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比较视域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学理澄明
1
作者
豆颖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56,共4页
“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的中心地位,要求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并非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否定或抛弃,二者体现出路径与目标、过程与结果、集体与个体的辩证统一,共同致力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人民为中心”是...
“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的中心地位,要求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并非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否定或抛弃,二者体现出路径与目标、过程与结果、集体与个体的辩证统一,共同致力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人民为中心”是“以多数人为中心”的学理表达,提供了认识“抽象的人民”和“具体的人民”的思路,内含对精英主义、民粹主义的反思。“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了反思资本逻辑的科学内容,倡导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保障人民真实权利,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服务人民的领域具有超越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民主理论的强大说服力,为坚定党的领导、坚定人民当家作主、坚定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资本逻辑
公平正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概念的新时代阐释
被引量:
1
2
作者
豆颖康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9-27,共9页
通过词源考察可以明确,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中的“人民”概念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概念的使用是一致的,通过回溯马克斯恩格斯语境下的“人民”概念以理解今天的“人民”理论,可以成立。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所有制是“人民”...
通过词源考察可以明确,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中的“人民”概念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概念的使用是一致的,通过回溯马克斯恩格斯语境下的“人民”概念以理解今天的“人民”理论,可以成立。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所有制是“人民”概念得以形成的决定因素,身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反动教育和宗教之中是人民的现实处境。但巴黎公社体现着人民的主体力量。要保证人民的经济地位,“人民”概念才不是抽象空洞的。社会主义也重视个体,要通过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和优先发展教育促进人民成长。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助于促进“人民”概念与人民现实的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人民”概念
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豆颖康
贾立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8年第5期111-115,共5页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思想,是我们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文化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其深刻的生成逻辑,主要包括: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逻辑,需要从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历史延续、近代以来革命建设的艰辛探索和...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思想,是我们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文化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其深刻的生成逻辑,主要包括: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逻辑,需要从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历史延续、近代以来革命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加以把握;文化发展的理论逻辑,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近代苦难经历促成民族意识的辩证否定和文化建设思想的与时俱进三个角度加以认识;世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逻辑,需要认识到构建国际话语权、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自信
生成逻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探析
4
作者
豆颖康
《克拉玛依学刊》
2018年第2期65-69,共5页
201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已经成为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时代"给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分析论证,文章认为在"微时代"背景下,充...
201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已经成为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时代"给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分析论证,文章认为在"微时代"背景下,充分认识"微时代"的特征、创新"微体制"、引领"微头条"、强化"微意识",对于促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新发展,适应新时代发展理念,引导大学生认识世界和实现自我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时代
形势与政策教育
微体制
微头条
微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5
作者
豆颖康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4期7-14,共8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已经成为贯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全局的政治理念,彰显出理论的彻底性和有效性。但传统民本思想只能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理念的一个侧面,这是由于传统民本思想本质上要保证专制统治的稳定,“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已经成为贯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全局的政治理念,彰显出理论的彻底性和有效性。但传统民本思想只能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理念的一个侧面,这是由于传统民本思想本质上要保证专制统治的稳定,“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等理念都必须从属于这个目的。传统民本思想基于地主土地私有制而提出,虽宣称保障民众权益,但无法成为彻底的理论。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人民不仅是生产力主体,而且也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主体,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克服了传统民本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中的矛盾,形成了逻辑自洽。所以,基于生产关系提出、顺应生产关系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命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传统民本思想
人民主权
历史的创造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颖
豆颖康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18-124,共7页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和根本使命,创新创业教育则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各个环节,转化为师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深入剖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和根本使命,创新创业教育则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各个环节,转化为师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深入剖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价值引领西化、价值判断物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等价值偏差问题,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定盘星”“助推器”“精气神”等价值引领作用,厘清二者间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由情感认同到价值认同、由思想自觉到行为转化的内在机理,运用“三因”理念把握“事”与“化”、“时”与“进”、“势”与“新”的辩证关系,为当前教育价值偏差问题开出以知促创、以行促创、以文促创的“对症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价值作用
内在机理
路径探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民范畴及其相关命题再思考
被引量:
3
7
作者
陈培永
豆颖康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39,共7页
人民是一个具有建构性特质的主体范畴,它的出场激活了原初意义上的民众,使其从被统治者成为享有权力的主权者。人民范畴的建构性特质不仅在于它客观揭示了现实,而且还在于改变了现实。“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从历史的起源和发展动力...
人民是一个具有建构性特质的主体范畴,它的出场激活了原初意义上的民众,使其从被统治者成为享有权力的主权者。人民范畴的建构性特质不仅在于它客观揭示了现实,而且还在于改变了现实。“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从历史的起源和发展动力的角度讲的,但它并不否认少数英雄人物所起的重要作用,它反对的是认为只有他们才能决定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和发展方向。“人民是历史的剧中人”是说人民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历史这部剧的参演者,都在这部剧中扮演了或轻或重的角色。“人民是历史的剧作者”意味着人民是历史大戏幕后的主导者,人民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着、推动着历史的进程。“人民是历史的见证者”是说人民既在历史之中、又可以抽身其外去关注它。“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并不否定某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在某个事件中是英雄,只有放眼整个历史进程而不是仅仅聚焦某个历史事件,才能把握人民作为真正英雄的出场。理解“以人民为中心”应摆脱“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观念,形成“主体与主体间性”的思维方式。“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不是以权力为中心,不是以资本为中心,也不是以少数人为中心,而是以大多数人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本身包含着实现公平正义、团结合作的价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
历史的创造者
真正的英雄
以人民为中心
原文传递
人民范畴及其相关命题再思考
8
作者
陈培永
豆颖康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4期18-19,共2页
一、西方学界质疑人民范畴的三类观点人民范畴在西方国家取得崇高地位之后,又经历了一个逐渐式微的过程,长期以来几乎被个体、公民等话语概念所取代,与之相伴随的是对人民这一范畴的质疑之声呈上升之势。综观这些质疑的声音,主要有以下...
一、西方学界质疑人民范畴的三类观点人民范畴在西方国家取得崇高地位之后,又经历了一个逐渐式微的过程,长期以来几乎被个体、公民等话语概念所取代,与之相伴随的是对人民这一范畴的质疑之声呈上升之势。综观这些质疑的声音,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地位
人民范畴
相关命题
原文传递
题名
比较视域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学理澄明
1
作者
豆颖康
机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56,共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面向中国社会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论的当代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1AKS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的中心地位,要求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并非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否定或抛弃,二者体现出路径与目标、过程与结果、集体与个体的辩证统一,共同致力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人民为中心”是“以多数人为中心”的学理表达,提供了认识“抽象的人民”和“具体的人民”的思路,内含对精英主义、民粹主义的反思。“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了反思资本逻辑的科学内容,倡导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保障人民真实权利,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服务人民的领域具有超越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民主理论的强大说服力,为坚定党的领导、坚定人民当家作主、坚定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指引。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资本逻辑
公平正义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概念的新时代阐释
被引量:
1
2
作者
豆颖康
机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9-2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AKS011)。
文摘
通过词源考察可以明确,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中的“人民”概念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概念的使用是一致的,通过回溯马克斯恩格斯语境下的“人民”概念以理解今天的“人民”理论,可以成立。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所有制是“人民”概念得以形成的决定因素,身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反动教育和宗教之中是人民的现实处境。但巴黎公社体现着人民的主体力量。要保证人民的经济地位,“人民”概念才不是抽象空洞的。社会主义也重视个体,要通过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和优先发展教育促进人民成长。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助于促进“人民”概念与人民现实的相统一。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人民”概念
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
全过程人民民主
Keywords
Marx
Engels
the concept of“People”
the new era
people-centered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豆颖康
贾立平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8年第5期111-115,共5页
文摘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思想,是我们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文化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其深刻的生成逻辑,主要包括: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逻辑,需要从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历史延续、近代以来革命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加以把握;文化发展的理论逻辑,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近代苦难经历促成民族意识的辩证否定和文化建设思想的与时俱进三个角度加以认识;世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逻辑,需要认识到构建国际话语权、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自信
生成逻辑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探析
4
作者
豆颖康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克拉玛依学刊》
2018年第2期65-69,共5页
文摘
201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已经成为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时代"给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分析论证,文章认为在"微时代"背景下,充分认识"微时代"的特征、创新"微体制"、引领"微头条"、强化"微意识",对于促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新发展,适应新时代发展理念,引导大学生认识世界和实现自我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微时代
形势与政策教育
微体制
微头条
微意识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5
作者
豆颖康
机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4期7-14,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AKS011)。
文摘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已经成为贯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全局的政治理念,彰显出理论的彻底性和有效性。但传统民本思想只能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理念的一个侧面,这是由于传统民本思想本质上要保证专制统治的稳定,“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等理念都必须从属于这个目的。传统民本思想基于地主土地私有制而提出,虽宣称保障民众权益,但无法成为彻底的理论。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人民不仅是生产力主体,而且也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主体,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克服了传统民本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中的矛盾,形成了逻辑自洽。所以,基于生产关系提出、顺应生产关系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命力所在。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传统民本思想
人民主权
历史的创造者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颖
豆颖康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18-124,共7页
基金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创新驿站为载体的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创新研究”(编号:HB21JY012)。
文摘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和根本使命,创新创业教育则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各个环节,转化为师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深入剖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价值引领西化、价值判断物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等价值偏差问题,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定盘星”“助推器”“精气神”等价值引领作用,厘清二者间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由情感认同到价值认同、由思想自觉到行为转化的内在机理,运用“三因”理念把握“事”与“化”、“时”与“进”、“势”与“新”的辩证关系,为当前教育价值偏差问题开出以知促创、以行促创、以文促创的“对症药方”。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价值作用
内在机理
路径探索
Keywords
core socialist values
colleg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value effect
inner mechanism
path exploration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民范畴及其相关命题再思考
被引量:
3
7
作者
陈培永
豆颖康
机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3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面向中国社会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论的当代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1AKS01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人民是一个具有建构性特质的主体范畴,它的出场激活了原初意义上的民众,使其从被统治者成为享有权力的主权者。人民范畴的建构性特质不仅在于它客观揭示了现实,而且还在于改变了现实。“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从历史的起源和发展动力的角度讲的,但它并不否认少数英雄人物所起的重要作用,它反对的是认为只有他们才能决定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和发展方向。“人民是历史的剧中人”是说人民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历史这部剧的参演者,都在这部剧中扮演了或轻或重的角色。“人民是历史的剧作者”意味着人民是历史大戏幕后的主导者,人民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着、推动着历史的进程。“人民是历史的见证者”是说人民既在历史之中、又可以抽身其外去关注它。“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并不否定某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在某个事件中是英雄,只有放眼整个历史进程而不是仅仅聚焦某个历史事件,才能把握人民作为真正英雄的出场。理解“以人民为中心”应摆脱“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观念,形成“主体与主体间性”的思维方式。“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不是以权力为中心,不是以资本为中心,也不是以少数人为中心,而是以大多数人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本身包含着实现公平正义、团结合作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
人民
历史的创造者
真正的英雄
以人民为中心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人民范畴及其相关命题再思考
8
作者
陈培永
豆颖康
机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4期18-19,共2页
文摘
一、西方学界质疑人民范畴的三类观点人民范畴在西方国家取得崇高地位之后,又经历了一个逐渐式微的过程,长期以来几乎被个体、公民等话语概念所取代,与之相伴随的是对人民这一范畴的质疑之声呈上升之势。综观这些质疑的声音,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关键词
崇高地位
人民范畴
相关命题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比较视域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学理澄明
豆颖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概念的新时代阐释
豆颖康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研究
豆颖康
贾立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探析
豆颖康
《克拉玛依学刊》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豆颖康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李颖
豆颖康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人民范畴及其相关命题再思考
陈培永
豆颖康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3
原文传递
8
人民范畴及其相关命题再思考
陈培永
豆颖康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