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20年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趋势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颖 谭赛章 +7 位作者 陈思思 周红宏 季晓 蔡嫣然 纪焕红 杨幸幸 范海梅 邓邦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863-5874,共12页
对2011—2020年夏季长江口48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长江口海域底栖生物群落时空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长江口海域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284种,其中多毛类128种,占总种数的45.1%,甲壳类64种占22.2%,软... 对2011—2020年夏季长江口48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长江口海域底栖生物群落时空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长江口海域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284种,其中多毛类128种,占总种数的45.1%,甲壳类64种占22.2%,软体动物56种占19.7%,棘皮动物16种占5.6%,其他类合计20种。平均生物密度为(79.5±45.9)个/m^(2)(年份变幅14.7—195个/m^(2))。平均生物量为(5.20±3.25)g/m^(2)(年份变幅1.01—10.11g/m^(2)),多毛类、软体动物、甲壳类是生物密度和生物量组成的主要类群。十年期间种类数、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口外区贡献最突出。四个监测区域(南支、北支、杭州湾、口外)的优势种差异大。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在各年份的优势种中出现的频度显著最大。总体来看,长江口监测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自然演变趋势向好。三项多样性指数统计结果表明,口外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多样性水平显著高于口内三个区。生物群落的种类、生物密度和生物量组成及分布的时空格局与河口环境砂沉积底质主体特征、长江口径流动力影响以及海岸带建设工程扰动等因素密切相关。以口外区最外三站为生物群落结构单元绘制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表明,十年期间该区底栖生物群落较稳定,未受不良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 变化趋势 长江口
下载PDF
海洋表层沉积物中金属镉的来源解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谭赛章 杨涛 +2 位作者 可愚 刘材材 张昊飞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3-689,共7页
利用2015年8月份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CA/APCS)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重金属元素镉(Cd)的可能来源,并结合地统计学插值了Cd的源贡献量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镉污染主要存在... 利用2015年8月份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CA/APCS)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重金属元素镉(Cd)的可能来源,并结合地统计学插值了Cd的源贡献量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镉污染主要存在3个可能来源,源头及贡献率分别为工业污染(18.8%)、陆地径流输入(66.0%)、生物活动等自然因素(13.6%),并且各个源头贡献量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状况,其中工业污染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靠近陆地区域,陆地径流输入的分布呈现由近岸向外海逐减降低的特征,生物活动等自然因素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远离陆地的外海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表层沉积物 PCA/APCS受体模型 地统计学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生物钡的含量与分布 被引量:3
3
作者 谭赛章 于培松 +2 位作者 扈传昱 韩正兵 张海生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0-305,共6页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第21和27航次采集的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其中BBa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讨论了控制其分布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分别利用直接扣除法和分步萃取法获得的BBa含量差别较大,直接扣除法获得的含量明显高于分步萃...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第21和27航次采集的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其中BBa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讨论了控制其分布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分别利用直接扣除法和分步萃取法获得的BBa含量差别较大,直接扣除法获得的含量明显高于分步萃取法,这是因为扣除法获得的BBa中包含了大量的非生源钡,比如与样品中含砂量有密切联系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钡,从而导致在该海域采用直接扣除法缺乏合理性。分步萃取法获得表层沉积物中BBa含量为104—445μg·g-1,平均值为227μg·g-1,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整体分布趋势为湾中心区域较高,浅滩及冰缘区较低。表层沉积物样品中BBa的含量及分布与BSi、OC以及上层水体的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情况密切相关,说明上层水体的生物生产状况是BBa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钡 沉积物 普里兹湾 南极
下载PDF
海上突发环境事件生态系统服务损失评估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秦晓光 龚婉卿 +1 位作者 谭赛章 赵恒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7-994,共8页
评估海上突发环境事件对生态系统服务造成的损失,对落实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保证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正常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明确了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内涵,是除直接经济损失外,生态系统产生的供给、调节、文化和... 评估海上突发环境事件对生态系统服务造成的损失,对落实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保证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正常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明确了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内涵,是除直接经济损失外,生态系统产生的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等公益服务的损失.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损失评估的研究现状及实践,重点介绍了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评估(NRDA)体系中生境等价分析法和资源等价分析法的基本假设与主要步骤,通过等价分析法确定生态恢复工程的规模,并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成果确定损失.我国学者借鉴NRDA体系等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溢油生态损害评估等方法,并在“塔斯曼海”号溢油、蓬莱19-3油田溢油等典型案例中进行应用及优化,比较了不同评估方法差异及影响因素.评估损失必须首先确定事件对海洋生态的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受体类型及敏感度等关键因子,可采用现场监测、遥感及扩散模型等方法确定影响范围与程度,在实践中一般需要综合应用、互相补充.从管理和技术层面,分析了我国海上突发环境事件生态系统服务损失评估研究现状与应急管理需求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建议:①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细化生态损害评估的责任、内容和要求,明确将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纳入生态损害赔偿;②构建技术评估体系,根据化学品性质、生态系统类别及特征等,分类出台一系列技术标准;③建议在遥感遥测技术、化学品泄漏数值模型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提高准确度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突发环境事件 生态系统服务损失 等价分析 法律体系 技术标准
下载PDF
浅析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COD与TOC来源和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谭赛章 赵羽 +2 位作者 孙亚伟 林熙戎 杨幸幸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9-762,共4页
基于2014年5月和8月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关键水质环境要素分布特征进行聚类,将研究区域分成一区和二区,并对不同时期两区域内COD和TOC的来源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区COD与TOC表现出同源性,与油类和硝酸盐均存在正相关性,受陆地... 基于2014年5月和8月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关键水质环境要素分布特征进行聚类,将研究区域分成一区和二区,并对不同时期两区域内COD和TOC的来源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区COD与TOC表现出同源性,与油类和硝酸盐均存在正相关性,受陆地径流输入影响显著;二区受外海水的影响增大,同时受到一定的生物活动影响。2014年5月和8月,两个分区内的COD与TOC均呈现显著线性相关,但COD/TOC比值存在一定差异。5月份,一区的COD/TOC值要高于二区;8月份,二区的COD/TOC值要高于一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聚类分析 化学需氧量
下载PDF
核电站周边海域鱼类与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水平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可愚 刘湘根 +4 位作者 谭赛章 杨涛 黄远洲 魏天琦 蒋晓山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8期91-98,共8页
为科学评价核电站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章选取4座我国沿海已运营的核电站即田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宁德核电站和福清核电站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6年6-9月和2017年4-7月调查其周边海域鱼类和表层沉积物中主要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 为科学评价核电站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章选取4座我国沿海已运营的核电站即田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宁德核电站和福清核电站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6年6-9月和2017年4-7月调查其周边海域鱼类和表层沉积物中主要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并分析表层沉积物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核电站的运营未对周边海域鱼类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水平造成影响,且鱼类中的^(137)Cs和^(226)Ra比活度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食品检出限值要求;表层沉积物中的^(238)U、^(226)Ra和^(228)Ra比活度基本随纬度降低而逐渐增大,^(137)Cs比活度与早期文献测定结果相比随时间逐渐衰减;根据表层沉积物中的^(226)Ra/^(238)U平均值可知表层沉积物来源有所不同,且^(226)Ra与^(228)Ra比活度的相关性越高,表层沉积物的来源越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放射性核素 比活度 表层沉积物 鱼类
下载PDF
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秦晓光 翁怡婵 +1 位作者 谭赛章 龚婉卿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0年第3期13-24,共12页
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受到人类干扰最少、生态系统相对处于原生状态的湿地,在分析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和服务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利用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2011—2013年)成果及其他... 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受到人类干扰最少、生态系统相对处于原生状态的湿地,在分析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和服务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利用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2011—2013年)成果及其他数据资料,应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成果参数法等方法,评估了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409638.92万元,单位面积价值为10.04万元/(hm2·a),供水蓄水、大气净化、防风消浪等调节服务价值最高,分别占总服务价值的28.9%、25.9%、21.8%,对长江口海域资源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评估
下载PDF
自动化树脂分离富集装置与ICP-MS联用在海水痕量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谭赛章 张昊飞 +2 位作者 吴康康 可愚 刘材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2-670,共9页
基于自动化树脂分离富集装置对海水中痕量金属元素(Cu、Pb、Zn和Cd)的预分离富集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河口区及近岸海域海水中痕量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实际海水样品进行分析... 基于自动化树脂分离富集装置对海水中痕量金属元素(Cu、Pb、Zn和Cd)的预分离富集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河口区及近岸海域海水中痕量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实际海水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海水样品pH<2时,与pH为6.0±0.1的醋酸铵缓冲溶液按一定体积比例(13∶2~13∶5)混合后加载到树脂柱,4种目标元素(Cu、Pb、Zn和Cd)可以在树脂柱上实现稳定吸附;以不低于800μL的醋酸铵缓冲溶液冲洗吸附后的柱体,可以有效去除碱金属、碱土金属和阴离子等干扰物质;以不低于600μL的洗脱液(10%的硝酸溶液)以200μL/min的速率反冲吸附后的柱体,4种目标元素可同时达到较高的回收率。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新方法对Cu、Pb、Zn和Cd的检出限分别为0.014、0.002、0.049和0.001μg/L,同时表现出了自动化程度高、消耗样品和试剂体积小的优点。新方法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海水中Cu、Pb、Zn和Cd的分析结果与海洋监测规范中的标准方法分析结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强且不受盐度的影响,适用于河口区及其邻近海域的痕量金属元素的分析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海水 痕量金属
原文传递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主要化学要素基线值变化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谭赛章 孙亚伟 +1 位作者 可愚 叶属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2,共9页
通过对2000、2006和2013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表层海水调查数据剔出异常值,进行态性检验后,确定了化学要素PO_4^(3-)-P、DIN、Cu、Pb、Cd和As的基线值,初步探讨了各要素基线值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目前PO_4^(3-)-P基线值呈现升高趋势,... 通过对2000、2006和2013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表层海水调查数据剔出异常值,进行态性检验后,确定了化学要素PO_4^(3-)-P、DIN、Cu、Pb、Cd和As的基线值,初步探讨了各要素基线值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目前PO_4^(3-)-P基线值呈现升高趋势,DIN基线值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u、Pb、Cd和As基线值整体呈现降低趋势,研究海域的污染状况正由营养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并存过渡到单纯的营养盐污染。不同季节间,各项要素的平面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表现为近河口区偏高,远岸偏低。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了基线值发生变化的原因,发现营养元素的污染来源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DIN,其源头增多;重金属元素来源得到有效控制,源头趋于单一,并且不同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基线值 因子分析 营养盐 重金属
原文传递
海水中COD_(Mn)检测方法的浓度盐度正交相关性及校正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幸幸 谭赛章 +3 位作者 赵羽 杨颖 林熙戎 叶属峰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6-559,共4页
将海水中测定化学需氧量(COD_(Mn))的方法—碱性高锰酸钾法进行了系列浓度盐度梯度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盐度影响,氧化效率随着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引入校正模型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于高锰酸盐氧化体系氧化能力不足带来的... 将海水中测定化学需氧量(COD_(Mn))的方法—碱性高锰酸钾法进行了系列浓度盐度梯度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盐度影响,氧化效率随着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引入校正模型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于高锰酸盐氧化体系氧化能力不足带来的数据误差,能更准确地表征水体COD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CODMN 正交实验校正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