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痛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文 李晓燕 +2 位作者 陈思凯 谷智越 冷金花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第6期804-806,共3页
目的:分析无痛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术后复发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无痛经的病理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收集临床信息,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合并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深部浸润型内膜异位... 目的:分析无痛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术后复发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无痛经的病理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收集临床信息,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合并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深部浸润型内膜异位症者74.1%;临床分期为III或IV期;术后复发率为4.7%。结论:该类患者常易合并其他类型的盆腔内异症,临床分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 术后复发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子宫膀胱瘘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6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谷智越 史精华 +5 位作者 张晶 吴瑜诗 张晨昱 鄢海蓝 冷金花 李晓燕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539-1544,共6页
目的 探讨子宫膀胱瘘(VUF)发生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6例VU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近20年的中英文文献筛选出276例病例,对这2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同时进行文... 目的 探讨子宫膀胱瘘(VUF)发生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6例VU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近20年的中英文文献筛选出276例病例,对这2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82例患者中,VUF发生最主要的病因是子宫下段剖宫产,占87.23%;其最常见、最具特征的临床症状是周期性血尿,占61.61%。VUF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超声、膀胱镜、磁共振成像(MRI)、宫腔造影、膀胱造影和CT尿路造影(CTU)等,其中MRI对发现VUF有独特的诊断价值。97.15%的VUF患者通过手术修补瘘口,术后愈合良好。结论 VUF常为医源性疾病,多继发于剖宫产术后,术中仔细解剖有助于预防VUF发生。MRI是识别异常窦道的有效手段,单纯膀胱镜检查存在误诊或漏诊的风险。手术修补是根本的治疗方式,整体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膀胱瘘 Youssef’s综合征 剖宫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阴道菌群特征性研究与功能预测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思凯 谷智越 +1 位作者 戴毅 冷金花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内异症患者阴道内特征性细菌群落,找出相关细菌种类,通过功能预测探索细菌与内异症患者交联的相关功能通路。方法:纳入受试者58例,每例患者分别于宫颈口和阴道后穹窿取样,最终诊断根据其手术记录和病理结果分类,其中内异症患... 目的:探讨内异症患者阴道内特征性细菌群落,找出相关细菌种类,通过功能预测探索细菌与内异症患者交联的相关功能通路。方法:纳入受试者58例,每例患者分别于宫颈口和阴道后穹窿取样,最终诊断根据其手术记录和病理结果分类,其中内异症患者32例(55.17%),对照组患者26例(44.83%)。对采样标本进行PCR扩增,其中1例后穹窿标本扩增失败,共115例样本。使用一代Illumina测序对于细菌16s核糖体RNA(16s-rRNA)的高变区V3V4片段测序,原始数据经拼接、过滤后进行可视化操作并且挖掘细菌组学相关数据,使用KEGG作为参考数据库进行功能预测。结果:内异症患者与对照组的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CoA距离矩阵分析也并未见显著差异。内异症患者中,阴道奇异菌(Atopobium Vaginalis)和Howardella Ureilytica显著增多,短双歧杆菌(Bifidobaterium Breve)和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显著减少。功能预测方面,磷酸转移酶系统、乳果糖与甘露糖代谢、氨基糖与核苷酸糖代谢这三种功能在内异症患者中显著增加,而半胱氨酸与甲硫氨酸代谢、泛素体系在内异症患者中显著降低。结论:阴道炎相关细菌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细菌差异的研究可能成为内异症无创诊治的新思路,功能预测为内异症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生物组学 阴道微生物 16s-rRNA测序
下载PDF
并发不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阴道菌群的微生物组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思凯 谷智越 +3 位作者 郑萍 戴毅 冷金花 郎景和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27-231,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人群中是否合并不孕患者的微生物组学差异,并找出相关的差异细菌和微生物学标识。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手术诊断为EMs的患者66例,按是否合并不孕分为不孕组(...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人群中是否合并不孕患者的微生物组学差异,并找出相关的差异细菌和微生物学标识。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手术诊断为EMs的患者66例,按是否合并不孕分为不孕组(n=17)和对照组(n=49),通过对于阴道后穹窿分泌物细菌16S核糖体RNA(16S-rRNA)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细菌群落多样性算法(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主坐标分析(PCoA)距离矩阵算法(Bray-Curtis和Unifrac矩阵)、生物学标识算法(LeFSe)找出含量有差异的细菌物种。结果:2组患者的细菌群落在alpha多样性中未见显著差异,在beta多样性中可观察到不孕组的乳酸杆菌含量略有减少。有3种细菌属表现出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分别是普氏菌属(Prevotella)、巨型球菌属(Megasphere)和小类杆菌属(Dialister),其在不孕组患者中明显升高。PCoA矩阵分析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可能是潜在的生物学标识物。结论:在EMs患者中,是否合并不孕与下生殖道细菌群落差异有关,细菌丰度的变化可能用来评估宿主的免疫水平与EMs不孕患者症状差异,为今后EMs不孕的机制研究和微生物诊断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生物组学 不育 女(雌)性 16S-rRNA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