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地区蜱种群与疾病流行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谭梁飞 熊进峰 +4 位作者 刘力 张令要 徐军强 官旭华 占发先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2008年以来湖北省监测发现较多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主要发病地区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和桐柏山地区。本研究旨在了解湖北省麻城市、英山县、随州市、咸宁市和兴山县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地区蜱种群构成的地区分布... 2008年以来湖北省监测发现较多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主要发病地区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和桐柏山地区。本研究旨在了解湖北省麻城市、英山县、随州市、咸宁市和兴山县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地区蜱种群构成的地区分布,以及随州市蜱季节密度消长情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发病地区的各种蜱,并对这些蜱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2011年湖北随县长角血蜱的季节消长呈单峰型,五月达到最高为112.5只/旗子/d,时,随后逐渐下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实验室检测阳性病例同样呈单峰型,在六月达到最高峰(23例)。蜱的季节密度消长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紧密相关,推测长角血蜱是主要传播媒介节肢动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 种群 长角血蜱 微小扇头蜱
下载PDF
中华真地鳖断足再生对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谭梁飞 朱芬 +2 位作者 熊强 周兴苗 雷朝亮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研究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的断足时间及数量对发育历期的影响,以及不同龄期断足处理后发育历期间的差异。以8龄若虫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再生临界期为20~26日龄。不同日龄的8龄若虫断去1条后足,蜕1次皮后能再生的若... 研究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的断足时间及数量对发育历期的影响,以及不同龄期断足处理后发育历期间的差异。以8龄若虫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再生临界期为20~26日龄。不同日龄的8龄若虫断去1条后足,蜕1次皮后能再生的若虫从断足至蜕皮的平均时间与8龄的正常历期相近,整个8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均比正常历期长,并随断足处理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蜕1次皮后断足没有再生的绝大部分个体,8龄若虫的历期均比正常历期短。以3日龄的4龄若虫为处理对象,发现断去不同数量的足后(蜕1次皮后均能再生),从断足至蜕皮的历期及4龄的历期,均随虫体断足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断去1条或2条后足处理,从断足至蜕皮的历期间及断足处理后4龄历期与正常历期间的差异不显著。不同虫龄的若虫断去1条后足的腿节后1次蜕皮后能再生的大部分个体,从断足至蜕皮的时间比同龄若虫的正常历期稍长,所延长的时间相当于从龄初至断足处理的时间,而断足后1次蜕皮未再生的其余个体从断足到蜕皮的时间均很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真地鳖 断足再生 发育历期 再生临界期
下载PDF
中华真地鳖的断足再生 被引量:3
3
作者 谭梁飞 朱芬 +2 位作者 刘静 周兴苗 雷朝亮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9-724,共6页
报道了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的断足再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虫龄期的若虫都有断足再生能力 ;足的不同部位断足后均能再生 ;断掉不同数量的足后 ,只要能成活均可再生。断足再生后 ,继续断掉再生足的原位或其他部位... 报道了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的断足再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虫龄期的若虫都有断足再生能力 ;足的不同部位断足后均能再生 ;断掉不同数量的足后 ,只要能成活均可再生。断足再生后 ,继续断掉再生足的原位或其他部位也可以再生。再生足的跗节均比正常的少一节 ,具有再生不完整性。断足后 ,只要经 1~ 2次蜕皮 ,均可再生。断掉一对足的腿节后 ,再生足出现大小不一的现象 ,小的一般发育不全 ,断足数量多容易出现再生足发育不全。再生足比正常足要小 ,但生长速度要快 ,断掉足的腿节或跗节后的再生足经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真地鳖 断足 再生 蜕皮
下载PDF
湖北省随州市羊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调查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静 张令要 +6 位作者 邓蕖 詹发先 岳金亮 谭梁飞 程均福 尹华超 王本银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调查湖北省随州市羊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状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湖北随州市采集的羊血标本进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分析。结果... 目的调查湖北省随州市羊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状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湖北随州市采集的羊血标本进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分析。结果共检测羊血标本29份,阳性标本25份,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感染率为86.2%;所检出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1 442 bp)与GenBank中收录的部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7.1%~99.8%,进化分析显示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同在一个分支上。结论湖北随州地区山羊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16S RRNA基因
下载PDF
不同植物浸液对白纹伊蚊的产卵引诱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令要 张险峰 +2 位作者 岳木生 谭梁飞 雷朝亮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1-255,共5页
应用孕卵蚊虫粘捕法现场测试不同植物浸液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Skuse)的产卵引诱作用,发现樟树叶、黄杨叶、狗尾草、绊根草、玉兰叶和竹叶的浸液现场诱蚊效果与自来水对照没有显著的差异;竹叶、玉兰叶、狗尾草和绊根草室内发酵21... 应用孕卵蚊虫粘捕法现场测试不同植物浸液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Skuse)的产卵引诱作用,发现樟树叶、黄杨叶、狗尾草、绊根草、玉兰叶和竹叶的浸液现场诱蚊效果与自来水对照没有显著的差异;竹叶、玉兰叶、狗尾草和绊根草室内发酵21、30和45d的现场诱蚊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应用诱卵器法显示:竹叶、玉兰、狗尾草、绊根草植物浸液和自来水对照的诱卵数却差异显著。现场试验发现自来水、室外积水和蚊虫饲养水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白纹伊蚊 孕卵蚊虫粘捕法 植物浸液
下载PDF
鼠类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岳木生 谭梁飞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1年第2期81-84,共4页
鼠类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远古人类将鼠类作为食物之一,但鼠类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十分重大,鼠类作为疾病媒介可传播多种疾病、危害工农业生产、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骚扰作用等。鼠类是许多疾病的储存宿主,传播疾病... 鼠类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远古人类将鼠类作为食物之一,但鼠类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十分重大,鼠类作为疾病媒介可传播多种疾病、危害工农业生产、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骚扰作用等。鼠类是许多疾病的储存宿主,传播疾病的途径主要是:体外寄生虫叮咬、排泄物污染、机械携带以及直接咬人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危害 评估指标体系 鼠类 应用 风险 病媒 体外寄生虫 古人类
下载PDF
大面积灭蟑后生物种群动态变化调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岳金亮 张令要 +6 位作者 彭清华 郑立国 谭梁飞 张天宝 彭明军 黄晓波 周勇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0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大面积开展灭蟑后,及时掌握生物种群变化动态,为巩固灭蟑达标成果、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防治依据。方法依据常年蟑螂密度监测(粘捕法)、3‰氯菊酯酒精药液药激法与现场查阅PCO蟑螂防治工作记录询问法获取蟑螂种群。结果13年前蟑螂... 目的大面积开展灭蟑后,及时掌握生物种群变化动态,为巩固灭蟑达标成果、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防治依据。方法依据常年蟑螂密度监测(粘捕法)、3‰氯菊酯酒精药液药激法与现场查阅PCO蟑螂防治工作记录询问法获取蟑螂种群。结果13年前蟑螂种群本底调查德国小蠊仅占3.07%,13年后占67.11%。讨论造成德国小蠊这一生物种群质和量的变化,一是卵鞘随体携带生物孵化传播;二是繁殖速度快、量大,易被货物和物品夹带被动扩散;三是成虫主动转移扩散。另外,与不合理的使用杀虫剂导致生物种群间抗药性基因世代相传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种群密度 调查
下载PDF
白纹伊蚊产卵习性的实验室和现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令要 谭梁飞 +2 位作者 艾辉 雷朝亮 袁方玉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219-223,共5页
采用孕蚊粘捕器和诱卵器研究白纹伊蚊的产卵习性,结果显示白纹伊蚊的产卵行为具有明显的白昼性特点。室内白天的产卵量占整个产卵量的95.94%;现场白天的产卵量占全部产卵量的91.90%。自纹伊蚊的生殖营养周期平均为4.22天。吸血后... 采用孕蚊粘捕器和诱卵器研究白纹伊蚊的产卵习性,结果显示白纹伊蚊的产卵行为具有明显的白昼性特点。室内白天的产卵量占整个产卵量的95.94%;现场白天的产卵量占全部产卵量的91.90%。自纹伊蚊的生殖营养周期平均为4.22天。吸血后第3天5.76%的蚊虫出现产卵活动,第4天46.64%的蚊虫出现产卵活动,第4天的产卵量占整个产卵量的56.41%,之后明显下降。白纹伊蚊产卵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散性。每2h观察1次,则51.92%蚊虫需要产卵2次以上才可完成1个生殖营养周期内成熟的卵粒。室内白纹伊蚊的产卵高峰期出现在18:00~20:00,高峰期产卵量占整个产卵量的56.25%;单峰型,峰型较窄。现场的产卵高峰期出现的较早,32.51%卵粒出现在12:00~15:00,24.95%卵粒出现在15:00~18:00,单峰型,峰型较宽。白纹伊蚊产卵提前1~2h或更长的时间进入产卵地点停息或活动。64.oo%孕蚊在12:00~18:00间被捕获,而在18:00~20:00期间仅9.33%孕蚊被捕获,而31.86%卵粒出现在18:00-20:00。孕卵蚊虫粘捕器捕获的孕蚊、诱卵器诱集的卵粒、人诱法采集的未吸血蚊两两间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或回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产卵习性 孕卵蚊虫粘捕法 诱卵器
下载PDF
三种媒介伊蚊监测方法的差异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熊进峰 谭梁飞 +2 位作者 杨瑞 张薇 姚璇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237-242,共6页
分析布雷图指数(BI)法、诱蚊诱卵指数(MOI)法和双层叠帐法开展媒介伊蚊监测结果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评判对蚊媒疾病传播风险评估的影响,为建立科学的媒介伊蚊监测奠定方法基础。本文选取湖北省6个区(市)的城镇居民区和农村居民区,于媒介... 分析布雷图指数(BI)法、诱蚊诱卵指数(MOI)法和双层叠帐法开展媒介伊蚊监测结果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评判对蚊媒疾病传播风险评估的影响,为建立科学的媒介伊蚊监测奠定方法基础。本文选取湖北省6个区(市)的城镇居民区和农村居民区,于媒介伊蚊活动季节同步开展BI法、MOI法和双层叠帐法的伊蚊密度监测,比较蚊媒疾病传播风险判断的差异,并分析监测方法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10个月的监测期内,BI平均值为5.94,MOI平均值为4.15,帐诱指数平均值为2.67只/(顶·h),从季节消长来看,三种监测方法的峰值均在7-9月。以风险评估阈值为界,比较城镇居民区和农村居民区监测结果,显示3种监测方法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002,P=0.968;χ^(2)=3.380,P=0.066;χ^(2)=1.186,P=0.276)。相关性分析发现,3种方法两两之间、同一方法不同生境间的监测均有统计学相关关系(P<0.001)。结果表明,湖北省伊蚊活动期在3-12月,其中7-9月为高峰期。3种方法均显示湖北省城市与农村媒介伊蚊传播蚊媒疾病的风险研判趋势一致。3种监测方法的总体监测及不同生境监测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能客观反映伊蚊季节消长规律,协同性好,可根据环境特点和防控需要选择适合的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伊蚊 监测 布雷图指数法 诱蚊诱卵器法 双层叠帐法 相关性
下载PDF
应用孕卵蚊虫粘捕法监测白纹伊蚊种群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令要 詹发先 +1 位作者 谭梁飞 雷朝亮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223-228,共6页
研究孕卵蚊虫粘捕法在白纹伊蚊种群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孕卵蚊虫粘捕器所捕获的蚊种构成中,白纹伊蚊为优势蚊种,占89.87%;完整蚊虫清晰可见率为60.53%,少雨时期孕卵蚊虫粘捕器捕获的蚊虫完整率高于多雨时期,99.70%的蚊虫的足跗节清晰可见... 研究孕卵蚊虫粘捕法在白纹伊蚊种群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孕卵蚊虫粘捕器所捕获的蚊种构成中,白纹伊蚊为优势蚊种,占89.87%;完整蚊虫清晰可见率为60.53%,少雨时期孕卵蚊虫粘捕器捕获的蚊虫完整率高于多雨时期,99.70%的蚊虫的足跗节清晰可见,胸侧部、腹部、喙和后头等部位清晰可见率为70%左右;86.67%的蚊虫被粘附在粘胶下部,粘胶中部粘附了10.10%的蚊虫,粘胶上部仅粘附了3.03%的蚊虫;孕卵蚊虫粘捕器指数与标准诱卵器指数存在明显的直线回归关系,试验表明孕卵蚊虫粘捕法在武汉地区可应用于白纹伊蚊种群动态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孕卵蚊虫粘捕法 标准诱卵器法 蚊虫监测
下载PDF
宜昌三峡大老岭林场鼠形动物调查及其防治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彬彬 李晓明 +4 位作者 沈超 薛宏俊 杜平 高新章 谭梁飞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9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掌握大老岭林场鼠形动物的种群及密度,开展初步的防治试验,为制定科学的鼠害防控方案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银杏树苗圃区域的鼠害灭前、灭后均用鼠夹法开展鼠密度调查;用毒饵对银杏树苗圃区域的鼠害进行防治。结果林场区域鼠形动物调查... 目的掌握大老岭林场鼠形动物的种群及密度,开展初步的防治试验,为制定科学的鼠害防控方案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银杏树苗圃区域的鼠害灭前、灭后均用鼠夹法开展鼠密度调查;用毒饵对银杏树苗圃区域的鼠害进行防治。结果林场区域鼠形动物调查,共捕获鼠形动物35只,捕获率为10.94%;经鉴定为鼠类8种,鼩鼱2种。银杏树苗圃区域鼠害调查,灭前捕获率为11.67%,灭后捕获率为2.00%,新栽苗木未发现危害。结论大老岭林场自然植被丰富茂盛,鼠形动物种类繁多,应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老岭林场 鼠形动物 调查 防治
下载PDF
硫酸铜溶液应用于白纹伊蚊幼虫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令要 詹发先 +3 位作者 谭梁飞 岳金亮 彭清华 雷朝亮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218-223,共6页
高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对卵粒的孵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1、10 和100 mg/L硫酸铜溶液中,白纹伊蚊卵粒孵化率与自来水对照有显著差异;而在0.5 mg/L硫酸铜溶液中,孵化率差异不显著.高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对白纹伊蚊幼虫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 高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对卵粒的孵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1、10 和100 mg/L硫酸铜溶液中,白纹伊蚊卵粒孵化率与自来水对照有显著差异;而在0.5 mg/L硫酸铜溶液中,孵化率差异不显著.高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对白纹伊蚊幼虫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10和100 mg/L的硫酸铜溶液对Ⅰ~Ⅱ龄白纹伊蚊幼虫有强烈的致死作用,蚊幼虫24 h后死亡率为100%.高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对白纹伊蚊孕蚊产卵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然而绊根草浸液可以减弱此驱避作用.在现场试验中发现:放置一周后,所有盛有自来水的容器内全部孳生有白纹伊蚊幼虫或蛹,而在100 mg/L硫酸铜溶液的容器中,前7周几乎未发现蚊幼虫或蛹的孳生,自第7周始,孳生蚊幼虫的阳性桶数才不断增加.硫酸铜溶液可以应用于白纹伊蚊幼虫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诱卵器 白纹伊蚊 硫酸铜溶液 绊根草浸液 蚊虫控制
下载PDF
继续教育是提高疾病控制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清华 张令要 +2 位作者 彭长华 何友兰 谭梁飞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年第4期370-371,共2页
关键词 人员素质 继续教育 疾病控制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疾控事业 行政事业单位 信息技术 高科技
下载PDF
咸宁市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华民 高燕 谭梁飞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4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湖北省咸宁市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选择合格的褐家鼠,配制0.005%杀鼠灵毒饵进行无选择性摄食试验。结果咸宁市在2008-2012年期间对褐家鼠开展了5次抗药性监... 目的探讨湖北省咸宁市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选择合格的褐家鼠,配制0.005%杀鼠灵毒饵进行无选择性摄食试验。结果咸宁市在2008-2012年期间对褐家鼠开展了5次抗药性监测,试鼠共214只,仅有2008年存活1只,抗药性发生率为2.44%。结论咸宁市褐家鼠对杀鼠灵尚未产生抗性种群,且仍有较高的敏感性,可继续用杀鼠灵防治褐家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 杀鼠灵 抗药性
下载PDF
湖北省蕲春县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谷生 岳木生 +4 位作者 谭梁飞 张令要 张继坤 王卫东 宁振兴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蕲春县应用抗凝血灭鼠剂以来,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抗药性试验。结果在湖北省蕲春县分别于1990年、1995年、2000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进行6次褐家鼠抗药性监测,... 目的探讨蕲春县应用抗凝血灭鼠剂以来,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抗药性试验。结果在湖北省蕲春县分别于1990年、1995年、2000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进行6次褐家鼠抗药性监测,共208只测试鼠,仅有3次各有1只存活,且后4次监测的试鼠无论雌雄、最低和最高平均致死剂量,都明显低于1995年以前的水平,但平均致死天数较1990年首次监测时有所延长。结论蕲春县在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灭鼠23年后,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仍高度敏感,对抗凝血药物的耐受能力均低于黄胸鼠和小家鼠,可以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灭褐家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抗凝血灭鼠剂 抗药性
下载PDF
荆州市城区2018—2020年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聂晓培 郝海波 +2 位作者 陈军 谭梁飞 夏世国 《医学动物防制》 2023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掌握荆州市城区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指导白纹伊蚊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20年的6—10月在荆州市城区采集白纹伊蚊的卵和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取3龄末~4龄初的蚊幼虫... 目的掌握荆州市城区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指导白纹伊蚊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20年的6—10月在荆州市城区采集白纹伊蚊的卵和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取3龄末~4龄初的蚊幼虫进行幼虫浸渍法监测;取羽化后3~5天的未吸血健康雌蚊进行成蚊接触筒监测。用SPSS 22.0软件对监测结果分析。结果2018—2020年,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和敌敌畏为高抗(LC50=0.095834 mg/L、0.163511 mg/L、0.193573 mg/L);对高效氯氟氰菊酯为中抗(LC50=0.034359 mg/L);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水平升高,由中抗(LC50=0.005410 mg/L)变为高抗(LC50=0.056935 mg/L);白纹伊蚊幼虫对吡丙醚、Bti和双硫磷的抗性有所下降,分别由高抗、中抗和中抗(LC50=0.006774 mg/L、0.010318 mg/L、0.029597 mg/L)变为中抗、低抗和低抗(LC50=0.000311 mg/L、0.002129 mg/L、0.010249 mg/L)。白纹伊蚊雌成蚊的抗性表现,对0.03%溴氰菊酯和0.08%高效氯氰菊酯为抗性,对0.07%高效氯氟氰菊酯为可能抗性,对0.40%氯菊酯、0.05%残杀威、0.20%恶虫威、0.50%马拉硫磷、0.20%杀螟硫磷和2.00%毒死蜱为敏感。结论2018—2020年荆州市城区的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建议有关部门在灭蚊工作合理选择,交替使用杀虫剂,避免白纹伊蚊对杀虫剂抗性的快速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杀虫剂 抗药性 浸渍法 接触筒法 分析
原文传递
湖北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被引量:15
17
作者 谭梁飞 胡梦佳 +11 位作者 熊进峰 姚璇 周良才 高燕 高雄 倪建伟 朱彬彬 贾倩 都振宝 郝海波 胡远峰 李国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不同地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年分别在湖北省武汉、咸宁、黄石、荆州、宜昌、荆门、襄阳、十堰、鄂州和仙桃市采集德国小蠊,带回实验室饲养;采用WHO推荐的药膜法,测定... 目的了解湖北省不同地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年分别在湖北省武汉、咸宁、黄石、荆州、宜昌、荆门、襄阳、十堰、鄂州和仙桃市采集德国小蠊,带回实验室饲养;采用WHO推荐的药膜法,测定经实验室饲养1代的试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DDVP、残杀威和乙酰甲胺磷5种常用杀虫剂的半数击倒时间及其95%CI、击倒率和抗性倍数,评价其抗药性情况。结果武汉、宜昌和黄石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较高,分别为8.16、7.71和6.48倍;荆门、武汉和宜昌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程度较高,分别为19.75、7.06和6.75倍;武汉、十堰和荆门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DDVP的抗性倍数较高,分别为61.22、9.13和8.35倍;襄阳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残杀威的抗性最高,为6.71倍,其他地区均较低;荆州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乙酰甲胺磷的抗性最高,为4.88倍,其他地区均较低。结论湖北省大部分城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DDVP、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问题非常严重;建议尽量采用环境治理方法,清除蜚蠊赖以栖息的生存条件,尽量减少滞留喷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抗药性 调查
原文传递
氟虫腈白蚁饵剂对散白蚁的防治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谭梁飞 高勇勇 +6 位作者 雷朝亮 黄求应 熊进峰 官旭华 彭清华 姚璇 张天宝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0.004%氟虫腈白蚁饵剂实验室及室内现场对散白蚁的防治效果。方法在实验室开展氟虫腈白蚁饵剂对黑胸散白蚁的药效实验,在室内现场测试氟虫腈白蚁饵剂对黑胸散白蚁和黄胸散白蚁的防治效果。结果黑胸散白蚁取食饵剂3 d后开始大量... 目的观察0.004%氟虫腈白蚁饵剂实验室及室内现场对散白蚁的防治效果。方法在实验室开展氟虫腈白蚁饵剂对黑胸散白蚁的药效实验,在室内现场测试氟虫腈白蚁饵剂对黑胸散白蚁和黄胸散白蚁的防治效果。结果黑胸散白蚁取食饵剂3 d后开始大量死亡,平均死亡率达78.00%,8 d后工蚁和兵蚁全部死亡,氟虫腈白蚁饵剂平均被食率为5.15%。从2009-2015年使用氟虫腈白蚁饵剂防治15处办公楼和居民楼内的黑胸散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其中13处进行1次防治,其他2处分别进行2次和3次防治处理。结论 0.004%氟虫腈白蚁饵剂可有效诱杀黑胸散白蚁和黄胸散白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虫腈 黑胸散白蚁 黄胸散白蚁 饵剂 药效
原文传递
硼酸胶饵与现场滞留喷洒灭蜚蠊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谭梁飞 岳金亮 +3 位作者 张令要 彭清华 熊进峰 占发先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70-271,274,共3页
目的观察10%硼酸胶饵实验室及现场灭蜚蠊效果,以及滞留喷洒和胶饵灭蜚蠊效果比较。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17917.7-2009和GB/T17917.10-2009进行实验室和模拟现场的毒效观察;采用目测法,在现场先后滞留喷洒和施用胶饵观察蜚蠊下降率,评价... 目的观察10%硼酸胶饵实验室及现场灭蜚蠊效果,以及滞留喷洒和胶饵灭蜚蠊效果比较。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17917.7-2009和GB/T17917.10-2009进行实验室和模拟现场的毒效观察;采用目测法,在现场先后滞留喷洒和施用胶饵观察蜚蠊下降率,评价杀灭效果。结果实验室和模拟现场施药后2d德国小蠊全部死亡,现场实验施药前德国小蠊平均密度为169.25只/15min,10%顺式氯氰菊酯悬乳剂+80%敌敌畏乳油复配滞留喷洒处理后第1周和第2周,德国小蠊平均下降率分别为9.60%和6.29%;之后采用10%顺式氯氰菊酯乳剂和20%残杀威乳油复配滞留喷洒,处理后第3周和第4周德国小蠊平均下降率分别为6.63%和5.51%;最后采用硼酸胶饵杀灭蜚蠊,第1周和第2周德国小蠊平均下降率分别为94.10%和100%,1个月后进行密度调查,德国小蠊平均密度为1.38只/15min。结论对抗药性极高的德国小蠊采用滞留喷洒杀灭效果不明显,而10%硼酸胶饵对蜚蠊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不易产生抗药性,建议多采用胶饵杀灭蜚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胶饵 滞留喷洒 蜚蠊 杀灭效果
原文传递
湖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地区鼠形动物种群构成调查 被引量:3
20
作者 谭梁飞 熊进峰 +3 位作者 张令要 朱彬彬 官旭华 占发先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48-349,352,共3页
目的在湖北省发生较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麻城市、英山县、随州市、咸安区、崇阳县、兴山县区域开展鼠形动物种群构成调查,为控制该疾病的传播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捕获鼠形动物。结果随州市的广水县和随县室外... 目的在湖北省发生较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麻城市、英山县、随州市、咸安区、崇阳县、兴山县区域开展鼠形动物种群构成调查,为控制该疾病的传播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捕获鼠形动物。结果随州市的广水县和随县室外以北社鼠为优势种,占该地捕获总数的58.88%;咸安区以北社鼠为优势种,占该地捕获总数的68.18%;麻城市和兴山县均以灰麝鼩为优势种,分别占40.48%和66.67%;英山县和崇阳县均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分别占43.75%和47.06%。所采集到的不同种鼠类均以雌性鼠为主。结论湖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区域室外鼠种类构成差异较大,主要以北社鼠、黄胸鼠和灰麝鼩为优势种,且捕获的鼠类绝大多数为雌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形动物 种群构成 湖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