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20
1
作者 谷英士 李颖嘉 +3 位作者 文戈 位红芹 王冬晓 洪少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61-1664,共4页
目的比较采用常规超声(US)与超声弹性成像(UE)判断腋淋巴结性质的价值。方法观察我院6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84枚腋淋巴结,均行US及UE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比较US、UE及US结合UE(US+UE)诊断腋淋巴结性质的效能。... 目的比较采用常规超声(US)与超声弹性成像(UE)判断腋淋巴结性质的价值。方法观察我院6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84枚腋淋巴结,均行US及UE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比较US、UE及US结合UE(US+UE)诊断腋淋巴结性质的效能。结果应用US、UE及US+UE判断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812、0.858。UE与US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13,P>0.05)。US+UE与US(Z=2.131,P<0.05)、与UE(Z=1.996,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常规US与UE可以提高诊断转性性腋淋巴结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检查 ROC曲线
下载PDF
4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亚型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洪少馥 李颖嘉 +5 位作者 王冬晓 罗婉贤 位红芹 谷英士 张霞 马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8-1032,共5页
目的探讨4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与分子亚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144个病灶)4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并分析其与分子亚型的关系。结果 1本组青年乳腺癌多表现为中高级别(107/109,98.17%)的浸润性导管癌(1... 目的探讨4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与分子亚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144个病灶)4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并分析其与分子亚型的关系。结果 1本组青年乳腺癌多表现为中高级别(107/109,98.17%)的浸润性导管癌(111/144,77.08%);2Luminal A型占58.12%(68/117),Luminal B型11.97%(14/117),HER2过表达型13.68%(16/117),三阴型16.24%(19/117);3以低回声(121/132,91.67%)、肿块形式(132/144,91.67%)出现是本组青年乳腺癌最常见的超声征象;三阴型乳腺癌出现微钙化的概率小(7/19,36.84%,P=0.006),多表现为形态规则(14/19,73.68%,P=0.001)、体积较大[最大径线>5cm为26.32%(5/19),P=0.038]、边界清晰(13/19,68.42%,P=0.158)、后方无声衰减(19/19,100%,P=0.358)的肿块;HER2过表达型表现为非肿块的比例高(4/16,25.00%,P=0.040),且75.00%(9/12)的HER2过表达型肿块出现微钙化(P=0.824);与其他两型比较,Luminal型多表现为乏血供、小体积形式(P均<0.05),且出现微钙化比例相对较大(Luminal A:70.31%,Luminal B:63.64%),但与非Luminal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青年乳腺癌具较高侵袭性,其超声图像特征与分子亚型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子亚型 超声检查 青年女性
下载PDF
探讨桥本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霞 何洁 +3 位作者 李颖嘉 位红芹 谷英士 王冬晓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96-1498,共3页
目的观察桥本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探讨桥本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存在关系。方法对158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中桥本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桥本病合... 目的观察桥本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探讨桥本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存在关系。方法对158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中桥本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桥本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5例,超声正确诊断19例(19/35,54.29%)。本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率在桥本病患者中(35/80,43.75%)高于非桥本病患者(235/1502,15.65%),在出现结节的桥本病患者中(32/59,54.24%)高于无结节桥本病患者(3/20,1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桥本病、尤其是合并结节的桥本病较甲状腺其他良性病变更易并发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是诊断桥本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剂对人肝癌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潘丽雯 过新民 +2 位作者 赖己创 阮黎 谷英士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3-685,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六氟化硫(SF6)微泡对人肝癌Hep G2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筛选最优微泡转染浓度。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分析与台盼蓝染色两种方法检测SF6对人肝癌Hep G2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微泡造影剂浓度小于10%时,不同浓度的SF6均不... 目的观察超声六氟化硫(SF6)微泡对人肝癌Hep G2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筛选最优微泡转染浓度。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分析与台盼蓝染色两种方法检测SF6对人肝癌Hep G2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微泡造影剂浓度小于10%时,不同浓度的SF6均不会引起明显的细胞死亡(细胞存活率>80%);随着微泡浓度增高,细胞活性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微泡浓度达20%时,其对细胞的杀伤力明显增强(细胞存活率<70%)。结论 MTT和台盼蓝法检测显示,当微泡造影剂浓度小于10%时,SF6不会引起明显的细胞死亡,可作为最优细胞转染浓度进行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 六氟化硫 HEPG2细胞
下载PDF
靶向超声微泡对结肠癌新生血管分子成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位红芹 何洁 +6 位作者 杨莉 纪丽景 张霞 王冬晓 文戈 谷英士 李颖嘉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以VEGFR2(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KDR)为靶点的靶向超声微泡对裸鼠结肠癌新生血管的成像效果。方法以生物素一亲和素桥接法将特异性结合VEGF主要受体KDR的小肽K237与脂质微泡耦联构建靶向微泡,用同样方法将对照肽... 目的探讨以VEGFR2(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KDR)为靶点的靶向超声微泡对裸鼠结肠癌新生血管的成像效果。方法以生物素一亲和素桥接法将特异性结合VEGF主要受体KDR的小肽K237与脂质微泡耦联构建靶向微泡,用同样方法将对照肽与脂质微泡耦联,构建对照微泡。以KDR阴性表达的人结肠癌LS174T细胞株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12只荷瘤鼠经尾静脉随机先后注射靶向微泡、对照微泡,2种微泡注射间隔30min。注射靶向微泡后5min和注射对照微泡后5min荷瘤鼠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各组微泡在肿瘤组织造影增强情况,测量肿瘤组织的声强度(VI)。另取6只荷瘤鼠预先注射K237肽后再注射靶向微泡,观察微泡的成像效果。靶向微泡组、对照微泡组、小肽预先封闭组肿瘤组织的VI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t检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KDR在肿瘤组织表达及分布规律。结果成功制备了靶向微泡。注射超声微泡后5min超声检查显示靶向微泡组肿瘤组织超声造影明显增强,对照微泡组及小肽预先封闭组仅见轻度的超声造影增强。3组V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130,P〈0.01)。靶向微泡组与对照微泡组V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18±9.56与8.28±4.74,t=6.91,P〈0.01);小肽预先封闭组VI值与靶向微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3.44与30.18±9.56,t=4.91,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荷瘤鼠结肠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KDR表达较正常组织血管内皮细胞KDR表达显著增加。结论以KDR为靶点的靶向超声微泡可以与荷瘤鼠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特异性黏附并有效评价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新生血管化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超声检查 微气泡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