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筏式牡蛎养殖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功能结构的影响——以大鹏澳为例
1
作者 饶义勇 赵美榕 +2 位作者 旷泽行 黄洪辉 谭萼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83,共15页
牡蛎养殖的环境生态效应存在争议,其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机理缺乏清晰认识。本研究于2020年11月(秋季)和2021年1月(冬季)在大鹏澳浮筏式牡蛎养殖区及邻近海域进行了2个航次大型底栖动物和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监测。2个航次共获得大型底... 牡蛎养殖的环境生态效应存在争议,其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机理缺乏清晰认识。本研究于2020年11月(秋季)和2021年1月(冬季)在大鹏澳浮筏式牡蛎养殖区及邻近海域进行了2个航次大型底栖动物和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监测。2个航次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3种,种类组成以多毛类、双壳类和甲壳类物种占优势。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在季节间(秋季和冬季)和区域间(养殖区和对照区)具有显著差异。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等群落参数高于秋季,对照区高于养殖区。生物性状分析(biological traits analysis,BTA)结果显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性状组成仅在季节间具有显著差异。牡蛎养殖区和对照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性状组成差异不显著,但生物扰动方式、个体大小、摄食类型等性状在区域间仍有一定的差别。牡蛎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功能丰富度(functional richness,Fric)低于对照区,但功能均匀度(functional evenness,Feve)和功能分散度(functional divergence,Fdiv)在区域之间的差异不大。表层水体的叶绿素a、悬浮物、营养盐以及沉积物的有机碳、硫化物和中值粒径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和性状组成的重要环境因子。摄食类型、栖息方式以及幼体发育方式等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比较密切,物种丰富度(d)和功能丰富度指数具有较高的环境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牡蛎养殖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生物性状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