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6、SAA、CRP及PCT联合检测对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1
作者 谭罗坤 罗嫚妮 +1 位作者 谢桂梅 李秀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合并细菌感染的肺炎支原体患者150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观察组(确诊为肺炎...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合并细菌感染的肺炎支原体患者150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观察组(确诊为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85例)和对照组(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65例)。收集所有患者血培养当天的血清标本,检测血清中的IL-6、SAA、CRP及PC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IL-6、SAA、CRP及PCT水平,分析四项指标对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分析四项指标联合诊断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6、SAA、CRP及PCT分别为(238.57±21.57)pg/ml、(169.68±17.66)mg/L、(77.98±6.58)mg/L、(13.58±2.04)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137.25±18.07)pg/ml、(128.90±15.71)mg/L、(52.60±5.87)mg/L、(8.24±1.8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约登指数、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83.53%、0.7584、81.08%、93.42%,SAA的分别为83.08%、74.12%、0.5720、71.05%、85.14%,CRP的分别为86.15%、90.59%、0.7674、87.50%、89.53%,PCT的分别为70.77%、71.76%、0.4253、65.71%、76.25%;CRP的约登指数最高,PCT的约登指数最低。串联检测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约登指数、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77%、71.76%、0.4253、65.71%、76.25%,并联检测的分别为92.31%、94.12%、0.8643、92.31%、94.12%,并联检测的约登指数高于串联检测。结论与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相比,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IL-6、SAA、CRP及PCT水平有升高趋势。联合检测四项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对于减少漏诊、帮助医务人员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细菌感染 联合检测 白细胞介素-6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血清降钙素原
下载PDF
粪便隐血试验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消化性出血中的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谭罗坤 罗海顺 +1 位作者 伍尚剑 李翠叶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1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检测在消化性出血疾病中的诊断意义,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并经消化内镜及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消化性出血患者81例为观察组,按照出血位置不同分为上消化道出血组...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检测在消化性出血疾病中的诊断意义,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并经消化内镜及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消化性出血患者81例为观察组,按照出血位置不同分为上消化道出血组(51例)和下消化道出血组(30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患者60例为对照组。以消化道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测为金标准,判断粪便隐血试验和转铁蛋白检测的诊断意义。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组粪便隐血实验检测阳性率(47.06%),转铁蛋白检测阳性率(50.98%),两者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阳性率(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消化道出血组粪便隐血试验检测阳性率(56.67%),转铁蛋白检测阳性率(63.33%),两者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阳性率(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隐血试验检测灵敏度(50.62%),转铁蛋白检测灵敏度(55.56%),两组均明显低于联合检测灵敏度(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测方式特异度均为98.33%。结论粪便隐血实验联合转铁蛋白检测诊断消化道出血疾病有较高诊断准确率,高灵敏度及特异度,利于患者早期诊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隐血实验 转铁蛋白 消化道出血 诊断
下载PDF
孕酮和HCG联合检测在诊断生化妊娠中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谭罗坤 陈绍轩 莫洁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3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孕酮检测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在生化妊娠中的诊断意义,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生化妊娠患者6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产检的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孕酮检测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在生化妊娠中的诊断意义,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生化妊娠患者6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产检的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患者孕酮及HCG水平,判断其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意义。结果对照组孕酮量平均为(35.7±2.8)ng/mL,HCG平均为(12417.5±301.9)IU/mL,而观察组孕酮量平均为(19.5±1.4)ng/mL,HCG量平均为(9831.5±220.8)IU/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孕酮和HCG检测诊断生化妊娠准确率为84.37%,特异度为89.47%,灵敏度为83.49%,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组(P<0.05)。结论孕酮联合HCG检测诊断生化妊娠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高灵敏度及特异度,利于患者早期诊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妊娠 孕酮 HCG 诊断
下载PDF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测定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绍轩 谭罗坤 +3 位作者 莫洁芳 伍尚剑 吴小玲 何树发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2期147-149,共3页
目的分析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测定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分别实施小而密... 目的分析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测定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分别实施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分析两组受检者的各项水平。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高于单支病变患者,三支病变患者各的项水平高于双支病变患者(P<0.05)。结论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能为冠心病患者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D-二聚体 冠心病
下载PDF
H7N9禽流感患者生化指标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林丽雅 陈聚兴 +3 位作者 伍尚剑 陈绍轩 谭罗坤 陈瑞丽 《实用医技杂志》 2016年第8期824-826,共3页
目的探讨H7N9禽流感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月期间9例确诊为H7N9禽流感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分为轻症组、重症组;选取同期64例普通流感... 目的探讨H7N9禽流感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月期间9例确诊为H7N9禽流感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分为轻症组、重症组;选取同期64例普通流感组和60名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各组之间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普通流感组相比,病例组表现为各生化指标水平均升高但变化不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均表现为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症组比较,重症组血清Mb、CK-MB、LDH、AST、ALT、GGT、CRP表现为持续性升高且升高幅度更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7N9禽流感患者生化指标的检测对于H7N9型禽流感的辅助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提示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感染 生物学标记 甲型流感病毒
下载PDF
孕期不同时期血清HCG水平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翠叶 伍尚剑 +3 位作者 陈聚兴 莫夏鹰 谭罗坤 罗海顺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8期1574-1576,共3页
目的:探讨孕期不同时期血清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于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月正常孕检至分娩的131例孕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其不同孕期分为孕早期组(n=32)、孕中期组(n=43)、孕晚期组(... 目的:探讨孕期不同时期血清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于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月正常孕检至分娩的131例孕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其不同孕期分为孕早期组(n=32)、孕中期组(n=43)、孕晚期组(n=56)。统计所有孕产妇甲状腺功能与血清HCG检查结果,比较三组血清HCG水平差异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并将发生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归纳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分析血清HCG水平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结果:三组中孕早期组血清HCG水平最高,依次为孕中期组,孕晚期组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孕早期组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最低,依次为孕中期组,孕晚期组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平均血清HCG水平较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孕期发生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因变量,将血清HCG水平作为协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20.290+0.001X,提示血清HCG水平降低是导致孕期不同时期产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OR>1,P<0.05);将发生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作为状态变量,血清HCG水平作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HCG水平预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的AUC为0.905(95%CI:0.856-0.954),>0.9,预测价值高,最佳阈值为26012.91IU/L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孕期血清HCG水平降低可能是导致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临床需合理调节孕产妇血清HCG水平,预防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且监测血清HCG水平变化可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早期预测与干预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不同时期 血清人绒毛促性腺激素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25OHD3水平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相关性
7
作者 李翠叶 伍尚剑 +3 位作者 陈聚兴 陈绍轩 谭罗坤 李秀珍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7期1373-137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分为出血组(n=49)及未出血组(n=31),...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分为出血组(n=49)及未出血组(n=31),检测所有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并分析其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关系。结果:出血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做线性回归检验结果显示,血清25OHD3水平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息息相关(P<0.05),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0.520-0.169X。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具有一定关系,可作为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血清25羟维生素D3 关系
下载PDF
外周血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翠叶 伍尚剑 +3 位作者 陈聚兴 陈绍轩 谭罗坤 李秀珍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9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怀集县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NSCLC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肺部良性疾病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 目的:探讨外周血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怀集县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NSCLC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肺部良性疾病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分析血清CYFRA21–1、CEA单项及联合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观察组血清CYFRA21–1水平(5.11±1.22)ng·mL^-1高于对照组(1.49±0.35)ng·m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EA水平(16.74±3.57)μg·L^-1高于对照组(2.74±0.56)μg·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FRA21–1联合CEA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90%、84.00%、88.89%。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联合应用CYFRA21–1及CEA的检测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癌胚抗原
下载PDF
WBC、CRP和PCT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谭罗坤 李秀珍 陈聚兴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血WBC、CRP及PCT联合检测在不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就诊并经确诊的感染性疾病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感染性质不同分为细菌性感染组(51例... 目的探讨血WBC、CRP及PCT联合检测在不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就诊并经确诊的感染性疾病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感染性质不同分为细菌性感染组(51例)和非细菌感染组(45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非感染者5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对象WBC计数、CRP及PCT含量,判断其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意义。结果细菌性感染组患者WBC计数、CRP及PCT含量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非细菌性感染组WBC计数及CRP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WBC、CRP及PCT单独检测细菌性感染组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CRP单独检测非细菌性感染组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细菌性感染组患者WBC计数、CRP及PCT含量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性感染组WBC计数及CRP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CRP联合PCT检测诊断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利于患者早期诊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联合检测 感染性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