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谭艺兰 胡洁 唐仕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29-131,共3页
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新型玻璃体切除手术。与传统经睫状体平坦部的玻璃体切割术(20G)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新选择,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 综述文献 传统经睫状体平坦部 研究 进展
下载PDF
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性斜视 被引量:6
2
作者 谭艺兰 谭佳 +2 位作者 许雪亮 许蓓 方红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44-948,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致限制性斜视患者行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后的斜视度、复视图及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诊治的因TAO...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致限制性斜视患者行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后的斜视度、复视图及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诊治的因TAO导致限制性斜视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例(19只眼),8例(8只眼)为限制性下斜视,行下直肌徙后术;5例(5只眼)为限制性上斜视,行上直肌徙后术;2例(2只眼)为限制性内上斜视,分次行上直肌徙后及内直肌徙后术;3例(4只眼)为限制性内斜视,行内直肌徙后术。其中2例(下斜视1例,内斜视1例)为眼眶减压术后患者,二期行眼外肌徙后术。所有患者均行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手术前和手术后均进行斜视度、复视图及立体视觉检查,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18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手术前斜视度为20~80,术后斜视度为2~10;术前16例患者第一眼位有复视,术后14例患者第一眼位及下转15°方位复视消失,2例患者第一眼位复视消失,下方视野残留复视症状;术前具立体视觉患者2例,术后具立体视觉患者增至14例,各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O导致限制性斜视患者行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可有效改善斜视度,消除复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限制性斜视 复视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儿童眶周皮样囊肿1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谭艺兰 罗俊 +1 位作者 郭燕 陶利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475-1477,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眶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影像学表现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经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的眶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部分患者行CT检查。根据肿物的部位设计... 目的:探讨儿童眶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影像学表现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经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的眶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部分患者行CT检查。根据肿物的部位设计不同的手术切口。结果:选取114例患儿中,右眼61例,左眼53例。肿物位于眶颞上缘68例(59.6%),眶上缘27例(23.7%),眶内上缘13例(11.4%),眶内下缘5例(4.4%),眶下缘1例(0.9%)。肿块与骨膜粘连紧密者49例。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肿物边界清楚100例(87.7%),低回声者105例(92.1%),回声均匀者61例(53.5%),伴有液性暗区者4例,囊肿内部无血彩者107例(93.9%)。行CT检查者40例中,CT值范围-55~32Hu。肿物周边骨壁破坏7例。术中根据肿物的部位行不同的手术切口。眉弓切口72例,上睑双重睑切口10例,囊肿部位顺皮肤方向皮肤切口30例,穹隆切口2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mo^4a,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无复发。结论:联合彩色多普勒及CT检查,可术前对儿童眶周皮样囊肿进行准确定性、定位诊断。巧妙利用肿块位置设计手术切口,完整摘除囊壁是达到术后更好的美容效果,避免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眶周 皮样囊肿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3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_(44)细胞凋亡 被引量:17
4
作者 谭艺兰 许雪亮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对体外视网膜母细胞瘤(Rb)HXO-RB44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不同质量浓度的Rg3处理HXO-RB44细胞后,应用MTT比色法分析其细胞生长抑制作用。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48h细胞凋亡率。结果...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对体外视网膜母细胞瘤(Rb)HXO-RB44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不同质量浓度的Rg3处理HXO-RB44细胞后,应用MTT比色法分析其细胞生长抑制作用。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48h细胞凋亡率。结果人参皂甙Rg3在一定范围内抑制体外培养的HXO-RB44细胞生长,其抑制率具有时间、质量浓度依赖性(P<0.01)。HOECHST染色可见实验组HXO-RB44细胞中致密强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随药物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人参皂甙Rg3主要通过诱导HXO-RB44细胞凋亡达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人参皂甙RG3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角膜地形图在儿童散光检影验光中的应用
5
作者 谭艺兰 陶利娟 +2 位作者 杨俊芳 漆争艳 何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739-741,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儿童验光中角膜地形图所测得的角膜散光与检影验光测得的散光的相互关系,探讨角膜地形图检查在儿童散瞳检影验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和散瞳检影验光两种测量方法,对88例171眼非混合性散光眼进... 目的:通过比较儿童验光中角膜地形图所测得的角膜散光与检影验光测得的散光的相互关系,探讨角膜地形图检查在儿童散瞳检影验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和散瞳检影验光两种测量方法,对88例171眼非混合性散光眼进行检查并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在检查散光度数及散光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8,P>0.05;t=1.009,P>0.05),实际最好矫正视力与角膜地形图PVA高值及低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566,P<0.01;t=3.445,P<0.01)。结论:角膜地形图检查所得的散光度数及轴向可为散瞳检影验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角膜地形图检查在提高低龄儿童散瞳检影验光速度和准确度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 角膜地形图 散瞳检影验光
下载PDF
脑瘫患儿伴发视觉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罗瑜琳 唐璟 +3 位作者 谭艺兰 邓姿峰 肖志刚 陶利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782-783,共2页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常见的视觉障碍情况,为临床早期行眼部筛查、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促进脑瘫患儿的视觉康复。方法:对223例确诊为脑瘫的患儿行眼部常规检查,包括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间接检眼镜或RetcamⅡ检查眼底,散瞳验光检查了解屈光...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常见的视觉障碍情况,为临床早期行眼部筛查、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促进脑瘫患儿的视觉康复。方法:对223例确诊为脑瘫的患儿行眼部常规检查,包括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间接检眼镜或RetcamⅡ检查眼底,散瞳验光检查了解屈光状态,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了解视觉通路传导,记录并分析常见的视觉障碍。结果:脑瘫患儿223例中,主要的视觉障碍表现为斜视、屈光不正及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部分患儿还同时伴有不同类型的眼底病变。其中有174例伴有不同类型的斜视,内斜最常见为121例,外斜次之为36例,垂直性斜视者15例,眼球震颤者2例。129例247眼存在屈光不正,复性远视散光118眼,单纯远视51眼,混合散光33眼,复性近视散光19眼,单纯远视散光21眼,单纯近视散光4眼,单纯近视1眼。194例381眼存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异常,主要表现为P2波的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51例伴有不同类型的眼底改变,视神经萎缩及眼底出血最为常见。结论:脑瘫患儿常常伴发不同类型的视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视觉质量及全身康复,重视眼部常规检查及视觉训练,对患儿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及脑瘫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斜视 屈光不正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近视儿童主导眼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俊芳 陶利娟 +3 位作者 漆争艳 肖志刚 周立军 谭艺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504-505,共2页
目的:探讨近视儿童主导眼与屈光度、眼别、裸眼视力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经散瞳检影验光后,待瞳孔恢复正常复诊配镜患儿99例,用卡洞法检查主导眼,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在99例近视患儿中,以右眼为主导眼,即右型(Rtype)者占66.7%(66/9... 目的:探讨近视儿童主导眼与屈光度、眼别、裸眼视力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经散瞳检影验光后,待瞳孔恢复正常复诊配镜患儿99例,用卡洞法检查主导眼,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在99例近视患儿中,以右眼为主导眼,即右型(Rtype)者占66.7%(66/9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当双眼屈光度不相等时,以屈光度相对较低眼为主导眼者42例(5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当双眼屈光度相等时,以右眼为主导眼,占68.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1);在双眼裸眼视力不等64例中,以裸眼视力低眼为主导眼者34例(53.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95);在双眼裸眼视力相等35例中,右眼为主导眼29例(82.9%),两者比较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χ2=30.2286,P<0.01)。结论:近视儿童主导眼以右型多见,主导眼与屈光度、裸眼视力高低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近视 主导眼 研究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的疗效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曦琅 谭艺兰 +1 位作者 邓姿峰 陶利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究下斜肌前转位(anterior transposition of inferior oblique muscle)对伴有下斜肌亢进(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IOOA)的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对伴... 目的:探究下斜肌前转位(anterior transposition of inferior oblique muscle)对伴有下斜肌亢进(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IOOA)的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的疗效,为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14-01/2015-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120眼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均采用下斜肌前转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进行回访,回访时间为1~30mo,将患者手术前后远(5m)、近(33cm)距离原在位垂直斜度及IOOA程度进行比较,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对80例患者中采用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进行治疗的20例30眼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患者手术前后远(5m)、近(33cm)距离原在位垂直斜度及IOOA程度进行比较,并观察所有患者下斜肌前转位术后抑制上转综合征(antielevation syndrome,AES)的发病情况。结果:患者术前5m平均三棱镜度(prism diopters,PD)为19.5±0.15PD,术后平均PD为3.5±0.18PD,5m原在位平均矫正16±0.21PD;术前33cm平均PD为18.6±0.20PD,术后平均PD为4.5±0.26PD,33cm原在位平均矫正14.1±0.16P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下斜肌前转位术前下斜肌功能亢进+2和+3者各50眼,+1者20眼,术后有12眼仍表现为下斜肌功能亢进,但是亢进程度为+1。IOOA程度与原在位垂直斜度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cm:r=0.554,P<0.01;5m:r=0.454,P<0.01)。20例30眼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患者原在位DVD垂直斜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OOA程度明显降低。行下斜肌前转位术的患者术后18例24眼出现不同程度的AES,与行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进行治疗的20例30眼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患者发生AE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前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术后AES发生率较高,而行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术后AES发生率能够保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前转位 下斜肌亢进 分离性垂直斜视 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
下载PDF
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对患儿眼表和屈光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曦琅 谭艺兰 杨莹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缩短术和额肌肌瓣悬吊术对患儿术后眼表和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7/2016-06在我科进行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患儿121例146眼,术前根据患儿上睑下垂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7眼)、中度组(68眼)和重度组(31眼);根...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缩短术和额肌肌瓣悬吊术对患儿术后眼表和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7/2016-06在我科进行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患儿121例146眼,术前根据患儿上睑下垂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7眼)、中度组(68眼)和重度组(31眼);根据患儿年龄分为<5岁组(104眼)和≥5岁组(42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提上睑肌缩短术组(提缩组62眼)和额肌肌瓣悬吊术组(悬吊组84眼)。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患儿术后眼表和屈光状态的影响差异,统计分析术前上睑下垂严重程度及年龄与患儿术后眼表和屈光状态关系。结果:随访6mo内,提缩组和悬吊组患儿术后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平均曲率(keratometry,Km)和角膜散光度(astigmatism,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上睑下垂轻度、中度、重度组中,矫正良好与欠佳例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6,P=0.003),且轻度组患儿矫正良好比例明显高于中、重度组(93.6%vs 83.8%和67.7%);三组患儿术后BUT(F=9.793,P=0.041)、Km(F=11.657,P=0.037)等指标均随着术前上睑下垂严重程度增加而呈降低趋势,而Ast指标呈升高趋势(F=28.417,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5岁组患儿术后矫正良好眼数明显多于≥5岁组(χ2=4.082,P=0.043);且<5岁组患儿术后Km值更高(t=2.813,P=0.006),Ast值明显低于≥5岁组(t=-7.741,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儿术后BU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提上睑肌缩短术和额肌肌瓣悬吊术术后角膜屈光力和散光情况均可得到明显改善,且术后初期存在一定程度角膜上皮损害,但一段时间后患儿眼表功能均能恢复到正常状态。患儿术前上睑下垂严重程度越低,术后眼表及屈光状态改善情况越佳。年龄对患儿术后眼表恢复情况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睑下垂 矫正术 眼表 屈光
下载PDF
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在学龄前儿童眼底病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俊 谭艺兰 +2 位作者 杜芬 陈瑜 陶利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179-1180,共2页
目的:观察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在检查中所见的学龄前儿童眼底病变的发病情况,并与直接检影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012-04/2013-10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学龄前儿童3896例7760眼,采用日本Topcon TRC-NW300彩色荧光眼底照相机拍照... 目的:观察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在检查中所见的学龄前儿童眼底病变的发病情况,并与直接检影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012-04/2013-10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学龄前儿童3896例7760眼,采用日本Topcon TRC-NW300彩色荧光眼底照相机拍照,图像及时保存,并进行直接检影镜检查。结果: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的检出率较直接检影镜高。3 896例7 760眼患儿中,检出41眼(1.05%)眼底异常者。其中视网膜有髓鞘神经纤维(24.39%)、牵牛花综合征(21.95%)、视网膜色素变性(14.63%)、先天性视网膜劈裂(12.20%);而儿童眼病非单一发生,常伴有视力异常(68.30%)、屈光异常(63.41%)、斜视(19.51%)。结论: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具有不用药物散瞳,学龄前儿童易于接受,图像结果即刻显示,能够直观、清晰显示眼底各种病变,对学龄前儿童眼病筛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散瞳眼底照相 儿童眼病 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早期单眼剥夺对大鼠视网膜中BDNF及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瑜琳 罗俊 +5 位作者 邓姿峰 郭燕 王曦琅 谭艺兰 陶利娟 吴秀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单眼剥夺对大鼠视网膜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及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6组:28日龄正常组、35日龄正常组、42日龄正常组、28日龄模型组、35日龄模型组及42日龄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于出生后21d... 目的:探讨早期单眼剥夺对大鼠视网膜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及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6组:28日龄正常组、35日龄正常组、42日龄正常组、28日龄模型组、35日龄模型组及42日龄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于出生后21d缝合右侧眼睑建立单眼剥夺弱视模型,采用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BDNF及受体TrkB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在出生后视觉发育关键期内,随年龄增长视网膜中BDNF及受体TrkB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早期单眼剥夺后,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中BDNF及受体TrkB蛋白表达在28日龄立即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然而随着剥夺时间延长35日龄时表达剧烈下调,并持续至42日龄。BDNF表达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及外核层,而TrkB受体仅表达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早期单眼剥夺可使28日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中BDNF及受体TrkB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多,但随着视觉剥夺时间延长,35日龄至42日龄时两者的阳性细胞数目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结论:BDNF及受体TrkB的表达呈现一定的视觉经验依赖性,其参与了单眼剥夺弱视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TrkB受体 神经节细胞层 单眼剥夺
下载PDF
A-V综合征106例手术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曦琅 谭艺兰 +2 位作者 罗瑜琳 周立军 郭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738-1740,共3页
目的: 分析A-V型斜视的病因,了解A-V综合征的手术矫正效果。方法: 收集2011-01/2012-12我科住院接受手术的A-V综合征106例,斜肌异常者70例,行斜肌减弱手术解决A-V征,无斜肌及上下直肌异常且V征斜视上下转相差>20△、A型斜视上下转>... 目的: 分析A-V型斜视的病因,了解A-V综合征的手术矫正效果。方法: 收集2011-01/2012-12我科住院接受手术的A-V综合征106例,斜肌异常者70例,行斜肌减弱手术解决A-V征,无斜肌及上下直肌异常且V征斜视上下转相差>20△、A型斜视上下转>15△者26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半个至一个肌腱。而对于无明显斜肌及垂直肌异常且V征斜视上下转相差≤20△、A型斜视上下转斜视度相差≤15△者10例,仅行常规水平直肌手术。结果: 术后观察A-V征消失情况,无A-V征为正位;A-V征>10△为过矫或欠矫。106例患者,V征消失75例,过矫5例,欠矫4例;A征消失15例,过矫3例,欠矫4例。水平斜视>±10△为过矫或欠矫,正位85例,欠矫11例,过矫10例。结论: A-V征主要由眼外肌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对于A-V征伴有斜肌运动异常患者,行斜肌手术,无斜肌运动异常及垂直肌异常者,行水平直肌移位术均能很好地矫正A-V现象,术后远近立体视恢复好。双眼斜肌减弱术能改变原在位眼位,对于伴有斜肌异常的A-V型斜视设计水平斜视手术量时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综合征 手术 立体视觉
下载PDF
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立军 陶利娟 +3 位作者 谭艺兰 熊师 何之香 向剑波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1期162-163,共2页
目的分析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或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科共治疗38例儿童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就其发病年龄、性别、眼部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在回顾性分析的38例患儿中,男女比例=1:2... 目的分析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或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科共治疗38例儿童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就其发病年龄、性别、眼部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在回顾性分析的38例患儿中,男女比例=1:2.8,年龄(5±3)岁(1~13岁),多发生于1.6岁(占63.16%),双眼受累17例(44.74%),单眼受累21例(55.26%),多为无明显诱因34(89.47%),以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者多(84.21%),复视者3例(7.90%),斜视者3例(7.90%),并多伴有眼球运动受限,胸腺cT检查均未见胸腺增生或胸腺瘤改变。结论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多发生于1-6岁患儿,女性患儿略多,首发症状以上睑下垂及斜视多见,并伴有眼球运动受限,胸腺cT检查阳性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眼肌型重症肌力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斜视儿童眼外肌及血清中的表达
14
作者 陶利娟 罗瑜琳 +3 位作者 王平 王曦琅 郭燕 谭艺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543-1546,共4页
目的: 探讨正常眼位及斜视儿童眼外肌、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表达差异,以期进一步认识斜视发病机制与IGF-1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患儿的眼位情况及斜视类型分组:共同性内斜视组67例86眼,共同... 目的: 探讨正常眼位及斜视儿童眼外肌、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表达差异,以期进一步认识斜视发病机制与IGF-1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患儿的眼位情况及斜视类型分组:共同性内斜视组67例86眼,共同性外斜视组129例183眼,正常眼位组23例23眼,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及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儿童眼外肌及血清中IGF-1的含量,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IGF-1在眼外肌细胞中主要表达在胞浆,细胞外基质中有少量的表达。正常眼位组眼外肌中IGF-1含量明显多于共同性内斜视组及共同性外斜视组(P<0.05)。(2)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眼位组与共同性内斜视组、共同性外斜视组相比较,眼外肌中IGF-1含量明显增多(P<0.05)。(3)正常眼位组、共同性内斜视组、共同性外斜视组儿童血清中IGF-1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同性内斜及共同性外斜等儿童常见单纯眼位异常的发生,可能与眼球血供中IGF-1含量的多少相关性不大,其影响在于控制眼球运动的眼外肌局部IGF-1含量的多少,提示应用IGF-1在眼外肌局部注射对于治疗斜视等眼外肌相关疾病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共同性内斜视 共同性外斜视 眼外肌
下载PDF
儿童眼健康屈光档案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5
作者 邓姿峰 易胤 +1 位作者 谭艺兰 陶利娟 《企业技术开发》 2017年第9期13-15,共3页
儿童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开展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筛查,并建立个人眼健康屈光档案,对于视力保健及防盲、治盲及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设计了一套儿童眼健康屈光档案系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眼病筛查网络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儿童眼健康 屈光档案 眼病筛查网络
下载PDF
便携式广域眼底成像系统在婴幼儿眼底病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艺兰 罗瑜琳 +2 位作者 郑巧云 龙琦 陶利娟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406-1407,共2页
目的探讨便携式广域眼底成像系统在足月婴幼儿眼底病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及网络医院眼科门诊采用便携式广域眼底成像系统进行眼底检查的456例足月婴幼儿(912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456例完成了眼... 目的探讨便携式广域眼底成像系统在足月婴幼儿眼底病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及网络医院眼科门诊采用便携式广域眼底成像系统进行眼底检查的456例足月婴幼儿(912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456例完成了眼底检查。其中视网膜出血55例,脉络膜缺损2例,牵牛花综合征1例,白化病眼底4例,白内障2例,视神经萎缩3例,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视盘发育不良1例。结论对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眼底病需早期筛查;便携式广域眼底成像系统可实现移动医疗远程会诊,是婴幼儿眼底筛查的便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 眼疾病/放射摄影术 诊断渺像
原文传递
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在青光眼滤过泡修复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艺兰 毛真 +4 位作者 钟毅敏 李媚 肖辉 曹丹 刘杏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 探讨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在青光眼滤过泡修复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的患者10例(10眼),其中7例行滤过泡部分切除术,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 目的 探讨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在青光眼滤过泡修复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的患者10例(10眼),其中7例行滤过泡部分切除术,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替代缝线黏固于角巩膜缘切口处 3例行滤过泡修补术,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直接黏附于渗漏处,未予缝线缝合.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变化、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状况,伤口有无渗漏及炎症情况.结果 术前1眼眼压低于6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平均眼压为(11.2±4.1)mm Hg 术后1个月患者眼压均在8mmHg以上,平均眼压(11.6±2.8)mmHg 随访终点平均眼压(11.5±3.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黏合切口后滤过泡均无渗漏,黏合剂在术后7~20d自动脱落,切口完全愈合,滤过泡无瘢痕化,前房未见炎性反应.悬垂滤过泡患者术前、术后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2例因滤过泡渗漏前房浅的患者术后前房显著加深.结论 滤过泡部分切除术及滤过泡修补术中使用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替代缝线缝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酸酯 组织黏合剂 青光眼 滤过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儿童眼睑和眉弓毛母质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谭艺兰 王曦琅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1082-1084,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眼睑和眉弓部毛母质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入住院行手术治疗的31例眼睑及眉弓部毛母质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31例患儿中男18例(58.... 目的 探讨儿童眼睑和眉弓部毛母质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入住院行手术治疗的31例眼睑及眉弓部毛母质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31例患儿中男18例(58.0%),女13例(42.0%),中位就诊年龄3.5岁.肿块发生部位眉弓部14例,上睑10例,下睑5例,眼睑内眦部2例.病程20d至1年.所有肿块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21例瘤体可见钙化,6例瘤体内可见点状血彩,12例瘤体周边可见血彩.4例行CT检查的肿块CT值20~622 HU,1例可见钙化.所有肿块行手术切除,未见复发.结论 儿童眼睑及眉弓皮下结节应考虑毛母质瘤的可能.彩色多普勒对其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肿瘤 毛母质瘤 儿童
原文传递
新生儿期和婴儿期查什么
19
作者 谭艺兰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1年第10期6-6,共1页
新生儿期检查主要是查眼外观及眼底.宝宝出生后首先观察孩子的眼睑有无缺损,是否对称.有些宝贝出生后睁眼迟,出生后几天或几周都不能睁大眼睛,需高度怀疑上睑下垂.眼部有无脓性分泌物,是否有持续流泪.因为分泌物多是新生儿结膜炎比较常... 新生儿期检查主要是查眼外观及眼底.宝宝出生后首先观察孩子的眼睑有无缺损,是否对称.有些宝贝出生后睁眼迟,出生后几天或几周都不能睁大眼睛,需高度怀疑上睑下垂.眼部有无脓性分泌物,是否有持续流泪.因为分泌物多是新生儿结膜炎比较常见的症状.双眼球大小是否对称,角膜是否透明,瞳孔是否居中、形圆、双侧对称.瞳孔区是否发白,如有发白,提示可疑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等,一定要尽早去眼科检查.巩膜是否黄染,宝宝体内胆红素高,黄疸会导致巩膜黄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先天性白内障 新生儿期 巩膜黄染 上睑下垂 瞳孔区 双眼球 新生儿结膜炎
原文传递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便携式广域眼底成像系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莹莹 王曦琅 +3 位作者 谭艺兰 罗瑜琳 谢琳辉 陶利娟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5-637,共3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方法目前主要有双目间接检眼镜及儿童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危重早产儿全身情况不稳定不适合外出送至眼科中心行RetCam检查,所以大多数医院对于NICU中的...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方法目前主要有双目间接检眼镜及儿童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危重早产儿全身情况不稳定不适合外出送至眼科中心行RetCam检查,所以大多数医院对于NICU中的早产儿进行ROP筛查仍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但由于NICU病房中危重早产儿胎龄小、体重轻、病情复杂,进行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时需移至暖箱外,容易造成受检早产儿生命体征出现明显变化,也易导致仪器管道、线路脱落或发生故障,甚至导致置管脱出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诊断 诊断显像 敏感性与特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