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描写乐音之佳作——希梅内斯《音乐》赏析
- 1
-
-
作者
贲立人
-
机构
安徽省当涂一中
-
出处
《语文天地》
2000年第8期8-8,共1页
-
文摘
在宁静的夜里,悦耳的乐曲啊,你是一汪清水,凉爽宜人——仿佛那夜来香开在一个深不可测的花瓶里——繁星满天际。
-
关键词
希梅内斯
《音乐》
西班牙
高中
语文
阅读鉴赏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H194.5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描写乐音之佳作——希梅内斯《音乐》赏析
- 2
-
-
作者
贲立人
-
机构
安徽省当涂一中
-
出处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0年第4期8-8,共1页
-
文摘
希梅内斯(1881—1958),西班牙著名诗人。他提倡“纯粹的诗”,其诗作自然纯朴、生动形象、情景交融,代表作有《紫罗兰色的灵魂》、《遥远的花园》、《永恒》、《石头与天空》等。195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音乐》是描写乐音之佳作,耐人寻味,令人难忘。
-
关键词
<<音乐>>赏析
描写
诗人
西班牙
诗歌
-
分类号
I551.25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读苏轼的两首题画诗
- 3
-
-
作者
贲立人
-
机构
安徽省当涂一中
-
出处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0年第1期11-12,共2页
-
文摘
“画上题诗、诗画联姻是我国民族的特产。题画诗和其他诗歌一样,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从唐朝开始,题画诗的发展就已相当成熟。……把诗直接题在画上。
-
关键词
阅读
苏轼
题画诗
-
分类号
H194.5
[语言文字—汉语]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对仗”漫说
被引量:2
- 4
-
-
作者
贲立人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8年第5期48-49,共2页
-
文摘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得对:“我们中国从不间断的悠久的文化,有自己的特色,这是值得骄傲的。”(《文艺研究》86.4)就中国语言而言其特色是什么呢?是“对仗”。著名小说家汪曾祺对此有一段论述,兹引于后:
-
关键词
汪曾祺
文艺研究
小说家
中国诗歌
思想感情
文化
对仗
诗经
中国语言
江湖
-
分类号
I04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一首精妙的小诗——米沃什《窗》简析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贲立人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7年第11期18-18,共1页
-
文摘
黎明时我向窗外瞭望,见一棵年轻的苹果树沐着曙光。又一个黎明我望着窗外,苹果树已经是果实累累。可能过去了许多岁月,睡梦里出现过什么,我再也记不起。
-
关键词
苹果树
曙光
小诗
诺贝尔文学奖
窗外
景象
简析
意境深远
年轻
可能
-
分类号
I51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诗应凭独特直觉营构意象
- 6
-
-
作者
贲立人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2002年第11期30-30,共1页
-
文摘
曾经流行过一句话:“跟着感觉走”。此话不无一定的道理,虽用在生活和工作方面会使^迷失方向,但就创作而言,“独特的感觉”却不可少,诚如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所说:“艺术家在事物前面必须有独特的感觉”。诗人更是如此。要想获得“独特的感觉”,就必须克服约定俗成之意识所铺设的习惯轨道的制约。诗人要是不为习惯性的意识所束缚,凭独特的主观直觉来营构意象,那么,他笔下的意象就可能是新鲜的,惊人的,意味深长的。兹举数例于下:
-
关键词
独特
意象
诗人
迷失
感觉
文艺理论家
创作
数例
意识
直觉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诗艺略谈
- 7
-
-
作者
贲立人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9年第5期49-49,共1页
-
文摘
美国艺术哲学家奥尔德里奇认为:“艺术成品是一种表现性描绘。”“诗人通过词句在各种奇特的结合中的并列达到了表现性描绘,这些结合在媒介和内容中体现了新的含义。”(《艺术哲学》)此实属识者之见。所谓“表现性描绘”,就是凭着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去“领悟”审美客体,然后通过媒介把经过“心灵化”
-
关键词
表现性
艺术哲学
审美意识
审美客体
审美经验
心灵化
诗艺
妙悟
杜甫
形象思维
-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诗艺摭谈
- 8
-
-
作者
贲立人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9年第10期35-36,共2页
-
文摘
(一)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关键词
诗艺
景象
摭谈
两岸
潮平
奇异化
洛阳
叶维廉
杜甫
意象
-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诗艺杂话
- 9
-
-
作者
贲立人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8年第8期45-46,共2页
-
文摘
(一) 我的思想,像火花, 挟着一声欢笑, 乘插翅的惊讶飞去。——泰戈尔《流萤集》从创作的角度看,这首诗生动地表明“思”与“文”的关系。诗人的“思想”闪耀着“火花”的光芒,
-
关键词
泰戈尔
诗艺
思想
角度
境界
德语
狮子
诗歌创作
布莱希特
语言艺术
-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也谈“诡论语言”与诗
- 10
-
-
作者
贲立人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8年第6期25-25,共1页
-
文摘
“诡论语言”,即相互矛盾、不合逻辑、超常越格的语言。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布鲁克斯主张在诗歌创作中必须运用这种语言,他说:“诗的语言是诡论语言”。“诡论正合诗歌的用途,并且是诗歌不可避免的语言”。“诗人要表达的真理只能用诡论语言”。(《诡论语言》)在诗歌创作中,用得恰当的“诡论语言”,确实能起到特殊的作用,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
关键词
语言
诡论
诗歌创作
布鲁克斯
艺术效果
不合逻辑
大学教授
真理
爱情
反常合道
-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诗艺杂说
- 11
-
-
作者
贲立人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8年第1期34-34,共1页
-
文摘
(一) 苏轼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具有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奥妙何在?妙在比喻新奇,整体效果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精妙的比喻,抵得上千言万语,将难以言描的物态,难以言传的意境,难以言达的美感,统统表达出来了。可见比喻多么重要。一首诗,有了新颖的活的比喻。
-
关键词
艺术魅力
比喻
诗艺
苏轼
艺术哲学
西湖
审美空间
物态
心理空间
司空曙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诗艺杂说
- 12
-
-
作者
贲立人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8年第2期31-31,共1页
-
文摘
(六) 诗人为了表达新奇、微妙的感觉,在他的有限范围之内不得不摆脱日常语言的束缚,创造自己的“情感语言”。请看: 空旷的汽笛(北岛诗句) 晨钟湿润地震荡(林莽诗句) 每一声焦急的喇叭(姚振函诗句) “空旷”与“汽笛’组合在一起,是反常搭配,诱使读者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这样的境界——悠长的汽笛声,回荡在辽阔的原野上。“空旷的汽笛”,是诗人独特而微妙的感受。声音有形,真新鲜!
-
关键词
情感语言
日常语言
诗艺
境界
徐志摩
北岛
现实生活
琵琶
审美
汽笛
-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诗艺漫笔
- 13
-
-
作者
贲立人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8年第7期29-29,共1页
-
文摘
(一)宋代文人范晞文《对床夜语》云:“老杜多欲以颜色字置第一字,却引实字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是也。不如此,则语既弱而气亦馁。”范氏说出了杜诗里颜色字的妙用。红色进入桃花里,桃花多嫩!青色回到柳叶中,柳叶多新!由此可知,诗人杜甫使用颜色字,十分灵活、奇妙。请再看下面的诗句:
-
关键词
诗艺
杜甫
徐志摩
黑格尔
郭沫若
音乐性
颜色字
音乐美
李白
宋代文人
-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一首意丰味浓的短诗——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赏析
- 14
-
-
作者
贲立人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7年第4期8-9,共2页
-
文摘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庞德(1885—1972),美国著名诗人及评论家,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意象派诗歌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倡以鲜明、准确、含蓄、凝炼的意象表现具体的事物,反对抽象化。有诗集《狂喜》、《人物》和长诗《诗章》等。《在一个地铁车站》,这首诗很短,只有两行,却耐人寻味,脍炙人口,成为意象派诗歌中的名篇佳作。这首短诗产生的影响很大,使庞德在意象派诗歌界确立了领袖地位。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过程。
-
关键词
意象派诗歌
现代派诗歌
意象表现
短诗
奠基人
评论家
幽灵
地铁车站
长诗
意象叠加
-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情理交融 颇具魅力——帕斯《诗人的墓志铭》简析
- 15
-
-
作者
贲立人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7年第10期41-41,共1页
-
文摘
他要歌唱,为了忘却真正生活的虚伪,为了记住虚伪生活的真实。
-
关键词
诗歌创作
情理交融
墓志铭
诺贝尔文学奖
简析
个性色彩
生活认识
现实主义者
主要作品
墨西哥
-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诗艺随谈二则
- 16
-
-
作者
贲立人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7年第6期24-25,共2页
-
文摘
这是一首七言六句的古诗,苏东坡认为此诗有奇趣,并且认为此诗结尾两句是多余的,可以删掉。他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末两句,虽不必亦可也。”(惠洪《冷斋夜话》引)这首诗以及东坡对这首诗的看法。
-
关键词
反常合道
苏东坡
诗艺
七言
艺术境界
惠洪
古诗
情至
虚实结合
叶燮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别具一格的春景图——塞费尔特《三月》赏析
- 17
-
-
作者
贲立人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7年第5期3-4,共2页
-
文摘
请再向冬天道声好,再向融雪鞠个躬!半边儿春天已从高处降临我们这里:瞧那地线花开,蓝色的风磨在转动。好像刚从床上爬起的孩儿睁开惺松的睡眼。
-
关键词
风磨
蓝色
比喻
景象
意象
诺贝尔文学奖
赏析
获得者
融雪
南宋文学
-
分类号
I5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一首语浅意深的小诗——奥·埃利蒂斯《爱琴海》赏析
- 18
-
-
作者
贲立人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7年第8期3-4,共2页
-
文摘
爱这群岛浪涛中的船只梦景中的海鸥最高的桅杆上水手挥舞一支歌爱他的歌航程的地平线怀乡的回声
-
关键词
爱琴海
水手
地平线
岩石
海鸥
群岛
地中海
小诗
赏析
诺贝尔文学奖
-
分类号
I545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绿的光彩 绿的眼波——劳伦斯短诗《绿》鉴赏
- 19
-
-
作者
贲立人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7年第7期17-17,共1页
-
文摘
天是苹果绿,天是一杯绿酒在阳光中举,月是金色的花瓣在杯中浴。她睁开双眼,那光彩也绿,纯净得如同鲜花初启,此时啊,才初次被人看取。
-
关键词
劳伦斯
短诗
鲜花
意识
苹果绿
天空
鉴赏
光彩
比喻
艺术魅力
-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霜月争辉 空灵淡雅——李商隐《霜月》赏析
- 20
-
-
作者
贲立人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6年第8期2-3,共2页
-
文摘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婢娟。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名诗人。他的诗作富于情采,构思精妙,语言凝炼,韵味隽永。有《李义山诗集》。《霜月》是一首描写“霜月”景象的小诗。
-
关键词
李商隐
义山
情采
语言
河内
景象
艺术境界
嫦娥
秋霜
赏析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