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莪术和蓬莪术中药超分子“印迹模板”特征研究
1
作者 张伟龙 王玉钗 +8 位作者 谯茹 贺鹏 梁珊珊 刘晟 谭应阳 唐昱 龚力民 贺福元 潘雪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23-129,共7页
目的基于中药超分子“气析”理论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广西莪术和蓬莪术挥发油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莪术和蓬莪术挥发油,并用气质联用法建立其指纹图谱。应用总量统计矩法对2种莪术“印迹模... 目的基于中药超分子“气析”理论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广西莪术和蓬莪术挥发油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莪术和蓬莪术挥发油,并用气质联用法建立其指纹图谱。应用总量统计矩法对2种莪术“印迹模板”的印迹性进行对比;计算各批莪术挥发油的物芯指数(CI),结合化学计量学对2种莪术“印迹模板”的拓扑结构特征进行对比。结果广西莪术和蓬莪术的挥发油提取率无明显差异;两者的总量零阶矩分别为(1.907±0.177)×10^(8)、(1.979±0.413)×10^(8)μV·s,表明两者挥发油成分总含量无明显差异;总量一阶矩分别为(30.969±0.962)、(33.198±0.409)min,总量二阶矩分别为(56.176±11.368)、(43.891±4.113)min^(2),表明两者挥发油成分含量配比及种类有显著差异;2种莪术总量统计矩相似度大多低于界定值,表明两者挥发油的整体化学成分与其构成比存在差异性;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明显将广西莪术和蓬莪术分为两类;通过P值与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分析,确定广西莪术和蓬莪术的Xvp四阶、Xvpc五阶、Xvpc六阶、Xvpc七阶、Xvc三阶、Xvpc四阶6个阶数的CI值为主要差异性数值。结论通过对中药超分子“印迹模板”进行“印迹性”及“拓扑特征”的表征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可成功区分广西莪术和蓬莪术,并找到2种莪术“印迹模板”差异性的CI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蓬莪术 挥发油 中药超分子 印迹模板 物芯指数 总量统计矩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抗脑卒中网络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谯茹 樊启猛 +5 位作者 贺鹏 李海英 张伟龙 李文娇 潘雪 贺福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目的基于补阳还五汤抗缺血性脑卒中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中的物质流量平衡原理,建立网络动力学平衡常数模型,阐明补阳还五汤复方抗脑缺血成分-成分作用关系,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复杂作用体系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UPLC-MS/MS测定补... 目的基于补阳还五汤抗缺血性脑卒中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中的物质流量平衡原理,建立网络动力学平衡常数模型,阐明补阳还五汤复方抗脑缺血成分-成分作用关系,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复杂作用体系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UPLC-MS/MS测定补阳还五汤血药成分及其浓度,研究稳态血药浓度内再次给药对体系的扰动,以网络动力学数学模型为媒介,选取20个有效成分作为模型中的节点,计算补阳还五汤网络动力学平衡常数参数,从而以平衡常数矩阵的方式揭示补阳还五汤成分群在体内的作用关系。结果在构建的平衡常数拓扑网络中,补阳还五汤中10种入血成分对网络有正向调控作用,按作用大小排序为异黄芪皂苷Ⅰ>琥珀酸>刺芒柄花苷>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Ⅰ>香草醛>丁烯苯酞>苦杏仁苷>氧化芍药苷>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另10种成分网络有负向调控作用,按作用大小排序为黄芪皂苷Ⅰ>洋川芎内酯C>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藁本内酯>胡萝卜苷>洋川芎内酯A>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异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Ⅰ等成分的作用平衡常数较大。结论在构建的成分-成分间的平衡常数拓扑网络中,异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Ⅰ等对成分群间的网络影响较大,可能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印迹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缺血性脑卒中 印迹模板 网络动力学 复杂体系 异黄芪皂苷Ⅰ 黄芪皂苷Ⅰ
原文传递
基于匹配频数统计矩法的六味地黄浓缩丸谱量学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
3
作者 王玉钗 刘湘 +6 位作者 田丽 李文姣 谯茹 张伟龙 潘雪 唐昱 贺福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7-769,共13页
目的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划分、整合六味地黄浓缩丸(Liuwei Dihuang Concentrated Pills,LDCP)指纹图谱,将其表征为物质单元并进行谱量学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方法采用匹配频数统计矩法划分、整合与表征50批LDCP指纹图谱物质单... 目的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划分、整合六味地黄浓缩丸(Liuwei Dihuang Concentrated Pills,LDCP)指纹图谱,将其表征为物质单元并进行谱量学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方法采用匹配频数统计矩法划分、整合与表征50批LDCP指纹图谱物质单元,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将各物质单元总峰面积与出膏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谱量学方程,进行谱量学研究。结果50批LDCP的UPLC指纹图谱被划分为35个物质单元(A1~A35),经多元线性回归得到35个物质单元(A1~A35)总峰面积与出膏率的谱量学方程:PT=23.390+0.04106 A1-9.100×10^(−3)A2+0.01468 A3+0.02798 A4-0.03361 A5-0.04225 A6-6.608×10^(−3)A7-0.02590 A8-0.14560 A9+0.16500 A10-0.02750 A11+3.408×10^(−3)A12-0.02103 A13-1.070×10^(−3)A14+2.833×10^(−5)A15-8.774×10^(−3)A16+0.01852 A17-1.8829×10^(−3)A18+0.02361 A19+8.566×10^(−3)A20+0.01394 A21-5.894×10^(−3)A22-0.01227 A23-0.01491 A24+1.792×10^(−3)A25-1.571×10^(−4)A26-3.942×10^(−3)A27-0.05480 A28+0.08315 A29+0.11930 A30-0.06071 A31-0.08342 A32+0.01496 A33-2.989×10^(−3)A34+0.06317 A35(r=0.915)。结论该方法能以较高准确度划分、整合并表征LDCP指纹图谱物质单元,且保留原指纹图谱整的总量统计矩特性,其谱量学方程能较好的预测LDCP的出膏率与平均出膏率,可为LDCP的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频数统计矩法 谱量学 六味地黄浓缩丸 超分子“印迹模板” 物质单元 莫诺苷 马钱苷 丹皮酚
原文传递
中药超分子“印迹模板”作用对成分簇动态性与稳态性变化规律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文姣 肖美凤 +7 位作者 李海英 田丽 王玉钗 张伟龙 张良琦 谯茹 潘雪 贺福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59-2667,共9页
中药药效成分是实现其功效的物质基础,受遗传、环境、人为加工等因素的影响,是随时随域随法变化的。中药超分子化学理论可为揭示多种中药成分中“变与不变”的规律提供依据。首先进行成分簇整合,根据中药成分在色谱柱上的印迹行为划分... 中药药效成分是实现其功效的物质基础,受遗传、环境、人为加工等因素的影响,是随时随域随法变化的。中药超分子化学理论可为揭示多种中药成分中“变与不变”的规律提供依据。首先进行成分簇整合,根据中药成分在色谱柱上的印迹行为划分出“物质单元”,并建立中药成分簇网络动力学与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再采用线性和非线性拟合得回归方程,得到各物质单元的作用(活度)系数、作用贡献度、活度、化学势,最后按排序确定各物质单元的贡献大小。该法弱化了对具体成分的分析,强化了对整合成分簇的研究,为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多成分簇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成分 中药质量评价 超分子 印迹模板 物质单元 动力学 热力学
原文传递
基于超分子释药“物质单元”特征的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策略
5
作者 贺鹏 贺琪珺 +5 位作者 谯茹 张伟龙 王玉钗 肖美凤 潘雪 贺福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5816-5824,共9页
中药缓控释制剂发展历史悠久,但现代中药缓控释制剂因中药化学成分复杂、物质基础不明确和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限制了其发展。中药缓控释制剂设计与评价成为中药制剂领域亟需攻克的科学问题。中药制剂不能像化学药物仅依靠药物动力学... 中药缓控释制剂发展历史悠久,但现代中药缓控释制剂因中药化学成分复杂、物质基础不明确和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限制了其发展。中药缓控释制剂设计与评价成为中药制剂领域亟需攻克的科学问题。中药制剂不能像化学药物仅依靠药物动力学与释药动力学方法建立剂型设计与评价研究方法。中药缓控释制剂可结合以超分子“印迹模板”整合成分群为释药“物质单元”来进行重构,关联谱动学与谱效动力学进行生物药剂学评价。因此,提出以谱动学与谱效动力学关联构建具超分子释药“物质单元”特征的中药缓控释制剂设计与评价生物药剂学研究方法,符合中药多成分整体受控、同步释放制剂制备指导原则。超分子释药的“物质单元”结合中药谱动学与谱效动力学建立中药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和多成分缓控释制剂评价标准体系,旨在为建立符合中药制剂特征的生物药剂学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 物质单元 中药制剂 缓控释制剂 中药谱动学 中药谱效动力学 制剂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等温滴定量热法对鱼腥草注射剂超分子结构特征的研究
6
作者 刘湘 王玉钗 +5 位作者 张雨恬 田丽 谯茹 张伟龙 贺福元 刘平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5530-5540,共11页
目的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的分布特征划分鱼腥草注射剂指纹图谱成分簇,进行谱热学研究探讨鱼腥草注射剂中形成超分子结构的可疑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建立11批次鱼腥草注射剂的指纹图谱,采用匹配频数法和段带总量统计... 目的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的分布特征划分鱼腥草注射剂指纹图谱成分簇,进行谱热学研究探讨鱼腥草注射剂中形成超分子结构的可疑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建立11批次鱼腥草注射剂的指纹图谱,采用匹配频数法和段带总量统计矩法划分“印迹模板”成分簇并构建新指纹图谱;采用等温微量热滴定仪测定11批次鱼腥草注射剂中挥发油成分相互滴定的放热量;根据超分子“印迹模板”作用放热的叠加性原理,进行总峰面积与鱼腥草注射剂自放热量的线性回归,建立谱热学方程并分析成分簇贡献率,根据关键成分簇信息筛选关键成分结构。结果11批次鱼腥草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可被划分为26个“印迹模板”成分簇,总峰面积与热量线性回归后保留10个相关性大的变量:V2、V10、V15、V17、V19、V20、V21、V22、V23、V26,其回归系数分别为−1.12×10^(−4)、5.93×10−6、7.58×10^(−5)、9.32×10^(−4)、−1.14×10^(−5)、4.97×10^(−4)、5.26×10^(−5)、−1.16×10^(−4)、−5.66×10^(−5)、−2.08×10^(−5),常数为24.199,r=0.958。筛选得到17个形成超分子结构的可疑成分,分别为樟烯、β-月桂烯、4-甲基-3-(1-甲基乙叉基)-环己烯、3-(4-甲基-3-戊烯基)-呋喃等。结论以超分子“印迹模板”为理论指导,运用匹配频数法对鱼腥草注射剂挥发油进行成分簇划分;利用线性回归得到了各个成分簇对放热值的贡献度及排序,得到形成超分子结构的关键成分,为后续对鱼腥草注射剂(类)致敏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热滴定 鱼腥草 印迹模板 谱热学 成分簇 超分子结构 樟烯 β-月桂烯 4-甲基-3-(1-甲基乙叉基)-环己烯 3-(4-甲基-3-戊烯基)-呋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