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越时期舟山寺院文化与海外交流 被引量:5
1
作者 贝逸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8-22,共5页
吴越时期舟山寺院是中、日、韩三国间极其活跃的文化与经济贸易交往的结晶。这些寺院迎来送往了一拨 拨海外人士。他们携带佛教经籍入华,振兴了天台一宗,又奉请观音宝相回国,传扬了汉文化。
关键词 吴越时期 舟山 寺院 佛教 天台宗 对外文化交流 海外贸易 普陀山 日本 韩国 观音
下载PDF
定海“红毛馆”与十八世纪舟山对外贸易 被引量:5
2
作者 贝逸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3期29-31,80,共4页
定海“红毛馆”是康熙乾隆年间浙江对外贸易的一个窗口,开放了半个世纪。“红毛馆”的兴废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对外政策的变化,其历史教训值得后世思索玩味。
关键词 “红毛馆” 海禁 定海关 东印度公司 市场经济
下载PDF
论普陀山南海观音之形成 被引量:4
3
作者 贝逸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6-31,76,共7页
普陀山南海观音源自古印度南滨海,经由斯里兰卡等南海诸国传入。南海观音在民间被普遍视为“慈航普渡”、“救苦救难”的海上保护神,其形成与航海关系密切。由于普陀山具备了对外交流的地域与人文优势,故南海观音在魏晋之际已有流布迹象... 普陀山南海观音源自古印度南滨海,经由斯里兰卡等南海诸国传入。南海观音在民间被普遍视为“慈航普渡”、“救苦救难”的海上保护神,其形成与航海关系密切。由于普陀山具备了对外交流的地域与人文优势,故南海观音在魏晋之际已有流布迹象,并于南朝萧梁时期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陀山 南海观音 越人航海 海神崇拜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普陀山送子观音与儒家孝德思想的对话 被引量:2
4
作者 贝逸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9-32,86,共5页
普陀山送子观音、《二十四孝图》和莲花石刻蕴涵着印度原创佛教的生殖崇拜,体现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母以子贵”等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是观音文化与儒家孝道的融合。
关键词 普陀山 二十四孝 莲花石刻 生殖崇拜 孝德思想 文化融合
下载PDF
普陀紫竹观音及其东传考略 被引量:1
5
作者 贝逸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普陀山供奉紫竹观音的历史,反映了道教与佛教的融合过程,同时对中韩两国间观音信仰及海洋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普陀山 观世音 佛教 道教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舟山与日本风俗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贝逸文 《东方博物》 2004年第3期94-98,共5页
截取舟山与日本风尚习俗的若干片段,结合文献、考古资料,对之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古代舟山与日本风俗趋同,较之古越内地有更多的通属关系。说明同处海洋的近邻诸岛在上古已有文化交流:民俗上的同宗共源以及影响的主从关系,显示了舟山古人... 截取舟山与日本风尚习俗的若干片段,结合文献、考古资料,对之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古代舟山与日本风俗趋同,较之古越内地有更多的通属关系。说明同处海洋的近邻诸岛在上古已有文化交流:民俗上的同宗共源以及影响的主从关系,显示了舟山古人类迁徙日本沿海是客观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 日本 古越 风尚习俗 同宗共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