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信平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家庭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豆勇刚 王磊 +1 位作者 罗吉伟 张粤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家庭康复中的应用。方法接受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的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同时加入微信平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家庭康复中的应用。方法接受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的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同时加入微信平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比较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髌上10 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术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伸直无显著性差异(P>0.05),屈曲有显著性差异(P<0.05);髌上10 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术后3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6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关节稳定性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信平台的建立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微信 家庭康复
下载PDF
经皮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毅荣 余斌 +4 位作者 张凯瑞 豆勇刚 覃承诃 黎润光 罗吉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10期886-89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P)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至2010年12月)、PUBMED(1974年至2010年12月)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P)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至2010年12月)、PUBMED(1974年至2010年12月)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至2010年12月)、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收集PCP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4个实验,随机对照试验3篇,半随机对照试验1篇,共557例,其中PCP246例,DHS311例。Meta分析显示:PCP组与DHS组手术时间(WMD=-10.96,95%CI-26.47~4.56,P=0.17)、术后感染率(RR=0.43,95%CI0.55~1.28,P=0.13)、术后死亡率(小于等于1年)(RR=0.88,95%CI 0.55~1.40,P=0.58)、住院时间(WMD=-0.77,95%CI-2.09~1.94,P=0.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PCP组与DHS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术后死亡率、住院时间上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板 骨钉 META分析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牵伸训练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3
作者 豆勇刚 陈秋宇 +3 位作者 相大勇 李璇 江志锦 崔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1-656,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牵伸训练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筛选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收治的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为试验组(接受E...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牵伸训练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筛选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收治的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为试验组(接受ESWT联合牵伸训练治疗)与对照组(接受牵伸训练治疗)。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定量评估足底筋膜的弹性模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足底筋膜厚度及弹性模量,并分析治疗12周后患者疼痛VAS评分与弹性模量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例(52足)患者,男20例,女21例;年龄(49.9±8.2)岁;损伤侧别:左侧16例,右侧14例,双侧11例;病程为7.0(6.0,12.0)个月。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疼痛VAS评分为1.0(1.0,2.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0(2.0,3.0)分];弹性模量为(79.48±17.65)kPa,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7.08±14.16)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足底筋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疼痛VAS评分与弹性模量存在显著相关(r=-0.708,P<0.001)。结论与单纯牵伸训练相比,ESWT联合牵伸训练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炎 足底 高能量冲击波 弹性成像技术 随机对照试验 弹性模量
原文传递
肌肉骨骼超声成像测量健康青年股骨外侧髁髂胫束的信度 被引量:7
4
作者 冯亚男 张志杰 +1 位作者 豆勇刚 刘春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56-1157,共2页
目的研究肌肉骨骼超声成像测量健康青年髂胫束的信度。方法健康青年20名应用肌肉骨骼超声成像测量股骨外侧髁处髂胫束。先由两名测试者分别双侧膝关节髂胫束厚度,其中一名测试者3~5 d后重复测量一次。计算等级相关系数(ICC)和最小可... 目的研究肌肉骨骼超声成像测量健康青年髂胫束的信度。方法健康青年20名应用肌肉骨骼超声成像测量股骨外侧髁处髂胫束。先由两名测试者分别双侧膝关节髂胫束厚度,其中一名测试者3~5 d后重复测量一次。计算等级相关系数(ICC)和最小可检测变化值(MDC),对比左右两侧髂胫束厚度。结果重复测量ICC为0.89(右侧)和0.85(左侧),测试者间ICC为0.82(右侧)和0.84(左侧)。MDC为0.41~0.51 mm。左侧与右侧股骨外侧髁髂胫束的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97)。结论肌肉骨骼超声成像测量健康青年人群股骨外侧髁处髂胫束厚度信度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骨骼超声成像 髂胫束 信度 青年
下载PDF
连续被动活动在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豆勇刚 魏宽海 +2 位作者 吴佳怡 黎健伟 余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使用连续被动活动(CPM)仪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8月采用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54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使用CPM分为CPM组和对照组。CPM组28例,...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使用连续被动活动(CPM)仪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8月采用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54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使用CPM分为CPM组和对照组。CPM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15~60岁,平均44.9岁;骨折AO分型:A型3例,B型7例,C型18例。对照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16~60岁,平均44.5岁;骨折AO分型:A型4例,B型5例,C型17例。CPM组患者采用助动加主动,另辅助使用CPM机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术后仅采用助动加主动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54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CPM组在肘关节屈曲、伸直、前臂旋前和旋后等肘关节活动方而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itken和Rorabeek评分评定疗效:CPM组优8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对照组优3例,良12例,可7例,差4例,优良率为5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77,P=0.022)。CPM组骨化性肌炎发生率为10.7%(3/28),明显较对照组[34.6%(9/26)]低(P〈0.05)。结论CPM早期康复干预有助于改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促进肘关节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医院 康复
原文传递
低温热塑材料支具治疗锤状指 被引量:4
6
作者 豆勇刚 陈丽光 +1 位作者 黎健伟 余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94-295,共2页
外伤性锤状指畸形为临床常见手部疾病,主要是手指伸肌腱I区断裂或撕脱引起的远侧指间(distal interphalangeal,DIP)关节不能伸直,外型呈屈曲畸形。如果早期处理不当,可造成远侧指间关节功能障碍,并影响手外观,因此在损伤早期,... 外伤性锤状指畸形为临床常见手部疾病,主要是手指伸肌腱I区断裂或撕脱引起的远侧指间(distal interphalangeal,DIP)关节不能伸直,外型呈屈曲畸形。如果早期处理不当,可造成远侧指间关节功能障碍,并影响手外观,因此在损伤早期,选择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很重要。目前其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我科采用低温热塑材料管型支具保守治疗60例早期锤状指患者,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锤状指畸形 支具治疗 热塑材料 低温 关节功能障碍 早期处理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原文传递
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矫治胫骨环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创伤性足下垂 被引量:3
7
作者 豆勇刚 黎健伟 +2 位作者 王博炜 林庆荣 覃承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9-473,共5页
目的 观察自行研制的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矫治创伤性足下垂畸形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35例胫骨行环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因伤创等因素并发足下垂畸形且应用自行研制的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进行矫治的患者资料,男28... 目的 观察自行研制的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矫治创伤性足下垂畸形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35例胫骨行环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因伤创等因素并发足下垂畸形且应用自行研制的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进行矫治的患者资料,男28例,女7例;年龄16~65岁,平均34.0岁;右侧16例,左侧19例.矫治前均有轻至中度的垂足畸形,佩戴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进行矫治.通过比较足踝矫治前、矫治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的角度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矫治效果.结果 28患者术后获10 ~ 25个月(平均16.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的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的角度和VAS评分与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背屈、跖屈、外翻的角度和VAS评分与矫治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6个月的背屈、外翻的角度和VAS评分与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因损伤严重、年龄、依从性差等因素矫治效果不明显.28例患者中均无出现压疮、血管神经损伤和严重的足下垂畸形并发症. 结论 自行研制的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矫治胫骨环式外固定支架术后出现的足下垂畸形,是个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外科器材 外固定器 手术后并发症 足下垂
原文传递
U型支具治疗早期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豆勇刚 黎健伟 余斌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4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踝关节U型支具治疗早期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将获得随访的134例Ⅰ、Ⅱ度损伤的患者根据使用DARCO支具和石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踝关节U型支具固定,对照组用U型石膏托或石膏托固定。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3.0%、总有效率9... 目的观察踝关节U型支具治疗早期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将获得随访的134例Ⅰ、Ⅱ度损伤的患者根据使用DARCO支具和石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踝关节U型支具固定,对照组用U型石膏托或石膏托固定。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3.0%、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治愈率56.3%、总有效率83.1%;观察组恢复工作时间平均(16.5±6.6)d,对照组恢复工作时间为平均(22.3±8.3)d;观察组满意度92.1%,对照组满意度69.0%;两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恢复工作平均时间、满意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RCO踝关节U型支具治疗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效果优于石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骨科) 侧副韧带 石膏 外科 外固定器
原文传递
CPM机在断指再植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豆勇刚 黎健伟 +1 位作者 魏宽海 余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手术治疗后患指使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的恢复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32例患者44指离断伤行断指再植术治疗,其中20例术后使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12例术后未使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观察手指功能的康复情...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手术治疗后患指使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的恢复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32例患者44指离断伤行断指再植术治疗,其中20例术后使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12例术后未使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观察手指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32例患者术后获6~14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患指全部成活。20例使用CPM机患者与12例未使用CPM机患者均纳入结果分析。运用顾玉东断指再植评定标准,使用CPM机组共20例26指,优6指,良13指,可4指,差3指,优良率为73.1%;未使用CPM机组共12例18指,优2指,良7指,可5指,差4指,优良率为50.0%。结论断指再植术后2~12周使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早期可以减轻疼痛,防止术后粘连,促进指间关节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显微外科 指损伤 CPM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三种人体数据集的腓骨瓣三维可视化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豆勇刚 余斌 +4 位作者 钟梅 金丹 黎健伟 张元智 裴国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647-650,共4页
目的研究三种人体数据集的腓骨瓣三维可视化应用。方法①健康自愿者2人,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双下肢扫描,观察腓动脉及其分支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将下肢二维灰度.DICOM格式图像以三维体数据的形式输入计... 目的研究三种人体数据集的腓骨瓣三维可视化应用。方法①健康自愿者2人,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双下肢扫描,观察腓动脉及其分支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将下肢二维灰度.DICOM格式图像以三维体数据的形式输入计算机,应用Amira4.1软件对腓动脉及腓骨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②取新鲜捐献尸体1具,采用改良的明胶-氧化铅灌注术经腹主动脉灌注,灌注后对双下肢行连续螺旋CT扫描,观察腓动脉及其分支的分布情况。利用Amira4.1软件对腓动脉及其分支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③应用“虚拟中国人”(VCH)男性3号数据集,在薄层断面图像上观察小腿主要解剖结构,应用Amira4.1软件对小腿主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结果运用Amira4.1图像处理软件,在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中可清晰地观察到外科腓骨瓣各解剖结构的形态,特别是腓动脉的分支情况和体表的投影得到很好的显示。利用软件的Movie Maker模板创建电影文件,将其制作为电影,画面清晰流畅,可直观、立体地显示形态特征。结论三种数据集重建的图像可以提供正常腓骨瓣三维动态解剖,对腓骨瓣的临床试验、基础研究、临床训练和手术规划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 外科皮瓣 三维重建 用户计算机接口
原文传递
肘部损伤"三联征"的手术治疗及入路选择 被引量:8
11
作者 魏宽海 任高宏 +5 位作者 黎健伟 王钢 余斌 胡稷杰 豆勇刚 梁双武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7期620-624,共5页
目的 探讨肘部损伤"三联征"(肘关节后脱位复合桡骨头骨折、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分析各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和适应证,以期优化肘部损伤"三联征"的治疗.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17例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男11例,女... 目的 探讨肘部损伤"三联征"(肘关节后脱位复合桡骨头骨折、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分析各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和适应证,以期优化肘部损伤"三联征"的治疗.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17例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22~48岁,平均34.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7d,平均5.4 d.桡骨头骨折按照Ma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5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照ReganMorrey分型:Ⅰ型3例,Ⅱ型12例,Ⅲ型2例.采用外侧入路9例,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2例,前侧入路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行摘除1例,内固定16例;桡骨头骨折行内固定14例,单纯桡骨头切除1例,桡骨头置换2例.术后测量肘关节活动度,并对肘关节功能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2~48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骨不连、骨不愈合及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发生.出现迟发性尺神经麻痹1例,异位骨化2例.末次随访肘关节平均活动度:屈伸128.3°±6.8°,旋转74.6°±4.2°.MEPS评分:优6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除1例桡骨头切除患者外,其余患者术后肘关节稳定性好,影响评分的主要因素为运动受限和日常生活功能部分丧失.结论 肘部损伤"三联征"为复杂类型的肘关节损伤,应根据骨折和损伤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脱位 桡骨骨折 尺骨骨折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淋巴毒素α基因多态性与国人四肢创伤性骨髓炎发病风险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姜楠 胡岩君 +3 位作者 豆勇刚 林庆荣 覃承诃 余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37-842,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淋巴毒素α(LTα)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国人创伤性骨髓炎的发病风险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SNaPshot分型法检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89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淋巴毒素α(LTα)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国人创伤性骨髓炎的发病风险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SNaPshot分型法检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89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NF-α基因6个位点(rsl799964、rsl800630、rsl799724、rsl800750、rsl800629、rs361525)以及LTα基因rs909253位点的基因表型;应用遗传学模型分析上述基因多态性与创伤性骨髓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LTα多态性位点rs909253试验组突变等位基因C的频率(54.23%)高于对照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OR=1.448,95%CI 1.092-1.921),该位点隐性遗传模型(CC vs.CT+TT,P=0.012,OR=1.868,95%CI 1.150-3.035)及纯合子模型(CC VS.TT,P=0.021,OR=2.016,95%CI1.111-3.658)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CC出现频率(29.63%)高于对照组(17.50%)。而TNF-α基因多态性位点rsl800629位点中,仅发现试验组突变等位基因A的频率(4.23%)低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OR:0.526,95%C10.283-0.978)。结论LTα多态性位点rs909253可能与国人创伤性骨髓炎的发病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突变型等位基因C可能是创伤性骨髓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基因型为CC人群可能是创伤性骨髓炎发病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肿瘤坏死因子类 病例对照研究 基因多态性 发病风险
原文传递
螺旋CT在肘关节周围复杂骨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黎健伟 豆勇刚 +1 位作者 魏宽海 裴国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930-932,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肘关节周围复杂骨折诊断治疗中的意义,以提高肘部骨折的诊疗水平。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对32例有移位的肘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常规X线片、CT平扫及螺旋CT检查,明确骨折类型,然后制定手术方案和选择最佳...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肘关节周围复杂骨折诊断治疗中的意义,以提高肘部骨折的诊疗水平。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对32例有移位的肘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常规X线片、CT平扫及螺旋CT检查,明确骨折类型,然后制定手术方案和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术后随访并观察肘关节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32例肘关节周围骨折中,X线片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型者17例;CT平扫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型者30例;螺旋CT可明确诊断及分型者32例。通过螺旋CT对患者肘关节周围骨折明确的分型诊断,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个性化手术治疗。32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患肘关节的活动范围较术前好,届曲平均125°;伸直差值平均24.5°;旋前平均80°;前臂旋后平均75°。X线检查骨折愈合好,无骨化性肌炎,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术后关节不稳和明显疼痛等并发症。依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1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结论术前行螺旋CT能够在三维空间直观、清晰地显示出肘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全部细节,有助于确定骨折分型,有利于临床医生在术前选择适当、合理的治疗方案、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从而提高肘部复杂骨折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骨折 诊断 治疗 螺旋CT
原文传递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训练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丽光 豆勇刚 陈谊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9-80,共2页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等疾病中的应用不断增加,以达到减轻或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关节活动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全程...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等疾病中的应用不断增加,以达到减轻或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关节活动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全程计划性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心理康复指导、围手术期的康复指导及出院指导,提高患者参与康复的积极性,使患者掌握康复训练的知识和技巧,最终使手术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康复 训练
原文传递
下肢骨搬运治疗患者运动康复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赖嘉微 覃承诃 +5 位作者 方佳 任英 杨静华 豆勇刚 陈秋宇 宋慧娟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74-1480,共7页
目的构建下肢骨搬运治疗患者的运动康复方案,旨在规范专科管理和护理实践,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基于循证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结合内容分析法拟定下肢骨搬运治疗患者的运动康复方案初稿。2021年4月—6月,运用德尔菲法对21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 目的构建下肢骨搬运治疗患者的运动康复方案,旨在规范专科管理和护理实践,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基于循证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结合内容分析法拟定下肢骨搬运治疗患者的运动康复方案初稿。2021年4月—6月,运用德尔菲法对21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并确立下肢骨搬运治疗患者的运动康复方案终稿。结果2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4.00%和100%,权威系数为0.89,协调系数分别为0.10和0.17(P<0.001),最终形成的下肢骨搬运治疗患者运动康复方案包括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28项三级指标。结论该研究构建的下肢骨搬运治疗患者运动康复方案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下肢骨搬运治疗患者的康复和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搬运 下肢 运动康复 德尔菲法 护理
原文传递
全耳离断再植的术后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丽光 豆勇刚 陈谊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199-1200,共2页
目的探讨全耳离断再植的术后护理。方法对我科自2000年2月~2004年4月收治的6例全耳离断再植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及护理,包括病室要求、患者体位、局部观察、术后治疗及康复指导。结果经6~24个月随访,6例全部成活,再植耳外形正常,功能好,... 目的探讨全耳离断再植的术后护理。方法对我科自2000年2月~2004年4月收治的6例全耳离断再植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及护理,包括病室要求、患者体位、局部观察、术后治疗及康复指导。结果经6~24个月随访,6例全部成活,再植耳外形正常,功能好,无一例出现骨软骨炎、耳萎缩等并发症。结论舒适的病室、正确的体位、严密细致的观察、术后“三抗”药物的正确应用及正确的康复指导是全耳离断再植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再植 全耳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