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双耳上头皮后切口的取脑法
1
作者 王建伟 刘怀存 +6 位作者 程全成 丁慧如 孙艳荣 谷培良 栾英杰 张军伟 张卫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传统的环状切口或十字切口取脑法无法满足保护捐献者遗容的要求。我们提出经双耳上头皮后切口的取脑法,有效地保护了捐献者的遗容。方法采用距枕外隆凸上方2.0 cm,至耳廓最前缘切口,获取完整的脑。结果该切口未涉及头面部皮肤,且切... 目的传统的环状切口或十字切口取脑法无法满足保护捐献者遗容的要求。我们提出经双耳上头皮后切口的取脑法,有效地保护了捐献者的遗容。方法采用距枕外隆凸上方2.0 cm,至耳廓最前缘切口,获取完整的脑。结果该切口未涉及头面部皮肤,且切口小,有利于缝合修复,减少了渗液。结论该切口有效地保护了捐献者的遗容,将有利于脑库的建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切口 取脑 脑库 头皮 解剖学
下载PDF
针刀松解腰椎黄韧带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新月 刘子祥 +2 位作者 谷培良 张卫光 李石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9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索针刀松解腰椎黄韧带的解剖路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更安全可靠的中医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未经福尔马林固定的人体标本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60~90岁,平均(70.50±14.17)岁,标本来源于北京大... 目的探索针刀松解腰椎黄韧带的解剖路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更安全可靠的中医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未经福尔马林固定的人体标本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60~90岁,平均(70.50±14.17)岁,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研究时间为2016年9月~2018年1月,根据人体解剖结构的体表标志定位,以垂直人体纵轴方向从关节突关节至棘突方向进针及平行人体纵轴方向从棘突旁开约一横指点由尾侧向头侧进针两种方式,松解L3/L4、L4/L5、L5/S1三个节段的腰椎黄韧带,测量进针角度、针刀进针深度、进针点距棘突旁开距离、进针点距骶骨角距离,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解剖穿刺路径中未观察到明显的血管和神经,且解剖后硬脊膜完整。标本左右侧测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纵轴入路的进针深度小于平行纵轴入路的深度(P<0.01),垂直纵轴入路的旁开距离大于平行纵轴入路(P<0.01);L3/L4、L4/L5、L5/S1的垂直与水平纵轴入路测量数据显示,三个节段的进针角度、进针深度及距棘突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黄韧带的垂直纵轴入路方式优于平行纵轴入路方式;临床进行治疗前,可参考本研究所得垂直纵轴入路方式的测量结果,更准确地定位针刀松解腰椎黄韧带的进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黄韧带 针刀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microCT下钩骨骨内微小动脉三维构筑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鼎予 李旭 +5 位作者 沈重成 谷培良 裴玉茹 曾钢 冷慧杰 张卫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5-248,共4页
目的:获得钩骨内微小动脉三维构筑模型,为钩骨骨折后血供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红色氧化铅研磨至40μm以下,按铅丹和松节油1 g∶1.5 m L、1 g∶1 m L和1 g∶0.5 m L比例混匀制成铅造影剂。3个新鲜上肢肱动脉插管,灌注铅造影剂。... 目的:获得钩骨内微小动脉三维构筑模型,为钩骨骨折后血供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红色氧化铅研磨至40μm以下,按铅丹和松节油1 g∶1.5 m L、1 g∶1 m L和1 g∶0.5 m L比例混匀制成铅造影剂。3个新鲜上肢肱动脉插管,灌注铅造影剂。钩骨取材,使用micro CT扫描钩骨,扫描设置为Binning 1,系统分辨率为highmed,重建设置为Down sample factor 2,图像最终分辨率为27.30μm。最终获得钩骨周围与钩骨内血管在各个切面的图像,重建形成钩骨内微动脉分支分布的三维构筑。结果:钩骨表面血管分布密集,主要分布在钩骨周围的韧带和肌腱内。钩骨表面主要有4大血管分布区域,分别位于钩骨体掌侧平台、钩骨背侧、钩骨尺侧和钩骨钩顶端。钩骨钩接受了来自钩骨钩顶端、钩骨体掌侧平台和钩骨尺侧动脉网的骨内分支,钩骨体接收了钩骨掌侧平台、钩骨背侧和钩骨尺侧的动脉骨内分支,并且骨内动脉相互吻合。结论:钩骨体和钩骨钩的骨内微小动脉各自存在多个来源并有丰富的吻合,出现缺血性钩骨坏死的概率较小,钩骨钩骨折后骨折不愈可能是由于对线不良等其他原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骨 骨内血管 MICROCT
下载PDF
针刀松解枢椎横突的局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贾雁 邱祖云 +5 位作者 孙小洁 周俏吟 申毅锋 谷培良 李石良 张卫光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1-32,35,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针刀松解枢椎横突的进针路径及局部解剖学结构。方法:选取11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体表标志法定位枢椎横突,采用水针刀松解枢椎横突并用蓝黑墨水逐层标记,测量进针深度,解剖其侧颈部直至显露枢椎横突,观察进针路径,... 目的:研究针刀松解枢椎横突的进针路径及局部解剖学结构。方法:选取11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体表标志法定位枢椎横突,采用水针刀松解枢椎横突并用蓝黑墨水逐层标记,测量进针深度,解剖其侧颈部直至显露枢椎横突,观察进针路径,并进行相关解剖学分析。结果:共获得17侧有效数据,男14侧、女3侧;穿刺深度为19.07~32.70mm,平均(27.53±4.27)mm;共有12侧一次穿刺成功,5侧穿刺失败,准确率70.59%,未发现其他结构损伤;枢椎横突外侧肌肉组织丰厚,经过胸锁乳突肌的进针路径由外到内依次为皮肤、浅筋膜、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头半棘肌前缘、横突尖。结论:根据解剖数据,传统体表定位枢椎横突的方法准确性较高,但盲视操作安全性仍需要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横突 针刀 颈源性头痛 解剖学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