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基于《怎么办?》的文本考察
1
作者 郑博匀 李宝艳 豆金雨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列宁的重要著作《怎么办?》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主要内容有强韧话语主体、拓展话语客体、丰盈话语内容、优化话语传播。同时,《怎么办?》中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在话语体系立场、话语供给关系、话语叙事风格方面具... 列宁的重要著作《怎么办?》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主要内容有强韧话语主体、拓展话语客体、丰盈话语内容、优化话语传播。同时,《怎么办?》中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在话语体系立场、话语供给关系、话语叙事风格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怎么办?》中列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给予了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深刻的启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话语主体做到“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的辩证统一;坚定理论自信,话语内容做到政治话语与大众话语的辩证统一;坚持灌输原则,话语传播做到传统载体与新兴载体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怎么办?》 意识形态话语权 话语主体 话语内容 话语传播
下载PDF
民族新信仰的找寻:“科玄论战”与唯物史观中国化——兼论论战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及其实现
2
作者 郑博匀 李宝艳 豆金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科玄论战”是中国近代以来中西方思想文化第一次爆发激烈冲突的思想论战。在论战中,唯物史观派在科学观上肯定科学的作用而否定科学万能论,在文化观上纾解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历史观上驳斥了科玄两派对唯物史观的质疑。同时... “科玄论战”是中国近代以来中西方思想文化第一次爆发激烈冲突的思想论战。在论战中,唯物史观派在科学观上肯定科学的作用而否定科学万能论,在文化观上纾解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历史观上驳斥了科玄两派对唯物史观的质疑。同时,唯物史观派巧妙地运用了投合时好与话语创新的论战策略,不断提高其在论战中的话语权。“科玄论战”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路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发扬,完成了对中国道路的思想启蒙,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论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话语权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在文艺与政治之间:重思文艺“民族形式”论战——兼论论战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及其实现
3
作者 郑博匀 李宝艳 豆金雨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发起与领导的文艺“民族形式”论战开始将文艺与政治相联系。论战以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民族形式”新命题为开始标志,以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论战收官。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发起与领导的文艺“民族形式”论战开始将文艺与政治相联系。论战以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民族形式”新命题为开始标志,以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论战收官。在论战中,中国共产党呈现了基于人民性、朝向现代性、内蕴国际性的新文艺观,并在论战的发起阶段、进行阶段、收尾阶段分别采取有效的策略,争夺论战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文艺“民族形式”论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文艺坚持人民至上,促进文艺社会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实现文艺阶级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艺硕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民族形式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研究
4
作者 李宝艳 豆金雨 《探求》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意识形态话语创新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鲜明特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口号式话... 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意识形态话语创新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鲜明特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口号式话语、歌谣式话语、戏剧式话语等,呈现出方向性、实践性、人民性、多元性等鲜明特征。以史为鉴,展望未来,新时代要继续在“第二个结合”的正确方向下推进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创新,要延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基因,把握党的治国理政的实践场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点,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央苏区 意识形态话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