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DH10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彭曦 陈建斌 +3 位作者 李珍 袁海汀 谭栩 杨泽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093-2097,共5页
目的探讨PCDH10(protocadherin 10)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将pcDNA3.1(+)PCDH10及pcDNA3.1(+)质粒稳定转染入骨髓瘤RPMI-8226细胞,分别为PCDH10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 目的探讨PCDH10(protocadherin 10)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将pcDNA3.1(+)PCDH10及pcDNA3.1(+)质粒稳定转染入骨髓瘤RPMI-8226细胞,分别为PCDH10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未转染组作为对照。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PCDH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应用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增殖、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CDH10基因转染RPMI-8226细胞后,PCDH10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均呈现高表达。MTT结果显示,PCDH10转染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减弱;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PCDH10能抑制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PCDH10转染组迁移、侵袭的细胞数分别为(51.00±2.65)、(51.00±8.00)个,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CDH10基因可下调AKT、p-AKT、cyclinD1和MMP-9的表达(P<0.05)。结论 PCDH10基因可能通过下调PI3K/AKT通路活性而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H10 多发性骨髓瘤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PCDH10基因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珍 陈建斌 +3 位作者 彭曦 谭栩 杨泽松 黄宗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PCDH10(protocadherin 10)基因诱导多发性骨髓瘤KM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PCDH10以及pcDNA3.1(+)空质粒稳定转染入人骨髓瘤KM3细胞,以未转染组和转染pcDNA3.1(+)空质粒组作为对照,通... 目的探讨PCDH10(protocadherin 10)基因诱导多发性骨髓瘤KM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PCDH10以及pcDNA3.1(+)空质粒稳定转染入人骨髓瘤KM3细胞,以未转染组和转染pcDNA3.1(+)空质粒组作为对照,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CDH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应用MTT法检测PCDH10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超微结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CDH10转染KM3细胞后,PCDH10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MTT结果显示PCDH10转染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转染PCDH10基因的KM3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PCDH10转染组细胞可以看到胞质空泡样变,核固缩以及明显的凋亡小体,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CDH10能降低Bcl-2的表达,促进P53、Fas的表达(P<0.05)。结论 PCDH10基因有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KM3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H10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谭栩 杨泽松 +2 位作者 彭曦 李珍 陈建斌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42-545,共4页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一种不常见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性疾病(MPN),以骨髓纤维组织增生并髓外造血为特点,出现进行性贫血、脾脏肿大,伴有发热、乏力、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在MPN中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都是最差的,中位生存期约5...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一种不常见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性疾病(MPN),以骨髓纤维组织增生并髓外造血为特点,出现进行性贫血、脾脏肿大,伴有发热、乏力、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在MPN中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都是最差的,中位生存期约5年,最终将进展为骨髓衰竭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近年来低强度预处理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靶向药物等已经用于PMF的治疗并初显疗效,现将PMF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纤维化 原发性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JAK2抑制剂
下载PDF
黑热病误诊为肝硬化及淋巴系统恶性肿瘤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谭栩 陈建斌 +6 位作者 杨泽松 韩风 李招权 张红宾 王建渝 刘林 黄宗干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04-204,共1页
患者,女,29岁。因反复发热、肝脾增大、球蛋白增高2年余,淋巴结进行性增大伴鼻出血1年余收入我院。患者2年前间断发热、肝脾增大、三系减少、球蛋白增高,经病毒学及CT等检查被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行脾脏切除术... 患者,女,29岁。因反复发热、肝脾增大、球蛋白增高2年余,淋巴结进行性增大伴鼻出血1年余收入我院。患者2年前间断发热、肝脾增大、三系减少、球蛋白增高,经病毒学及CT等检查被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行脾脏切除术,术后活检未见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肝硬化 肿瘤 误诊
下载PDF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谭栩 陈建斌 +2 位作者 杨泽松 彭曦 李珍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提高对TTP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治及疗效。结果:29例TTP患者,平均年龄43岁,62%(18/29)为女性。8例(27.6%)临床出...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提高对TTP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治及疗效。结果:29例TTP患者,平均年龄43岁,62%(18/29)为女性。8例(27.6%)临床出现典型五联征(发热、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和肾脏损害);23(79.3%)例TTP患者表现三联征(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所有的患者外周血涂片可见破碎红细胞,均值为8.9%(2%-20%)。本组病例以血浆置换(PE)和血浆输注(PI)治疗为主,18例患者予以PE治疗,中位置换次数为4.5次(1-10次),9例患者予以PI治疗,PE组和PI组有效率分别为72.2%和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9)。结论:TTP女性多见,"三联征"为其突出临床表现,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外周血破碎红细胞计数升高对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PE疗效显著优于PI,为治疗TTP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特征 血浆置换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转变为边缘区淋巴瘤的可能机制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谭栩 杨源 +7 位作者 孔佩艳 陈婷 张曦 刘耀 彭显贵 王平 李佳 张红洋 《西部医学》 2018年第9期1288-1292,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方法对收治的一例自身免疫性疾病转变为恶性淋巴瘤的患者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结果患者有9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史,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程中曾感染EB病毒,最后通...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方法对收治的一例自身免疫性疾病转变为恶性淋巴瘤的患者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结果患者有9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史,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程中曾感染EB病毒,最后通过骨髓免疫分型以及骨髓活检免疫组化诊断边缘区淋巴瘤。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逐渐演变为边缘区淋巴瘤病例临床罕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免疫抑制剂应用、免疫监视失控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边缘区淋巴瘤 免疫功能紊乱
下载PDF
血液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的入科教育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谭栩 马影影 +7 位作者 陈果 王买红 文钦 高蕾 高力 孔佩艳 张曦 张诚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1779-1781,共3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是从理论向临床过渡的关键教育阶段,其中入科教育是培训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帮助规培医生快速熟悉科室工作,保证后续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轮转到一个新科室时,入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血液内科是...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是从理论向临床过渡的关键教育阶段,其中入科教育是培训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帮助规培医生快速熟悉科室工作,保证后续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轮转到一个新科室时,入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血液内科是内科教学中的难点,规范的、高质量的入科教育可以让规培医生尽快熟悉轮转科室的要求,充分调动规培医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专科临床能力。该文分享该科对规培医生入科教育的经验,旨在探讨如何做好血液科规陪医生的入科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内科 规范化培训 个性化入科教育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致全身多发静脉血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8
作者 邓天霞 张曦 +2 位作者 曾东风 谭栩 孔佩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通过1例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全身多发静脉血栓的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进一步探讨该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例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使临床... 目的通过1例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全身多发静脉血栓的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进一步探讨该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例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使临床医生在今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重视。结果 1例确诊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全身多发静脉血栓。结论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可能出现全身多发静脉血栓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栓
下载PDF
含克拉屈滨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疗效
9
作者 王买红 刘学 +5 位作者 秦先念 陈果 谭栩 马影影 张诚 张曦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3年第9期528-532,共5页
目的探讨含克拉屈滨方案为基础治疗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采用以CLAG(克拉屈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治疗1个疗程的11例复发难治ALL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含克拉屈滨方案为基础治疗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采用以CLAG(克拉屈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治疗1个疗程的11例复发难治AL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28岁(4~58岁);B⁃ALL 8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TP53突变1例,NOTCH1突变2例,KRAS突变2例,NRAS突变2例;1例染色体为超二倍体,1例为复杂染色体。11例患者中,CLAG+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4例,CLAG+伊达比星+依托泊苷治疗1例,CLAG+依托泊苷治疗1例,CLAG+培门冬酶注射液+依托泊苷治疗1例,CLAG+甲氨蝶呤+依托泊苷治疗1例,CLAG+多柔比星脂质体+达雷妥尤单抗治疗1例,CLAG+伊达比星治疗1例,CLAG+西达本胺治疗1例。11例患者中,5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主要不良反应为重度骨髓抑制(11例)、粒细胞缺乏伴发热(6例)、败血症(3例),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含克拉屈滨方案为基础治疗复发难治ALL有效,安全性较好,患者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样 克拉屈滨 复发 难治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急性早前T淋巴细胞白血病新方案诱导缓解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王买红 饶军 +8 位作者 陈果 谭栩 马影影 文钦 高力 高蕾 孔佩艳 张诚 张曦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1-66,70,共7页
目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尚无标准诱导治疗方案,急性早前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对标准的强化化疗反应差,复发风险高,预后差。拟探讨合适的诱导方案来提高其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不... 目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尚无标准诱导治疗方案,急性早前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对标准的强化化疗反应差,复发风险高,预后差。拟探讨合适的诱导方案来提高其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不同方案诱导化疗的21例初诊ETP-ALL患者的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初诊ETP-ALL根据骨髓细胞学、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检测结果诊断。结果:21例患者中男14例,女7例;中位年龄27(16~57)岁;7例接受PCIOD方案[培门冬酶注射液:2500 IU/m^(2)肌肉注射,第1、14天;环磷酰胺:800 mg·m^(-2)·d^(-1),第1天;伊达比星:6~8 mg(总量10 mg),第1~3天;长春地辛:4 mg,第1天;地塞米松:20 mg/d,第1~7天]治疗。14例接受VTLP样方案(吡柔比星:40 mg/m^(2)分3 d或柔红霉素30~45 mg·m^(-2)·d^(-1),第8、15、22、29天;长春地辛:3 mg/m^(2)或长春新碱1.5 mg/m^(2),第8、15、22、29天;培门冬酶注射液:2500 IU/m^(2),第14、28天;或左旋门冬酰胺酶5000 U/m^(2),第8、11、14、17、20、23、26、29天;±环磷酰胺:800 mg·m^(-2)·d^(-1),第1天;泼尼松1 mg·kg^(-1)·d^(-1),第1~14天,后改为口服逐渐减量到第30天停用,每28 d为一个周期,共1个周期)治疗。7例接受PCIOD方案患者中,5例(71.43%)达细胞学缓解,2例(28.57%)微小残病灶(MRD)阴性。14例接受VTLP样方案患者中,7例(50.00%)达细胞学缓解,1例(7.14%)MRD阴性。主要不良反应为化疗后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败血症。7例PCIOD方案治疗的患者中3例发生肺部感染,其中1例合并败血症(肺炎克雷伯菌),而14例VTLP样方案治疗的患者中5例发生肺部感染,3例发生败血症,2例发生急性胰腺炎。与传统方案相比,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增加。所有患者均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ETP-ALL诱导缓解率低,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复发,生存期短。PCIOD方案可以提高ETP-AL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及MRD转阴率,且不增加治疗相关死亡率,但因病例数较少,有待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前T淋巴细胞白血病 完全缓解 微小残留病灶
原文传递
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效果比较的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谭栩 张璇 +5 位作者 高力 高蕾 刘耀 孔佩艳 张诚 张曦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618-624,共7页
目的:比较膦甲酸钠和更昔洛韦预防用药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有效预防allo-HSCT后CMV感染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行allo-HSCT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膦甲酸钠组60 mg/(kg... 目的:比较膦甲酸钠和更昔洛韦预防用药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有效预防allo-HSCT后CMV感染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行allo-HSCT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膦甲酸钠组60 mg/(kg·d)和更昔洛韦组5 mg/(kg·d),对2组患者用药期间和移植+100 d CMV感染及毒副作用进行临床观察,比较2种药物在allo-HSCT后CMV感染预防中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预防用药期间、移植+100 d CMV感染和CMV病发生率,更昔洛韦组分别是2.9%、20.6%、0,而膦甲酸钠组分别为11.4%、31.4%、11.4%;2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膦甲酸钠预防组CMV感染出现时间明显先于更昔洛韦预防组(P=0.015);毒副作用方面:2组用药期间,Ⅲ度粒细胞减少的发生,更昔洛韦组明显高于膦甲酸钠组(P=0.016);Ⅳ度粒细胞减少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在Ⅰ、Ⅱ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上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相似,但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在膦甲酸钠预防组较更昔洛韦预防组更常见(P=0.024)。用药预防期间,因不良反应停药的膦甲酸钠组有4例,更昔洛韦预防组未发生。结论:膦甲酸钠和更昔洛韦在预防allo-HSCT后CMV感染上疗效相当,但2组的不良反应有一定差异,因此预防使用膦甲酸钠或更昔洛韦应当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防 膦甲酸钠 更昔洛韦
原文传递
以广泛皮疹伴瘙痒起病的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陈果 刘思恒 +6 位作者 李佳 何苗 谭栩 马影影 王买红 张曦 张诚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19期3415-3417,共3页
白血病皮肤浸润发病率低,据报道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皮肤浸润发病率为3%~30%,其中约1/3患者皮肤浸润症状发生在确诊白血病之前,约2/3患者皮肤浸润发生在治疗过程中疾病复发时[1-3]。白血病发生皮肤浸润往往提示预后不良,其典型临床表现... 白血病皮肤浸润发病率低,据报道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皮肤浸润发病率为3%~30%,其中约1/3患者皮肤浸润症状发生在确诊白血病之前,约2/3患者皮肤浸润发生在治疗过程中疾病复发时[1-3]。白血病发生皮肤浸润往往提示预后不良,其典型临床表现为硬质红棕色丘疹、结节,通常无明显瘙痒、疼痛等不适,常见于头颈部、躯干、四肢,可泛发全身,某些罕见临床亚型早期往往易被忽略进而发生误诊[4]。本文报道1例以反复皮疹伴瘙痒起病,皮肤活检考虑造血系统肿瘤,进而完善骨髓穿刺确诊白血病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髓外侵犯 皮肤白血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