主要成分的中医药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接受,但长期以来中药在国际上缺乏合法的药品身份,极大地影响了中医药的海外发展,特别是西方国家对中药中的动物药一直都非常抵制,成为中药走向世界的障碍之一。虽然动物药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部分,但动物入药与动物权利诉求有着尖锐的矛盾。如何解决动物药保护和利用、效用和崇高之间的两难困境,本文从伦理学视域分析中西文化在动物入药问题上的认识差异和共识,澄清中医在动物入药问题上的认识和实践,阐明中医对动物药材的合理保护和理智的可持续性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动物药材 保护和利用 伦理
下载PDF
电车难题中的道德选择问题——权利与情感中潜藏的功利主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谭智秀 张艳婉 《宜宾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32-38,共7页
美国道德哲学家Judith Jarvis Thomson和中国学者林芳芳改编电车难题形成不同版本,他们分别引入权利和情感试图解决电车难题。Thomson引入权利概念作为行为规则的理论基础,林芳芳分析情感卷入对行为者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影响,但在二... 美国道德哲学家Judith Jarvis Thomson和中国学者林芳芳改编电车难题形成不同版本,他们分别引入权利和情感试图解决电车难题。Thomson引入权利概念作为行为规则的理论基础,林芳芳分析情感卷入对行为者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影响,但在二者的理论分析及电车难题中,行为者道德选择都潜藏着功利主义,功利原则仍然作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车难题 道德选择 权利 情感 功利主义
下载PDF
“天”之变——“天”作为孔子学说的基点 被引量:1
4
作者 谭智秀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2,6,共3页
"天"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传统中国,人不单是存于伦理道德之下的社会人,更是存于天地之间的人,人间的道德秩序,有其最后的根源。西周至孔子,"天"的观念发生转变,"天"成为人间道德... "天"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传统中国,人不单是存于伦理道德之下的社会人,更是存于天地之间的人,人间的道德秩序,有其最后的根源。西周至孔子,"天"的观念发生转变,"天"成为人间道德价值的最后来源,有了形而上的本体论上的意义。"天"成为孔子学说的基点,孔子学说中的"天"观念奠定了儒家传统的天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天命 西周
下载PDF
《颜氏家训》名实观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谭智秀 张艳婉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78-84,共7页
名实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重要问题,《颜氏家训》作为“古今家训之祖”,在思想史上地位显著,也对名实关系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名不符实的现象,《颜氏家训》提出,名实是统一的,实定则名定。在此基础上,颜之推提出其... 名实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重要问题,《颜氏家训》作为“古今家训之祖”,在思想史上地位显著,也对名实关系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名不符实的现象,《颜氏家训》提出,名实是统一的,实定则名定。在此基础上,颜之推提出其名教观,劝人修身立名,指向道德修养和道德评价领域,这既不同于语言学意义上的名实相符,也不同于此前儒家主流“正名”以“正政”的观点。《颜氏家训》名实观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颜氏后世子孙,还在思想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名实观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名实关系 名教
下载PDF
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道德德行的养成及其根据 被引量:1
6
作者 谭智秀 张艳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第25期30-31,共2页
如何培养人的品格或德行,以及德行培养和生成的根据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德行分理智德行和道德德行两种,道德德行并非人的第一本性,但其养成仍然需要一个自然基础,这个基础是人特有的,即人的欲望可以听从理性的劝... 如何培养人的品格或德行,以及德行培养和生成的根据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德行分理智德行和道德德行两种,道德德行并非人的第一本性,但其养成仍然需要一个自然基础,这个基础是人特有的,即人的欲望可以听从理性的劝告和指导,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教导,人就会养成习惯,从而形成道德德行。道德德行的形成是一个习惯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理性的劝告和引导,培养正确恰当的道德情感。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人是理性动物这一人性根据为道德德行的养成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道德德行 习惯 人性
下载PDF
苏格拉底是否信神--《申辩篇》中苏格拉底的伦理学转向
7
作者 谭智秀 张艳婉 《学理论》 2022年第6期34-37,共4页
苏格拉底是否信神,是一个事实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在柏拉图《申辩篇》中,面对雅典人关于“不信神”和“败坏青年”的两项指控,苏格拉底进行了申辩。苏格拉底并非无神论者,他遵从神的指示而行动,以神的命令规范自己的行为,忠诚地侍奉... 苏格拉底是否信神,是一个事实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在柏拉图《申辩篇》中,面对雅典人关于“不信神”和“败坏青年”的两项指控,苏格拉底进行了申辩。苏格拉底并非无神论者,他遵从神的指示而行动,以神的命令规范自己的行为,忠诚地侍奉神;苏格拉底之神并非人格化的雅典诸神,他将道德引入宗教,褪去了雅典诸神的世俗性,挖掘出神所应具有的神圣的本性:好、善;苏格拉底一方面划定了人与神的界限,另一方面在人神关系下重新唤醒人对自身德性的关注、对美好生活的谦卑思考,这是其学说的伦理学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申辩篇 伦理学转向
下载PDF
学以成人:“中国哲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路径与旨归
8
作者 谭智秀 刘晓立 张艳婉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52-56,共5页
“学以成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在“中国哲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需将“学以成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旨归。成何种“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人与天、人与人、人与己的关系中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之理想人格。学什么,如何学... “学以成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在“中国哲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需将“学以成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旨归。成何种“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人与天、人与人、人与己的关系中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之理想人格。学什么,如何学?兴于时代之思,立于生命之道,以“两个结合”承使命担当。何以“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从提升“主力军”、坚守“主战场”、拓宽“主渠道”三个向度探索“成”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以成人 中国哲学 课程思政 育人
下载PDF
传统中医义利观对医德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艳婉 谭智秀 王超 《中医教育》 2022年第4期71-75,共5页
传统中医伦理主张仁义为根本,以仁爱人,以义正己.现今医德教育,往往强调仁爱救人的核心价值,忽略义利观的内容.针对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现代医疗卫生领域义利纷争不断、医患关系紧张的状态,吸收传统中医义利观的精神养料,结合现代医学... 传统中医伦理主张仁义为根本,以仁爱人,以义正己.现今医德教育,往往强调仁爱救人的核心价值,忽略义利观的内容.针对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现代医疗卫生领域义利纷争不断、医患关系紧张的状态,吸收传统中医义利观的精神养料,结合现代医学义利观的辩证精神,用正确的义利观影响医学生三观的形成以及职业精神的养成.提出从突出义以为上的价值追求,倡导对功利的超越精神;明确利的合理限度,树立义利兼顾的道德要求;强调以义制利,坚守从医的底线意识3个方面,帮助医学生塑造正确的义利观,把"大医精诚"的医德传承好,为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义利观 医德教育 义利统一
原文传递
传统中医义利观与现代医德教育的涵养和深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艳婉 谭智秀 王超 《中国医学人文》 2022年第6期8-11,共4页
传统中医义利观既坚持义以为上的价值追求,也保留对义、利的兼顾态度,即在行为动机上主张义以为上,不可逐利;在行为结果上并不排斥得利。不图利、不贪利也不避利,表现出古代医家对于利益的基本态度是节制的、理性的。传统中医义利观包... 传统中医义利观既坚持义以为上的价值追求,也保留对义、利的兼顾态度,即在行为动机上主张义以为上,不可逐利;在行为结果上并不排斥得利。不图利、不贪利也不避利,表现出古代医家对于利益的基本态度是节制的、理性的。传统中医义利观包含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应充分梳理其深刻内涵和价值功能,以此作为当代医德教育的价值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义利观 义以为上 医德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