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武当骞林古茶树现存状况的考察与保护建议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梅 赖贤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4期15-20,共6页
"芳骞树、骞林树"是记载于北宋时代的《云笈七签》卷二十三的道教名木,骞林茶为明代珍稀的武当贡茶。对武当山骞林古茶树的现存状况进行了三年多的田野考察,发现了最大的骞林古茶树,拍摄多幅照片加以报导;与其他发现的古茶树... "芳骞树、骞林树"是记载于北宋时代的《云笈七签》卷二十三的道教名木,骞林茶为明代珍稀的武当贡茶。对武当山骞林古茶树的现存状况进行了三年多的田野考察,发现了最大的骞林古茶树,拍摄多幅照片加以报导;与其他发现的古茶树以及现在的武当茶树进行了详细比较;并对武当骞林古茶树的保护措施提出具体建议与紧急呼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骞林茶 芳骞树 武当山 考察 保护
下载PDF
关于武当骞林古茶树现存状况的考察与保护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梅 赖贤 《汉口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9-53,62,共6页
“芳骞树、骞林树”是记载于北宋时代的《云笈七签》卷二十三的道教名木,骞林茶为明代珍稀的武当贡茶。对武当山骞林古茶树的现存状况进行了三年多的田野考察,发现了最大的骞林古茶树,拍摄多幅照片加以报导;与其他发现的古茶树以及... “芳骞树、骞林树”是记载于北宋时代的《云笈七签》卷二十三的道教名木,骞林茶为明代珍稀的武当贡茶。对武当山骞林古茶树的现存状况进行了三年多的田野考察,发现了最大的骞林古茶树,拍摄多幅照片加以报导;与其他发现的古茶树以及现在的武当茶树进行了详细比较:并对武当骞林古茶树的保护措施提出具体建议与紧急呼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骞林茶 芳骞树 武当山 考察 保护
下载PDF
义命分立、性命对扬与义命合一——中西哲学对话中的孔子儒学关于“命”之省思 被引量:4
3
作者 赖贤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6期40-56,共17页
孔子儒学关于"命"的哲学反思,可以从义命分立、性命对扬与义命合一三个课题来探讨。首先,命是气质之命,命呈现命限的限制性原理,因此有所谓的"义命分立"。其次,命限也同时是义理之性的实践的条件与凭借,所以也是表... 孔子儒学关于"命"的哲学反思,可以从义命分立、性命对扬与义命合一三个课题来探讨。首先,命是气质之命,命呈现命限的限制性原理,因此有所谓的"义命分立"。其次,命限也同时是义理之性的实践的条件与凭借,所以也是表现原理,因此有所谓的"性命对扬"。最后,通过"性命对扬"的长久实践,领略到"天命"(性体的命令,天道性命之命),例如《诗经》所说的"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在此一生生仁体的天命中,达到所谓的"义命合一",在"义命合一"之中,可以用圆善的方式解答康德哲学之中的"德福一致"的问题。劳思光阐明"义命分立",但是局限在主体性的哲学,不能接纳孔子儒学的"天命"具有性体的命令、天道性命之命之义。牟宗三在其著作中则散列论述了"义命分立"、"性命对扬"、"义命合一"的问题,但是对于这三个课题构成逐步发展的环节及其整体性,他并没有加以足够的厘清与通盘的整理。在孔子儒学与康德、海德格尔哲学的跨文化对话的脉络之中,来展开"义命分立"、"性命对扬"、"义命合一"的三个环节,也可以从中领略中国哲学对于自由意志、命运与决定论、最高善(圆善)、德福一致、开放式的人文主义等哲学问题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命分立 性命对扬 义命合一 孔子 康德 海德格尔 牟宗三
下载PDF
论《艺术与空间》的造形艺术美学及其对老子思想的发挥 被引量:1
4
作者 赖贤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艺术与空间》是当代大哲海德格尔的一篇讨论雕塑艺术的哲学沉思录。海德格尔《艺术与空间》着眼于"解蔽——遮蔽"的二重性的存在的真理(Aletheia)观,来阐明雕塑艺术的空间观,文章的主轴是海德格尔《艺术与空间》讨论"... 《艺术与空间》是当代大哲海德格尔的一篇讨论雕塑艺术的哲学沉思录。海德格尔《艺术与空间》着眼于"解蔽——遮蔽"的二重性的存在的真理(Aletheia)观,来阐明雕塑艺术的空间观,文章的主轴是海德格尔《艺术与空间》讨论"空间化"具容纳(Zulassen)和安置(Einrichten)双重方式,对比于老子第十一章所说的"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以及第一章的"有无玄同",阐明二者在思想上的相通性。文章就此继续探讨海德格尔由"无"进而探讨"四方",和老子所论的四大有其思想上的亲缘性,此中蕴含了造型艺术的空间观的跨文化沟通。文章并将海德格尔的空间观所涉及的"空"、"无"以及"事件发生"在海德格尔的存在思想的发展进程之中加以讨论,及对于其与老子的道的有无玄同加以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雕塑艺术 空间 老子
下载PDF
“新子學”方法論之反思——基源問題研究法與創造的詮釋學的知識建構過程 被引量:3
5
作者 賴賢宗 《诸子学刊》 2013年第2期95-112,共18页
導論方勇提出的'新子學'構想,在延續與創新國學上非常具有建設性,對於中國哲學過分西化的當代研究的困境具有針對性,對於建設文化大國也具有戰略性的價值。方勇説:'當下,它正再一次與社會現實强力交融,呈現出全新的生命形... 導論方勇提出的'新子學'構想,在延續與創新國學上非常具有建設性,對於中國哲學過分西化的當代研究的困境具有針對性,對於建設文化大國也具有戰略性的價值。方勇説:'當下,它正再一次與社會現實强力交融,呈現出全新的生命形態——‘新子學’。‘新子學’是子學自身發展的必然産物,也是我們在把握其發展規律與時機後,對其做的進一步開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國 問題 建設 戰略性 新子 發展 過分
下载PDF
莊子與海德格爾:無用之用、以明、物化 被引量:1
6
作者 賴賢宗 《诸子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355-382,共28页
首先,筆者探討了海德格爾對於《莊子》的'無用之用'以及老子的無的討論。《莊子》的'無用之用'涉及'以明'的課題,筆者進而研究《莊子》的'以明'的三個面向,對比於海德格爾所説的'解蔽'的真理觀... 首先,筆者探討了海德格爾對於《莊子》的'無用之用'以及老子的無的討論。《莊子》的'無用之用'涉及'以明'的課題,筆者進而研究《莊子》的'以明'的三個面向,對比於海德格爾所説的'解蔽'的真理觀與'澄明'(Lichtung)。莊子闡明'以明'的第一個面向是理論理性的知性分析的面向,以及由概念的相對性而相反相成地更爲全面地掌握物論。第二個面向的'以明'是無的智慧的面向,是莊子所説的'得其環中,以應無窮',在這裏'以明'與'無用之用'的論題具有重大的相關性。第三個面向的'以明'則是葆光、天倪的面向,呼應於《齊物論》一開始所説的'天籟',而關聯於筆者所闡明的'物化'。海德格爾在他對於技術的批判之中,以及他的存有思想的藝術觀(藝通於道)之中,提到了《莊子》的'無用之用',《莊子》的'以明'對於海德格爾來説是如何面對人類的理性的光芒,以及如何進入到'澄明'的林中空地(存有的界域)的問題。筆者此文探討莊子比較於老子的具有特色之處,在於三點:用(庸、無用之用)、心(靈台心)、化(物化)。因此而呈現出莊子哲學具有絶對唯心以及藝術化的傾向,莊子哲學是一種即現象即本體的絶對唯心的現象論。在上述的三個項目之中,本文的重點在於海德格爾與莊子二者在用、心、化的三個論題的對話,簡言之,《莊子》以'無用之用'來恢復靈台心的'以明'之虚靈妙用,從而逍遥乎'道化'之中。海德格爾與《莊子》的對話從1930年貫穿到1960年代以後,海德格爾對於'用'(Brauch)的省思以及對於'解蔽'、'本成發生'(Ereignis)的闡明一一對應於《莊子》所説的用、心、化,海德格爾與《莊子》的對話可謂'兩鏡相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莊子 老子 海德格爾 以明 物化 無用之用
下载PDF
形上学的根本问题与道家思想:在海德格尔、谢林、尼采的思想脉络之中
7
作者 赖贤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2-126,共5页
海德格尔在1929年的《什么是形上学》,开始讨论"无",提到了"无自无"(Das Nichts selbst nichtet)。《什么是形上学》所说的无和老子所说的无的类似性,经常被注意到;但是,海德格尔存有思想所说的"有与无的共同... 海德格尔在1929年的《什么是形上学》,开始讨论"无",提到了"无自无"(Das Nichts selbst nichtet)。《什么是形上学》所说的无和老子所说的无的类似性,经常被注意到;但是,海德格尔存有思想所说的"有与无的共同隶属"(Sein und Nichts gehren zusammen)和老子所说的有无玄同的思想结构上的共通性,却未被重视与展开。道家的无与形上学的根本问题,可以在谢林、尼采、海德格尔的思想脉络之中,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道家 有无玄同 谢林 尼采
下载PDF
“四句”说无生与天台佛教的解脱诠释学
8
作者 赖贤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25,共10页
本文以"四句"(catuskoti)说无生为例来阐明天台佛教的解脱诠释学,以三个层次来进行之。首先,在语法学的层次,智的"四句不可说"说"无生义"的"四句"的语法来自龙树的中观哲学。其次,在语意学的层... 本文以"四句"(catuskoti)说无生为例来阐明天台佛教的解脱诠释学,以三个层次来进行之。首先,在语法学的层次,智的"四句不可说"说"无生义"的"四句"的语法来自龙树的中观哲学。其次,在语意学的层次,智的"四句不可说"说"无生义"是一种佛性论、关于佛性的哲学诠释,主要是来自《大涅槃经》等如来藏思想和智自己对于中道佛性的领悟,于此进行天台佛学的本体诠释学(Onto-Hermeneutik)的诠释。最后,在语用学的层次,智的"四句不可说"说"无生义"包含两种诠释层次,也就是"解脱体验的诠释理解"与"断惑证真的解脱诠释学",这里的诠释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教理的判教、意义理解的诠释活动,还应该是一种解脱诠释学。在实修实证之中,进一步成为解脱体验的诠释理解和解脱学的诠释活动与实践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佛学 判教 解脱诠释学 “四句”
下载PDF
死亡是生命之镜:《醮》2006年演出
9
作者 赖贤 《福建艺术》 2006年第6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醮》 2006年 舞蹈艺术 舞台表演 艺术形式 观众需求
下载PDF
生命之镜:论无垢舞蹈剧场妈祖剧场艺术
10
作者 赖贤 《妈祖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76-80,共5页
本文尝试探索《醮》此一以妈祖为主题的仪式剧场并阐述其境界美学,除了对1995年至2006年演出的《醮》从事作岛论的阐明之外,也展开以道观之的三重性美学理论,并将它作为《醮》的身体观、境界美学的哲学基础。以林丽珍无垢舞蹈剧场的身... 本文尝试探索《醮》此一以妈祖为主题的仪式剧场并阐述其境界美学,除了对1995年至2006年演出的《醮》从事作岛论的阐明之外,也展开以道观之的三重性美学理论,并将它作为《醮》的身体观、境界美学的哲学基础。以林丽珍无垢舞蹈剧场的身体观与境界美学为例证,将其放在东西方当代剧场理论之中进行跨文化沟通考察,建构舞蹈剧场之东方哲学与修练功夫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丽珍 无垢舞蹈剧场 妈祖 《醮》 身体 境界美学
下载PDF
老子莊子哲學的“人法”與“道生”
11
作者 賴賢宗 《诸子学刊》 2020年第2期83-106,共24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三種詮釋進路各有不同:一、莊子是語言哲學以及超存有學的觀點,"一與言爲二,二與一爲三"。二、王弼是無的超存有學與有的存有學的觀點。三、河上公詮解爲陰與陽爲二、陰氣陽氣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三種詮釋進路各有不同:一、莊子是語言哲學以及超存有學的觀點,"一與言爲二,二與一爲三"。二、王弼是無的超存有學與有的存有學的觀點。三、河上公詮解爲陰與陽爲二、陰氣陽氣與二者的沖氣爲三,則是氣化宇宙論與養生學的觀點。對《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强調"人法地法天法道更法自然"乃是"轉相法"。筆者在此重新檢討了唐君毅的相關詮釋,建構相關的本體詮釋的模型。因此達到由"道生"與"人法"的相互回環,也就是由"向下之道""道向萬物開展的途徑"與"向上之道""萬物向道回返的歷程的雙向循環",以此一本體詮釋的回環來重新解讀《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莊子 老子 一生二 海德格爾
下载PDF
实践与诠释:费希特、黑格尔与诠释学论康德伦理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赖贤 《中国哲学年鉴》 2018年第1期362-363,共2页
在哲学史上回到康德哲学来进一步反思具有“现代性”属性的问题,有其必要性,对于伦理学的课题而言更是如此。作者运用近年来德语学界在古典德国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在1781年至1806年期间康德所发展的伦理学、伦理神学,以及费希特... 在哲学史上回到康德哲学来进一步反思具有“现代性”属性的问题,有其必要性,对于伦理学的课题而言更是如此。作者运用近年来德语学界在古典德国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在1781年至1806年期间康德所发展的伦理学、伦理神学,以及费希特、青年黑格尔等人对它的反省和批判。该著第一部分是费希特、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发展与批判,第二部分是诠释学对康德伦理神学的批判,第三部分则是对康德伦理学的自律问题进行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希特 康德伦理学 青年黑格尔 康德哲学 伦理神学 诠释学 哲学领域 研究成果
原文传递
武當山騫林樹、騫林茶的道茶文獻與丹道實踐 被引量:1
13
作者 賴賢宗 《全真道研究》 2019年第1期80-104,共25页
關於騫林樹的早期記載,一般學者運用的乃是《雲笈七籤》卷二十三,此書是北宋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張君房編。但是同樣的文字早已經出現在東晉時代(317—419)的《上清黄氣陽精三道順行經》,所以"騫林樹"的文獻記載實際上... 關於騫林樹的早期記載,一般學者運用的乃是《雲笈七籤》卷二十三,此書是北宋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張君房編。但是同樣的文字早已經出現在東晉時代(317—419)的《上清黄氣陽精三道順行經》,所以"騫林樹"的文獻記載實際上比現在一般所知道的早了七百年,而且可以確證千百年來一直是在内丹術的月華法、月魄法的修煉脈絡中提到"騫林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當山 騫林樹 騫林茶 道茶 月魄法
原文传递
本体美学与乐教:中国美学的当代诠释与实践
14
作者 赖贤 《中国美学研究》 2017年第1期163-203,共41页
一、成中英的'本体美学'及其存在界域1.成中英'本体美学'的形成与此前的相关研究王国维、宗白华在民国初年盛阐中国美学之中的境界说、意境说~①,这是中国传统之固有美学传统就具有本体诠释角度的丰富积淀。虽然不一定... 一、成中英的'本体美学'及其存在界域1.成中英'本体美学'的形成与此前的相关研究王国维、宗白华在民国初年盛阐中国美学之中的境界说、意境说~①,这是中国传统之固有美学传统就具有本体诠释角度的丰富积淀。虽然不一定自觉地运用'本体诠释'的种种术语,但是台湾与海外的华人美学与诗学学者徐复观、叶维廉、杜国清、刘若愚等人都从这个本体诠释角度来展开中国美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界域 中国 角度 传统 华人 本体
原文传递
中西哲学对话中儒学关于“命”的反思
15
作者 赖贤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3期44-45,共2页
主体的价值创造与超越界(天)本为同一根源,可由主体做体证,也就是说一般人的认知心是外求顺取,德行生命体验则首先要逆觉良知心体并进而知行合一而体证之,如孟子说“尽心知性知天”,由此而言“先天义”。而吾人的气命落在经验事实上有... 主体的价值创造与超越界(天)本为同一根源,可由主体做体证,也就是说一般人的认知心是外求顺取,德行生命体验则首先要逆觉良知心体并进而知行合一而体证之,如孟子说“尽心知性知天”,由此而言“先天义”。而吾人的气命落在经验事实上有其限制,虽受限但能由本心之良知良能而企求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 知行合一 尽心知性 体证
原文传递
《一贯天机直讲》中的《道德经》丹道诠释
16
作者 赖贤 《老子学刊》 2020年第1期54-71,共18页
《一贯天机直讲》是魏尧在北京传道讲学的记录,也是台湾马炳文一系法裔所重视的丹道西派修炼的指引书。本文以《一贯天机直讲》为基础,讨论其对《道德经》的丹道诠释。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一贯天机直讲》所涉及的师承问题,... 《一贯天机直讲》是魏尧在北京传道讲学的记录,也是台湾马炳文一系法裔所重视的丹道西派修炼的指引书。本文以《一贯天机直讲》为基础,讨论其对《道德经》的丹道诠释。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一贯天机直讲》所涉及的师承问题,认为"西派别传"之"别传"并非是主流之外的分支甚至是旁支,而不具有代表性的意思,而是指其法诀特别优秀。第二、三、四部分分别讨论《一贯天机直讲》对《道德经》"玄牝""玄牝之门""观妙观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诠释,第五、六部分探讨了"丹道西派的当代宏传之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贯天机直讲》 《道德经》 西派别传 马炳文
原文传递
当代诠释中的康德的令式伦理学
17
作者 赖贤 《伦理学术》 2018年第1期85-103,共19页
本文重新检视康德的令式伦理学中的定言令式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指出在一般所知的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的自律伦理学的定言令式的三类五型之外,康德哲学之中另外还有法权的定言令式与最高善的实质的定言令式两类。从而,此文论述... 本文重新检视康德的令式伦理学中的定言令式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指出在一般所知的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的自律伦理学的定言令式的三类五型之外,康德哲学之中另外还有法权的定言令式与最高善的实质的定言令式两类。从而,此文论述了康德伦理学从独我论的形式主义伦理学诠释而通往向康德的法律哲学而趋的必需性。本文在此一脉络之中,探讨了康德法律哲学与其自由理论与作为目的体系的伦理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我们得以对于康德自律伦理学与沟通伦理学的共识理论的衔接点,以及自律与共识对于实现自由与目的体系的政治共同体的重要性,得到较佳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伦理学 定言令式 法律哲学(法哲学) 自律
原文传递
成中英的本体诠释学与易学体用论
18
作者 赖贤 《哲学门》 2007年第1期271-293,共23页
在成中英的本体诠释学中,周易哲学被视为原始本体诠释学的雏形,是他进行中国哲学的本体诠释的基点。因此,成先生在论中国哲学的重建问题时,一直着重“从《易经》看中国哲学的重建”这一主题,积极地掘发《易经》的思想资源,以开展他自己... 在成中英的本体诠释学中,周易哲学被视为原始本体诠释学的雏形,是他进行中国哲学的本体诠释的基点。因此,成先生在论中国哲学的重建问题时,一直着重“从《易经》看中国哲学的重建”这一主题,积极地掘发《易经》的思想资源,以开展他自己的“本体诠释学”。笔者此文就此展开讨论,讨论成中英本体诠释学的基本论题及其中所包含的基本思想模型,讨论此一模型与周易哲学的体用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中英 本体诠释学 周易哲学 体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