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舰艇官兵长时间远洋护航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萃灵 樊龙中 +5 位作者 陈正 李裕标 何俐勇 王萍 谭燮伦 刘俊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远洋护航舰艇官兵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可能原因,为制定长期远洋护航舰艇官兵的身体健康保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美国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07名舰艇官兵护航前、后血清中的肝功能6项指标、心功能3项指标... 目的探讨远洋护航舰艇官兵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可能原因,为制定长期远洋护航舰艇官兵的身体健康保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美国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07名舰艇官兵护航前、后血清中的肝功能6项指标、心功能3项指标、肾功能3项指标、蛋白2项指标、血糖、脂类7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护航前相比,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升高(P<0.001);心功能: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功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升高(P<0.05或P<0.001);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和白蛋白(albumin,ALB)降低(P<0.001);尿酸(uric acid,UA)升高(P<0.001);脂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升高(P<0.001)。结论长时间护航引发舰艇官兵某些血液生化指标发生改变,对护航舰艇官兵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生理和心理的调适,膳食的合理改善,对保障官兵身心健康,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艇官兵 大洋远航 护航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丹参液联合水分补充对高温强训陆战队员血液流变学与凝血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何俐勇 樊龙中 +4 位作者 朱正洪 谭燮伦 王萍 陈正 常镜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40-242,254,共4页
目的在高温环境下强训,观察中途静脉滴注丹参液和补充水分后,海军陆战队员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 2010年某月在南海某岛屿,抽取男性海军陆战队员64名参加高温环境下负重30kg强训12h,前期和后期各6h,前期6h强训未补充水分和... 目的在高温环境下强训,观察中途静脉滴注丹参液和补充水分后,海军陆战队员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 2010年某月在南海某岛屿,抽取男性海军陆战队员64名参加高温环境下负重30kg强训12h,前期和后期各6h,前期6h强训未补充水分和丹参液,后期6h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并可随时口服补充水分,队员训练前、中、后各取1次血标本。检测凝血功能5项指标及血液流变学12项指标。结果①静脉滴注丹参液和补充水分前,全血低切、中切、高切粘度,血桨粘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沉降率,全血低切、中切、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强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静脉滴注丹参液和补充水分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红细胞沉降率与强训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沉降率外,凝血酶原时间、部份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与强训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给水分可补充血容量,红细胞比积不会明显增高,注射丹参液可增强红细胞的柔软性,改善红细胞变形和聚集能力,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可防止海军陆战队员强训时高粘、高凝状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水分 高温环境 血液流变学 血液凝固
下载PDF
舰艇官兵护航前后体内电解质和微量元素检测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樊龙中 周赤龙 +8 位作者 何俐勇 陈正 王萍 谭燮伦 刘俊 常镜 潘世鑫 徐海秀 秦玲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20-520,522,共2页
某舰艇赴索马里护航官兵,历经九个月护航数万海里,在克服海上环境及物质生活困难的同时,完成了多次海盗打击任务。作者对护航官兵护航前、后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其变化,旨在为后勤卫生保障系统制定科学保障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 舰艇官兵 大洋远航 电解质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南海官兵驻岛礁前后内分泌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樊龙中 周赤龙 +5 位作者 何俐勇 姜兴禄 马丽莎 谭燮伦 张甜成 常镜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23-224,229,共3页
目的通过南海官兵驻礁前后和下礁2月后内分泌激素变化的研究,分析对官兵身体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08-07~10月守礁官兵158名,年龄在19~40岁之间,经医院全面体检身体合格。对守礁官兵守礁前、守礁后、下礁2个月后进行促卵泡刺激素(fol... 目的通过南海官兵驻礁前后和下礁2月后内分泌激素变化的研究,分析对官兵身体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08-07~10月守礁官兵158名,年龄在19~40岁之间,经医院全面体检身体合格。对守礁官兵守礁前、守礁后、下礁2个月后进行促卵泡刺激素(follicule-sti 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泌乳素(prolactin,PRL)、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ROG)、睾酮(testosterone,T)、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 m-ulating hormone,TSH)、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胃泌素(gastrin,GAS)、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肾上腺髓质激素(adrenal medullary hormone,ADM)测定。结果驻岛官兵守礁后与守礁前相比,FSH、LH、GAS显著降低(P<0.01或P<0.05),T、ANP、NT、ADM显著升高(P<0.01或P<0.05),E2、PROG、PRL、TSH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礁2个月后与守礁前相比11种内分泌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驻岛礁官兵部分内分泌激素发生显著改变,对驻岛官兵的身体、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但下礁2月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不会造成长久的激素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卫生 南海岛礁 激素
下载PDF
守礁官兵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5
作者 杨小霞 何俐勇 +7 位作者 樊龙中 周赤龙 李裕标 姜兴禄 谭燮伦 常镜 陈正 王萍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21-522,共2页
南海岛礁,远离大陆,常年高温、高湿、高盐分,生存空间狭小。为改善驻岛礁官兵的环境卫生状况,确保守礁官兵身体健康,作者对某部官兵守礁前、后主要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 南海岛礁 肠道寄生虫 感染 调查
下载PDF
南海驻岛官兵微量元素及其它指标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樊龙中 何俐勇 +5 位作者 周赤龙 李裕标 王萍 喻云梅 陈正 谭燮伦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2期233-234,共2页
目的探讨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前后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微量元素变化对其它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守礁部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7-10月成建制守礁官兵158名,年龄在19~40岁之间,对照组为成建制的综合补给舰官兵104名,年... 目的探讨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前后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微量元素变化对其它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守礁部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7-10月成建制守礁官兵158名,年龄在19~40岁之间,对照组为成建制的综合补给舰官兵104名,年龄在19~42岁之间。对以上人员进行微量元素及部分酶类、酯类、核酸代谢、血细胞分析、激素检测。结果守礁部队微量元素在守礁后铜和镁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锌和钙明显上升(P<0.05),铁明显下降(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体积、高密度胆固醇降低和睾酮、低密度胆固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守礁官兵铁的食物来源虽丰富,可能是维生素缺乏,铁的吸收、利用、转运受到影响,使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有小细胞贫血的危险;锌和锌/铜失调使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改变有显著差异,需防止高脂血症;锌的增高可能使睾酮合成上升,需防止粉刺和痤疮,特别是防止情绪激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驻岛官兵 微量元素 激素 血细胞分析
原文传递
南海守礁官兵浅部真菌感染病原学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何俐勇 周赤龙 +6 位作者 樊龙中 李裕标 王昱 谭燮伦 欧晓灿 潘世鑫 马丽莎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8期1042-1043,共2页
目的调查南海守礁官兵浅部真菌引起皮肤病的真菌分布,分析其发病与工作环境、季节性变化及后勤保障条件的关系。为守礁官兵浅部真菌性皮肤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法对守岛官兵进行浅部真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湿片法及... 目的调查南海守礁官兵浅部真菌引起皮肤病的真菌分布,分析其发病与工作环境、季节性变化及后勤保障条件的关系。为守礁官兵浅部真菌性皮肤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法对守岛官兵进行浅部真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湿片法及干片革兰氏染色法镜检,用显色培养基分离,并由ATB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结果南海驻岛礁官兵1195人普查确诊为皮肤癣病337例,发病率占28.20%。癣病主要分为:脚癣、体股癣、手癣、头癣、甲真菌病;合并两个部位感染68例,占20.17%;浅部真菌感染主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菌、热带念珠菌。结论南海驻岛官兵浅部真菌感染率较以前有所下降,热带念珠菌感染率增高,一年四季感染率无差异,采用药物联合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卫生 南海驻驻岛官兵 浅部真菌 疗效分析
原文传递
驻岛官兵守礁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樊龙中 李裕标 +6 位作者 周赤龙 何俐勇 王萍 谭燮伦 陈正 仇建国 刘俊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12期1957-1957,1965,共2页
目的探讨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免疫功能改变的因果,如何进行改善,为守礁部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美国BD FACSAria流式细胞仪检测守礁官兵守礁前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16+C... 目的探讨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免疫功能改变的因果,如何进行改善,为守礁部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美国BD FACSAria流式细胞仪检测守礁官兵守礁前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16+CD56+)百分率。结果南海官兵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16+CD56+守礁前百分率分别为(59.32±8.48)%,(38.67±3.17)%,(20.31±4.32)%,(10.27±1.64)%,(14.37±5.89)%。守礁后百分率分别为(55.17±9.16)%,(34.73±4.64)%,(26.56±3.66)%,(13.63±2.73)%;守礁前后CD4+/CD8+比值分别为1.90±0.11,1.31±0.17。与守礁前相比,守礁后官兵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16+CD56+,CD4+/CD8+显著降低(P<0.01,P<0.05),CD19+,CD8+明显升高(P<0.05)。结论驻岛官兵守礁期间部分免疫功能发生改变,与官兵的心理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心理状态,长时间日照和仪器辐射,高温高湿等恶劣生活条件,初次接触异样微生物、海洋生物、空气离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驻岛官兵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南海驻岛官兵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分析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何俐勇 樊龙中 +5 位作者 周赤龙 张腊喜 谭燮伦 王萍 纪英萍 喻云梅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1期100-100,120,共2页
目的探讨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前后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血细胞的变化,为守礁部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守礁官兵守礁前后及航海组血液流变学、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 目的探讨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前后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血细胞的变化,为守礁部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守礁官兵守礁前后及航海组血液流变学、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血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守礁后官兵血液流变学中全血低切黏度(low-shear blood vis-cosity)、全血中切黏度(shear whole blood viscosity)、全血高切黏度(high-shear blood viscosity)、红细胞容积(Hct)、红细胞变性指数(RBC deformation index)、红细胞聚集指数(RBC aggregation index)、红细胞沉降率(ESR)增高,血浆黏度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增高,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血细胞分析中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增高,红细胞平均体积体积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驻岛官兵守礁后血液流变学数值升高是血液浓缩、红细胞体积减小引起红细胞发生质和形态的改变所致。血浆黏度下降与血浆蛋白减少有关。驻礁官兵守礁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迟,纤维蛋白原降低,可能是食物结构改变、营养成分下降、新鲜食物少使维生素缺乏、加上微量元素发生变化等等使它们的合成减少而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驻岛官兵 血液流变学 凝血分析 血细胞分析
原文传递
南海官兵驻岛礁细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赤龙 樊龙中 +7 位作者 何俐勇 李裕标 周宏文 王萍 谭燮伦 刘俊 陈正 喻云梅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7期914-915,共2页
目的了解我国南海驻岛官兵所生活岛礁的细菌种类、分布情况,以及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无菌采集上岛1个月后人体皮肤、生活用品、厨房餐具、驻礁地表面和岛上空气样本,经增菌培养、细菌分离,进行细菌学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20... 目的了解我国南海驻岛官兵所生活岛礁的细菌种类、分布情况,以及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无菌采集上岛1个月后人体皮肤、生活用品、厨房餐具、驻礁地表面和岛上空气样本,经增菌培养、细菌分离,进行细菌学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20份样本分离出细菌27种124株;其中弧菌科细菌73株(58.9%),肠杆菌科细菌27株(21.8%),非发酵菌11株(8.9%),革兰阳性球菌6株(4.8%),厌氧菌2株(1.6%)。药敏结果显示,73株致病性弧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为96.2%、88.5%、87.1%,对其它10种抗菌素的敏感率为85.9%~61.5%;27株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为92.6%、74.1%、74.1%,对其它10种抗菌素的敏感率为63.0%~40.7%;11株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为81.8%、72.7%、63.6%,对其它10种抗菌素的敏感率为54.6%~27.3%;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林、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96.8%、93.5%、83.4%,对其它7种抗菌素的敏感率为50.5%~18.7%。结论南海某岛礁细菌分布以孤菌为主,但也进入大量陆地细菌,抗菌素敏感性与近海海水和陆地有所不同,为驻岛礁官兵细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岛礁 细菌 抗菌素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南方沿海地区念珠菌性阴道炎感染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樊龙中 何俐勇 +4 位作者 谭燮伦 袁新荣 陈正 刘俊 常镜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5期799-800,共2页
目的探讨近两年南方高热高湿沿海地区念珠菌性阴道炎群体在不同季节、年龄、月经周期的发病情况以及治疗后稳定趋势状况。方法对妇科门诊就诊的8 099例阴道炎患者进行念珠菌检测,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和革兰染色及念珠菌培养。结果南方高... 目的探讨近两年南方高热高湿沿海地区念珠菌性阴道炎群体在不同季节、年龄、月经周期的发病情况以及治疗后稳定趋势状况。方法对妇科门诊就诊的8 099例阴道炎患者进行念珠菌检测,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和革兰染色及念珠菌培养。结果南方高热高湿沿海地区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为24.694%(2000/8 099);育龄妇女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1,P<0.01);夏、秋比冬、春季节患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9,P<0.01);月经后1周患病率高于其它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治疗后,阳性率随末次用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趋势χ2=47.78,P<0.01)。结论南方高热高湿沿海地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感染率有所上升;与生育年龄呈正相关;夏、秋季节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感染率高;月经后1周,念珠菌的阳性率最高,应重点预防。复查应选停药5 d后,因其结果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性阴道炎 念珠菌 阴道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