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碳/氮复配对普洱茶的渥堆过程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梦珠 刘通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90-193,197,共5页
探讨了碳(糖)、氮源(氨基酸)复配对渥堆发酵过程中普洱茶的理化指标的影响,并通过感官评价来评判其发酵品质。结果表明:糖和氨基酸复配组合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快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分解转化,以及茶褐素的积累,以及确保发酵最... 探讨了碳(糖)、氮源(氨基酸)复配对渥堆发酵过程中普洱茶的理化指标的影响,并通过感官评价来评判其发酵品质。结果表明:糖和氨基酸复配组合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快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分解转化,以及茶褐素的积累,以及确保发酵最终水浸出物的含量,从而促进普洱茶特殊品质的形成;加入糖和氨基酸复配组合的普洱茶发酵18d后,在外形、汤色、滋味、香气、叶底等感官品质上基本具有了熟茶的品质;综合而言,苯丙氨酸+果糖、苯丙氨酸+果胶、丙氨酸+果糖三种组合能更好的提高普洱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氨基酸 渥堆发酵
下载PDF
不同储存时间对普洱茶有机溶剂萃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通讯 谭梦珠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72-2377,共6页
本文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大小研究了十种茶叶(不同年份的生普和熟普)有机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生茶有机溶剂萃取层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IC50最小分别可达0.339 mg/mL、0.074 mg/mL、1.206 mg... 本文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大小研究了十种茶叶(不同年份的生普和熟普)有机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生茶有机溶剂萃取层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IC50最小分别可达0.339 mg/mL、0.074 mg/mL、1.206 mg/mL,熟茶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IC50最小分别可达0.554 mg/mL、0.164 mg/mL、1.927 mg/mL,生茶的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熟茶;各种普洱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主要取决于各萃取液中的多酚和黄酮含量。生茶乙酸乙酯层的茶多酚萃取量最多,在7.33-9.57%之间,正丁醇层的黄酮类物质的萃取量最多在7.08-10.99%之间,熟茶正丁醇层的茶多酚含量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在个有机溶剂层中均是最高的,分别在3.62-5.73%之间和4.75-5.83%之间,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的萃取化合物具有较多的羟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茶叶的储存时间对各萃取液的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茶多酚 黄酮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不同干燥温度对普洱茶多酚类物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通讯 谭梦珠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4-271 143,共9页
本文研究了添加丙氨酸和木糖促进普洱茶的发酵进程,并探索了不同干燥温度(晾干、40℃、60℃、80℃、100℃、120℃)对出堆普洱茶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同温度干燥处理,对普洱茶多酚类物质的转化具有不同影响。60℃以下的低... 本文研究了添加丙氨酸和木糖促进普洱茶的发酵进程,并探索了不同干燥温度(晾干、40℃、60℃、80℃、100℃、120℃)对出堆普洱茶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同温度干燥处理,对普洱茶多酚类物质的转化具有不同影响。60℃以下的低温干燥组茶多酚、儿茶素、茶褐素含量均较高,而高于80℃的高温干燥组各成分含量明显较低。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表明,各组普洱茶主要香气成分总体一致,主要有(+)-环蒜头烯、己醛、庚醛、5-甲基糠醛、苯甲醛、苯乙醛、天然壬醛等。低温干燥组(晾干、40℃、60℃)的香气成分中烯烃类物质所占百分比较大,高温干燥组(80℃、100℃、120℃)中醛类物质所占百分比较大。低温干燥组的苯环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香气成分均高于高温干燥组,晾干组最高。综合而言,晾干普洱茶品质最佳,60℃以下干燥处理的普洱茶具有较好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干燥温度 多酚 香气成分
原文传递
化学专业教育硕士RTOP教学评价研究
4
作者 陈诺 刘翠 +1 位作者 章健 谭梦珠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5-70,共6页
RTOP是由美国亚利桑那教师协作体创建的课堂观察工具,用来对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观察评估。使用RTOP对某师范大学17位化学专业教育硕士以及3位获得国赛一等奖的化学专业教育硕士的共20节试讲课堂,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内容和课... RTOP是由美国亚利桑那教师协作体创建的课堂观察工具,用来对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观察评估。使用RTOP对某师范大学17位化学专业教育硕士以及3位获得国赛一等奖的化学专业教育硕士的共20节试讲课堂,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内容和课堂文化等3个维度展开课堂观察。结果发现RTOP工具对教育硕士的教学效果评价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不同水平教育硕士课堂表现的差异。研究发现:该校化学专业教育硕士在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做出预测、假设并设计检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估等观察点的表现上仍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OP 课堂观察 教学效果 教育硕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