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E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1
作者 谭欣珍 熊飞龙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2期225-225,共1页
在机械设计中使用Pro/E软件具有直观、方便的优点,可实现全参数化、变量化设计,并且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干涉检测、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可大大缩短机械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PRO/E 机械设计 应用
下载PDF
锥形冲头翻边变形应力场的数值仿真 被引量:8
2
作者 卢险峰 张朝阁 +1 位作者 李湖峰 谭欣珍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39,共4页
利用ABAQUS商用软件,对锥形冲头翻边变形过程的等效应力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并与柱形冲头的翻边变形仿真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一般规律,也发现了新规律,即两者的应力场形状相同,底部圆角处等效应力在变形第1阶段最大,孔口边缘处等效应力最... 利用ABAQUS商用软件,对锥形冲头翻边变形过程的等效应力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并与柱形冲头的翻边变形仿真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一般规律,也发现了新规律,即两者的应力场形状相同,底部圆角处等效应力在变形第1阶段最大,孔口边缘处等效应力最大出现在变形第3阶段,第4阶段(变形终了时)锥形冲头翻边的等效应力比柱形冲头翻边时下降更大。为锥形、球形、抛物线形冲头的翻边能减少翻边力、降低极限翻边系数的实践与理论认识,提供了一种解释与定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软件 等效应力 翻边力 极限翻边系数
下载PDF
拉深变形力理论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卢险峰 谭欣珍 +1 位作者 周勇 李湖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2004-2006,共3页
基于对冲压成形加工中拉深工序变形区材料的应力、应变特点的分析,针对现有拉深力理论计算公式中忽略了材料厚度变化及加工硬化两个因素的影响的问题,利用金属塑性成形理论中的主应力法,考虑这两个影响因素,建立和提出了描述拉深力理论... 基于对冲压成形加工中拉深工序变形区材料的应力、应变特点的分析,针对现有拉深力理论计算公式中忽略了材料厚度变化及加工硬化两个因素的影响的问题,利用金属塑性成形理论中的主应力法,考虑这两个影响因素,建立和提出了描述拉深力理论计算的一个新的数学模型,并用铝板材料的拉深试验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深力 加工硬化 料厚变化 描述模型
下载PDF
翻边变形过程的有限元分析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卢险峰 谭欣珍 +1 位作者 张朝阁 李湖峰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8年第1期40-43,共4页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圆孔翻边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翻边变形可以分为4个阶段的细观认识及其动态过程、翻边预加工小孔孔径的分析计算方法、变形区料厚变化情况以及等效应力分布与特点等。用普通冷轧钢板SPCC在一般实...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圆孔翻边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翻边变形可以分为4个阶段的细观认识及其动态过程、翻边预加工小孔孔径的分析计算方法、变形区料厚变化情况以及等效应力分布与特点等。用普通冷轧钢板SPCC在一般实验条件下进行了翻边工艺试验。通过同试验和现有文献资料有关数据的比较,既探究出了新的规律,又深化了传统的认识。表明这种研究对翻边工艺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4阶段 料厚变化 等效应力 预加工小孔孔径
下载PDF
拉深破裂规律的数值模拟及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卢险峰 谭欣珍 +1 位作者 贺龙 周勇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9年第4期356-359,共4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拉深变形力学行为,尤其是拉深破裂时的规律特点,利用DEFORM-2D有限元软件,对1060铝板和10号钢板进行了拉深变形的数值模拟;还专门进行了各种拉深破裂的工艺试验。通过数值模拟与工艺试验,验证了最大拉深力出现时刻的传统... 为了进一步探究拉深变形力学行为,尤其是拉深破裂时的规律特点,利用DEFORM-2D有限元软件,对1060铝板和10号钢板进行了拉深变形的数值模拟;还专门进行了各种拉深破裂的工艺试验。通过数值模拟与工艺试验,验证了最大拉深力出现时刻的传统观点,但对其破裂问题有新的补充发现;提出了拉深破裂位置的一种新认识;并描述了拉深破裂发生时的一些规律及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拉深力 破裂位置 模拟试验 工艺试验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CDIO理念在“计算机辅助+X”类课程中的改革及实践
6
作者 吴晨刚 王庆礼 +1 位作者 张乐平 谭欣珍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2期50-52,共3页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和社会对人才质量和类型提出了新要求。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无法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辅助+X”类课程人才培养需要。该文以CDIO理念在“计算机辅助+X”类课程中的教学改革探索为例,从构建一体化教学新模...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和社会对人才质量和类型提出了新要求。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无法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辅助+X”类课程人才培养需要。该文以CDIO理念在“计算机辅助+X”类课程中的教学改革探索为例,从构建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搭建项目教学新内容、创建实战考核新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适合该类课程教学的“三三制”解决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能高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CDIO 计算机辅助 智能制造 “三三制”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