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现代日语流行语的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谷肖梅
罗萃萃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5-119,共5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现代日本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反映这种变化的流行语不断涌现。这些流行语有的被人们广泛使用 ,有些成为常用语还被当作固定词汇收录在词典中。由于流行语的形式不拘一格 ,又被年轻一代大量使用 ,甚至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现代日本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反映这种变化的流行语不断涌现。这些流行语有的被人们广泛使用 ,有些成为常用语还被当作固定词汇收录在词典中。由于流行语的形式不拘一格 ,又被年轻一代大量使用 ,甚至导致规范日语单词和语法变形、日语结构紊乱。研究现代流行语的产生、传播、形式和功能等各个方面 ,可以剖析现代流行语 ,从而达到研究日语变化趋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流行语
形式
功能
现代日语语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和歌修辞法之一——本歌取——以《新古今和歌集》为中心
被引量:
1
2
作者
谷肖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1-125,共5页
本歌取是日本传统诗歌形式——和歌的一种修辞手法。与汉诗中的借典手法不尽相同。它产生于万叶时代 ,在历代御撰和歌集中鲜有收录 ;然而 ,在 30 0多年后的《新古今和歌集》中 ,运用了本歌取的和歌却随处可见。本文作者对此深感兴趣 ,...
本歌取是日本传统诗歌形式——和歌的一种修辞手法。与汉诗中的借典手法不尽相同。它产生于万叶时代 ,在历代御撰和歌集中鲜有收录 ;然而 ,在 30 0多年后的《新古今和歌集》中 ,运用了本歌取的和歌却随处可见。本文作者对此深感兴趣 ,探索了其兴盛的原因 ,并主要以《新古今和歌集》为例 ,介绍了本歌取的种类及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歌取
和歌
修辞法
《新古今和歌集》
日本
诗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共通的情感与文化——中日古典诗歌中思念意象的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卜晓镭
谷肖梅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6-79,共4页
思念可以说是诗歌中永恒的话题,中日两国这类诗歌在表现方式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两国诗歌往往回避平铺直叙的表达思念之意,而多托物言志,借景传情。这其中所用来言志的"物"与用来传情的"景"在中国的文学领域里被称...
思念可以说是诗歌中永恒的话题,中日两国这类诗歌在表现方式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两国诗歌往往回避平铺直叙的表达思念之意,而多托物言志,借景传情。这其中所用来言志的"物"与用来传情的"景"在中国的文学领域里被称为"意象"。两国诗歌意象扎根于社会与文化的土壤之中,与本国风土文化密切相关,既有共同之处,亦各有其特点,在和歌意象中可寻觅到汉文化影响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思念
风土文化
汉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日古典诗歌中“离别意象”浅探
4
作者
卜晓镭
谷肖梅
《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
2012年第1期116-127,共12页
离别是中日诗歌的重要主题。汉诗以'含蓄凝练'见长,和歌以'幽玄'为美。故'意象'是两国离别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中日诗歌中代代传承的意象深深根植于民众生活的土壤之中,集中准确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风俗文化...
离别是中日诗歌的重要主题。汉诗以'含蓄凝练'见长,和歌以'幽玄'为美。故'意象'是两国离别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中日诗歌中代代传承的意象深深根植于民众生活的土壤之中,集中准确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风俗文化、民族精神。日本文学虽对中国文学有一定的继承性,但日本文学本身有自己独特的文艺理念。就诗歌中的意象来说,和歌意象更具'纯文学性'而缺乏汉诗意象的'政治性',或者说它具有一种超政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离别
纯文学性
脱政治性
风土文化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现代日语流行语的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谷肖梅
罗萃萃
机构
东南大学外语系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5-119,共5页
文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现代日本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反映这种变化的流行语不断涌现。这些流行语有的被人们广泛使用 ,有些成为常用语还被当作固定词汇收录在词典中。由于流行语的形式不拘一格 ,又被年轻一代大量使用 ,甚至导致规范日语单词和语法变形、日语结构紊乱。研究现代流行语的产生、传播、形式和功能等各个方面 ,可以剖析现代流行语 ,从而达到研究日语变化趋势的目的。
关键词
现代流行语
形式
功能
现代日语语法
Keywords
popular slang
forms
functions
分类号
H36 [语言文字—日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和歌修辞法之一——本歌取——以《新古今和歌集》为中心
被引量:
1
2
作者
谷肖梅
机构
东南大学外语系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1-125,共5页
文摘
本歌取是日本传统诗歌形式——和歌的一种修辞手法。与汉诗中的借典手法不尽相同。它产生于万叶时代 ,在历代御撰和歌集中鲜有收录 ;然而 ,在 30 0多年后的《新古今和歌集》中 ,运用了本歌取的和歌却随处可见。本文作者对此深感兴趣 ,探索了其兴盛的原因 ,并主要以《新古今和歌集》为例 ,介绍了本歌取的种类及方式。
关键词
本歌取
和歌
修辞法
《新古今和歌集》
日本
诗歌
Keywords
hongkatori
Japanese Verse
'The New Collections of Classics
分类号
H36 [语言文字—日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通的情感与文化——中日古典诗歌中思念意象的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卜晓镭
谷肖梅
机构
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6-79,共4页
文摘
思念可以说是诗歌中永恒的话题,中日两国这类诗歌在表现方式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两国诗歌往往回避平铺直叙的表达思念之意,而多托物言志,借景传情。这其中所用来言志的"物"与用来传情的"景"在中国的文学领域里被称为"意象"。两国诗歌意象扎根于社会与文化的土壤之中,与本国风土文化密切相关,既有共同之处,亦各有其特点,在和歌意象中可寻觅到汉文化影响的痕迹。
关键词
意象
思念
风土文化
汉文化
Keywords
image
yearning
custom
Chinese cultur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日古典诗歌中“离别意象”浅探
4
作者
卜晓镭
谷肖梅
机构
常州大学
东南大学
出处
《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
2012年第1期116-127,共12页
文摘
离别是中日诗歌的重要主题。汉诗以'含蓄凝练'见长,和歌以'幽玄'为美。故'意象'是两国离别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中日诗歌中代代传承的意象深深根植于民众生活的土壤之中,集中准确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风俗文化、民族精神。日本文学虽对中国文学有一定的继承性,但日本文学本身有自己独特的文艺理念。就诗歌中的意象来说,和歌意象更具'纯文学性'而缺乏汉诗意象的'政治性',或者说它具有一种超政治性。
关键词
意象
离别
纯文学性
脱政治性
风土文化
分类号
I106.2-03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现代日语流行语的研究
谷肖梅
罗萃萃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浅谈和歌修辞法之一——本歌取——以《新古今和歌集》为中心
谷肖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共通的情感与文化——中日古典诗歌中思念意象的分析
卜晓镭
谷肖梅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日古典诗歌中“离别意象”浅探
卜晓镭
谷肖梅
《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
201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