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某院PIVAS药品报损金额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沈云峰 李岩 +3 位作者 汪飞 卢春娟 豆兴茹 李轶 《海峡药学》 2020年第11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药品报损金额中的应用。方法根据PDCA循环管理步骤,对某院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PIVAS)药品报损金额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查找报损的各...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药品报损金额中的应用。方法根据PDCA循环管理步骤,对某院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PIVAS)药品报损金额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查找报损的各方面原因,设定目标和制定对策,对比2018年4月~12月(干预前组)和2019年4月~12月(干预后组)的药品报损金额结果并验证其效果。结果执行PDCA循环管理后,PIVAS药品报损金额有一定的下降趋势,且月均报损金额由干预前的(8792.61±1745.90)元,降低至干预后的(5937.24±735.05)元,降幅为32.47%;更新药品报损登记表,制定易破损药品目录,设置易碎标识提醒,专人维护,纳入培训,加强对药品熟悉程度与保护意识,并形成药品报损通报制度;建立药品规范调配操作巡查及考核制度,加强药品调配监管。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降低PIVAS药品报损金额,提升PIVAS调配工作管理质量,可在药房管理中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PIVAS 药品报损 金额 应用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钠-Nafion包覆三联吡啶钌掺杂SiO_2纳米粒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
2
作者 刘玲 豆兴茹 +3 位作者 曾启 丁海洋 杨辰 谢洪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63-1568,共6页
利用Nafion与聚丙烯酸钠的混合膜包覆三联吡啶钌(Ru(bpy)_3^(2+))掺杂SiO_2纳米粒制备了用于生物标记的电化学发光纳米粒,并构建了信号放大的免疫检测探针。结合免疫磁珠构建的捕获探针,建立了乙肝表面抗原的双抗体夹心电化学发光免疫... 利用Nafion与聚丙烯酸钠的混合膜包覆三联吡啶钌(Ru(bpy)_3^(2+))掺杂SiO_2纳米粒制备了用于生物标记的电化学发光纳米粒,并构建了信号放大的免疫检测探针。结合免疫磁珠构建的捕获探针,建立了乙肝表面抗原的双抗体夹心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00pg·m L^(-1),相关系数R^2为0.9959,最低检测限为1.73 pg·m L^(-1)(S/N=3),表现出了高达200倍浓度差的宽线性检测范围和高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 乙肝表面抗原 宽线性范围 高灵敏度 三联吡啶钌掺杂Si O2纳米粒.
下载PDF
基于偶合人工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光谱对D5S818基因座的分型
3
作者 郭莉萍 汪雪娇 +2 位作者 豆兴茹 邱婷 谢洪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65-1471,共7页
本文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中的偶合人工神经网络(ANN-ANN)法研究了一种快速、简单和低成本检测STR基因型的方法。选择STR基因座D5S818的差异较小的10-11、11-11、11-12与11-13基因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四个基因型样本进行标准... 本文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中的偶合人工神经网络(ANN-ANN)法研究了一种快速、简单和低成本检测STR基因型的方法。选择STR基因座D5S818的差异较小的10-11、11-11、11-12与11-13基因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四个基因型样本进行标准的PCR扩增并采集PCR产物的近红外光谱,以近红外光谱为判别变量,以其中一个ANN(rich-information-extracted ANN,RIE-ANN)用于提取建立判别模型的富信息变量,另一个ANN(discriminant-model-built ANN,DMB-ANN)即用于模型建立。ANN-ANN的网络结构为:338-30-338(RIE-ANN)和30-8-4(DMB-ANN)。对于校正集的校正均方根误差为0.0148,预测集为0.0127,预测准确率达到100%。成功实现了基于近红外光谱对STR基因型的快速、简单和低成本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近红外光谱 人工神经网络 基因分型
下载PDF
基于DNA熔解温度设计新型基因探针的探索
4
作者 陈泽琴 豆兴茹 谢洪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6-60,共5页
应用计算熔解温度的方法,探索应用该方法设计新型基因探针的可能性.利用荧光检测技术进行靶DNA与错配DNA链的鉴别,从而研究了DNA熔解温度对设计新型基因探针的影响.
关键词 熔解温度 基因探针 荧光检测
下载PDF
利用聚丙烯酸钠-Nafion混合膜增强三联吡啶钌掺杂SiO_2纳米粒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及其生物标记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哲 豆兴茹 +2 位作者 葛芝莉 郭莉萍 谢洪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0-314,共5页
对于三联吡啶钌(Ru(bpy)_3^(2+))掺杂的SiO_2纳米粒,以聚电解质聚丙烯酸钠和成膜物质Nafion的混合液对纳米粒进行包覆,制备了聚丙烯酸钠和Nafion混合膜包覆的电化学发光(ECL)纳米粒。结果表明:混合膜包覆的纳米粒,相对于Nafion膜的ECL... 对于三联吡啶钌(Ru(bpy)_3^(2+))掺杂的SiO_2纳米粒,以聚电解质聚丙烯酸钠和成膜物质Nafion的混合液对纳米粒进行包覆,制备了聚丙烯酸钠和Nafion混合膜包覆的电化学发光(ECL)纳米粒。结果表明:混合膜包覆的纳米粒,相对于Nafion膜的ECL信号增强了13倍。同时,混合膜表面可交换阳离子显著增加,能够通过离子交换固载大量的Ru(bpy)_3^(2+),纳米粒的ECL信号可进一步增强约3倍。混合膜还具有另外一个显著的优势,即通过混合膜的疏水相互作用可以方便地标记生物大分子,标记抗体仍然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增强 电化学发光纳米粒 聚丙烯酸钠 Nafion混合膜 生物标记
下载PDF
三联吡啶钌超分子包合物及其SiO2复合纳米粒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放大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武润 豆兴茹 +2 位作者 葛芝莉 任兆刚 谢洪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8-564,共7页
利用环糊精类物质能够形成超分子包合物的性质,研究了电中性的β-环糊精(β-CD)和负电性的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与电化学发光(ECL)活性物质三联吡啶钌(Ru(bpy)2+3)形成超分子包合物的能力及其对ECL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形成的超... 利用环糊精类物质能够形成超分子包合物的性质,研究了电中性的β-环糊精(β-CD)和负电性的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与电化学发光(ECL)活性物质三联吡啶钌(Ru(bpy)2+3)形成超分子包合物的能力及其对ECL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形成的超分子包合物能够增强Ru(bpy)2+3的ECL,其中CM-β-CD具有更强的增强作用。相对于Ru(bpy)2+3,CM-β-CD增强了1.42倍,而β-CD仅为1.28倍。以制备的表面电荷为负的SiO2纳米粒为载体,考察了其对Ru(bpy)2+3超分子包合物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与Ru(bpy)2+3的CM-β-CD超分子包合物相比,SiO2纳米粒载体对Ru(bpy)2+3的β-CD超分子包合物表现出了更强的吸附能力。制备了ECL信号放大能力最强的β-CD-Ru(bpy)2+3超分子包合物的SiO2复合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信号放大 三联吡啶钌 超分子包合物 SiO2复合纳米粒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配伍的稳定性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雯雯 豆兴茹 +2 位作者 黄春燕 陈明圆 李轶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31-1334,共4页
目的考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在不同溶媒中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给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临床配伍用药浓度,将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00 mg和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180 mg溶于5种溶媒250 mL,分别考察在25和4℃的储存条件下,... 目的考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在不同溶媒中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给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临床配伍用药浓度,将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00 mg和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180 mg溶于5种溶媒250 mL,分别考察在25和4℃的储存条件下,其24 h内外观、pH值、含量、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 25和4℃的储存条件下,5种配伍溶液在24 h内外观、pH值无明显改变,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异甘草酸镁和环磷腺苷含量变化在(100±5)%,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不溶性微粒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相关规定。结论在25和4℃储存条件下,两种药物24 h内稳定性良好,临床上可将两种药物配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 配伍稳定性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紫外光谱法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汪雪娇 牟红元 +3 位作者 鲁辉 豆兴茹 邱婷 谢洪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01-1705,共5页
以STR基因座D16S539中的总核心重复串数相差较小的l伊11,10-12,11-11和10-13基因型为研究对象,以紫外光谱为判别变量,建立了以人T神经网络(ANN)提取富信息变量为基础的ANN基因分型方法。在优化条件下,埘4个基因型样本进行了聚合... 以STR基因座D16S539中的总核心重复串数相差较小的l伊11,10-12,11-11和10-13基因型为研究对象,以紫外光谱为判别变量,建立了以人T神经网络(ANN)提取富信息变量为基础的ANN基因分型方法。在优化条件下,埘4个基因型样本进行了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以扩增样本在200310nm范围内的检测光谱进行预处理和偶合的ANNANN网络优化。结果表明,提取富信息变量和基因分型的ANN的最优网络结构分别为391—50-391和50-6-4,该结构下的判别模型的校正相对均方根误差(RMS)和预测RMS分别是0.0279和0.0418,模型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健性和100%的基因型正确预测率。成功实现了基于紫外光谱对STR基因型的快速、简单和低成本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紫外光谱 人工神经网络 基因分型
下载PDF
智能分拣系统在某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汪飞 李岩 +2 位作者 卢春娟 李轶 豆兴茹 《海峡药学》 2022年第8期156-160,共5页
目的介绍智能分拣系统在某院PIVAS的优化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比较PIVAS智能分拣系统优化前后成品输液的重复分拣率、分拣差错率及输液平均下送时间,分析探讨智能分拣系统优化后对PIVAS工作的促进作用。结果智能分拣系统优化后,设备... 目的介绍智能分拣系统在某院PIVAS的优化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比较PIVAS智能分拣系统优化前后成品输液的重复分拣率、分拣差错率及输液平均下送时间,分析探讨智能分拣系统优化后对PIVAS工作的促进作用。结果智能分拣系统优化后,设备整体结构改进,减少占地空间,外观多处透明化,增加内部监控装置;改善分拣方式,优化条码识别功能;优化分拣操作,增加色标管理、核对管理、药品管理和条码查询定位等功能;智能分拣系统优化后输液重复分拣率下降69.49%(1.77%vs 0.54%,P<0.05),输液分拣差错率下降61.54%(0.056‰vs 0.023‰,P<0.05),单袋输液平均下送时间减少(2.89 s/袋vs 2.61 s/袋,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智能分拣系统优化后设计合理,输液信息方便追踪与定位,整体实用性更强,工作效率更高,值得在PIVS实践中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智能分拣系统 优化 应用
下载PDF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处方分析与防范
10
作者 马晶晶 豆兴茹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138-139,共2页
目的: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情况及防范措施.方法:针对我院静脉配置中心2013-10/2013-12临床药师在医嘱审核工作中发现的不合理医嘱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审核不合理用药医嘱406例,主要为溶媒选择不当、载体量选择不当、配伍... 目的: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情况及防范措施.方法:针对我院静脉配置中心2013-10/2013-12临床药师在医嘱审核工作中发现的不合理医嘱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审核不合理用药医嘱406例,主要为溶媒选择不当、载体量选择不当、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当.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从药师培训、医生交流、病区沟通三方面入手采取防范措施,规避不合理处方,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不合理处方 药学服务
下载PDF
预调配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优化及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被引量:6
11
作者 豆兴茹 张晶晶 +3 位作者 李岩 李轶 沈国荣 包健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优化影响预调配模式调配质量的关键操作点,以优化后的关键点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构建预调配模式的质量控制体系。方法找出影响预调配模式调配质量的关键点,包括精准度、成品输液的核对方式、配液泵的残留。通过对排气泡、校准... 目的优化影响预调配模式调配质量的关键操作点,以优化后的关键点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构建预调配模式的质量控制体系。方法找出影响预调配模式调配质量的关键点,包括精准度、成品输液的核对方式、配液泵的残留。通过对排气泡、校准和灌注体积确定方式的改进,保障配液泵的精准度和成品输液的精准度,优化成品输液核对方式。测定配液泵的残留情况,检验其是否符合限定标准。结果优化了影响预调配模式调配质量的关键操作点,以这些关键点作为质量控制构建的关键指标,同时规范了无菌调配操作、储备液的存放条件以及预调配模式全过程的标准化。结论在优化预调配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得到了其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将构建预调配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质量控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调配模式 配液泵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优化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配液泵预调配模式研究和方法论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豆兴茹 李岩 +2 位作者 李轶 郁文刘 包健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103-2106,共4页
目的:研究预调配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及方法论证。方法:选择注射用头孢地嗪钠及注射用拉氧头孢钠为研究对象,利用配液泵调配储备液,建立预调配模式,从效率和工作强度方面与手工调配比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储备液在4℃保... 目的:研究预调配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及方法论证。方法:选择注射用头孢地嗪钠及注射用拉氧头孢钠为研究对象,利用配液泵调配储备液,建立预调配模式,从效率和工作强度方面与手工调配比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储备液在4℃保存24 h后的含量变化来确定最佳溶解体积,并考察这两种药物的残留量。检测药物储备液在4℃保存24 h后不溶性微粒。结果:注射用头孢地嗪钠及注射用拉氧头孢钠通过泵调配、手工调配得到的储备液残留量没有明显差距。确定预调配最佳溶解体积为4 mL。两种药物储备液中不溶性微粒均符合国家标准。与手工调配相比,预调配模式效率提高25%~45%。结论:利用配液泵建立的预调配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液泵 头孢地嗪钠 拉氧头孢钠 预调配模式
原文传递
依托泊苷、长春地辛和表阿霉素在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石金芳 豆兴茹 +1 位作者 尤晓明 沈国荣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920-1923,共4页
目的:考察依托泊苷注射液、注射用长春地辛和注射用表阿霉素在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给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依托泊苷注射液、注射用长春地辛和注射用表阿霉素在5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分别考察在25℃和4℃的储存条件下,... 目的:考察依托泊苷注射液、注射用长春地辛和注射用表阿霉素在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给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依托泊苷注射液、注射用长春地辛和注射用表阿霉素在5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分别考察在25℃和4℃的储存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溶液中依托泊苷、长春地辛和表阿霉素的含量并测定溶液的pH值及不溶性微粒的大小。结果:依托泊苷注射液、注射用长春地辛和注射用表阿霉素在25℃和4℃条件下48 h内配伍液pH值及不溶性微粒无明显变化,含量变化小于5%。结论:在25℃和4℃的储存条件下,3种药物在500 mL的生理盐水中稳定性好,临床上可将3种药物配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泊苷 长春地辛 表阿霉素 配伍稳定性
原文传递
双向精密输液配液机在某院PIVAS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岩 豆兴茹 +3 位作者 王未 郁文刘 沈国荣 李轶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795-1799,共5页
目的:介绍双向精密输液配液机在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模式和使用情况。方法:从输液调配机运行组成、软硬件设计、应用功能和使用模式等方面介绍某院双向精密输液配液机的开发和应用;通过与人工输液调配模式比较,对其应用的效果进... 目的:介绍双向精密输液配液机在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模式和使用情况。方法:从输液调配机运行组成、软硬件设计、应用功能和使用模式等方面介绍某院双向精密输液配液机的开发和应用;通过与人工输液调配模式比较,对其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的双向精密输液配液机具有触摸屏人机界面操作、定量控制精确、自动缺液报警、连续或单次设定、双向运转、操作信息管理追溯等功能,并形成了一套难溶药品储备液调配模式。与人工输液调配相比,双向精密输液配液机每调配100袋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舒普深)成品输液的耗时约由108.34 min降低至54.91 min,效率约由1.08 min/袋降至0.55 min/袋,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耗材成本约由16元降低至11.6元。结论:双向精密输液配液机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功能完整,运行稳定好,双向定量抽取准确度高,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可以追溯调配结果,安全性高,对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PIVAS) 双向精密输液配液机 预调配 药品储备液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