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汉语推断语气副词“果真”的语法特征及语义分析指向
被引量:6
- 1
-
-
作者
谷晓恒
-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
-
出处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43-145,共3页
-
文摘
本文在分析汉语副词"果真"语法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果真"的语义、语义框架及语义指向。认为语气副词"果真"是表示推断语气的,推断的结果可能与所说所料相符,也可能不相符,在语义指向上不仅可以指向所修饰的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指向整个句子。
-
关键词
推断语气
副词
果真
语法分布
语义指向
-
Keywords
deductive tone
adverb
really
grammatical distribution
semantic indication
-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青海汉语方言谚语的文化特征探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谷晓恒
-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3期95-98,105,共5页
-
文摘
青海汉语方言谚语是老百姓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文章以青海汉语方言谚语为材料,分析了别具特色的青海农业文化、牧业文化和饮食文化。
-
关键词
青海
汉语方言
谚语
文化
特征
-
分类号
I27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青海话中的词缀“头”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谷晓恒
-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
-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36,共4页
-
文摘
青海话中的词缀“头”除了有与汉语普通话词缀“头”相同的特点外,还能够放在动词词根和形容词词根语素的后面,构成一个新的名词,表示某事是否值得做或必要性的主观评价,也可以指对象或状态;这种方式构成的名词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存在于具体语境之中。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这种用法的起源,并与其它方言中的词缀“头”作了对比分析。
-
关键词
青海话
词缀
主观评价
语境
-
Keywords
Qinghai dialect
affix
subjective estimation
language environment
-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青海民族语地名结构特点及文化意义分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谷晓恒
-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
-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2001年第3期37-40,共4页
-
文摘
地名是民族文化的产物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而地名又是承载文化的活化石。本文旨在通过对青海民族语地名的分析 ,以探求其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
-
关键词
青海
民族语
地名
结构
文化
-
Keywords
Qinghai
minority languages
place names
structure
culture
analysis
-
分类号
K928.6(24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副词“不免”、“难免”、“未免”比较分析
被引量:8
- 5
-
-
作者
谷晓恒
-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
-
出处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07-110,共4页
-
文摘
本文就现代汉语中副词“不免”、“难免”和“未免”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免”、“难免”主要用于修饰或限定动词性复杂短语,“未免”既可以修饰限定动词性复杂短语,也可以修饰限定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文章还进一步指出了它们的不同语义背景和语义特征。
-
关键词
不免
难免
未免
语法特征
语义背景
-
Keywords
Bumian ( 不免 )
Nanmian ( 难免 )
Weimian (未免 )
grammartical feacture
semantic background
-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唐宋词使用的颜色词看唐宋审美文化的内涵
被引量:3
- 6
-
-
作者
谷晓恒
-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
-
出处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
文摘
文章在对唐宋词中颜色词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唐宋词的美学特征及唐宋时期人们的审美习惯作了探讨。
-
关键词
宋词
色彩
审美文化
唐代
宋代
颜色词
文化内涵
审美心理
审美特征
审美习惯
-
Keywords
poetry of Tang - Song period
gorgeous colour
aesthetic culture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B83-092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数词+大+名词”短语浅探
- 7
-
-
作者
谷晓恒
李晓云
-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24,共6页
-
文摘
本文对“数词+大+名词”短语进行较为全面的描写,认为该短语中的数词以“一”至“十”十个基数词为主,且不同的基数词使用频率不均衡,对后面的名词会起制约作用;形容词“大”是用来突显这一短语结构所示语义信息的标记形式;名词以双音节抽象名词为主,包括程度、根由、性质、事件、策略等几类。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该短语的句法功能、语义特征和语用价值。
-
关键词
“数词+大+名词”短语
语法功能
语义
语用
-
Keywords
“num. +da+N” phrase
syntactic function
semantic
pragmatic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青海地方谚语的语用学分析
被引量:1
- 8
-
-
作者
谷晓恒
-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
-
出处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32-135,共4页
-
文摘
本文分析了流行在青海地区谚语的语用功能、语用环境和语用变体。认为使用谚语阐释缘由,或进行劝诫、警告,这在民间非常盛行;在使用过程中,语义内容等同的谚语会因地区和民族的不同而产生变体。
-
关键词
青海
谚语
语用功能
语境
变体
-
Keywords
Qinghai
byword
language function
context
language variant
-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双关与中国古典戏剧
被引量:1
- 9
-
-
作者
谷晓恒
-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
-
出处
《青海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13-16,共4页
-
文摘
对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双关现象进行了探索 。
-
关键词
双关现象
戏剧
中国
古典戏剧
-
Keywords
Puns
drama
an irrevocable commitment
function
cause of formation
-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青海汉语方言谚语的修辞特点和表现手法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谷晓恒
-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汉文系
-
出处
《青海师专学报》
2006年第3期26-29,共4页
-
文摘
本文分析了青海汉语方言谚语的修辞特点,认为青海汉语方言谚语因受地域、民族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具有语言材料“风搅雪”、雅俗并存等特点;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青海汉语方言谚语中常见的修辞格。
-
关键词
方言
谚语
修辞
-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青海汉语方言谚语的句法结构及语义特征分析
- 11
-
-
作者
谷晓恒
-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
-
出处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27-131,共5页
-
文摘
青海汉语方言中的谚语从语法结构上来看,体现为以复句为主,即使单句型的谚语,其中也有大部分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的;从语义上来说,既有意合性谚语,也有深层语义谚语、偏义复合语义谚语和直接组合性谚语。
-
关键词
青海方言
谚语
句法结构
语义特征
-
Keywords
Qinghai dialect
proverb
sentence structure
semantic feature
-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论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训诂方法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李晓云
谷晓恒
-
机构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
青海民院汉文系
-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5-99,共5页
-
文摘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采用了大量的训诂方法对各种文体进行界定,并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阐释,给文献语义的研究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训诂资料,本文对此作了介绍和分析。
-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训诂方法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民俗研究与训诂
- 13
-
-
作者
李晓云
谷晓恒
-
机构
青海民族中文系
-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76-79,共4页
-
文摘
古文献是储存民俗文化资料的宝库,而训诂则是开启这座宝库的钥匙。本文着重探讨了民俗与训话的互补关系,认为训诂知识是研究我国民风民俗之基础,而训诂工作又必须以民俗文化为佐证。
-
关键词
民俗
训诂
-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当代中国商品谐音广告词的用词现状及影响
- 14
-
-
作者
李英
谷晓恒
-
机构
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年第4X期41-,共1页
-
文摘
广告,就是广而告之的意思,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广告语要彰显产品特有的文化底蕴及市场动向,所以,我们要使广告语富有生动及深层的意识概念,让大众接收到广告后,首先浮现在脑海的是产品形象,最重要的是不能偏离广告的最终效益,要有目的和意义。论文通过对当代中国商品广告语谐音广告词用词特征的分析,浅析其在当代言语运用中的影响。
-
关键词
商品
广告
谐音
-
分类号
F713.8
[经济管理—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