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及危险因素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
1
作者 谭浩冬 张宏宇 +2 位作者 黎川 胡兰心 张雪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94-0098,共5页
了解目前国内结直肠癌术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VTE的发生情况,确定VTE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记录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限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住院病人资料,并在术后 21-28 ... 了解目前国内结直肠癌术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VTE的发生情况,确定VTE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记录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限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住院病人资料,并在术后 21-28 天左右行常规门诊随访。将术后VTE组(23例)与NVTE组(125例)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单因素分析存在差异的因素,将有差异因素进一步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定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用总量及百分比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48例限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住院病人,术后1月内共有25例患者发生VTE(16.9%),均为DVT,血栓类型为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其中23例(92%)术后5-7天检出,2例(8%)术后21-28天检出,76%为无症状DVT。未诊断PE发生。将术后VTE组与非VTE组资料比较发现,年龄、术前血红蛋白(hb)、caprini评分、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抗凝药物使用、术后合并并发症(吻合口瘘、肠梗阻、出血、感染等)、术后APTT、D-二聚体与非VTE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caprini评分、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合并并发症、D-二聚体是结直肠癌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值≥1,且 P < 0.05) ,术后抗凝药物使用是结直肠癌术后发生VTE 的保护因素( OR 值<1,且 P < 0.05)。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VTE发生率较高,以无症状下肢肌间静脉为主,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年龄、caprini评分、制动时间、术后合并并发症、术后D-二聚体与结直肠癌术后VTE发生风险密切相关,术后预防性抗凝能减少VTE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纳米炭染色结直肠癌淋巴结分站对比研究
2
作者 黎川 谭浩冬 +7 位作者 肖俊杰 徐翔 胡兰心 张雪飞 张宜 苏晨 杜俊锋 张宏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究纳米炭染色对结直肠癌淋巴结示踪的规律以及对转移淋巴结检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及术前行肿瘤纳米炭标记的92例患者的标本。新鲜... 目的探究纳米炭染色对结直肠癌淋巴结示踪的规律以及对转移淋巴结检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及术前行肿瘤纳米炭标记的92例患者的标本。新鲜标本淋巴结按第一站、第二站及第三站分检,各站又分为染色组和未染色组。比较各组间及组内不同站不同染色程度淋巴结的差异。结果共纳入92例患者,共分检出淋巴结2859枚,其中转移淋巴结66枚(2.3%),未转移2793枚(97.7%);黑染淋巴结2167枚(75.8%),未染色692枚(24.2%)。淋巴结染色率从第一到第三站逐渐递增(P<0.017);第一站和第二站转移淋巴结的染色率比同站所有淋巴结染色率低(χ^(2)=23.959,P<0.001;χ^(2)=7.187,P=0.007),但在第三站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5,P=0.283);第一站和第二站染色淋巴结转移率小于未染色淋巴结(χ^(2)=26.224,P<0.001;χ^(2)=7.520,P=0.006),但第三站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2,P=0.267)。结论纳米炭淋巴结示踪效果随着淋巴回流逐渐增强。在第一站和第二站,其对于转移淋巴结的显示缺乏特异性,手术及分检过程中应更关注未染色淋巴结。在第三站淋巴结中,能够更有效地示踪转移淋巴结,可按染色淋巴结进行针对性地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纳米炭 淋巴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