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乾嘉时期的上海港与英国人寻找新的通商口岸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谯枢铭
-
出处
《史林》
1986年第2期51-56,共6页
-
文摘
十八世纪中叶,上海已经发展成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商港。往来此港的主要是国内船只,间有东南亚和东北亚邻国的商船,从欧洲各国东来的商船,还没到达过这个港口。大约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前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派人赴粤海以北,寻觅新的通商口岸,才从一篇简略的报告中得知上海。
-
关键词
通商口岸
英国东印度公司
英国政府
二十年
中国东南沿海
英国人
上海港
粤海关
广州
十三年
-
分类号
K1
[历史地理—世界史]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瓦氏夫人苏松抗倭史迹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谯枢铭
黄明标
-
出处
《史林》
CSSCI
1991年第2期14-19,共6页
-
文摘
明代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的苏松地区,遭受倭寇的侵扰,全国各地的客军都来支援苏松,抗击倭寇。其中,有一位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亲自统率来自广西右江的,由壮族兄弟组成的狼兵,转战苏松各地,保护了苏松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
关键词
嘉靖
广西右江
东南沿海
史迹
十三年
倭寇
嘉兴
江南
苏州
松江
-
分类号
K1
[历史地理—世界史]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青龙镇的盛衰与上海的兴起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谯枢铭
-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
1980年第6期109-112,93,共5页
-
文摘
青龙镇是上海西部青浦县境内的一个古镇,早已荒废。现在当地人所说的“老青浦县”就是它的遗址。青龙镇约早于上海三百年,出现在唐代中期,至两宋之间盛极一时,此后逐渐衰落,终废于明末。青龙镇之兴盛,主要是倚连江通海的优越地理位置,为南北商品交流、内外海上贸易所促成的;青龙镇之衰落,则因海口东移,松江湮塞,而逐渐丧失贸易港口之利。自然条件的变迁,却为继之而起的上海港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开黄浦通海,使巨舰可直达上海城下,青龙镇遂为上海所取代。青龙镇的衰落过程,正是上海港的兴起过程。因此,研究古代上海历史,不能不探讨一下青龙镇的盛衰史,以作为进入上海的一个起步点。
-
关键词
青浦县
上海港
唐代中期
商品交流
海上贸易
盛衰史
自然条件
起步点
贸易港
地理位置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古代上海与日本交往
- 4
-
-
作者
谯枢铭
-
出处
《史林》
CSSCI
1990年第2期35-39,65,共6页
-
文摘
上海伏为我国沿海重要港口,自从唐宋以来,就与日本人民多有交往。这是中日人民友好史上重要一页。对此,历来论述甚少,故有必要加以整理、研究。中国与日本的往来,早在汉魏时代已经开始。但日本人来到江南,则又晚了许多时间。早期日本人来中国的交通线,是从北九州越过对马海峡至朝鲜半岛。
-
关键词
遣唐使
日本学者
华亭县
江南
辽东
海上交通
苏州
唐宋
日本人
十七年
-
分类号
K1
[历史地理—世界史]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早期进入上海租界的日本人
- 5
-
-
作者
谯枢铭
-
出处
《史林》
CSSCI
1989年第1期56-62,共7页
-
文摘
二十世纪初在公共租界中已经形成一个无其名而有其实的“日本租界”。但开埠之初,上海没有一个日本人。开埠二十多年后,日本人才开始踏上黄浦滩,日本人是怎样来到上海进入租界的,又是怎样在租界中发展的?这也是研究上海租界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就这一问题,作一点粗浅探索。
-
关键词
日本人
上海租界
上海开埠
日本政府
公共租界
地方官员
长崎
二十世纪初
总领事馆
中国人民
-
分类号
K1
[历史地理—世界史]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上海租界的形成
- 6
-
-
作者
加藤佑三
谯枢铭
-
机构
日本横滨大学 教授
横滨上海史比较研究会的成员之一
-
出处
《史林》
CSSCI
1989年第3期56-62,共7页
-
文摘
加藤佑三先生是日本横滨大学教授,横滨上海史比较研究会的成员之一。他的近著《黑船前后的世界》一书,是一部研究近代日本开国历史的著作。这部书,以宏观方法,分析了当时世界的形势,特别是亚洲各国在中英鸦片战争后发生的变化。其中一章,专门研究上海租界的形成过程及其与鸦片贸易之间关系。它对了解国外学者研究上海史的观点很有参考价值。这里节译一部分,以飨读者。由于篇幅的限制,原文注释全删。
-
关键词
上海租界
上海史
鸦片贸易
黄浦江
殖民地
南京条约
阿礼国
英国人
外国人
广东
-
分类号
K1
[历史地理—世界史]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编纂新地方志的几点意见
- 7
-
-
作者
邬烈勋
谯枢铭
-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
1983年第1期89-90,共2页
-
文摘
编纂新地方志,具有继承文化遗产与发扬历史传统的重要意义。中国地方史乘,经过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绵延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而又珍贵的文化遗产。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多数地区的修志事业日趋衰落。以上海地区而论,多数县志断于清末。
-
关键词
地方志
几点意见
文化遗产
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地方史
近代中国
上海地区
历史传统
封建社会
重要意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