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轮高校专业调整怎么看
1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24年第18期45-47,共3页
增设、调整专业点1719个,对高校申请撤销的1670个专业点予以备案,增、撤、调共涉及3389个专业点,数量为历年最多。前不久,教育部公布新一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去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 增设、调整专业点1719个,对高校申请撤销的1670个专业点予以备案,增、撤、调共涉及3389个专业点,数量为历年最多。前不久,教育部公布新一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去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专业设置 审批结果 普通高等教育 高校专业 新业态 普通高等学校 专业布点 改革方案
原文传递
全面创新:科技改革新坐标
2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24年第15期10-12,共3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科技改革着墨甚多,特别引人瞩目的是,《决定》系统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将科技改革放入全面创新的新坐标中加以壁画,置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科技改革着墨甚多,特别引人瞩目的是,《决定》系统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将科技改革放入全面创新的新坐标中加以壁画,置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高度展开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新坐标 全面创新 创新体制机制 《决定》 全面深化改革 整体效能
原文传递
2023年,哪些科技“从0到1”
3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24年第3期71-73,共3页
回眸科技界的2023年,创新突破的欢呼声不时响起,可谓是高水平成果迭出的一年。在这些成果中,哪些进展堪称“从0到1”,甚至可以在科学史上留下醒目印记?
关键词 创新突破 科学史 科技界 高水平 成果
原文传递
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要来了 摸清文物全新家底
4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24年第2期13-15,共3页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于2023年12月14日迎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上,此次文物普查的“路线图”进一步明晰,各项具体工作也由此进人全面落实阶段。2024年,相关普查调查工作正式启动,这次普查有何新意?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领导小组 文物普查 路线图 全面落实
原文传递
文明探秘,“六大发现”惊艳2023
5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24年第4期73-75,共3页
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考古中国的发现之旅日益风景斑斓。在考古成果近乎“井喷”的当下,考古新发现的“榜单式”评选也就更加受人瞩目。1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的“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关键词 考古新发现 考古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 21世纪
原文传递
南极要建中国“第五站”
6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23年第22期15-16,共2页
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从上海启航,计划于2024年4月返回,历时5个多月。本次考察3船(“雪龙”号、“雪龙2”号和“天惠”轮货船)齐发,将对5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宇航员海、南极半岛邻近海域、普里兹湾海域)5站... 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从上海启航,计划于2024年4月返回,历时5个多月。本次考察3船(“雪龙”号、“雪龙2”号和“天惠”轮货船)齐发,将对5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宇航员海、南极半岛邻近海域、普里兹湾海域)5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位于罗斯海沿岸区域的新考察站)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海 南极考察 自然资源部 考察站 中山站 长城站 南极半岛 普里兹湾
原文传递
三条线索理解今年诺贝尔科学奖
7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23年第20期89-90,共2页
10月上旬,又是诺贝尔奖一年一度的颁奖季。摘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研究的突破性发现;物理学奖肯定的,是为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而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而化学奖,则相中了量子点发现和合成。不能不说,对普通... 10月上旬,又是诺贝尔奖一年一度的颁奖季。摘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研究的突破性发现;物理学奖肯定的,是为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而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而化学奖,则相中了量子点发现和合成。不能不说,对普通人来讲,三大科学奖垂青的成果一如既往地“专门”,其表述不免让人摸不着头脑。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三项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也许借助三条线索的“穿针引线”,可以让你对今年的诺贝尔科学奖,有不一样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科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 化学奖 诺贝尔奖 物理学奖 电子动力学 三条线索 穿针引线
原文传递
借中国学之眼,看到更生动的中国
8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23年第24期7-9,共3页
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为主题的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11月24日在上海举办,习近平主席向论坛致贺信。贺信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 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为主题的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11月24日在上海举办,习近平主席向论坛致贺信。贺信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当今时代,增进人文交流无疑是消除隔阅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籍由人文交流,世界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时代 人文交流 全球视野 中华文明 紧密相连 论坛 生机与活力
原文传递
为基础性创新寻找“新基石”
9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23年第4期69-71,共3页
基础性研究要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进发的局面,最重要的是什么?没有人会怀疑,答案就是人。关键在于,这样的探索者,在怎样的支持环境中,可以充分释放他们的能量?作为目前国内社会资金资助基础科研力度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基础性研究要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进发的局面,最重要的是什么?没有人会怀疑,答案就是人。关键在于,这样的探索者,在怎样的支持环境中,可以充分释放他们的能量?作为目前国内社会资金资助基础科研力度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首期获资助名单于2023年1月揭晓。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的58位科学家,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他们将在5年内获得连续资助,其中实验类不超过每人每年500万元,理论类不超过每人每年30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项目 创新活力 基础性研究 连续资助 科研力度 探索者
原文传递
全球科技共同体,拒绝“小院高墙”
10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23年第23期18-18,共1页
11月6日至7日,在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中国首次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倡导并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坚持“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关键词 国际科技合作 科技交流 科技共同体 一带一路 非歧视
原文传递
产教融合杭州有些新鲜事 教室里开地铁,校园内办酒店
11
作者 徐喆 谭逸帆 《半月谈》 2023年第16期56-57,共2页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八部门今年6月联合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勾勒出以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职业教育改革新蓝图。如何念好“产教融合”这本经?...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八部门今年6月联合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勾勒出以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职业教育改革新蓝图。如何念好“产教融合”这本经?浙江杭州几所职业教育学校的做法或能带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国家发展改革委 职业教育学校 人才链 教育链 价值链 有机衔接 浙江杭州
原文传递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个性化振兴:乡村告别“千村一面”
12
作者 钱文荣 谭逸帆 《半月谈》 2021年第24期25-28,共4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指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路径。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指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路径。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做了全面具体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脱贫攻坚 农村经济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 生态宜居 生态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 产业兴旺
原文传递
推进城镇化,为何着眼于县城?
13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22年第10期12-13,共2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专家普遍认为,《意见》的出台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此番城镇化部署,为何特别...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专家普遍认为,《意见》的出台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此番城镇化部署,为何特别着眼于县城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城镇化 《意见》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重要载体 县城
原文传递
殷墟新发现,叙说文明源流
14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22年第22期69-71,共3页
在中国考古学界流传一句话,“没有哪处遗址的重要性超过殷墟”。这座中国连续发掘时间最长、清理遗迹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古遗址,今天已不仅仅意味着一座商代都城的旧址,更是中华文明探源最为关键的节点之一,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人类早... 在中国考古学界流传一句话,“没有哪处遗址的重要性超过殷墟”。这座中国连续发掘时间最长、清理遗迹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古遗址,今天已不仅仅意味着一座商代都城的旧址,更是中华文明探源最为关键的节点之一,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人类早期文明重要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界 商代都城 早期文明 殷墟 古遗址 出土文物 中华文明探源 发掘
原文传递
在大变局中探求文明互鉴新精彩——专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
15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22年第1期65-67,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对考古工作者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提出了期望。在国际形势复杂的当下,文明互鉴如何继续讲好文化自信的中国故事,书写文化交流的新精彩?带着这些问题,半月谈记者专访...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对考古工作者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提出了期望。在国际形势复杂的当下,文明互鉴如何继续讲好文化自信的中国故事,书写文化交流的新精彩?带着这些问题,半月谈记者专访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者 国家文物局 仰韶文化 副局长 半月谈 文化自信 胡冰 文明互鉴
原文传递
“两红一绿”:屯垦人的新视觉
16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21年第16期25-27,共3页
60多年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戈壁与雪山之间扎下根来,一代代屯垦人改造了大西北的风沙水土,写下新中国发展史诗雄浑的一页。迈入新时代,戍边儿女汗水浇灌的绿洲如何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半月谈记者走访兵团多地发现,屯垦人已经步履... 60多年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戈壁与雪山之间扎下根来,一代代屯垦人改造了大西北的风沙水土,写下新中国发展史诗雄浑的一页。迈入新时代,戍边儿女汗水浇灌的绿洲如何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半月谈记者走访兵团多地发现,屯垦人已经步履坚定地走上共享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上的风景呈现出哪些不同于往昔的新色彩?关于“两红一绿”的几个小故事,或许可以窥豹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半月谈 新中国发展 新视觉 共享发展 转型升级 屯垦 雄浑
原文传递
五大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17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21年第14期2-3,共2页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断壮人心族,更启人深思。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明新形态 政治文明 生态文明 精神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 物质文明
原文传递
乡村人才振兴有了路线图
18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21年第5期10-11,共2页
中办、国办最近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以下筒称《意见》)。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人才振兴,有了一份明确而全面的路线图。为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意见》做出了怎样的筹划?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意见》 发力点 三农 路线图 加快推进 乡村人才 农业
原文传递
听,重大科技进展的铿锵足音
19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20年第2期70-72,共3页
刚刚过去的2019年,科技界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人类的好奇心获得了哪些令人欣慰的满足?在此新年开年之际,让我们一同驻足回望,自探索者的足印中汲取昂然前进的力量。2019,中国科技天宇的十颗新星。中国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 刚刚过去的2019年,科技界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人类的好奇心获得了哪些令人欣慰的满足?在此新年开年之际,让我们一同驻足回望,自探索者的足印中汲取昂然前进的力量。2019,中国科技天宇的十颗新星。中国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展 撞击坑 月球背面 软着陆 自主着陆 突破性进展 探索者 好奇心
原文传递
2019,聆听中国科技活力三重奏
20
作者 谭逸帆 《半月谈》 2019年第24期19-21,共3页
岁月如歌,在2019年将近尾声之际,我们不妨一起听听,中国科技界带给我们几多动人旋律。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感受到,这一年,中国科技界最为精彩的演奏,来自这样一组三重奏——屡屡让世人惊叹的杰出论文成果;竞相亮相的高水平民间科学奖;以... 岁月如歌,在2019年将近尾声之际,我们不妨一起听听,中国科技界带给我们几多动人旋律。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感受到,这一年,中国科技界最为精彩的演奏,来自这样一组三重奏——屡屡让世人惊叹的杰出论文成果;竞相亮相的高水平民间科学奖;以“包干制”为代表的科技管理体制重大创新。这是一种充满创新活力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管理体制 论文成果 中国科技界 创新活力 半月谈 岁月如歌 包干制 三重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