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辐射交联微孔聚丙烯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晨光 邢哲 +1 位作者 谭海容 吴国忠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1期3-10,共8页
利用超临界CO_2发泡技术制备的微孔聚合物材料具有发泡效率高,绿色环保及机械性能好等优点。少量聚合物(例如聚丙烯)由于熔体强度较低,不足以支撑泡孔膨胀,容易造成发泡过程中孔壁破裂和泡孔融合,严重影响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辐射交联... 利用超临界CO_2发泡技术制备的微孔聚合物材料具有发泡效率高,绿色环保及机械性能好等优点。少量聚合物(例如聚丙烯)由于熔体强度较低,不足以支撑泡孔膨胀,容易造成发泡过程中孔壁破裂和泡孔融合,严重影响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辐射交联可以使聚合物从二维结构变为三维网状结构,显著提高聚合物熔体强度,明显拓宽聚合物的发泡温度区间。因此,辐射交联技术在超临界CO_2发泡工艺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超临界CO_2发泡改性聚丙烯发泡的研究进展以及辐射交联在超临界CO_2发泡聚丙烯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超临界CO2 辐射交联 发泡 机械性能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聚醚醚酮薄膜的氧化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谭海容 邢哲 +2 位作者 刘伟华 沈蓉芳 吴国忠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7-32,共6页
为了研究辐照气氛中氧气含量对聚醚醚酮(PEEK)薄膜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于室温下分别在空气和氧气气氛中研究了PEEK薄膜的电子束辐射效应。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仪、原子力显微镜、热重分析和万能拉力机,测试了不同氧气含量... 为了研究辐照气氛中氧气含量对聚醚醚酮(PEEK)薄膜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于室温下分别在空气和氧气气氛中研究了PEEK薄膜的电子束辐射效应。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仪、原子力显微镜、热重分析和万能拉力机,测试了不同氧气含量和不同吸收剂量对PEEK薄膜化学结构、表面性质、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吸收剂量范围内,FTIR谱图中未出现新的红外吸收峰;辐照后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增加,静态水接触角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辐照气氛中氧气含量的增加,薄膜热稳定性降低;空气和氧气气氛中辐照样品的断裂应力和断裂伸长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电子束 辐射效应
下载PDF
辐照对聚丙烯粉末氧化裂解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吉祥 谢放华 +4 位作者 曾虹燕 邢哲 李会 谭海容 吴国忠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9-27,共9页
研究了在室温25°C的空气条件下,纯聚丙烯(PP)粉末和添加交联剂(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质量分数2%)的聚丙烯(J-PP)粉末(粒径约48μm)经γ射线或电子束辐照后的裂解效应。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 研究了在室温25°C的空气条件下,纯聚丙烯(PP)粉末和添加交联剂(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质量分数2%)的聚丙烯(J-PP)粉末(粒径约48μm)经γ射线或电子束辐照后的裂解效应。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对辐射引发的自由基浓度、化学结构、热稳定性以及氧化裂解程度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吸收剂量及剂量率对裂解效应的影响。ESR结果显示:PP和J-PP粉末在辐照后均有过氧自由基的产生;红外光谱分析发现两者都有氧化产物的产生,交联剂的添加无法阻止聚丙烯的氧化裂解,归一化处理后发现羰基的吸收峰强度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TG结果表明辐照后样品的起始分解温度均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有所不同;熔融指数和GPC测试表明辐照后PP和J-PP的平均分子量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电子束 聚丙烯粉末 氧化裂解
下载PDF
怎样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
4
作者 谭海容 《益寿宝典》 2020年第26期169-169,共1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